一例少見的血細胞內結晶

2020-12-05 騰訊網

形態技術 | 劉璐、李紅、王靜

作者 | 牛曉飛

單位 | 開封市兒童醫院檢驗科

近日,我們接到一例新生兒外周血細胞形態學檢查申請。患兒:男性,4天,其靜脈血CBC部分結果如下:

註:新生兒HGB參考下限值為145g/L[1]

標本是EDTA-K2抗凝靜脈血,塗片,瑞氏-姬姆薩染色。高倍鏡掃片,油鏡觀察可見:白細胞數減低,中性粒細胞比值增高且核左移,其胞漿內顆粒增多增粗。成熟紅細胞大小不等,色素充盈尚可,可見嗜多色性紅細胞,分類100個白細胞見有核紅細胞5個。血小板可見。

但令人不解的是,油鏡下,我們發現在部分中性粒細胞內(約30%)散在數量不等的橙黃色結晶,小片狀,反光均勻,見圖1、圖2。

圖1 油鏡下全圖和局部放大圖(100*10倍)

圖2 EDTA-K2抗凝血細胞內橙黃色結晶(100*10倍)

這引起了我們的興趣,它是什麼呢?查找了手邊的細胞學圖譜,未見記載。區別於鏡下細胞和結晶的圖像重疊,廣泛掃片,胞間並無此結晶存在。

仔細觀察,這些結晶存在於中性粒細胞的胞質中,僅有的出胞結晶均在裸核邊緣,應是細胞破裂所致,見圖3。

圖3 裸核邊的橙黃色結晶(100*10倍)

恰巧,此患兒有枸櫞酸鈉抗凝靜脈血標本。為排除由於抗凝劑影響產生結晶的可能,我們同時塗片,瑞氏-姬姆薩染色檢查,發現中性粒細胞內亦有此橙黃色結晶,見圖4。

圖4 枸櫞酸鈉抗凝血細胞內橙黃色結晶(100*10倍)

由於不能確定這種橙黃色結晶的來源和性質,我們調取了患兒的其他相關血液學檢驗,結果如下:

患兒的膽紅素三項結果異常高,蛋白數值減低,初步判斷這是一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溶血三項的實驗結果提示新生兒溶血可能是其膽紅素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1]

患兒入院次日死亡,我們無法對其動態觀察獲取更多資料。通過查詢,綜合現有資料,我們初步判斷此橙黃色結晶可能是膽紅素結晶。

膽紅素結晶的形成是由於新生兒溶血,大量紅細胞破壞,產生高濃度非結合膽紅素,超過其自身的代謝能力,而後,非結合膽紅素通過細胞膜進入胞內所致[2]。胞內膽紅素晶體形成機理以及此結晶與病程的相關性不詳。

遺憾的是由於實驗室條件所限,我們無法對此結晶定性。(註:膽紅素結晶溶於氫氧化鈉溶液,遇硝酸可顯綠色。)

經關鍵信息檢索,我們發現有病理狀態下患者引流液出現膽紅素結晶的零星報導。但是,靜脈血細胞中出現膽紅素結晶的相關文獻和圖片未發現。所以,作為一例少見的外周血現象,我們撰寫此文與同道探討。

【參考文獻】

[1]王衛平.兒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19-127.

[2]張麗霞,陳金寶.實驗診斷學彩色圖譜.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97.

END

說明:本文為原創投稿,不代表檢驗醫學新媒體觀點。轉載時請註明來源及原創作者姓名和單位。

編輯:徐少卿 審校:而 東

我就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噬血」細胞「黑化」之謎
    作為人體內的「清道夫」,巨噬細胞一般情況下都會吞噬入侵的細菌和機體的衰老細胞,清理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但一旦這個細胞「黑化」發生突變,開始過度活躍,就會不分敵我,將人體有用的正常細胞一併吞噬,嚴重的會對人體組織、器官一點點侵蝕,造成一系列損傷。
  • [每周一例]羅氏沼蝦、南美白對蝦混養塘發病,檢出蝦血細胞虹彩病毒
    [每周一例]羅氏沼蝦、南美白對蝦混養塘發病,檢出蝦血細胞虹彩病毒出處:利洋水產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9-02-15 12:09:00 [病例489]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浮宮鎮一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混養池塘,面積5.5畝,平均水深1m,配備1臺1.5kW的葉輪式增氧機、3臺0.75kW水車式增氧機(見圖1)。
  • 一例貓膀胱破裂的診斷治療
    在本次病例中,由於之前沒有進行尿檢,不確定尿液及膀胱中是否含有細菌,所以留置負壓引流壺,對術後腹腔內的液體進行引流,有助於術後的恢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需要對腹腔液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為術後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依據。 2.2 高血鉀 高血鉀之所以被關注,是因為高血鉀能夠引起心肌興奮性下降、心肌不應期增加並延緩傳導。
  • 一例犬肝內門脈分流病例的診治報告
    在小型犬中,以門脈或一條腸繫膜靜脈與後腔靜脈或奇靜脈發生單根肝外門脈分流(EHPSS)多見,肝內門脈分流(IHPSS)的血管畸形則多見於大型犬。本病例中,患犬自幼就患有肝病史,但是沒有確診,2015年4月30日病情加重,來我院就診,經門脈造影診斷為肝內門脈分流,經內科治療,目前病情穩定。
  • 全球僅此一例的血型,比「熊貓血」還特殊,可給任何血型的人輸血
    ▲醫院儲存的血液  據調查數據顯示,在亞洲人群中,熊貓血人群僅佔全體的千分之3左右,屬於非常稀有的血型。為何熊貓血會如此少見?擁有熊貓血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十分小心謹慎,如果一旦發生失血意外,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輸血源,除非是自己提前抽取出自己的血液備用,但誰又會如此未卜先知呢?  所以,熊貓血患者的輸血問題一直是讓醫學界十分頭疼的問題。
  • 【寵物獸醫課堂】一例犬非典型急性淋巴白血病病例分析
    急性白血病臨床症狀不典型,但外周血出現大量腫瘤化的白細胞是其特徵表現,需要通過骨髓穿刺和分子診斷進行確診。本文介紹一例呈非典型經過的淋巴白血病病例,該犬由於呼吸道症狀前來就診發現嚴重的泛細胞減少症,在治療3個月時外周血突然出現大量腫瘤化的白細胞,最終結合骨髓穿刺、分子克隆和臨床症狀確診為急性淋巴白血病,於初診97天時死亡。
  • 【病例報告】白細胞介素7受體α基因缺陷導致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一例
    SCID是指以T細胞的缺乏和(或)功能缺陷為共同特點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病,其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均存在缺陷,國外報導發病率為1/(75 000~100 000) 。IL7R基因缺陷導致SCID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該病我國於2009年首次報導,我國報導僅3例 [2, 3, 4]。
  • 保存細胞樣品的復甦_中科博生
    快速復溫的目的是 使樣品快速通過相變區,以防再度形成冰晶或離子濃度升高等因素對細胞的損傷。復溫速度越快,對細胞的損傷越小。中科博生。造血幹細胞通常採用37℃水浴復溫、復溫速率在90~100℃/min,這可以使凍存的細胞避免因胞內再結晶或細胞膨脹所致的機械損傷。將90℃/min的復溫速率與 2℃/min相比,前者可以明顯提高骨髓細胞的活率。
  • 塑料改性技術—帶你認識塑料的結晶原理以及結晶對性能的影響
    本文由諾信高分子工程師整理編輯一、塑料的結晶(一)什麼是結晶塑料的結晶為塑料內大分子鏈按一定規律形成三維有序排列的現象。這裡指的大分子鏈排列規律可以是摺疊鏈、螺旋鏈,也可以是伸直鏈。塑料製品的結晶與否對其製品性能影響很大;塑料內大分子鏈以一維或二維有序並沿某一特定方向排列的現象稱為取向,取向可以改善塑料製品的許多性能。如果塑料製品內大分子鏈在成型時以不平衡構象冷卻並固定下來,則會留有殘餘內應力。內應力會導致塑料製品強度降低,且易翹曲變形。諾信高分子,專注於反應型相容劑增韌劑。
  • 細胞免疫療法治癒兩例癌症患者
    我省細胞療法治療癌症取得突破    高全立介紹,省腫瘤醫院生物免疫治療科近幾年發展迅速,近期,細胞免疫療法治癒了兩例患者。    第一例患者是27歲的男青年趙某,2013年12月在北京診斷為「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經過5周期化療後病情控制,進行了造血幹細胞治療並獲得成功。
  • 這個嬰兒嗜酸性細胞很高,竟然是這個罕見病
    小於媽媽說,他們出院後不甘心,又去了北方的一家血液病醫院,又做了骨髓穿刺,醫生診斷為: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eosinophilic leukemia)是一種罕見的白血病,以外周血及骨髓異常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為特徵,常累及心臟、肺及神經系統,並呈進行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
  • 脊尾白蝦感染血卵渦鞭蟲遊塘、死亡一例
    脊尾白蝦感染血卵渦鞭蟲遊塘、死亡一例出處:利洋 作者:戚瑞榮等 水產養殖網 2015-04-10 23:50:00   江蘇東臺地區楊四養殖區王老闆一海水養殖小白蝦(脊尾白蝦)混養梭子蟹池塘(圖1),面積24畝,四周有環形溝,中間水深1m左右,環形溝水深1.5m,1.5kw增氧機兩臺,同時配有底管增氧。
  • 提醒加強防控蝦血細胞虹彩病毒病
    提醒加強防控蝦血細胞虹彩病毒病出處:利洋水產 作者:雷燕 張強 張會軍 水產養殖網 2019-04-06 12:53:00 蝦血細胞虹彩病毒(Shrimp&nbsphemocyte&nbspiridescent&nbspvirus,SHIV)是中科院黃海研究所科研人員於2014年在浙江嚴重死亡的南美白對蝦上發現。
  • 協和病例:一例罕見的肝臟肉芽腫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 吳東 李超 陳嘉林        【導語】此病例為一例不明原因發熱合併肝臟肉芽腫的患者,長期發熱而又病情進展迅速,臨床表現對結核和淋巴瘤均有支持之處。
  • 鍾南山團隊JAMA子刊發文:人重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減少特定新冠...
    近日,鍾南山院士團隊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發表了人重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伴有淋巴細胞減少但無合併症的患者中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結果。結果顯示,在這些患者中,rhG-CSF可能減少了重症或死亡患者的數量。
  • 百變尿酸結晶,看著都疼!
    (點擊圖片可放大)一起來了解學習一下吧:在肉眼觀察中,尿酸結晶類似紅色的沙粒,通常沉積在尿液容器的底部。2.每個人每天早晨吃早餐前都可以喝一杯溫檸檬水,以防止形成尿酸結晶。3.另外一種物質是蘋果醋,它可以幫助調節身體的鹼性。因為蘋果醋中含有大量的蘋果酸,蘋果酸具有很好的溶解尿酸和把尿酸從體內排出的能力。將1勺蘋果醋與200毫升水混合,每日兩次飲用,並在午餐和晚餐前分別飲用。1.保持理想體重,超重肥胖就要減輕體重。
  • 一例紅細胞直方圖改變引發的腦洞
    這裡分享一例輸血後血常規直方圖改變的案例。文中有錯敬請提出糾正。複查一遍血常規確定結果無誤後在好奇心驅使下準備找一找到底什麼原因引起的此種情況? 可能是好奇心上頭,我們為了一探究竟,就對患者輸注後的血袋上兩個辮子血進行了血常規檢測(此時無法取到袋內血液進行檢測),其MCV兩個辮子血測試平均值為83.5fL。也佐證了我們的猜測,這個患者紅細胞直方圖的改變最可能是由於輸注正常紅細胞後引起左峰增高,RDW變大。
  • 鍾南山團隊:人重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減少特定新冠患者死亡
    近日,鍾南山院士團隊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發表了人重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伴有淋巴細胞減少但無合併症的患者中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結果。結果顯示,在這些患者中,rhG-CSF可能減少了重症或死亡患者的數量。
  • 一例犬子宮蓄膿白細胞異常增高的病例分析
    紅細胞數量基本不變,但白細胞總數在手術前及手術後3天極度增高,提示炎症或骨髓增生性疾病,GLOB的增高提示炎症(尤其是慢性炎症),ALKP增高可能與內源性皮質激素升高有關,K降低提示與近期食慾下降及嘔吐有關。血塗片檢查可見杆狀嗜中性粒細胞,同時可見嗜中性粒細胞胞質嗜鹼性增高,含Döhle小體,提示中毒性變化(圖1、2)。
  • 自身免疫性垂體炎,少見但不應忽視
    Honegger等分析了從1982至1995年在德國收集的2 362例臨床樣本,發現了7例(0.3%)自身免疫性垂體炎。Leung等[10]報導從1992至2003年間在美國行經蝶垂體腫塊切除術的2 000例患者中有13位(0.65%)術後病理顯示為自身免疫性垂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