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時間自由令外賣騎手最滿意,超八成收入在4千元以上

2020-12-02 騰訊網

外賣騎手從「送盒飯」起步,如今承擔起了更豐富的社會職能。外賣騎手所構築的即時配送體系,逐步成為本地生活服務的重要基礎設施,那麼他們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群體呢?對此,近日,新京報智庫通過調查問卷的調研方法,了解他們的真實狀況。

年輕、有家庭責任、長期在本地生活是外賣騎手的「代名詞」

外賣騎手以90後年輕男性為主。從性別來看,87%為男性外賣騎手,13%是女性外賣騎手;從年齡來看,20-30歲的年輕群體居多,佔比高達45.14%,也就是說外賣騎手的90後群體佔比最高;從學歷來看,有41.11%外賣騎手是初中水平,本科及以上學歷僅佔5.4%。

大多數外賣騎手承擔養家餬口的責任。從外賣騎手的家庭情況來看,超六成的外賣騎手已經成家立業。有60.32%的外賣騎手已經結婚,結婚有一孩佔比達到29.54%,結婚有兩孩及以上佔比為18.83%,結婚未育佔比為11.95%。

多數外賣騎手在本地生活時間比較長。從外賣騎手在本地居住生活時間來看,有51.34%的外賣騎手居住時間3年以上,其中35.95%的外賣騎手居住年限5年以上;此外,有32.03%的外賣騎手居住時間在1-3年;有16.63%的外賣騎手居住時間在1年以下。

專送外賣騎手是主體,多數外賣騎手收入在4-8千元

超過六成外賣騎手是專送外賣騎手,多數外賣騎手收入水平在4000元-8000元。從外賣騎手類型來看,專送外賣騎手佔比60.61%,眾包外賣騎手佔比為39.39%。從外賣騎手收入來看,收入水平在4000元-8000元佔比最高,達到49.14%,其次是8000元-10000元的收入水平佔比達到21.7%,也有9.27%的外賣騎手收入水平在10000元以上,還有19.89%的外賣騎手收入水平在4000元以下。

超三成的外賣騎手從業兩年以上

外賣騎手從事騎手工作時間較長。從外賣騎手的從業時間來看,51.82%的外賣騎手已經做騎手超過了一年,其中從事兩年以上的外賣騎手佔比達到31.07%。當然也不斷有進入外賣騎手工作崗位,26.39%的外賣騎手從業不到半年,21.80%的外賣騎手從業半年到一年。

大多數外賣騎手來源於靈活就業的崗位。從外賣騎手上一份工作的從業經歷來看,來自餐飲行業佔比最高達到29.83%,其次是個體工商戶或者自己做生意,佔比為19.89%,還有部分外賣騎手是工廠工人、快遞員或者配送員等其他職業。

收入低是外賣騎手離開上一份工作的主要原因。對於外賣騎手上一份工作的離職原因,收入低、收入沒有保障佔比最高,達到33.94%。還有15.39%的外賣騎手是因為工作壓力大而離職。

外賣騎手職業化不斷推進

自2015年以來,外賣行業進入迅猛發展階段,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外賣小哥」和「跑腿師傅」的外賣騎手逐漸走入了人們視線。如今這群新生代勞動大軍有了明確的職業名稱。2020年2月,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新職業信息,外賣騎手正式以「網約配送員」的名稱,正式納入國家職業分類目錄。

人社部指出,「網約配送員」從根本上有別於傳統快遞和倉儲物流等職業,在配送環節上,網約配送員是點對點服務,無集中取送和中轉接駁,也就是說,其與快遞員是不同的職業。

國家通過政策文件對外賣騎手的職業和工作範圍予以明確,更加推動了外賣騎手職業化,使外賣騎手職業更加規範化。

平臺經濟下的外賣騎手職業,具有多元化、靈活性就業特徵

隨著外賣行業的迅猛發展,外賣平臺已經成為平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外賣騎手是伴隨著外賣平臺的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而出現的一種新型就業形態。

外賣平臺用工具有靈活性、彈性、包容性和零散性等特點,這使得外賣騎手職業呈現多元化、靈活性的就業特徵和就業結構。

據調查,外賣騎手就業形態多樣,主要可以分為外包、眾包、自營三種模式。外包指受僱於勞務派遣公司的全職勞動者,眾包指通過平臺搶單、自主進行零散送單的兼職外賣員,自營指餐廳自主僱傭送餐的全職或兼職外賣員。

工作時間自由的職業特點最吸引外賣騎手

外賣騎手們為什麼會選擇騎手這份工作呢?工作時間自由、收入穩定是最讓外賣騎手滿意的因素。

根據調查,工作時間自由最讓外賣騎手滿意,佔比最高達到63.58%;其次為工作穩定、收入高,佔比為40.25%。

雖然外賣騎手認為工作時間自由和收入穩定成為吸引他們的最主要因素,但是大眾對外賣騎手的職業印象就是非常苦、非常累。

根據調查,超過一半的外賣騎手每天在配送崗位上停留時間超過8小時以上,但在這期間,外賣騎手實際配送時段主要集中在早、中、晚的訂餐高峰期時間,因此其工作也就具有短時高壓的特徵。在其他時段,外賣騎手一邊等待派單和搶單,一邊進行休息調整。

在配送時長方面,超過半數外賣騎手在崗時間為8小時,佔比達到53.54%;其次是配送在崗時間為6-8個小時,佔比為16.92%;不足6個小時的配送在崗的外賣騎手僅佔比為29.5%。

在配送距離方面,超過半數外賣騎手配送距離超過80公裡。其中,每天配送100公裡以上的外賣騎手佔比為28.11%,80-100公裡的外賣騎手佔比為27.15%。每天配送不超過50公裡的外賣騎手,僅佔比25.1%。

可見,外賣騎手職業比較複雜,他們在崗時間的確比較長,配送距離有時候會稍遠,但是在外賣騎手心裡工作時間自由、收入穩定仍是對工作比較滿意的地方。因此,我們需要更加理性和客觀地視角來看待外賣騎手職業特點。

□王春蕊 (新京報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柯銳 校對:賈寧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相關焦點

  • 新藍領收入超大學生,為什麼網約配送員最受歡迎?
    藍領們離開傳統藍領崗位主要是由於收入不足或更好的崗位選擇,其次是工作時間較長或不自由,而選擇新藍領職業的核心因素就是收入更高、門檻低和時間自由度高。比如在收入上,新藍領9000元以上月薪人群的佔比為39.8%,遠高於傳統藍領的10.1%。而報告數據顯示,在新藍領群體中,網約配送員越來越受歡迎。
  • 靈活就業背後的法律空白:00後兼職外賣騎手中有七成是在校大學生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認為,靈活就業因工時長、收入不穩定、大部分未進入社保,導致就業問題突出,應高度重視。傳統意義上的「打零工」只是靈活就業的一種。曾湘泉介紹,靈活就業通常是指在工作時間、勞動報酬、工作場所等方面,不同於傳統正規或標準僱傭方式的企業就業形式的總和。
  • 新藍領:告別「流水線」,擁抱自由
    這三種職業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而壯大,由於依託網際網路開展工作的特性,新藍領們的工作地點不再局限於一個固定地點或工位,工作時間也不再受制於每天必須在崗幾個小時的規定。除了相對自由的工作環境和靈活性,高收入也是吸引大批年輕人加入的原因,這點同樣適用於70後和80後,現今,新藍領職業越來越受歡迎。
  • 外賣騎手保費之殤:生於眾包,困於「3元」
    小天也在外賣行業摸爬滾打多年,如今是武漢一個外賣站點的負責人。他介紹,目前外賣平臺專送騎手和眾包騎手的佔比基本上達到6:4,「眾包騎手流動性很大,因為沒有任何人限制他每天要不要跑單,要跑多久。屬於那種隨時想上就上,想不上就不上的。
  • 蜂鳥2018外賣騎手報告:近20%為大學生 33%已買房
    【TechWeb】12月29日,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旗下餓了麼蜂鳥配送發布《2018外賣騎手群體洞察報告》,報告顯示即時配送體量越來越多,蜂鳥配送註冊騎手超300萬人,77%的蜂鳥騎手來自農村,近20%有大學本科或專科學歷,全職騎手收入月薪過萬不是個例。
  • 光明時評:00後兼職外賣騎手七成大學生,平安抵達是每個人的願望
    作者:王鐘的從過去的勤工儉學到如今的斜槓青年,在校大學生最愛從事什麼兼職工作?據某外賣平臺統計,2020年以來,00後騎手同比增長了兩倍,00後兼職騎手中有七成是在校大學生。工作時間靈活自由成為外賣騎手吸引大學生兼職的亮點。
  • 外賣是不是很賺錢?為啥大街上全是跑美團的年輕人?
    而跑外賣,如果大家足夠努力能夠獲得收入有可能比進工廠的收入還要多。 比如前兩年很多人跑外賣都非常賺錢,有時候跑一單就可以獲得八九塊錢的提成,當時很多人一個月有上萬塊錢收入都很正常。
  • 餓了麼回應騎手猝死事件:正在優化外賣騎手的保險結構
    來源:《財經》新媒體原標題:餓了麼獨家回應騎手猝死事件:正在優化外賣騎手的保險結構近日,餓了麼外賣員送餐時猝死一事備受關注。43歲的韓某偉倒在了送外賣的路上,再也沒有醒來。意外發生後,韓某偉家屬聯繫餓了麼,卻被告知該外賣員與平臺「不存在勞動關係」,平臺出於人道主義可以支付2000元。與此同時,該外賣員能獲得保險賠償也僅有3萬元。
  • 外賣騎手工作時猝死,家屬維權為何那麼難?
    那麼,外賣小哥在工作時猝死,誰來承擔賠償責任呢?對此,外賣訂餐平臺的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猝死的外賣騎手與平臺之間沒有任何關係,不過他們願意給家屬2000元的人道主義費用,其他的以保險公司的理賠為主。外賣訂餐平臺的說法在法律上站得住腳嗎?北京市致誠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志友對記者表示,目前騎手的來源一般有平臺自招、分包商招聘、眾包平臺自行註冊三種渠道。
  • 前有騎手猝死後有自焚 在外賣行業已掉隊
    騎手劉師傅在醫院等待清創手術事情的導火索是,劉師傅發現自己工資被扣約5000元,多次找過配送站站長,也試圖和公司老闆溝通,但無果,後表示「我不想活了,我活夠了,太累了。」劉的妻子患有肝病,只能做些零工,月收入1000多元。大女兒21歲,剛步入社會,還在當學徒,小女兒剛考上大學,正是需要錢的時候,整個家庭的開銷幾乎都壓在劉師傅身上。
  • 我蘇觀察:外賣騎手的「夜奔」之路
    ,南京一名49歲的外賣騎手突然倒在出租屋內,再也沒有醒來。痛心和惋惜之餘,外賣騎手的工作時間也引起大家的關注。他們的工作時長從六七個小時到十幾個小時不等,有的騎手為了多勞多得,經常跑單到凌晨。   這幾天又開始降溫了,外賣騎手夜間的工作狀態是什麼樣的?記者跟隨著騎手徐峰體驗了深夜送外賣的辛勞。   ——「寶貝快睡了吧?叫爸爸!」  ——「爸爸,你辛苦了,你什麼時候回來看我?」
  • 系統之外,400萬外賣騎手在這個社區吹水吐槽
    美團眾包平臺的騎手社區上, 400萬人分享《系統》讀後感。作者 | 園長編輯 | 楊晶即使《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簡稱《系統》)和餓了麼的公關稿在朋友圈裡一前一後地刷屏,也很少有人知道外賣騎手用什麼App接單,更少有人會關注,在美團、餓了麼等幾大巨頭旗下工作的近千萬外賣騎手,如何看待刷遍五環內人群朋友圈的這兩篇稿子。
  • 騎手送外賣路上的7個頭疼事,餓了麼這樣嘗試解決
    「商戶出餐慢,佔用了太多配送時間。」「有些區域不讓停車,有些物業不讓外賣員上樓,這讓人怎麼送」……12月17日,在藍騎士節上,餓了麼CEO王磊、餓了麼副總裁劉歆楊受到外賣騎手們的現場「拷問」。針對諸如電梯擁堵、商戶出餐慢等騎手呼聲最高的7個異常配送場景,餓了麼將通過更彈性的配送時間和更具有人情味的規則,同時加強智能設備投入,通過新辦法尋求優化「解法」。
  • 騎手點外賣給差評,之後送餐更是吃出這個,商家:騎手故意找麻煩
    外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也帶來了就業機會。很多騎手會安全快速地將外賣送至目的地,他們盡職盡責的工作值得好評。可是也有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騎手。做出一些「操作」,讓人意想不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外賣騎手汪先生開了一家酸菜魚米飯店,稱前幾日,一位某團騎手葛某點了他家的外賣,並給了一個差評。點的餐送到的時候大概是20點38分左右。可是葛某並沒有馬上直接打開餐盒吃飯,而是先拍下照片並給了差評。
  • 月收入上萬的外賣行業,是如何一步一步,被逼成了高危行業?
    而在這一組數字背後,120急救醫生重點談到外賣騎手這一群體的安全問題,「每周都會遇到與騎手相關的單子,生活不易,請大家記住安全第一。」而最不可思議的是:外賣騎手被車輛碰擦之後只有極少數人願意被120送去醫院,而大部分人選擇快速「私了」。因為超時就會對收入造成影響,一天的努力就白費了。
  • 高學歷、高收入、高要求 新職業或成834萬高校畢業生就業新選擇
    新職業時間自由、收入高、靈活度大等因素,吸引著高學歷人才。本次調研數據顯示,三成新職業從業者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同比2018年這一比例提升了2.11個百分點。高學歷人才愛從事的TOP3新職業是心理諮詢師、整形醫生、STEM創客指導師。
  • 在長沙跑滴滴和送外賣,哪個更有錢途?網際網路催生本地生活零工經濟
    」故事一:從工廠流水線「出逃」 月入過萬成單王1995年,18歲的周偉華(化名)從耒陽市外出,沒有一技之長,剛進工廠時,他被派在生產線最前端,「把棉布按照版型將面料裁剪成衣服縫製樣式的裁片,機器操作,一不留神就會割傷手指。」「早上七點半打卡,下午六點下班,除去吃飯、午休時間,一天工作10小時。」
  • 大潤發成了外賣單王!單店月進700萬,超市內專設300平米外賣倉
    黃曙偉是大潤發楊浦店的外賣揀貨員,做這行已經有一年了。這一年,他日行4萬步,從160多斤瘦到120多斤,但他卻說比原來做程式設計師輕鬆。因為工作帶來的運動鍛鍊,他身上原本亞健康的毛病悄悄自愈了。外賣揀貨員是超市新零售過程中誕生的新職業。大潤發門店周邊3公裡內的消費者在手機淘寶搜索「淘鮮達」下單購買生鮮食品和日用品,或者通過餓了麼直接下單,可於1小時內配送到家。
  • 美團外賣顯示石家莊區域非餐類外賣需求提升,騎手數量正逐步增加
    記者從美團外賣了解,根據美團外賣數據顯示,疫情期間,石家莊市民對非餐類(商超及醫藥)需求猛增。為配合疫情防控,美團外賣已安排部分騎手居家進行核酸檢測,現在正在逐步增加跑單騎手數量滿足市民需求。同時,在石家莊等地則重新上線「無接觸配送」服務,降低傳染機率。
  • 沒當過騎手的freelancer不懂自由|騎士|外賣|餓了麼|陳建|代購...
    自由職業者的一天,就是從工作派發人的手裡收集各種各樣的委託,像在玩一個大型開放世界真人RPG遊戲。按照這個標準,餓了麼騎士更是不折不扣的全能freelancer,湖州人陳建在他的藍騎士生涯中,就體會到了各種職業的樂趣:有不懂做飯的男生叫陳建送菜到家後,陳建幫著他給女朋友準備了個兩菜一湯,當了一回廚師;有人想在辦公室裡擺兩盆好看的花和同事社交,陳建給顧客挑了一盆多肉和一盆含羞草,又做了次綠植買手;最讓陳建感受到藍騎士工作自由度的,是一次他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