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體,其實就是一個大藥房,隨身三百多個穴位,可以隨時調用。而身體的這些穴位中,有些穴位天生就是長壽要穴,比如足三裡穴。在民間,素有「常按足三裡,勝吃老母雞」之說,可見,足三裡穴對人體的作用非同一般。
足三裡這個穴位為何成為人體長壽要穴呢?古今大量的實踐表明,足三裡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也是一個能夠延緩衰老、益壽延年的有效穴位,經常按摩足三裡,對於身體健康卻有裨益。
足三裡為什麼叫三裡?主要還是因為這個穴位能夠理上、理中、理下。何謂理上?就是可以通過刺激足三裡這個穴位來治療上焦疾患。何謂理中呢?就是中焦如果出現不適,可以通過刺激足三裡來解決問題。何謂理下?就是人體的下焦出現疾患,可以通過足三裡來緩解。這樣的穴位,將上中下三部都理了,又在足部,於是就稱之為足三裡。
足三裡這個穴位在什麼位置呢?簡單地說,足三裡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如何取穴呢?在取穴時,可以先找到外膝眼,然後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的地方就是。
足三裡穴能夠料理上、中、下三焦,能說的更詳細一點嗎?先從功能上來講吧!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溼、扶正祛邪等功能。再從主治方面來講,足三裡穴通常可以緩解和防治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洩瀉、便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下肢痿痺、心悸、氣短、虛勞羸瘦等病症。
足三裡這個穴位應該怎麼刺激呢?主要可以從針灸按摩等方法來實現。我們先來說說針刺吧。足三裡這個穴位,用針刺法可以分為直刺和斜刺兩種。所謂直刺,就是毫針與穴位呈垂直方向,對於足三裡穴的直刺,需要稍偏向脛骨方向,直刺1-2寸,以有麻電感向足背反射為得氣;如果是斜刺的話,是向足尖方向斜刺,可進針2-3寸,以酸脹感向下擴散到足背,有時向上擴散到膝為度。再來說說艾灸,可以用隔蒜、姜灸5-15壯;也可以懸灸、溫灸10-30分鐘。《針灸真髓》認為:「三裡養先後天之氣,灸三裡可使元氣不衰,故稱長壽之灸。」所以,艾灸足三裡,真的對身體很有好處。如果不想使用艾灸,可以用按摩的方法。用拇指指面著力於足三裡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且按且揉,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痛和走竄等感覺,持續數秒後,漸漸放鬆,如此反覆操作數次即可,每次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
如果要讓足三裡發揮更好地效果,就需要學會配穴,穴位配合猶如中藥組方一樣,幾味中藥劑量和藥物的變化,主治也就變化萬千,其實穴位也是一樣。如果是足三裡配衝陽、僕參、飛揚、復溜、完骨等穴位,就有補益肝腎、濡潤宗筋的作用,能夠治療足痿失履不收;倘若在足三裡的基礎上,配上天樞、三陰交、腎俞、行間等穴位,作用就是調理肝脾、補益氣血了,對於月經過多,心悸等病症有效;如果是脾虛痰溼所致的頭暈目眩,就在足三裡穴的基礎上,加配曲池、豐隆、三陰交等穴位,能夠健脾化痰;如果是乳癰患者,可以以足三裡穴主,加配梁丘、期門、內關、肩井等穴位,能夠起到清瀉血熱、疏肝理氣、寬胸利氣等作用;如果是胃脘疼痛,可以按揉足三裡、中脘、內關等穴位,可以起到和胃降逆、寬中利氣等作用,有效緩解胃脘疼痛;如果是脾虛所致的慢性腹瀉,可以刺激足三裡、脾俞、氣海、腎俞等穴位,起到溫陽散寒、調理脾胃等作用。
總之,足三裡穴,在針灸書裡,是四大總穴之一,又是養生保健必備穴位之一,若能時時勤按揉,必能對身體健康起到一定的作用。民間所謂「常按足三裡,勝吃老母雞」,並非虛言。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原創出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