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寶寶燙熟雞蛋?熱水袋發生爆炸?冬季警惕「溫暖殺手」

2021-01-08 醫知袋鼠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一年中最冷的階段即將來臨。

在冷得很複雜的中國,北方的冷被稱為是物理攻擊,抵抗靠裝備——暖氣;一進屋就馬上暖和了,最後脫得只剩T恤,有時候熱得不行還得配根冰棍兒。

過冬天對北方人來說如下:

而南方的冷被稱為是魔法攻擊,即便穿得再厚,裹得再緊,也冷得「扎心」。

南方的小夥伴在屋裡除了用意志力麻醉自己「我一點都不冷」外,暖寶寶、空調、電熱毯、「小太陽」也統統上陣……

但你知道嗎?這些取暖「神器」背後有許多安全隱患。今天袋鼠麻麻要和大家嘮嘮如何健康、安全地取暖。

一、暖寶寶:不要直接接觸皮膚

暖寶寶是利用化學原理,撕開包裝即可發熱的貼片,發熱溫度一般在60~70℃之間,發熱時間為10~12小時。它貼在身上能熱敷抗寒,深受女性、老人等群體喜愛。

但需要注意的是,別看是一片小小的貼片,其威力也不容小覷,如果暖寶寶直接貼在皮膚上很可能造成低溫燙傷,嬰兒、孕婦、老人不建議使用。

一組實驗表明:將3片暖寶寶分別貼在3個雞蛋上,放置時間分別為:1小時、3小時和6小時。1小時後,雞蛋沒有太大變化;3小時後,雞蛋外殼明顯發熱,蛋清逐漸凝固;6小時後,雞蛋燙熟了。

其他人群使用時要注意:

1、購買時要選正規品牌,並查看外包裝是否完好,有無洩露、結塊等現象;

2、睡覺時儘量不要使用暖寶寶(人體意識不清,對熱度不敏感,容易受傷);

3、白天使用時應貼在內衣或襪子上,並且注意避開皮膚薄的地方,同一部位使用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

二、熱水袋:睡前從被子裡拿出來

冬天,不少人喜歡用熱水袋暖被窩,但一定要警惕低溫燙傷和爆炸。

醫生表示,皮膚某個部位長時間持續接觸60℃~80℃的溫度時就會發生低溫燙傷。

有三類人是熱水袋「低溫燙傷」的高發人群,需要特別注意:

1、腿腳不便、長期臥床者;

2、敏感性相對較差、皮膚嬌嫩的兒童;

3、酒後意識模糊、敏感性降低的人。

如果熱水袋破裂漏水,後果也不堪設想。

之前就有報導,8個月大男孩小磊睡午覺時,父母在他身邊放了個熱水袋,結果鄰居家來做客的小孩戳破了熱水袋,引發了燙傷事故。男童送到醫院就診時,右大腿、兩隻腳都是慘不忍睹的大水泡,需要住院治療。

建議睡覺前,一定要從被子裡把熱水袋拿出來。

此外,電熱水袋,還有爆炸風險。

11 月 26 日晚上 7 點鐘左右,在鹽城射陽縣城百盛花園小區,丁先生的妻子在家中,將一隻電熱水袋放在被窩裡,插上電源進行加熱,結果導致電熱水袋爆炸,引燃了床上的棉被和席夢思,火勢迅速蔓延。

電熱水袋之所以爆炸,是因為加熱溫度過高,導致熱水袋內部液體汽化膨脹。

每個電熱水袋裡都會有一個溫度控制器,只要它沒有發生故障,電熱水袋最高溫度一般不會超過70℃,液體不可能汽化。如果溫控器失靈,電極加熱溫度就可能會超過100℃,導致鹽類化合物汽化,進而發生爆炸。

這裡要提醒大家:

請在正規渠道購買合格產品,認準國家「3c」標誌。

購買時,可用手輕輕捏一下熱水袋,如果捏到兩截硬邦邦的圓柱體,那肯定就是電極式熱水袋,最好不要購買!

如果可以明顯摸到網狀絲線結構或者U型管狀結構,就是電熱絲或電熱管式熱水袋,這種熱水袋較為安全。

三、電熱毯:睡前開,防漏電

電熱毯,也是被不少人所鍾愛的一種冬季取暖方式。睡前一小時打開開關,就可以享受一個暖烘烘的被窩。

但是,每年都有電熱毯漏電導致的意外事故發生,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使用電熱毯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1、按照國家標準,電熱毯的使用年限是6年(從生產日期開始計算),一般在6年後,電熱毯發熱線的保護絕緣層開始老化、開裂,其絕緣性能和耐壓程度大大下降,使用時容易出現安全事故;

2、電熱毯不適合鋪在軟床墊上,否則電熱絲容易受到抻拉,易斷裂、漏電;

3、使用電熱毯時,最好在睡前開啟,睡覺時一定要關掉;

4、有尿床習慣的孩子或大小便不能自理的老人最好不要用;

5、不用時,電熱毯宜懸掛保管,或捲起來放入包裝袋,如果是摺疊,折縫位置不能重壓。

因為電熱毯金屬電熱絲在摺疊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斷裂的情況,電熱絲斷了之後,可能會造成電擊傷害或者引起火災。

四、小太陽:不要靠近易燃物

「小太陽」因為即插即熱,方便好用而倍受歡迎;但是因為使用不當而造成的危害也很嚴重!

12月5日晚,當多數人都在熟睡的時候,九江武寧一小區居民樓裡卻發生了驚魂一幕!噼噼啪啪~大火延燒速度特別快,門窗都被燒到爆裂!

萬幸並無傷亡! 那麼,大火是怎麼引起的?

據戶主介紹,當晚他把衣物放取暖器上烘乾,然後躺床上睡著了,忘記關取暖器!

取暖設備運作過程中,設備本身及其周邊的溫度都比較高,如果太靠近沙發、被褥等易燃物品,發生火災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強。

使用「小太陽」等取暖器要注意以下事項:

1、不要離「小太陽」太近,並且注意變換身體姿勢,以免造成燙傷。

2、在日常供暖中,取暖設備一定要遠離易燃易爆物品,人離開時切忌要切斷電源;

3、使用「小太陽」,還要定期用幹布擦拭網面和加熱棒,去掉上面的灰塵和髒東西,以免造成室內可吸入顆粒物濃度上升。

五、暖氣:勤通風,防「上火」

雖然北方能享受到熱乎乎的暖氣,但也需要警惕「暖氣病」。

暖氣房的溫度基本能維持在25℃左右,但溼度一般在30%以下。如果室內通風不良,時間久了,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煩躁不安、咽喉疼痛等症狀。

要想預防「暖氣病」,控制好居室溫度、空氣溼度最關鍵。具體來說,室溫18℃~22℃;溼度50%~60%為宜。

建議有暖氣的家庭,要常通風換氣,適當使用加溼器,給娃少量多次飲水,如果溫度過高可關閉一組暖氣的閥門。

袋鼠麻麻有話說:

寒冷的冬天,取暖與安全要兼顧,大家可要重視起來噢~千萬別等到災難發生才後悔莫及!

相關焦點

  • 暖寶寶能燙熟生雞蛋!警惕日常生活中的取暖「殺手」
    暖寶寶!熱水袋!電暖氣!電熱毯!……    最方便的是什麼?!    暖寶寶!!!    暖寶寶日常可以貼到衣服上,寒冬穿衣也不會太過臃腫,簡直是各路仙女的最愛。    可是你知道暖寶寶使用不當殺傷力有多大嗎?    小編好奇,於是做了一個實驗。
  • 冬日暖寶寶成燙傷「殺手」 竟能燙熟雞蛋(圖)
    暖寶寶燙熟雞蛋每當天氣轉冷,美女們就會想出各種禦寒招數,最常用的當然就是「暖寶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這種禦寒「神器」,一不小心就會將人燙傷。消防員用暖寶寶將雞蛋包裹嚴實上午10時,實驗正式開始,消防員先用測溫槍測試,室內溫度16℃,桌面溫度11℃。
  • 冬季「取暖神器」齊上陣,「低溫燙傷」要警惕!
    噹噹噹噹然少不了南方人最心愛的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啦這些暖身神器充分保障了南方人的日常保暖需求不過,許多人不知道這些備受喜愛的冬季暖身法寶也可能成為傷人利器冬季需警惕!低溫也能燙傷人!點擊播放 GIF 0.0M寧波消防曾做過一個實驗,在市面上選購了不同品牌的暖寶寶包裹雞蛋,2小時後,雞蛋已經被燙熟了。
  • 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當心這些燙傷的兇器!
    我們有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暖腳腳墊、暖手聖「蛋」等一大批神器。便宜、方便攜帶、保暖持久,冬季必備。實在不行,咱還有熱水杯和堅強的意志力!所以,入冬,我們不怕。不過呢,這些保暖好物,好用是好用,但卻有危險。比如熱水袋,用的時候覺得溫暖舒服;可第二天醒來,發現腳莫名其妙起泡了——原來,是被熱水袋燙傷的。
  • 冬日暖器變兇器 暖寶寶焐熟雞蛋小太陽烤焦紙巾
    可是近期各地一些新聞顯示,不恰當的使用習慣,會讓取暖器變成傷人的「燙山芋」。記者通過實驗發現,紅外反射式取暖器(俗稱「小太陽」)5分鐘就能烤焦覆蓋其上的紙巾,電暖水袋在被褥中5小時內仍能保持50℃,暖寶寶一晚上就焐熟了雞蛋。醫生提醒,暖寶寶等取暖設備切勿貼身使用,一兩個小時即可導致低溫燙傷。
  • 睡覺用熱水袋取暖小心發生低熱燙傷
    睡覺用熱水袋取暖 小心發生低熱燙傷 N本報記者 林寶珍 最近幾天,福州天氣變冷了。在加衣服的同時,不少人也用上了熱水袋或電暖寶,還有一些年輕人則隨身帶著暖寶寶。據介紹,每年冬天都有因使用熱水袋而發生低熱燙傷的例子,特別是患有糖尿病或中風後遺症的老人,因為末梢循環出現障礙,神經功能受損,感覺較遲鈍,對熱和痛覺不敏感,在使用熱水袋等取暖器時更應該小心。 醫生建議,冬季在使用熱水袋時,要注意水溫不要太熱,時間不要太長,最好是睡覺前放在被子裡,睡覺時取出來。
  • 暖手寶、熱水袋...是冬季取暖,還是一場「文火烤肉」?
    比如,暖寶寶、熱水袋,或許你感覺溫度不高,通常只有40~50 ℃,但抱著睡了一晚上,尤其是直接接觸皮膚後,第二天可能身上的一塊肉就「熟了」,皮膚出現紅斑、水皰、脫皮或發白,又痛又癢。很多低溫燙傷看上去只是起了個小水皰,但損傷可能已經深達皮下組織,不僅很難癒合,還會留下疤痕。而且低溫燙傷嚴重的可以傷及到骨骼,這不是誇張!
  • 2片暖寶寶燙熟雞蛋 調查市面產品多不合格(圖)
    實驗材料:暖寶寶和生雞蛋。4個小時後雞蛋達最高溫76℃。打開雞蛋發現已經熟了。這種從日本流傳開來的「冬季絲襪黨」自然有辦法,一片暖寶寶就能維持5小時左右的溫暖。不管是貼在衣服上還是鞋墊裡,不管是在寒冷的戶外還是陰冷的室內,暖寶寶給人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不過,近日有網友發微博稱「被暖寶寶燙傷!衣服還粘在傷口上」,網友「死vov嬰」也在微博上寫道:我的小腿兒被燙傷了.....元兇竟是我的暖寶寶。
  • 取暖神器「暖寶寶」存安全隱患 實驗:雞蛋都能被燙熟
    -本報記者選5個雞蛋進行實驗,其中一雞蛋最高溫升至74.4℃  -就寢時使用暖寶寶有安全隱患,醫生提醒要正確使用取暖器材
  • 警方實驗:暖寶寶能燙熟雞蛋 「小太陽」能傷人
    警方實驗:暖寶寶能燙熟雞蛋 「小太陽」能傷人 原標題:    「小太陽」取暖器能點著紙巾?老舊電熱毯裡面藏著什麼秘密?暖寶寶真的能煮熟雞蛋還讓豬皮「受傷」?
  • 「取暖神器」竟成「燙人神器」貴陽發生多例市民被暖寶寶類取暖...
    貴鋼燒傷醫院近期陸續接到被燙傷的患者,經醫生詢問得知,大部分都是熱水袋和暖寶寶「惹」的禍。  隨著氣溫驟降,熱水袋和暖寶寶的使用率增高。安全成了大家使用這些取暖設備時忽略的問題。  近日,家住貴陽市南明區都司路一小區的陳女士,在使用去年購買的注水熱水袋取暖時突然破裂,導致陳女士右下肢燙傷。
  • 暖寶寶焐熟雞蛋 "小太陽"烤焦紙巾
    可是近期各地一些新聞顯示,不恰當的使用習慣,會讓取暖器變成傷人的「燙山芋」。記者通過實驗發現,紅外反射式取暖器(俗稱「小太陽」)5分鐘就能烤焦覆蓋其上的紙巾,電暖水袋在被褥中5小時內仍能保持50℃,暖寶寶一晚上就焐熟了雞蛋。醫生提醒,暖寶寶等取暖設備切勿貼身使用,一兩個小時即可導致低溫燙傷。
  • 暖寶寶、熱水袋竟然會低溫燙傷!特別是這幾類人群要注意……
    天冷了,暖寶寶該買了,熱水袋拿出來了。注意啦,這些取暖設備雖然溫度不高,但是很容易造成「低溫燙傷」! 隨著氣溫降低,暖寶寶、熱水袋等各種便捷取暖設備也開始走俏。對此,專家提醒,這些取暖設備雖然溫度不高,但由於與皮膚接觸時間長,容易在不知不覺中造成皮膚「低溫燙傷」。
  • 天冷了熱水袋暖腳 7歲女孩小腿低溫燙傷
    「一個多月前,我捂著熱水袋睡覺,結果燙了一個大水泡,我挑掉水泡,擦了點藥膏,以為傷口長好了,但隱隱約約一直在疼,前天晚上實在痛得不行,來醫院一看,傷口感染了。」叢女士說。  低溫燙傷治療起來很麻煩  燙傷意味著接觸熱源,並且時間較長。很多人都有疑問:明明都感覺到燙了,為什麼人們卻「不掙扎」,還是被燙傷了呢?
  • 被窩裡放個暖水袋 小女孩腳被燙起泡
    重慶晨報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宋劍)昨天,記者在重醫附屬兒童醫院了解到,兒童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特別是近日天氣寒冷,家長想著辦法給孩子取暖,造成燙傷兒童數明顯上升。前幾天,7歲的涵涵準時鑽進溫暖的被窩,被窩裡有媽媽專門為她準備的熱水袋。沒想到第二天早上起床時,涵涵發現右小腿肚子上起了兩個水泡,水泡周邊的皮膚略有紅腫。
  • 一個不留神,暖寶寶&熱水袋就會「傷」你很深
    如果這時的你身上貼滿暖寶寶,腳下踩個熱水袋,再裹上個大棉襖,要是能再披個電熱毯,自充電的那種,簡直不要太完美了!千萬不要得意太早!據說,這些取暖的傢伙,在暖萌的外表下,有著一顆「傷」人的心。什麼「傷」?對,沒錯,就是「燙傷」的「傷」。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天寒必備的暖寶寶,燙人!|360實驗室
    今天我們準備用這些暖寶寶做一個實驗,用暖寶寶包裹著雞蛋,用毛巾把它包裹起來以後,測試一下雞蛋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因為我們正常使用暖寶寶,也是把它貼在身上,外面有衣物來包裹的。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樣品的溫度,拿到手上也是非常燙,溫度上升的速度非常快,感覺拿一會兒,手都要被燙傷了,就很燙手。
  • 暖寶寶5小時煮熟雞蛋 醫生建議最好別用暖寶寶
    放在羽絨服內的雞蛋完全熟透。這兩天溫度大幅下降。在寒風凜冽的街頭,愛美的女士該如何保持既要風度、又要溫度的狀態?許多人將暖寶寶貼在皮膚上或內衣上,但這或許會造成燙傷。實驗2:暖寶寶貼在人體皮膚上,23分鐘就會被燙紅8:56,實驗人員將一片暖寶寶拆封后立即貼在記者腰部肌膚上,並插入100℃溫度計,此時記者穿著一件羊絨衫和衛衣。將暖寶寶貼好後立即放下衣服等待溫度的變化。9:06,實驗人員觀測溫度計的變化,溫度計顯示暖寶寶溫度為34℃,輕輕揭開暖寶寶後發現,記者的皮膚開始變紅。
  • 當心「暖寶寶」!低溫燙傷很麻煩
    經醫生詢問得知,大部分都是熱水袋和「暖寶寶」惹的禍。隨著氣溫驟降,熱水袋和「暖寶寶」的使用率增高。但安全也成了大家使用這些取暖設備時容易忽略的問題。據萬家燕醫院燒傷科醫生介紹,這些患者,大多是將自己的肢體直接放到熱水袋和「暖寶寶」上,當時未感覺燙,但等到發覺燙的時候,身體局部皮膚就已經出現了很大的水皰,這就是低溫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