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中國‖費孝通在西南聯大和雲南大學的「鄉村社會學」講義

2021-01-11 愛琴海ai讀書

這裡收集的是四十年代後期,根據我在西南聯大和雲南大學所講「鄉村社會學」一課的內容。我當時在大學裡講課,不喜歡用現存的課本,而企圖利用和青年學生們接觸的機會,探索一些我自己覺得有意義的課題。我借「鄉村社會學」這講臺來追究中國鄉村社會的特點,是一面探討一面講的,所講的觀點完全是討論性的。我敢於在講臺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法,和盤託出在青年人面前,我並不認為教師的任務是在傳授已有的知識,而主要是引導學生敢於向未知的領域進軍。

當我們看到《鄉土中國》在雛形上是這樣一個存在會作何感想,想必在心靈上會受到很大觸動吧。因為費孝通這種開放式教學、他那「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以及因此而帶動起來的自由、活躍的課堂氣氛。

這樣的課堂當真令人嚮往。真希望在我們的大學裡能多些這樣的教授這樣的課堂,從而成就更多思維活躍、積極自主的青年人才。

那麼,在《鄉土中國》中,費孝通和學生們都探討了哪些內容,其中國鄉村社會的特點又有哪些是我們所不熟知?且讓我們走進書中。

《鄉土中國》全書系當時的十四堂講義,分別是鄉土本色、文字下鄉、再論文字下鄉、差序格局、系維著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別、禮治秩序、無訟、無為政治、長老統治、血緣和地緣、名實的分離、從欲望到需要。

011、鄉下人的土氣:鄉土本色與文字下鄉

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而土頭土腦的鄉下人,才是中國社會的基層。

在這裡,作者首先提到鄉下人的土氣:我們說鄉下人土氣,雖則似乎帶有幾分藐視的意味,但這個土字卻用的很好。土字的基本意義是指泥土。鄉下人離不開泥土,因為在鄉下住,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方法。

只有靠種地謀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貴,城裡人可以用土氣來藐視鄉下人,而在鄉下,「土」是他們的命根。遊牧的人逐水草而居,工人擇工作的單位而居,為農人的土地移動不得、莊稼移動不得,所以,種地的人像是黏著在土地上,更像是將半個身子插入了土裡一般。

並且,靠農業為生的人大多將土地一代代傳下去,幾代人不移動地方,不變更生產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穿用度幾乎全都來源於土地,過著完全自給自足的日子。鄉土社會的生活是富於地方性的,其活動範圍有地域上的限制。即便是在區域間人們的接觸也少,各自有保持孤立的社會圈子。這便是鄉土中國的本色。

除了土氣之外,還有「愚」同樣也是鄉下人的特點。鄉下人在城裡人眼裡是「愚」的,之所以「愚」排除了沒見過多少世面的因素外,便是沒有文化,也就是所謂的「文盲」。由此也就出現了「文字下鄉」。然,作者卻是從空間格局與時間格局兩方面論證了當時的鄉土中國沒有文字的需要。

相關焦點

  • 費孝通先生寫作《鄉土中國》的前前後後
    2019年8月,國家教育部將社會學家費孝通的《鄉土中國》編入高中統編三科教材《高中語文(必修上)》第五單元。《鄉土中國》是費孝通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是他在20世紀40年代計劃中深入研究中國傳統社會的三部曲之一,但由於戰爭、院系調整、社會學被取消等原因,他暢想的這三部曲未能如願以償。
  • 讀懂費孝通的《鄉土中國》|文化客廳NO.36
    隨後的近七十年裡,費孝通先生始終投身於對中國鄉村的考察和思考,耄耋之年依然筆耕不輟,誨人不倦,為中國的社會學和人類學鋪下了廣闊牢固的基石。2005年4月24日,費孝通先生於北京逝世,享年94歲。費孝通今年是費孝通先生忌日的15周年。
  • SUFE領讀者|孫冒罡:「鄉土中國」之「骨」與「魂」 ——兼論「差序...
    其實早些年間,吾便讀過此書,只不過彼時並未對中國社會之「鄉土性」有何深刻體會,只是泛泛讀了一遍作罷。如今七年過去,吾亦從離鄉人變為歸鄉客,從北到南,又從南至北。然此薄薄一本小書,卻再因緣份於此時陪伴吾越過大半個中國,返鄉路上品讀著它,時不時望著窗外,感受這片濃濃鄉土氣息的中華大地,甚是應景,亦別有一番滋味。自基層看中國,社會便是鄉土性的,這是本書立意之本。
  • 深情「還學於民」,一生「志在富民」紀念費孝通誕辰110周年,重溫費...
    在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師從人類學大師馬林諾斯基,學習功能主義理論和方法,採用江村調查資料完成博士論文:Peasant Life in China:A Field Study of Country Life in the Yangtze Valley(《中國農民的生活:一個長江流域鄉村生活的田野研究》,扉頁中文名為《江村經濟》),1939年在英國出版,1986
  • 中國社會學的人文轉向
    內容提要:反思中國社會學自1979年以來的重建問題以及學科發展方向問題,無法避開費孝通晚年提出的「擴展學科界限」思想,而若不對其中費孝通提到的「人文性」進行相對系統的思考,就無法真正理解費孝通的「擴展學科界限」思想,以及中國社會學的當下人文轉向。
  • 費孝通:中國人不痛快地活,又不爽快地死,蟄伏著有什麼意思?
    ——費孝通如果選一個最了解中國人的學者,我不會選觀察中國人性最清楚的魯迅,也不會選洞察制度之弊病的胡適,而是選擇費孝通先生。誰是費孝通?在中國社會學界,有著這麼一句玩笑話:中國社會學界分兩派,費孝通派和非費孝通派。
  • 破繭欲飛舞 行行重行行——懷念老師費孝通先生
    作者:邱澤奇(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費孝通,20世紀中國享有國際聲譽的卓越學者。他不僅是中國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而且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一生致力於探尋適合中國文化與社會傳統的現代化之路。費孝通一生以書生自任,筆耕不輟,著作等身。
  • 2021復旦大學社會學(883社會學概論)考研真題(回憶版)
    名詞解釋3*10·唯名論與唯實論·理解社會學·失範·鏡中我·離婚率·社會分層的彈性結構·非正式群體·越軌行為·集體行為·虛擬社區簡答6*10·費孝通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及其啟示·學校在社會化過程中的作用·科層制的定義是什麼?
  • 2021年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考研真題回憶
    社會學原理一、 名詞解釋(30)劇場理論社會事實齊美爾中層理論場域二、 簡答題(30)如何看待費孝通的《鄉土中國》?比較家庭與學校兩個群體。韋伯的理想類型在社會學中的意義?三、 論述題(90)有人認為中國目前出現了階層固化,請結合中國歷史,談談你的看法。從疫情的防控談中國社會治理體系的優勢與不足。社會個體化的機制及個體化社會的秩序機制。
  • 是誰建議費孝通將開弦弓村調查作為選題方向? 又是誰讓《江村經濟》一炮而紅?
    :《鄉土!鄉土!寫於費孝通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及《你的思想,我們永遠傳承——紀念費孝通先生誕辰110周年》。讀罷想起自己在十年前讀博時編譯的一篇紀念先生的文字,於是就重新整理出來,展示青年費孝通的留英生涯。
  • 費孝通與楊絳青梅竹馬,為何敵不過從天而降的錢鍾書?
    最知名的,或許是費孝通與楊絳青梅竹馬,不敵從天而降的錢鍾書。很多人不知道,楊絳跟費孝通原本是青梅竹馬的關係。二人認識的時候,比楊絳認識錢鍾書的時候要早很多。1921年,10歲的楊絳跟隨父親到了蘇州。父親楊蔭杭本來是上海申報報社的副總編,由於性情耿直,不習慣上海十裡洋場權勢複雜交錯,所以辭去職務,躲到蘇州做一個律師。
  • 鄉土中國的命運轉折
    鄉土中國的變遷春運的背後,是人們對鄉愁的寄託,不論離家多久、工作多忙,過年都要回家和家人團聚。但從經濟角度看,春運的背後,是這幾十年來中國城鄉發展的巨變,這些變化中,最明顯的就是人們離開家鄉,到異地工作生活。在此,我們不妨從頭說起。
  • 邱澤奇 邵敬:鄉村社會秩序的新格局 三秩並行
    原標題:邱澤奇 邵敬:鄉村社會秩序的新格局:三秩並行——以某地「鄉土人才職稱評定」為例 一、問題的提出 費孝通先生曾經認為,中國鄉土社會的秩序體系依靠的是禮治,西洋社會依靠的是法治。
  • 中國哪些大學社會學專業較好?能介紹下社會學這個專業在大學中的...
    除了全國頂級所有專業都非常強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之外,我想推薦的社會學教育和發展的比較好的學校有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這些學校都是全國知名的211或者985學校,這些學校對社會學、社會工作、人類學等與社會工作有關的學科研究的都比較深入。
  • 蘇州吳江「美美江村」研學二日遊入選江蘇省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梅源 通訊員 李國祥)9月17日上午,江蘇省文旅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第十一屆江蘇省鄉村旅遊節將於9月26日在蘇州高新區樹山村正式拉開帷幕,發布會上還提前推出了50條江蘇省鄉村旅遊精品線路,蘇州吳江「美美江村」研學二日遊榜上有名。
  • 【2018026·社會學】青年學者專輯丨丨楊渝東丨和弦與變奏:孫本文文化社會學與黃文山文化學之比較
    1920年代中期的中國社會學,可以說是「有術無學」。當時在上海和北京的幾所教會大學,把美國社會學在1910年代的社會調查方法應用到中國社會來,力圖了解中國社會的現實,在城市貧民、勞工、各種行會、郊區農村等社區當中進行實地調查,比較出名的有陶孟和在北平組織的人力車夫生活狀況調查,滬江大學組織的沈家行調查。
  • 全國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學概論》試題
    《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的作者是社會學家A.霍曼斯B.麥肯齊C.布勞D.沃斯5.在我國首次提出了「社會學'之名的是A.康有為B.譚嗣同C.章太炎D.梁啓超6.費孝通借用中醫學的術語「五臟六腑」來比喻社會學的建設,其中六腑是說-一個社會學專業至少要有
  • 上海交大參與舉辦第五屆中國法社會學年會
    2020年11月7日上午,第五屆中國法社會學年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法學樓601會議室和線上舉行。本次年會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和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共同舉辦,主題為「風險時代的人與社會」。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本次年會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有來自海內外60餘位的正式代表和近500位的在線人士參加。
  • 清華首批本科錄取通知書發出,校長贈《鄉土中國》一書有深意
    清華大學 供圖淡紫色的錄取通知書、校長寫的信、費孝通的《鄉土中國》、新生入學須知、資助政策介紹、銀行卡、定製讀書卡……8月6日,隨著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將飽含祝福與期待的錄取通知書及其他入學資料封裝好交給中國郵政快遞員,清華大學2020級本科錄取通知書發放工作正式啟動。澎湃新聞從清華了解到,首批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幸運兒」是保送生和8月5日剛剛被錄取的「強基計劃」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