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普]兩種蠶蛾一年可繁殖兩代。長尾大蠶蛾一代成蟲大約在4-5月產卵,幼蟲出現在4-8月;二代成蟲產卵大約在7-8月,幼蟲出現在7-10月。冬季,這兩種蠶蛾以蛹的形式越冬,春後,蛹就變成成蟲了。圖為長尾大蠶蛾。(陳先生供圖)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記者林桂楨)「風箏」飛到了屋裡?近日,同安汀溪的陳先生在一工廠裡與兩隻「不速之客」打了個照面:它們有著寬大的翅膀,仿佛一隻蝴蝶;其中一隻拖著兩條長長的尾巴,就像一把剪刀;再加上粉紅、粉綠的「外衣」,看起來儼然一隻風箏。興奮之下,陳先生向本報報料。
記者請教了集美大學研究昆蟲生態的專家謝欽銘,原來,它們分別是綠尾大蠶蛾和長尾大蠶蛾。
一紅一綠,寬翅長尾,安安靜靜地趴在牆上。前天下午3點多,同安汀溪鎮五峰村的一個廠房裡,兩隻色彩斑斕的小傢伙吸引了陳先生的注意。
「長得太漂亮了!」陳先生和朋友連連驚嘆。雖然是汀溪本地人,但這樣的動物,他還是頭回見到。
記者將兩隻小傢伙的照片發給昆蟲生態專家謝欽銘,謝老師確認,它們分屬不同種類,其中,粉綠色的是綠尾大蠶蛾,黃底粉紅邊的是長尾大蠶蛾,二者同屬昆蟲綱鱗翅目大蠶蛾科。
長尾大蠶蛾是世界上尾突最長的蛾。相比起綠尾大蠶蛾,長尾大蠶蛾在廈門更少見到。
兩種蛾喜歡生活在植物資源豐富的地方,「廈門這兩年均在同安區有看見,應該在其他山林區也有。」謝欽銘說,這兩種蠶蛾都是夜行蛾,夜間在山林裡飛翔,白天可能會飛到民宅裡休息。陳先生發現這兩隻蠶蛾的工廠在山旁邊,它們可能是從樹林裡飛來屋子裡暫歇的。
據了解,雖然外觀靚麗,但綠尾大蠶蛾的幼蟲食葉,危害藥用植物山茱萸、丹皮、杜仲等,還危害果樹等林木。
【連結】
廈門曾發現世界最大飛蛾
市綠化管理中心高級農藝師陳和傑說,廈門園林常見的蛾類有十幾種,如夾竹桃天蛾、舞毒蛾、蠶蛾、夜蛾、毒蛾、燈蛾、尺蛾、螟蛾、捲葉蛾等。其中,蠶蛾、毒蛾、捲葉蛾、尺蛾等在道路綠化帶中多見,雖然多數對人體無直接傷害,但會啃食、危害樹木。
此外,世界上最大的飛蛾——烏桕大蠶蛾,在廈門也有出現。據此前報導,2012年7月,翔安新圩鎮曾溪水庫附近,村民撿到一隻烏桕大蠶蛾,它的翼展近24釐米長。而本地論壇上,也曾有網友曬出烏桕大蠶蛾的照片,稱在廈門見到烏桕大蠶蛾。據了解,烏桕大蠶蛾並不常見,在我國多分布在南方地區生態好、植被茂密的地方。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廈門網的觀點。廈門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