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管理方法必須經過探索、實踐、驗證的過程,才能找到農場最適合的管理方法,以下六條農場管理經驗可以幫助農場管理更加高效。
一、選對人員
農業管理跟別的行業不同,很難像工業那樣可以標準化,所以人對工作效果和效率的影響很大,同樣的工作,不同的人去完成,結果可能差別很大。因此要管理好農場,選人很重要。農場選人要選合適的人,不要過度參考學歷和背景,要根據農場實際需要選擇人才;農場選人也不是一步到位,要建立更新淘汰機制,對不合適的人,不要將就,該辭就辭;農場選人儘量不要有什麼裙帶關係,否則會對後面的管理帶來很大麻煩。
二、健全組織架構
一個農場最基本的部門必須有,否則會影響農場運行的效率和規模。生產、銷售、後勤部門應該建全,如果農場規模小,可以一人兼多職,但是部門功能不能丟。以下部門要明確工作職責:
1、生產部門
負責農場的生產工作,主要包括技術管理、生產工人管理和生產物資管理。主要管理農場的技術員、生產隊長和物資採購和保管員等。對生產相關人力和物資有支配權,對生產結果負責。
2、銷售部門
負責農場農產品的銷售工作,主要包括產品品質控制管理、農產品出入庫及儲藏管理及農產品銷售營銷管理。主要管理農場的品控員、庫房管理員和營銷人員。對產品銷售相關人力和物資有支配權,對銷售結果負責。
3、後勤部門
負責農場後勤保障工作。主要包括行政人力管理、財務管理和農場設施環境物業管理。主要管理行政人員、財務人員和物業保障人員。對後勤保障工作負責。
三、優化工作流程
有人認為管理農場沒有必要弄那麼複雜,不必制定相關流程,因為流程在實行起來很麻煩,也很耽誤事。其實不然,流程在實行之初,可能會耽誤一些時間,但是一旦流程形成,職工接受之後,將會對工作的開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流程辦事最大的好處就是將人對工作影響因素降到最低,使農場管理不會因為人員的變動而影響工作結果,讓職工辦事有法可依。農場工作流程設計要把握從簡、易操作的原則。並在不停的驗證與優化,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例如農場的採購流程,生產人員發起申請—技術主管審批(把控物資的必要性)—採購員(核對庫存及市場詢價)—財務(成本把控)—總經理審批(確認採購)。每個環節的審批人所把控的點不一樣,從多個角度達到控制成本的效果。如果沒有流程,可能是其中一個人員同意就可以發起採購,但是因為崗位的技能不同,其關注視角相對狹窄,會造成成本上升。
四、完善農場制度
農場管理的一個難點就是人的管理,因為農場的員工學歷和文化水平相對偏低,個人素質也是參差不齊,管理難度很大。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制度,而且要詳盡易懂。通過建立考勤制度、日常工作規範制度、考核制度、獎罰制度等來規範工人日常工作。員工入職首先要理解和接受公司的管理制度,通過制度把工人管理起來,要做到公平公正,這樣工人自然就好管理。
五、導向
農場經營要以效益目標為導向,要將人力財力用在效益實現上,減少一些非必須的投入,將成本控制好,要學會委曲求全,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要做到盡善盡美,可以實現目標就可以。學會使用目標導向,可以很好的控制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例如:果園除草問題,好多農場管理者覺得果園就是不能長草,所以每年都會花很多人力和精力在除草上,果園是乾淨了,但是對果園的產量和品質提升不大。如果以目標為導向,只要不影響果園的日常管理,就可以適當控制除草的次數,降低投入,實現效益最大化。其實科學管理的果園,經常看到特意留下雜草,只要控制合理,可以起到夏季降溫、控制蟲害的效果。
六、經驗總結
農場的實際管理中,存在很多複雜交錯的問題,所以如果想管理好一個農場,首先是經常到其他農場參觀學習,根據自己農場特點總結出管理經驗,最重要的是在實踐中反覆驗證,這樣得到的知識才是最寶貴的。農場管理需要埋頭苦幹的精神,但切忌閉門造車,因為科技發展迅速,市場上對優化農場管理的設備、理念日益更新,所以必須保持和行業發展的統一步伐,才能做好現代化農場的運營管理。
目前國內農場管理中存在標準化、信息化、人員素質等方面偏低的現狀,但國家相繼推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的通知、「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網際網路+農業人才培養計劃等指導性文件,為科技農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為農場管理的新思維、新玩法、新模式開啟了無限的可能。農學谷秉承鄧小平提出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思想,通過與科學技術的緊密結合,探索和研究智慧農場的管理系統。小編相信有這些執著的新農人的努力,智慧化農場管理系統會越來越成熟,請持續關注農學谷下期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