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腦過度會有什麼影響?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過度用腦?

2021-01-10 川北在線網

用腦過度會有什麼影響?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過度用腦?

時間:2018-12-30 15:10   來源:百度百科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用腦過度會有什麼影響?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過度用腦? 在我們如今這個社會,隨著高科技的不斷發展,腦力勞動者也越來越多,許多人開始出現用腦過度的症狀。很多人都認為多用腦才能將人類大腦幾乎接近於無限的潛能開發出來,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過度用腦不僅不

  原標題:用腦過度會有什麼影響?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過度用腦?

  在我們如今這個社會,隨著高科技的不斷發展,腦力勞動者也越來越多,許多人開始出現用腦過度的症狀。很多人都認為多用腦才能將人類大腦幾乎接近於無限的潛能開發出來,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過度用腦不僅不能開發大腦,反而會造成頭暈眼花、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以及學習工作效率降低等一系列不良後果。

  用腦過度會引起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從而引起腦血管舒縮功能的異常,導致腦供血不足,因此出現頭暈頭痛以及胸悶等症狀。如果長期學習工作用腦過度且不注意調整的話,可能會誘發神經衰弱、失眠等疾病。因此,對於過度用腦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及時加以防範。

  什麼情況下可以判斷自己是過度用腦了呢?

  在過度用腦使人大腦疲勞時一般會有以下幾種症狀:頭昏腦脹、注意力分散、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思維紊亂等心智活動難以正常發揮的惡性反應,長此以往甚至會出現失眠、健忘、焦慮、抑鬱、恐懼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可能會危及生命。

  由此可見,過度用腦不僅不能使我們的大腦得到良好的開發,其所造成的腦疲勞還會嚴重影響到我們智力潛能的正常開發,甚至導致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等。



  過度用腦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生理方面,另一方面是心理方面。

  生理方面主要表現在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總是不由自主的胡思亂想、經常走神、開小差從而影響記憶力、思維能力等,而且睡眠不規律,白天沒有精神頭,容易打瞌睡,晚上卻常常難以入睡。

  心理方面則主要表現在憂慮、緊張、抑鬱、煩躁、消極、自卑、敏感、多疑等,內心十分困惑迷茫痛苦。

  因此,對於過度用腦的情況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及時加以防範。大腦潛能的開發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各位家長一定要尤其注意,千萬不要讓孩子用腦過度造成腦疲勞,如果家長、老師對孩子要求過於嚴格,「拔苗助長」,很容易導致孩子上課是注意力不能集中、記憶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下降,跟不上老師的思路,以及課上打瞌睡等適得其反的情況發生。

  由此可見,過度用腦的危害真的很大,「勞逸結合」不是說著玩的,長時間的學習工作甚至於廢寢忘食在短時間內或許是能夠讓你有較多的收穫,但如果長此以往,真的到了過度用腦的時候,造成的後果也許就適得其反了。

 

  所以一定要適當的休息,另外可以做一些頭部的按摩,防止頭疼的發生,平時還可以多做一些運動鍛鍊身體,或者多聽一些音樂放鬆放鬆心情,並養成良好的飲食睡眠習慣,保持良好的心態。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大腦的潛力是無窮的,為何會用腦過度?專家:危害極大!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面臨的生存壓力也非常大,每年因為工作猝死的新聞不在少數,根據數據顯示,現在人類的死亡率已經越來越年輕化,除了意外事故外,大部分都是因為用腦過度,引發了各種突發性疾病造成的。很多人只能無奈表示,現在的壓力太大了,如果不透支自己的身體,根本無法穩定的生活下去。
  • 頭暈、頭痛,學習太久,小心用腦過度
    腦力工作者和在校學生在長期用腦以後會表現出頭暈、頭痛或者胸悶的症狀,這主要就是腦疲勞的一種表現,是大腦用腦過度後,大腦出現血氧下降,腦細胞活力受到抑制,出現的一種疲勞的表現。我們經常鼓勵大家多用腦,如果不用腦會導致大腦早衰等後果,但是這種用腦並不是無盡地去用,還有人覺得我過度地用腦,可以開發自己大腦的潛力,但其實腦疲勞會讓人感覺頭暈眼花、記憶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的,如果長時間不調整的話,可能會誘發神經衰弱和失眠等疾病。
  • 什麼!小貓咪也會頭禿?5步判斷喵星人是否掉毛過度
    季節和光照變化也會對貓咪掉毛量產生影響。如果只是單純的根據掉毛量來判斷是否異常,其實不太準確。 正確的方法是被毛狀態+日常收集的被毛量來綜合判斷。被毛狀態好,掉毛量通常也會很穩定,反之如果被毛乾枯、雜亂、沒有光澤,掉毛量也會有很大變化。
  •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抑鬱?
    抑鬱症也分級別的,有三個級別,分別為:輕、中、重度。 以下十點,只要持續兩周以上,基本可以判斷你有抑鬱傾向了,但是抑鬱傾向也叫作抑鬱情緒,它跟抑鬱症還不能掛上鉤,這需要做一些心理量表的評估以及腦電圖的檢查,再者結合詢問,等措施來進行臨床經驗的判斷。
  • 科普|「腦中的橡皮擦」如何去除?多讀書多受教育勤用腦,預防比吃藥...
    由於認知障礙症的發生需要緩慢過程,大約10至20年時間,也有人表示,人到85歲不是在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就是自己患上了認知障礙症。那麼,阿爾茨海默症是如何發病的呢?專家表示,迄今發病機理還不明確,但可見現有病理特徵,患者腦內Aβ沉積形成「老年斑」、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形成神經纖維纏結、腦葡萄糖代謝紊亂、腦神經元及其突觸丟失導致腦萎縮等。
  • 有這4個特徵,說明寶寶被過度餵養了!你注意到了嗎?
    1、大便異常 當寶寶大便出現綠色並且有泡沫的時候,說明存在了過度餵養的情況,家長要注意減少餵養量和次數。 1、消化不良 過度餵養或者過早添加輔食,都會增加消化器官的工作負擔,引起消化不良。 2、易疲勞 為消化過多的食物,消化道必然擴張,有限的血液和氧氣從頭部轉移到消化道,腦細胞會因而暫時缺血,所以吃得越多,胃腸需要血液越多,腦供血越少,對大腦危害越大。
  • 【腦科學與教育】明日高考,腦科學專家教你如何應對高考壓力
    如何正確應對壓力,讓壓力成為個體發展的朋友而不是敵人?這篇文章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壓力給個體發展帶來的影響,還提出了很多針對性的策略方案,相信不僅會幫助高中生及其家庭備戰即將到來的高考,也會有助於我們每個人更好地迎接生活中的無數次「高考」。
  • 中國腦健康日關注「頭」等大事,中國腦科技的未來是什麼?
    現在,我們對大腦的了解,比如大腦如何處理信息、神經細胞怎樣編碼和傳導信息、信息如何從一個神經元交互到另一個神經元……這些傳導機制都理解得比較清楚;對不同的神經元做什麼,在各種功能中會產生什麼反應,也很清楚。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諾貝爾獎涉及的神經科學中的重要發現都跟大腦的信息編碼、儲存相關。
  • 顧凡及:腦科學的範式革命
    希波克拉底和亞里斯多德都只是根據自己看到的一些現象(其中不乏片面的現象甚或假象)或按照自己的信念做出的判斷。這些判斷都沒有經過嚴格的證實或證偽。由此,布羅卡以大量病例證明了語言表達是有功能定位的,而且負責這一功能的中樞位於左腦。後來,德國醫生卡爾·韋尼克(Carl Wernicke)發現了另一種類型的失語症病人,這種病人能說會聽,但是既聽不懂別人的話,自己說的話也混亂不堪,屍檢結果發現其腦頂葉和顳葉靠後方的交界處有病變。由此,韋尼克認為這個腦區負責對語言的理解,其後來被稱為「韋尼克區」。
  • 日常用腦,一定要警惕損傷大腦的這十大殺手,切記!
    腦力工作者長期處於整天高強度快節奏的生活狀態,大腦很容易疲勞,要做到科學用腦,必須注意我們今天講到的,損傷大腦的十大殺手。甜食會損害我們的胃口,降低食慾,減少對高蛋白和多種微生物的這些攝入,導致機體的營養不良,影響著大腦發育,所以,喝酒和吃甜食會對我們的大腦產生很大的影響,一定要警惕這是損傷大腦的第二大殺手。
  • 什麼是狗狗腳墊角化過度?為什麼會這樣?怎麼治療角化過度?
    很多主人覺得腳墊夠結實,所以也不會特意去護理,而這個部分也會有一些疾病的產生,例如腳掌墊角化過度,導致狗狗的腳墊疼痛。腳掌墊角化過度,是一種皮膚病,患了這種病的狗狗,它們腳底的皮膚會特別乾燥、堅硬,也很敏感,這個也被稱為「多毛腳」,因為這種皮膚病看起來像是狗狗的腳底長出了奇怪的毛髮。如果這些症狀有萌友聽起來像是你家狗狗有的情況,那麼就需要注意咯。
  • 如何判斷貓咪是否有黑下巴?
    貓咪黑下巴是很多貓咪都會遇到的問題,比較常見,貓咪黑下巴不僅影響貓咪顏值,還會對它健康造成一定影響,那麼如何判斷貓咪是否有黑下巴呢?貓咪黑下巴又該怎麼預防和治療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講一講吧。,摸起來有沙礫感;嚴重一點的黑下巴,下巴會出現瘙癢、紅腫、脫毛、膿包等症狀。
  • 如何判斷貓咪是否有黑下巴?
    貓咪黑下巴是很多貓咪都會遇到的問題,比較常見,貓咪黑下巴不僅影響貓咪顏值,還會對它健康造成一定影響,那麼如何判斷貓咪是否有黑下巴呢?貓咪黑下巴又該怎麼預防和治療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講一講吧。什麼是貓咪黑下巴:貓咪黑下巴,也稱為貓粉刺(貓痤瘡),表現為下巴、鬍鬚根部、嘴唇周圍有黑色的分泌物堆積。當貓咪受到生理因素和外部刺激以後,它的內分泌就會變得紊亂,導致局部毛囊分泌過度油脂,使得黑色分泌物堆積,從而導致貓咪的下巴變得油乎乎的,最後形成了貓咪的黑下巴。
  • 研究發現抑鬱症罪魁禍首:過度思考(反芻思維)
    可是有人會說,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每日多次省察自己,為人做事,是否忠誠、盡心?與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守信?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有沒有溫習?這就是內省,內省即是修行。
  • 央視炮轟過度醫療:1個病人超過3個心臟支架
    醫療專家怒斥過度醫療、過度體檢不是為了人民,而是為了人民幣!   什麼叫「過度醫療」,簡單的說,就是超過疾病實際需求的診斷和治療的行為,包括過度檢查、過度護理。蘭越峰告訴記者,經常會有人因為一些小毛病到醫院,醫生會先把人收住院,憑空說他患有很嚴重的疾病,,然後讓超聲科做相應的檢查,並配合出具顯示患有重病的檢查結果。   在2009年5月,當時還是綿陽市人民醫院超聲科主任的蘭越峰參與了給一位53歲住院病人會診,正是這次會診,讓她和醫院徹底決裂。
  • 超能金腦:全腦開發的意義
    我國的腦研究是20世紀80年代末才開始的,基本上處於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最近幾年有了很大的進步。科學家們預言,腦科學將在21世紀自然科學中佔據特別重要的地位。 大腦是分左右半球的,即右腦和左腦。
  • 腦科學的未來:對7位神經科學家的訪談
    判斷一個動物模型是否有效,我會有幾條標準:在DNA、激素、蛋白、細胞/亞細胞、環路、行為學和病理等水平上,是否都能夠複製人的病症和病理;同時,動物模型不應該有錯誤的或者和疾病不相干的形狀表型。如果能做到這些,動物模型就比較有參考意義,研究它的病理過程也就比較貼近現實。可惜的是,很多疾病模型只是在一個或數個水平上複製了一點性狀,達不到我前面提到的高標準。
  • 這樣會對人體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嗎
    那麼很多關注健康的人這個時候就會問了, 如果經常做夢是不是就代表睡眠質量不好呢, 長此以往這樣會不會對身體造成什麼不好的影響? 這樣的焦慮其實不是沒有道理的, 我們都知道如果睡眠質量比較好的話是酣睡一夜都不會做夢的, 而睡覺的時候做夢多了肯定是會對身體造成影響, 那麼你知道都是哪些原因造成我們經常做夢嗎?
  • Blood:揭示癌症腦轉移新機制!抑制凝血因子可以降低腦轉移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整理,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只有當癌細胞首先離開細小的血管,進入到腦組織中,才能形成腦轉移。為了促進這一步,癌細胞會影響血液凝結,來自德國癌症研究中心和海德堡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能夠在小鼠身上證實這一點。
  • 腦科學的範式革命:呼之欲出的下一場,將在何處爆發?
    希波克拉底和亞里斯多德都只是根據自己看到的一些現象(其中不乏片面的現象甚或假象)或按照自己的信念做出的判斷。這些判斷都沒有經過嚴格的證實或證偽。由此,布羅卡以大量病例證明了語言表達是有功能定位的,而且負責這一功能的中樞位於左腦。 後來,德國醫生卡爾·韋尼克(Carl Wernicke)發現了另一種類型的失語症病人,這種病人能說會聽,但是既聽不懂別人的話,自己說的話也混亂不堪,屍檢結果發現其腦頂葉和顳葉靠後方的交界處有病變。由此,韋尼克認為這個腦區負責對語言的理解,其後來被稱為「韋尼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