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乳業站在新的起點上

2021-01-08 搜狐網

  中國乳都呼和浩特,總會引起中國經濟界,尤其乳業行業的注目。譬如伊利股份不久前發布的中國乳業2013最後一份年報:全年創總營收477.79億元,錄得淨利潤32.0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4.4%。

  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提出,發出「建成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的動員令。沿著「8337」這一凝聚著科學發展智慧的發展思路,內蒙古乳業站在新的起點上……

  家庭牧場的財富夢想

  5月12日,和林縣公喇嘛鄉古力半忽洞村,天意牧場。牧場的主人常彥鳳聊起了牧場的致富經。

  14年前,只有24歲的常彥鳳為了擺脫貧困的生活,試著養了3頭奶牛。那時,成為一座擁有300頭奶牛的牧場主,是常彥鳳想也不敢想的夢。

  常彥鳳告訴記者:「那時我們都不懂養殖,飼養技術低,牛吃不好也喝不好,一頭牛每天只能產13公斤奶。」

  只有3頭奶牛的散戶養殖模式,單產量上不去,牛奶中蛋白質的含量也很低,這樣的養殖模式讓常彥鳳吃盡了苦頭。有時候,她不得不面對「辛苦一場賺得錢剛夠買飼料」的困局。如何突破困局,是常彥鳳當時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我最大的優勢在於一直緊跟形勢,政府提倡如何發展,我就怎麼發展。」常彥鳳告訴記者,正是依靠及時跟上政策形勢,才讓她在這個產業中堅持下來,有了今天的成就,別人賣牛,她就買牛。摸爬滾打了一陣子,常彥鳳逐漸找到了感覺,養牛經驗越發成熟,奶質越來越好,開始與伊利這樣的龍頭企業取得合作。

  「你看,這是TMR攪拌機,可以均勻地把粗飼料和精飼料攪拌在一起,這樣牛就沒有辦法挑食了。這是自動飲水槽,可以保證水槽裡隨時有水喝,而且方便清洗……」常彥鳳津津樂道她的寶貝家當。

  如今,常彥鳳已成為一位擁有300頭牛的家庭牧場主。牧場每頭牛可實現日產牛奶23公斤,產量比以前提高了將近一半,而且牛奶質量也大大超過了從前。每公斤牛奶賣到伊利集團,可以幫常彥鳳賺到4.35元。常彥鳳算了一筆帳,按一頭牛產奶周期270天計算,每頭牛每年可為她帶來2.7萬元的收益,除去每頭牛2.1萬元的養殖成本,僅牛奶銷售一項,可為常彥鳳帶來每年百萬元以上的收入。

  作為伊利的合作牧場,常彥鳳的牧場一直接受著伊利關於科學養殖的技術指導和資金扶持。依靠乳業巨頭發展,讓常彥鳳對未來充滿信心。她說:「我希望把自己的牧場做大做強,最終實現千頭牧場的目標,實現規範化養殖。」

  集中養殖帶來產業革新

  事實上,天意牧場從3頭奶牛到300頭奶牛的發展軌跡,見證了奶源控制從散養到規模化養殖的歷程,這被看作是乳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發生,雖對乳品行業產生重大衝擊,但痛定思痛,該事件也堅定了乳品行業走上質量效益之路的信心和決心。為推進內蒙古乳業升級,保證奶源供應,我區提出了加快奶牛規模化養殖的對策,變散養為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從而促進了乳業發展的轉型升級。

  5月13日,記者來到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的內蒙古奶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奶聯社)蘭燦牧場。一進牧場,場長孟軍就要求記者經過門口鋪設的「消毒帶」。在這座2010年建設起來的千頭牧場,安全管理與科學飼養已經深入到每一個人心中。

  孟軍同記者打趣說:「奶牛一天要吃50元的東西,比人都吃得好。」為了讓奶牛吃得好,牧場從美國進口苜蓿,從義大利進口取料、攪拌設備。為了讓奶牛喝得好,牧場使用了恆溫自動飲水機,還擔心奶牛對電流敏感,正在研究其他的飲水方法。為了讓奶牛睡得好,牧場甚至連奶牛的臥著的沙土,都花大價錢買進。

  走進牧場,一排排藍頂白牆的標準化保溫牛棚內,奶牛們悠閒的咀嚼著口中的草料。

  每天的早晨和傍晚,工人開著機器從牛棚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機器自動攪拌裡面的草料,並向兩端噴灑,正好落到奶牛的面前,奶牛可以隨時吃到新鮮的草料。

  據孟軍介紹,這座規模可容納1000頭奶牛的牧場,目前飼養800頭奶牛,牛犢和成年奶牛是分開飼養的,牧場每天可向外輸送7.5噸牛奶。

  孟軍說:「隨著奶牛的集中化、標準化養殖,牛養得越來越好,牛奶的質量也越來越高,但隨之也帶來了養殖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上升,再加上國外乳品的衝擊,機遇的另一面,也有風險和壓力的增大。」

  為了控制養殖風險和養殖成本。如今,許多牧場都採取了自建農場生產青貯玉米或與農戶籤訂生產合同的形式,在保證養殖效益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地區的農業生產。

  土左旗是奶牛養殖大縣。2009年以前,這裡一共有300多個奶站,沒有規模化飼養的牧場,全部為奶農散養。如今,隨著政府對科學化、規模化養殖的扶持,散戶正在逐步退出歷史舞臺,百頭、千頭、萬頭的大牧場正在逐步建立起來,這正是奶牛養殖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蘭燦牧場,記者見到了正在牧場檢查的土左旗奶源監管大隊隊長劉利平。據劉利平介紹,奶源監管大隊正是在「三聚氰胺事件」發生以後,土左旗地方政府為了監督原奶生產、運輸環節安全而成立的新部門。

  「截至去年年末,土左旗奶牛存欄12萬頭,共有牧場120處,規模化養殖比例達到85%。如今,奶站只剩下20多個,這些奶站也要全部轉型,全面實現集中養殖。規模化生產、全程可追溯體系的建立,有效的保證了乳製品源頭的質量安全,而在運輸環節,運奶車都安裝了GPS定位系統,運奶車的進奶口、出奶口和駕駛室都安裝了監控設備,確保了奶源在運輸環節無紕漏。」劉利平告訴記者。

  創新驅動走出「國際範兒」

  在廣袤的內蒙古草原,這場從奶牛散戶養殖到規模化養殖的變革被規範地稱為「生產組織模式創新」。這種創新,有效地提高了奶牛的產奶量和牛奶質量,保障了食品安全的可控性,實現了奶牛飼養業向科學化、規範化、集約化、現代化經營模式轉變。

  業內人士指出,內蒙古之所以能站在中國乳業的制高點,不僅僅在於擁有伊利、蒙牛這樣的龍頭企業,更重要的是這種生產組織模式的不斷創新升級,走出了一條保障奶農利益、發展地方經濟、促進龍頭企業發展的多贏道路。

  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中提出的「把內蒙古建成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既是帶動農牧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又是發展地方經濟的重要方式,不斷推進內蒙古農牧業的現代化、產業化發展,有效推動了新農村建設。

  作為內蒙古的龍頭企業,伊利一直致力於對奶牛飼養模式的探索,實現了個體散養到「公司+農戶」,到「公司+牧場小區+奶戶」,再到「公司+規範化牧場園區」模式的提升。

  多年來,伊利一直在加強自主研發力度,通過科技創新,引領行業轉型升級。目前,伊利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已超過其業務總額的4成。截至2013年,伊利擁有專利授權1525餘項,自主研發的LHT乳糖水解技術、中國母乳資料庫研究、CPP添加技術、乳鐵蛋白無菌添加技術等多項科研成果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知識全面的乳品研發隊伍。

  「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既要擴大能源原材料特別是國內短缺原材料進口,也要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有序到境外投資興業。」自治區在「8337」發展思路中,為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2014年2月25日,伊利歐洲研發中心啟動儀式在荷蘭瓦赫寧根大學舉行。當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中國駐荷蘭大使陳旭、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校長阿爾特•德肯豪森、荷蘭瓦赫寧根市長海爾特•範魯蒙德等共同為伊利歐洲研發中心揭牌的時候,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荷蘭時間3月23日,中國與荷蘭兩國針對農業領域籤署了多項重要合作。其中,伊利集團與荷蘭頂尖學府瓦赫寧根大學共建食品安全保障體系。這是中荷建交以來兩國合作的首個體系化食品安全項目。伴隨著紐西蘭建廠、走進美國、在義大利進行戰略合作、走進荷蘭進行產品研發,伊利的全球化視野和全球布局戰略,完美演繹了乳品「中國製造」的精彩華章,品牌實力和影響力超越國界。中國的伊利,正逐步成為世界的伊利,努力向世界乳業十強邁進。

  在伊利、蒙牛等龍頭企業的帶領下,聖牧高科、現代牧業等一批乳品企業正在逐步發展壯大,伴隨著乳品企業的成長,千頭牧場、萬頭牧場在內蒙古草原上建立起來。內蒙古乳業,正向著輝煌的明天昂首前行。

  苜蓿地裡的產業鏈思考

  乳業,作為內蒙古最為成熟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產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同樣帶動了上下遊產業鏈發展,運輸、包裝等行業深受其利。如何把乳業的優勢傳導到其他農畜產品行業,也是人們一直在考慮的問題。

  2012年,國家啟動「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苜蓿,這株高蛋白質含量的小草,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我區多地開始大力推廣優質苜蓿示範區建設。

  5月13日,記者來到呼和浩特市土左旗鐵帽區域服務中心蘇卜蓋村,8000畝苜蓿綠油油的連成一片,隨風飄搖。5月底,它們將迎來今年的頭茬收割。

  蘇卜蓋村委會書記賈月清介紹,去年,內蒙古巨禾農牧業有限公司與村民籤訂了為期14年的土地流轉合同,在村裡的8000畝耕地裡種上了苜蓿,按照每畝地每年600斤小麥(當前市價折合人民幣708元)的價格標準給村民予以補償。賈月清說:「原來村民們種植玉米, 一畝地的純收入在350元左右,現在村民們不用下地種植,每年每畝地就可以純收入708元,還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從事其他行業,拓寬了農民增收的渠道。」

  按照當前的情況來看,發展苜蓿業實現了企業和農民的雙贏。

  內蒙古巨禾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廠長胡貴錢介紹:「今年的苜蓿草長勢挺好,馬上就可以收割了。去年收割了2茬,每畝地的產量在300公斤左右,全部以每噸1000元的價格銷售給了犇騰牧業及其他小型牧場。」

  但是,胡貴錢也談了自己關於本地苜蓿業進入乳業產業鏈的困惑:「雖然我們種植的苜蓿近在咫尺,但由於產業剛剛起步,在銷售環節受到制約,一些牧場寧願從國外進口也不願使用家門口的苜蓿,導致本地苜蓿成交價格並不理想。現在的情況就是我們想進入乳業的產業鏈,但接入還有困難,還需要更進一步的扶持。」

  對於乳業發展來說,家門口的苜蓿草顯然比漂洋過海的幹苜蓿供應更具穩定性和安全性,政府部門顯然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提出了發展苜蓿業的措施,但產業的無縫對接,從而形成產業鏈,顯然不是想當然的家門口有就能對接,而需要進一步的思考和扶持。苜蓿業本身,顯然不能寄生於乳業,而是要走出適合自身發展的多元化銷售之路。

  土左旗草原站站長趙詠梅告訴記者,當前國內市場的苜蓿進口量為90萬噸,去年土左旗種植苜蓿14萬畝,今年計劃新增4萬畝,產能預計能達到15萬畝,可有效緩解本地乳業對進口苜蓿的依賴度。為推動苜蓿業健康發展,普及和推廣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土左旗專門成立了草業協會,最近協會還專門赴美國考察新技術,以求進一步發展。

  現代畜牧業的綠色樣本

  自治區農牧業廳副廳長賈躍峰在談到優化全區農牧業產業布局思路時表示,我區將在優化農牧業布局工作中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我區重要講話精神和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在乳業發展方面,大力支持土默川平原區、河套平原農業區、錫林郭勒盟和烏蘭察布市農牧交錯區、科爾沁草原和西遼河平原區、呼倫貝爾市大興安嶺嶺西等五大牛奶生產區域,大力推進「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促進牧草產業發展,提供飼料保障。同時在牧區和農區各扶持500個生態家庭牧場和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帶動新建規模養殖場5000個。

  按照自治區農牧業廳的規劃,土左旗、賽罕區、土右旗、和林等44個旗縣區被列為奶牛主產區,將得到重點扶持。為推進乳品企業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和集團化發展,我區將積極扶持伊利、蒙牛等乳品龍頭企業引進國際先進生產技術、生產設備和管理經驗,拓展、延伸產業鏈,建立起覆蓋優質奶源基地建設、科研開發、生產加工、營銷服務的一體化中心。調整優化乳業產品結構,爭取和利用好乳品企業進口生產設備減免稅收優惠政策,不斷提升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提高嬰幼兒乳清粉自給率,擴大產品市場佔有率,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在原奶生產方面,將採取奶農合作社、家庭牧場、加工企業自建等多種方式,發展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提升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夯實優質奶源基礎。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引進稅收優惠範圍內的國外優良品種,提高奶牛良種水平。加強原奶市場監管,確保原奶市場交易公平。積極建立和完善鮮奶質量第三方監測機構,化解質量糾紛。逐步建立生鮮乳收購管理長效機制、合理的價格機制。

  內蒙古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於光軍認為,乳業在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等各個環節中,都是最成熟的產業,也是效益較高的朝陽產業,具有較高的產業關聯效應。大力發展乳業,有效地轉化糧食和其他農副產品,實現農產品增值,是促進種植業結構調整、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民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徑。內蒙古乳業已經發展到一個非常高端的狀態,對地區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內蒙古其他綠色農畜產品的生產、加工、輸出建設,同樣具有示範和帶動作用,應將乳業的發展優勢傳導到其他產業。作為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的樣板,內蒙古乳業發展到現在,面對的是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只有從生產組織的各個環節,不斷提高品質控制,才能增強核心企業、核心產品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相關焦點

  • 新乳業縱橫術 「一隻酸奶牛」的價值大棋
    乍暖還寒時,新乳業的時不我待,尤顯韌性與張力。 實際上,逆勢而上,是新乳業一以貫之的調性。 在疫情最嚴重的2020上半年,新乳業以17.11億元收購夏進乳業母公司寰美乳業100%股份,拿下西北單體規模最大、市佔率最高的乳企。
  • 滬上乳業攜手天貓 打造「鮮食宅配」新引擎
    人民網上海10月15日電 10月15日,光明乳業旗下鮮食宅配平臺「光明隨心訂」與天貓召開了以「健康尊享,營養啟航」為主題的光明營養強化奶新品發布會,此款產品作為2020年光明乳業大健康系列鮮奶產品之一,將在天貓平臺進行首發。
  • 停牌即將被ST 捧紅「小白奶」的科迪乳業怎麼了?
    受上述事項影響,科迪乳業股票於6月24日停牌一天,將於6月29日起復牌,復牌後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科迪乳業」變為「ST科迪」。對於科迪乳業大股東存在資金佔用問題,科迪乳業董秘辦回應稱,「有些調查結果沒出來,不方便透露。」而對於業績下降,科迪乳業將原因歸結於,市場競爭激烈、融資渠道受阻、資金成本上升等外部環境原因。
  • 讓內蒙古奶業這頭「草原牛」成長為享譽全球的「世界牛」
    「目前,蒙牛正秉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和『集中、集聚、集約』理念,建設中國乳業產業園。產業園目標是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奶業生產區、全球業態最全的乳業集聚區、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乳業生產樣板區。」在前不久的內蒙古奶業振興新聞發布會上,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李鵬程在發言中向區內外新聞媒體介紹了中國乳業產業園情況。
  • 了不起的小姐姐,疫情下的最美新乳業人
    為了記住這群了不起的小姐姐們,新希望乳業將今年的3月8日定義為「姐姐節」,希望讓大家看見姐姐們的力量。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幾位新乳業家的「小姐姐」,在穩定疫情供應的大後方,她們在各個崗位上守護著「白色供應線」,用自己的故事告訴大家:「別怕,姐姐們來了!」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55期:全球乳業20強榜單出爐!伊利進前五...
    伊利、蒙牛等16家乳企登上《2020中國食品飲料百強榜》8月24日,FBIF 發布《2020 中國食品飲料百強榜》,本次共有伊利、蒙牛、光明乳業、君樂寶乳業集團、飛鶴乳業、健合(H&H)國際、三元食品、澳優乳業、現代牧業、新希望乳業、完達山、味全食品、銀橋乳業和貝因美等乳品企業入選百強榜,伊利以894.47億元的業績位居榜首。
  • 新乳業收購重慶網紅「一隻酸奶牛」
    2021年1月5日晚間,新希望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新希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乳業」)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拓展終端渠道布局,拓寬私域流量入口等,公司計劃收購茶飲品牌「一隻酸奶牛」60%的股權。根據公告,「一隻酸奶牛」項目指由華昌明、伍元學、華自立將以合法形式擁有或實際控制的與「一隻酸奶牛」品牌相關的資產以及業務資源置入成立的新公司,並由新乳業收購新公司60%股權的交易,交易對價為2.31億元。
  • 吞下「一隻酸奶牛」,新乳業欲破解叢林法則
    投稿來源:斑馬消費剛剛進入2021年,新乳業再啟收購,將「一隻酸奶牛」收入囊中。從早期收購奶牛養殖企業、地方乳企,到如今連賣酸奶茶飲的街邊店也不放過,新乳業欲在中國乳業市場建立自己的生存之道。這幾年來,新乳業在乳業資產收併購方面如狼似虎,頻頻擲重金獲得多個乳業品牌,成為國內乳企中最愛「折騰」的一家。與巨頭錯位競爭1月6日,新乳業斥資2.31億元收購「一隻酸奶牛」60%股權,立馬引來業內外廣泛關注。「一隻酸奶牛」是重慶一家以酸奶為基底的新式茶飲品牌企業,全國範圍內門店千餘家。
  • 吞下「一隻酸奶牛」 新乳業欲破解叢林法則
    來源:斑馬消費剛剛進入2021年,新乳業再啟收購,將「一隻酸奶牛」收入囊中。從早期收購奶牛養殖企業、地方乳企,到如今連賣酸奶茶飲的街邊店也不放過,新乳業欲在中國乳業市場建立自己的生存之道。這幾年來,新乳業在乳業資產收併購方面如狼似虎,頻頻擲重金獲得多個乳業品牌,成為國內乳企中最愛「折騰」的一家。
  • 新乳業「跨界」酸奶茶飲賽道 2.31億收購「一隻酸奶牛」 60%股權
    繼多宗橫向收購之後,新希望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新乳業(002946.SZ)開始把目光瞄準酸奶茶飲品牌。1月5日,新希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乳業」)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拓展終端渠道布局,拓寬私域流量入口等,公司計劃收購茶飲品牌「一隻酸奶牛」60%的股權。
  • 牽手可口可樂後,蒙牛和這個國際乳業巨頭又有合資新動作!
    文:何丹琳剛剛才傳出要和可口可樂牽手的蒙牛,在合資上又有了新動作!這次「親上加親」的對象,是歐洲乳業巨頭。小食代留意到,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發布《阿拉福茲有限責任合作社與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新設合營企業案》公示文件,披露了雙方此次合作的更多細節。
  • 新乳業投資上遊頭部企業 錨定戰略鮮行
    國內鮮奶市場格局又生「新變」。2019年7月18日晚上,新乳業發布公告,宣布以現金人民幣709,151,509元認購及購買現代牧業(1117.HK)594,925,763股股份,佔其新增股份後已發行股本總數的9.2846%。交易完成後,新乳業將成為現代牧業第二大股東。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12期:科迪乳業終止重組,痛失兩獨董
    美研究稱人類母乳中一種化合物能對抗致病菌美國一項新研究說,人類母乳中所含的一種化合物月桂酸單甘油酯物能夠對抗有害細菌造成的感染,同時不會對有益細菌造成影響,為母乳有益嬰兒健康增添了新證據。澳優舉辦上市10周年感恩慶典,宣布籤約國家網球隊10月17日,澳優乳業在北京舉行以「向優向上 無懼挑戰」為主題的上市10周年慶典暨品牌戰略合作發布會。慶典上,澳優公布下一個十年徵程的重要規劃,重磅推出最新品牌戰略,正式宣布澳優乳業與中國網球協會正式結成品牌戰略合作夥伴,成為中國國家網球隊官方合作夥伴。
  • 漲價帶飛股價,29隻乳業股5天市值增逾千億,一杯奶貴了多少?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農業農村部1月5日披露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第五周(採集日為12月30日)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省份生鮮乳平均價格為4.21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漲0.7%,同比上漲9.9%。去年11月2日,有投資者提問燕塘乳業:「有報導稱原奶的價格有持續上漲的趨勢,請問公司產品是否會適當漲價?」
  • 新乳業殺入酸奶飲品市場,拿下「一隻酸奶牛」60%股權
    記者 | 趙曉娟編輯 | 昝慧昉1新希望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新乳業(002946.SZ)對一個酸奶飲品品牌出手了。1月5日晚間,新乳業發布公告,稱計劃收購茶飲品牌「一隻酸奶牛」60%的股權,交易對價為2.3億元。
  • 新乳業入局現制茶飲,擬2.31億收購網紅「一隻酸奶牛」60%股權
    (新乳業公告。圖源深交所官網) 事實上,資本的持續熱捧,現制茶飲賽道上的競爭日趨激烈。圖源官網) 此次發出收購的新希望乳業則以「併購+低溫奶」起家,自2002年成立以來新乳業立足西南,並陸續布局華東、華中、華北、西北。2020年5月5日,新乳業以17.11億元的代價收購了寧夏寰美乳業發展有限公司100%股權,後者是西北地區覆蓋上下遊全產業鏈的乳製品企業。
  • 新乳業收關注函:核實披露「一隻酸奶牛」商標涉訴情況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8日電 8日下午,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稱「深交所」)向新希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乳業」)下發關注函,要求說明核實並補充披露「一隻酸奶牛」商標涉訴情況,以及對重慶瀚虹未來經營的影響等。
  • 光明乳業:未推出「光明新零售」產品,也未建立合作
    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針對近日在網絡上出現的「光明新零售」相關宣傳及產品,9月15日,光明乳業在其官方微信上發表聲明稱,公司及各子(分)公司未推出過「光明新零售」「膳纖飲」等此類產品,也未與該產品的生產商、銷售商建立合作關係。
  • 商標爭議之外 新希望乳業2.31億收購「一隻酸奶牛」探秘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曉暉 這樁收購案是否給新希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希望乳業」,002946. SZ)股價帶來提振還有待觀察。2020年1月6日,新希望乳業發布《關於籤署對外投資協議的公告》稱,公司計劃收購「一隻酸奶牛」品牌、資產對應公司60%的股權,交易作價2.31億元人民幣。
  • 新乳業回應:不影響新公司經營
    在被新希望乳業擬2.31億收購60%的股權公告後,深交所向新希望乳業發出關注函,並要求說明五大問題。上遊新聞在1月6日,1月10日對這起收購持續跟蹤報導。今天下午,新希望乳業發布關注函回復公告,稱涉訴商標「一隻酸奶牛」文字商標已於2020年1月13日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宣告無效,且自始即不存在,對「一隻酸奶牛」已經擁有的核心商標不構成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