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高快路網基本骨架形成
迎賓路高架橋、西北二環高架橋、東陵路高架橋三條快速路昨建成通車
9月29日,西北二環等路段開通。記者 李浩 攝
9月29日這一天,是瀋陽城市發展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瀋陽迎賓路高架橋、西北二環高架橋、東陵路高架橋三條快速路建成通車。
「這三座快速路的建成,使瀋陽高快速路裡程由當初不足20公裡增長至300公裡,讓原本捉襟見肘的瀋陽長距離交通得到明顯改善,瀋陽城市交通已正式進入『高快速路』時代。」市建委負責人昨天對記者說。
車輛保有量日益劇增,構建快速交通網已成為瀋陽發展的當務之急。2010年,一份對我市道路現狀的分析報告指出,隨著私家車的快速增長,瀋陽道路承載能力將在2015年達到極限。也正式從那一刻開始,瀋陽開始全面建設城市高快速路,解決城市長距離交通運輸問題,緩解車流帶來的壓力。
這5年,瀋陽每年都在高快速路上加大投入,而在今年,瀋陽更是壯舉一般完成了迎賓路高架橋環、西北二環高架橋、東陵路高架橋三座高快速路。其中,迎賓路高架橋作為瀋陽市第一座集高科技、景觀化於一體的橋梁,經過全體建設者一年多的辛勤勞動和不懈努力順利投入使用。這座橋的建成不僅解決了迎賓路的交通擁堵狀況,還大大提升了瀋陽西部地區交通系統的運行效率,促進於洪、鐵西張士地區物流、人流的整合,成為帶動兩區經濟快速發展的新紐帶。
值得一提的是,迎賓路高架橋還是全國首例在地鐵上建設的高快速路橋,其有近620米經過瀋陽地鐵1號線正上方,施工的樁基位於地鐵圍護結構外側僅1米,承臺距離地鐵車站頂板距離最小處只有30釐米,橋梁基礎幾乎貼身騎在地鐵結構上。面對不能封閉交通又不能讓高架橋提前落地的建設方案,項目部先後召開7次專家論證會,最終採取「長大永久鋼護筒施工鑽孔樁」和「預應力承臺」的施工方案。這一方案好比是在地鐵結構上搭建一座「板凳」,板凳騎在地鐵上,大橋的橋墩建在板凳上。而經過一系列複雜、高難度的工序,該施工提前安全優質完成,開創了地鐵「頭頂」施工的新紀錄。
建設者的汗水,託起的是瀋陽日益快速發展的城市交通。一組數據最能說明問題:隨著東陵路高架橋的通車,住在鐵西的市民可以在一個多小時左右抵達棋盤山;西北二環高架橋的通車,行車從攬軍路高架橋到白山立交橋,只需要10分鐘;而隨著迎賓路高架橋的通車,以往擁堵不堪的西部出城之路變得非常便捷,從西二環建設大路立交橋至北李官高速收費站僅需要5分鐘就能達到。
瀋陽高快速路已經進入「300公裡」時代,這一水平在國內已屬前列。「隨著東一環、二環、三環、四環、迎賓路、東陵路這六條高快速路的建成,瀋陽高快速路網的基本骨架已經形成。接下來,我們將針對南北交通瓶頸,建設南北快速幹道系統,針對西部,延長東西快速幹道,從而使瀋陽交通的血管更加通暢。」市建委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