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劉備的處世之道:狡兔猶藏三窟,凡事留餘地

2021-01-12 華姐談文化

相信好多人都看過《三國演義》,當時我們小,只知道故事好玩,長大後才發現《三國演義》不僅是精彩紛呈的歷史故事,更是一座歷經滄桑的人生大課堂。

在這座人生課堂中,蘊藏著取之不盡的處世哲學。

其中更有很多經典做事法則,值得我們細細玩味。今天,江山和你談談其中一個人生處事道理--凡事留有餘地。

留有餘地:鷦鷯尚存一枝,狡兔猶藏三窟。

《菜根譚》有言:"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樂法。"

繪畫講究留白,做事講究變通,懂得給自己留退路的人,才能進退自如。

要說《三國演義》中的"逃跑專家",那自然非劉備莫屬。

劉備在創業前期,可謂是將36計中的"走為上計"發揮到了極致。

無論是面對呂布的反戈一擊,還是曹操的突然襲擊,他都能化險為夷,成功脫身。

究其原因,則是劉備平日裡做事,時常為自己留有餘地。

那麼,下面江山來和你談談關於劉備的"留有餘地"故事。

有一次,劉璋的親信張松途經荊州,受到了劉備的盛情款待。

張松素來欽佩劉備的才能,又見他如此禮賢下士,便在席間勸劉備奪取劉璋的益州。

對於張松的提議,劉備不置可否,只是熱情地從旁勸酒。

後來,張松又派他的好友法正,前來詢問劉備的想法。

酒過數巡,法正低聲問劉備:"張松昔日的提議,您考慮得怎麼樣了?"

劉備聽後,緩緩答道:"鷦鷯尚存一枝,狡兔猶藏三窟,何況人乎?"

劉備的這句話,蘊藏著極深的處世智慧。

他不是不想奪益州,而是在預估這件事的風險,從而事先給自己留好轉圜的餘地。

如果過早表態,那麼事情一旦敗露,不僅圖謀益州的計劃會落空,日後還會給自己多樹一個強敵。後來,他收到劉璋的邀請,提兵入蜀。

這一路走來,他一面與劉璋互通書信、表示友好,一面收買人心,於沿途所經之地布下自己的親信兵馬。可謂是每行一步,都留有兩手準備。

正是如此,劉備才能在他人的地盤上混得風生水起,最後成功蠶食益州,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霸主。

心性治療師素黑說,"要求進入別人的國度,可以說是一種暴力。為所愛保留空間,便是為關係留有餘地。"為人處朋友,總要保持一定距離;處事要留有餘地才可迴旋。事情做得過分而過猶不及。

可見,做任何事要恰當,才能獲得精彩。

讀三國,亦是學習謀權術,劉備的這招扮豬吃老虎大家理解了嗎?歡迎一起討論。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三國演義》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相關焦點

  • 亂品三國之三 劉備比張飛大幾歲?聊聊三國英雄們的年齡
    劉備比張飛大幾歲?孔明和周瑜誰才是小鮮肉?曹操、劉備、孫權中,誰最有福分?司馬懿靠什麼戰勝了孔明?趙雲比劉備還年長?今天的「亂品三國」,聊一個比較輕鬆的話題,說說三國英雄們的年齡。這些大人物的年齡,單獨地看,或許意義不大,但如果對比著看,就有點意思了。
  • 劉備的用人之道:用真誠與禮儀招納天下人才為己用
    劉備的用人之道:用真誠與禮儀招納天下人才為己用劉備善於團結各類人才,有特殊的凝聚力。史載劉備年輕時即肚量很大,「喜怒不形於色」, 「善下人」。對於劉備,後世常用「高祖之風,英雄之器」來形容他。劉備的寬仁在東漢末年諸強皆以暴虐之資示人的風氣中是獨樹一幟的,也因此感召大批英才來至麾下,這才有在群雄並起之時得以施展機謀保存自己伺機壯大的基礎,進而攻城掠地,建立帝王基業。無論被同時代的人稱為「英雄」還是「梟雄」,劉備的文韜武略都是值得欽佩的。劉備誠招諸葛亮加入到自己旗下,可算是他人生中作的最具意義的舉動。
  • 三國時期,劉備沒錢沒勢,憑什麼創立蜀漢政權?
    一提到三國,我們往往會拿曹操、劉備和孫權比較一番。比如近期有的網友就問了一個問題:三國時期,劉備沒錢沒勢,憑什麼創立蜀漢政權。仔細想想確實如此,曹操在自立之前,好歹也是有權有勢的濟南國相;孫權也繼承了兄長孫策的基業,有了自己的地盤。而劉備就比較慘了,不僅無錢無勢,連生計都是個問題,只能與母親通過販賣草鞋編織蘆席勉強過活。
  • 《Q版三國》:賣牛雜的關羽,賣草鞋的劉備,靠大米的諸葛亮
    《Q版三國》主題曲也好聽,原版就是粵語的,普通話是後來配上的,主題曲是借鑑的一首韓語歌。劉備出場:說話的時候兩撇小鬍子上下擺動,讓人聯想到鯰魚,每當有什麼「主意」想到時,眼睛就會眯成一條縫,閃著一絲亮光,如此表情,恐怕只有曹孟德能與之貔奸。關羽出場:
  • 史話三國:曹操是奸雄,劉備是梟雄,孫權是英雄,呂布算什麼?
    一、「英雄」和「奸雄」粗辯: 三國時代,時人有清談評議之風。品評人物更是鄉裡州郡喜聞樂見之事。 許劭是當時非常有名的人物評論家,能「以言拔士」,素以品評公允、深刻、恰當著稱。
  • 三國中,劉備真是哭出來的江山嗎?是什麼原因讓他多次東山再起?
    三國有很多套路,而劉備的哭法就是一個很深的套路,甚至有人說劉備的江山在哭,除了哭法,劉備什麼也不會。可是,堂堂的一國之君,蜀漢的開國君主,怎能只哭?但話又說回來,劉備這輩子真的哭得有點多,幾乎沒有一次不哭的大事,這很讓人困惑,劉備真的哭江山嗎?他為什麼要東奔西跑呢?
  • 三國獵戶為何不打獵物,而是殺妻給劉備吃,劉備那是第二次吃人肉
    三國獵戶為何不去打獵物,而是殺妻給劉備吃,劉備那是第二次吃人肉,卻假裝不知道。三國時期,有牛人,有猛人,有強人,但更多的卻是弱者,無辜者。牛人強人如劉備、曹操、孫權,弱者則是天下間更多的黎民百姓。亂世之中,他們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一夜有睡,無朝可起,無法預料未來會發生什麼。
  • 三國殺在三國歷史中誰被稱之為「大耳賊」
    今天的三國殺手遊的每日一題的問題是在三國歷史中誰被稱之為「大耳賊」?這道題有一定難度,知道的玩家也有不少,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帶來了在三國歷史中誰被稱之為「大耳賊」的正確答案,那麼這道題的正確選項是什麼呢?就讓小編為大家呈上三國殺3月9日每日一題答案吧!
  • 《三國群英傳8》劉備名將技能攻略 以德服人效果一覽
    導 讀 《三國群英傳8》中蜀國陣營劉備的名將技能以德服人是非常好用的特殊技能,使用之後就會以4秒為間隔持續對周圍敵方武將發出小範圍的生擒光環,當敵方武將身上累積滿
  • 張飛遇害,如果範強張達只是行刺之刀,劉備為何不追查握刀之手?
    巴曰:『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如何與兵子共語乎?』」蜀中士族瞧不起荊州來的將軍們,這一點劉備心知肚明,也曾被氣得暴跳如雷(彭羕稱劉備為「老革」,劉巴稱張飛「兵子」,這些蜀中門閥實在是太囂張了),他想殺掉劉巴為張飛出氣,但是諸葛亮堅決反對:「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若提枹鼓,會軍門,使百姓喜勇,當與人議之耳。」
  • 畫貓、養貓、貓教給你的做人處世之道
    我雖然沒有養貓,但我喜歡在石頭上畫各種各樣的貓,從貓身上我看到了許多做人處世之道。貓處世之道一:做自己在做自己這方面,貓有著與生俱來的天賦。不論是睡覺、發呆、賣萌,還是舔毛、啃腳,磨爪,貓似乎每時每刻都只做自己想做的事。真可謂是任性放肆、為所欲為啊!
  • 三國中劉備總是愛哭,卻為何受人尊敬?人人都喊一聲劉皇叔
    在羅貫中先生《三國演義》小說中劉備被塑造出一個打勝仗會哭、打敗仗也哭,一個軟弱無能的主公。好像蜀漢能夠成為三國鼎立中的一員,都是諸葛亮和五虎上將的功勞。劉備一生自己單獨打了一次戰鬥就是夷陵之戰,還被陸遜火燒連營大敗而歸,自己也因此喪失了性命。
  • 《三國》的眼淚,真情流露還是鱷魚的淚水,最能哭的卻不是劉備
    前言《三國演義》中梟雄無數,曹操、劉備、孫權一數一長串。可是這些英雄們也有真情的一面,畢竟是血肉之之軀,也有常人之感情,何以見得,那就他們的眼淚,但是他們的眼淚都是真情流露麼?那也未必,這恰好又反應出他們梟雄的一面。說到眼淚,想到的第一個人就是劉備,無論在《演義》還是《三國志》裡幾乎是哭出來的江山,先來看看劉備的眼淚。
  • 《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劉備「仁」,關羽「義」字,張飛是什麼
    《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劉備「仁」,關羽「義」字,張飛是什麼桃園三結義這三位主人公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如果說用一個字來代替他們所展現出的風格,那麼你會用哪個字來代替呢?大哥劉備我首先想到是「仁義」,二哥關羽用「忠義」來形容,那麼張飛用什麼字來形容呢?
  • 三國八大名人隕落之地,如果故地重遊,你最想去哪看看?
    一部三國歷史造就了許多千古留名的英雄。三國中很多英雄人物的死讓我們傷心不已,他們死去的地方也成為我們懷念他們的所在。千百年之後的今天,如果故地重遊這些地方,你最想去哪看看?一 宛城 (隕落者:典韋)典韋是三國早期最勇猛的戰將之一。典韋就是死在了宛城之戰中。
  • 劉備:愛哭的男人,運氣不會太差!
    三國時代,風雲萬變,英雄輩出。魏蜀吳三分天下,各君主各自稱雄。如果說曹操是佔了天子之利,孫權是佔了地理之利,那麼劉備的崛起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段傳奇。馳騁亂世的豪傑,或勇猛剛烈如項羽,或雄才大略如始皇,或奸詐狠辣如曹操。在很多人眼中,天下梟雄,莫過於此。以英勇立足,用頭腦上位,再憑鐵腕創造輝煌。
  • 劉備蹦迪是什麼電影和音樂 抖音劉備抽菸蹦迪梗介紹
    最近在抖音和B站上流行起來劉備蹦迪的這個視頻,通過一些UP主的剪輯,讓新三國中劉備蹦迪的這個梗大火大熱,很多人還不清楚劉備蹦迪中是什麼電影和音樂,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 三國時期的封禪是什麼樣的?
    ;劉備自命正統的王牌是漢室帝胤,群臣勸進時圍繞這一線索引證了一系列符讖。據《蜀書·先主傳》載,「西南數有黃氣」,「必有天子出其方」,「黃龍見武陽赤水」。「襄陽張嘉、王休獻玉璽,璽潛漢水」。由於漢高祖興起於漢中,璽出襄陽漢水之末,明劉備「承其下流」;孫權則稱其母「夢日入懷」而生,又大肆宣傳「東南有王者氣」,製造了:「黃金車,班蘭馬,闓昌門,出天子」的童謠。
  • 糜竺在三國中是有錢又有權,和劉備搭上了關係,官銜都比諸葛亮高
    糜竺在三國中可謂是有錢又有權,他和劉備搭上了關係,因為劉備娶了他的妹妹,所以他接受到的待遇自然就高人一等,還有他擁有的財富是大家無法想像的。雖然在三國中對他的著墨很少,但他絕對不是個簡單的人。其實他手上那些財產是由祖上累積下來的,糜竺家裡的世世代代都是靠著做生意掙錢,他家裡光是請來的傭人都是以萬為單位,家裡請的人多開銷也就大,但其實憑藉著他的那麼巨額財產也足以支撐。
  • 三國時期有個超級成功的天使投資人:劉備集團的經濟支柱糜竺
    三國小人物誌0033:劉備集團的經濟支柱——糜竺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糜竺,字子仲,是三國時期劉備麾下的幕僚,他和簡雍,孫乾二人一起,號稱劉備創業初期的三大文官。據史料記載,糜竺不擅長謀略,在劉備麾下從未領過兵打過仗,也從未出過謀划過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