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房墳相望,兒孫無人,」是何講究?老祖宗的警世良言
在我們這片中華大地上,民族眾多,百裡的風俗不同,喪葬的習俗也各不相同。
回到那個時候不僅去世的人是要進棺材裡安眠,還要圈出一塊大面積的風水寶地,來供養逝者在凡間的軀殼。
於是就裡流傳出了如此一句話:「房墳相望,兒孫無人」
房墳相望,兒孫無人
老人的一些話語往往也是很有科學道理的, 而老人這裡主要就是為了勸誡那些個貪婪之人,在佔據了別人的墳地蓋房子,有錢反倒是更成為了他的軟肋,這種欺霸行為可見他本人的品行就是錯誤的,在這裡蓋房子更是對死者的不敬,那可想這樣的人在周邊會是有什麼樣的論定,一個人最主要的還應當是以人格為本,這種行為就是對自己名聲敗壞的開始。
後半句中當然不是說會斷子絕孫,要說做家長的給孩子們就是這樣的一個榜樣,可想在將來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這種貪婪的行為也將會潛移默化受影響的,後代們在這裡也就幾乎是沒有什麼立足之地,所謂是「壞事傳千裡」,十裡八鄉的人們也都會看不起他。
其實祖先最懂得人性的弱點,所以留下很多風水俗語來嚇唬後代,「墳頭無草子孫疏」就是告訴後人天人合一的道理,祖先願意把自己的屍身化作肥料,讓草木生長旺盛。間接的讓後人懂得,人去世後就不要佔用土地了。其實這是很有道理的,不信可以看看古代帝王將相,雖然把墳墓修的富麗堂皇,但最終卻成了盜墓者的發財之地。
而現代人恰恰缺少古人的大智慧,當金錢迷住了雙眼,就會鬼迷心竅,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佔用土地,用房屋去佔地,用逝者去佔地,卻唯一不知道,真正寶貴的土地,到處都變成了鋼筋水泥。甚至可以房屋和墳墓相對,卻沒有絲毫忌諱。這也是老祖宗最擔心的事情,卻真實的發生了。
這句俗語「房墳相望,兒孫無人」,就是一幅房子和墳墓爭地的景象,土地本來就是用來生長人類需要的物質,卻被改變了用途,那麼未來的子孫後代將何去何從?何況大自然不單單只屬於人類,還有更多的生命,和我們一起共同生存,它們所依賴的,也是這方寸之地。各個物種起源,也和我們息息相關,每一個物種的缺失,都會對我們產生威脅。
所以老祖宗留下俗語告誡後人,房子夠住就好了,太大會擠佔其他人和物種的生存空間。墳墓只是一個象徵,就讓它長滿荒草,回歸大自然吧!只有人類和大自然和諧相處,我們的子孫後代才會人氣旺盛。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古人們雖然簡單的句話裡可以蘊含大智慧,但無論是哪種文化,都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時代是不斷在發展的,跟不上時代就要及時拋棄,值得學習的我們就要潛心研究。
老人言通俗易懂、接地氣,是祖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一種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播的人生智慧。從某種角度看,聽老人言,是一種智慧尋根。
翻開歷史的巨卷,聽老人言成功,不聽老人言失敗的故事比比皆是:「忍得一時,風光一世」,這是老人言,韓信遵之而忍胯下之辱,終成一代名將;項羽未遵而烏江自刎,終令天下英雄扼腕嘆息。「得意之時不可忘形」,這是老人言,
曾國藩遵之自裁其軍,終於得保天年;年羹堯未遵而居功自傲,落得被賜自盡的下場。「身輕失天下,自重方存身」,這是老人言,朱元璋遵之以「廣積糧、緩稱王、高築牆」,終於雄踞天下;
袁術未遵而奪玉璽、僭君位,終為天下所不容……歷史上這些一正一反的事例非常值得我們思考。
《老人言》這本書中就收錄了這些俗語,俗語是口耳相傳的智慧,洞察世事的箴言,源遠流長的文化。
這是一本記錄俗語智慧的書籍,裡面有俗語上千則,在俗語的背後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看了之後哈哈大笑還能學到很多智慧!《老人言》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老人言》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堪稱《毒雞湯大全》和《提升口才,每日一句》,裡面講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非常直白,十分露骨。
中華五千年流傳下來的老人言數不勝數,那些思想的火花、智慧的盛宴、立身處世的法則,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深明其中的道理,可以啟迪我們的心智,指引我們的人生航向。老人言可以使我們常讀常新,受益無窮!
這套是白話文版本的,因為文言文一般人真的很難讀懂!這個版本的讀起來實在是有趣!
一整本智慧你只需要49元,讓你受益一生的老話,真的非常有價值!
點擊下圖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