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俗語:「房墳相望,兒孫無人,」是何講究?老祖宗的警世良言

2020-12-04 歷史國學智慧

農村俗語:「房墳相望,兒孫無人,」是何講究?老祖宗的警世良言

在我們這片中華大地上,民族眾多,百裡的風俗不同,喪葬的習俗也各不相同。

回到那個時候不僅去世的人是要進棺材裡安眠,還要圈出一塊大面積的風水寶地,來供養逝者在凡間的軀殼。

於是就裡流傳出了如此一句話:「房墳相望,兒孫無人」

房墳相望,兒孫無人

老人的一些話語往往也是很有科學道理的, 而老人這裡主要就是為了勸誡那些個貪婪之人,在佔據了別人的墳地蓋房子,有錢反倒是更成為了他的軟肋,這種欺霸行為可見他本人的品行就是錯誤的,在這裡蓋房子更是對死者的不敬,那可想這樣的人在周邊會是有什麼樣的論定,一個人最主要的還應當是以人格為本,這種行為就是對自己名聲敗壞的開始。

後半句中當然不是說會斷子絕孫,要說做家長的給孩子們就是這樣的一個榜樣,可想在將來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這種貪婪的行為也將會潛移默化受影響的,後代們在這裡也就幾乎是沒有什麼立足之地,所謂是「壞事傳千裡」,十裡八鄉的人們也都會看不起他。

其實祖先最懂得人性的弱點,所以留下很多風水俗語來嚇唬後代,「墳頭無草子孫疏」就是告訴後人天人合一的道理,祖先願意把自己的屍身化作肥料,讓草木生長旺盛。間接的讓後人懂得,人去世後就不要佔用土地了。其實這是很有道理的,不信可以看看古代帝王將相,雖然把墳墓修的富麗堂皇,但最終卻成了盜墓者的發財之地。

而現代人恰恰缺少古人的大智慧,當金錢迷住了雙眼,就會鬼迷心竅,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佔用土地,用房屋去佔地,用逝者去佔地,卻唯一不知道,真正寶貴的土地,到處都變成了鋼筋水泥。甚至可以房屋和墳墓相對,卻沒有絲毫忌諱。這也是老祖宗最擔心的事情,卻真實的發生了。

這句俗語「房墳相望,兒孫無人」,就是一幅房子和墳墓爭地的景象,土地本來就是用來生長人類需要的物質,卻被改變了用途,那麼未來的子孫後代將何去何從?何況大自然不單單只屬於人類,還有更多的生命,和我們一起共同生存,它們所依賴的,也是這方寸之地。各個物種起源,也和我們息息相關,每一個物種的缺失,都會對我們產生威脅。

所以老祖宗留下俗語告誡後人,房子夠住就好了,太大會擠佔其他人和物種的生存空間。墳墓只是一個象徵,就讓它長滿荒草,回歸大自然吧!只有人類和大自然和諧相處,我們的子孫後代才會人氣旺盛。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古人們雖然簡單的句話裡可以蘊含大智慧,但無論是哪種文化,都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時代是不斷在發展的,跟不上時代就要及時拋棄,值得學習的我們就要潛心研究。

老人言通俗易懂、接地氣,是祖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一種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播的人生智慧。從某種角度看,聽老人言,是一種智慧尋根。

翻開歷史的巨卷,聽老人言成功,不聽老人言失敗的故事比比皆是:「忍得一時,風光一世」,這是老人言,韓信遵之而忍胯下之辱,終成一代名將;項羽未遵而烏江自刎,終令天下英雄扼腕嘆息。「得意之時不可忘形」,這是老人言,

曾國藩遵之自裁其軍,終於得保天年;年羹堯未遵而居功自傲,落得被賜自盡的下場。「身輕失天下,自重方存身」,這是老人言,朱元璋遵之以「廣積糧、緩稱王、高築牆」,終於雄踞天下;

袁術未遵而奪玉璽、僭君位,終為天下所不容……歷史上這些一正一反的事例非常值得我們思考。

《老人言》這本書中就收錄了這些俗語,俗語是口耳相傳的智慧,洞察世事的箴言,源遠流長的文化。

這是一本記錄俗語智慧的書籍,裡面有俗語上千則,在俗語的背後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看了之後哈哈大笑還能學到很多智慧!《老人言》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老人言》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堪稱《毒雞湯大全》《提升口才,每日一句》,裡面講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非常直白,十分露骨。

中華五千年流傳下來的老人言數不勝數,那些思想的火花、智慧的盛宴、立身處世的法則,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深明其中的道理,可以啟迪我們的心智,指引我們的人生航向。老人言可以使我們常讀常新,受益無窮!

這套是白話文版本的,因為文言文一般人真的很難讀懂!這個版本的讀起來實在是有趣!

一整本智慧你只需要49元,讓你受益一生的老話,真的非常有價值!

點擊下圖購買: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樓上樓騎樓房,不敗也得亡」,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農村俗語「樓上樓騎樓房,不敗也得亡」,什麼意思,有何講究?過去在農村,人們的經濟條件有限,一般都居住在土屋裡。這些年,農村的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收入高了,也開始追尋更好的生活!因此,很多人也對房屋的建造更加的講究!
  • 在農村,俗語「墳後有坑絕人丁,白虎垂頭少男愁」,啥意思?
    文/豬友巴巴在農村,俗語「墳後有坑絕人丁,白虎垂頭少男愁」,啥意思?近年來,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的變化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不斷發展的科技文化中,很多農村固有的傳統也在不斷地適應著新時期而變化!其中,喪葬習俗也在移風易俗中,逐漸的摒棄落後習俗,為農民減負不少!
  • 民間俗語:「做屋尋壪壪,墳葬山嘴間」,到底有何深意呢?
    民間俗語:「做屋尋壪壪,墳葬山嘴間」,到底有何深意呢?眾所周知,俗語的發展壯大得益於龐大的勞動人民。然而在古代,由於人民文化水平有限,經驗的總結與傳承只能以通俗易懂、直白精煉為前提,所以具有口語化等特點的俗語,更容易被大眾廣泛流傳與銘記。
  • 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老祖宗的謹世良言,值得牢記於心!
    其實,年輕人大可不必這麼早就對自己失去信心,因為財富與經驗都是需要累積的,正如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所說的那樣,凡事都需要循序漸進,急功近利是很難獲取好結果的。俗語 「三十不發」中的「發」字,所指代的意思並不是發財,而是覺醒或者發覺的意思。
  • 建房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能否借鑑?
    對於中國人來說,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講究天時地利。那些老一輩留下來的俗語,雖然看起來非常粗俗甚至有些無釐頭。實際上,不管是做事情講究也好,留下的那些無釐頭的俗語也罷,都包含著祖祖輩輩勞動總結出來的道理。比如說這句「門前墳,房後水」,咋看之下,能夠讀懂的百姓可能根本沒有幾個,更加別說按照俗語中所說的去做了。但是,凡是沒有按照這句俗語去做的人,或多或少都吃過虧。
  • 俗語:「雨打墳,出貴人;雨打棺,財人疏」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2020-11-16 09:20:31 來源: 蓮藕八寶飯 舉報   「墳」
  • 「墳後有坑絕人丁,白虎垂頭少男愁」,什麼意思?有大講究
    在人們日常的交流中,有各種有趣的俗語穿插其中,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都記得哪些?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墳後有坑絕人丁,白虎垂頭少男愁」什麼意思呢?
  • 俗語「有錢難買天降雨,雨雪臨墳出貴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實際上,幾千年前的人類就知道洪災的危害,並且創造了這條俗語——「有錢難買天降雨,雨雪臨墳出貴人」。相信很多人沒有聽說過,恐怕只有在農村地區生活過的才會懂。02先來說說這前半句,其實很好理解,說的就是錢和大自然的關係。
  • 俗語說:「添人不添狗」,啥意思?老祖宗說的啥講究?
    俗語說:「添人不添狗」,啥意思?老祖宗說的啥講究?對於俗語文化,近幾年來也是爭議頗多。有的人覺得如今的科學技術發展的這麼好,社會進步的這麼快,大部分俗語已經不適合在如今這個時代再用了,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俗語會被人們淘汰遺忘;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雖然有很多俗語逐漸被這個時代淘汰、被大多數人遺忘,但不管怎麼說,這種文化也是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筆財富,我們應該繼續將它傳承下去才是。對於這兩種觀點,小編還是十分贊同第二種說法。
  • 農村俗語:「燕子進家門,多福多兒孫」什麼意思?有講究嗎?
    摘要:農村俗語:「燕子進家門,多福多兒孫」什麼意思?有何講究嗎?現在已經進入到夏季,天氣變得炎熱了,燕子們也很少見到了。今年有幸我老家房子的屋簷上來了一群燕子,花了近半個月才把窩壘好,四五月份還能見到每天回到窩裡來,如今影子都見不到了。
  • 俗語「富貴之人兩腿毛,貧賤之人毛兩腿」,老祖宗的講究,在理?
    文//豬友巴巴俗語「富貴之人兩腿毛,貧賤之人毛兩腿」,老祖宗的講究,在理?行走在農村,盛夏的午後,陸續有老人走出家門,去避暑去納涼消遣,前幾日,筆者也回到了家中,來到了村裡老人聚集的槐樹下,聽到老人們在閒聊,有一句俗語「富貴之人兩腿毛,貧賤之人毛兩腿」,說是老祖宗的講究,大家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 莫為兒孫作馬牛
    2021-01-09 09:41:29 來源: 四處看看 舉報   俗語
  • 農村老人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兔子無人追」,有何講究?
    以前農村還很落後,那時候無論男女老少,大家都在村子裡,守著一畝二分地過日子,雖貧困倒也安穩,那時候村裡沒有電,夏季夜晚就聚在村裡的大槐樹下吹涼風,大人們在一起話家常,老人們喜歡講神怪故事,講一些奇奇怪怪的俗語
  • 農村俗語「雨淋板分半邊,雨打墓三代富」,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導讀:農村俗語「雨淋板分半邊,雨打墓三代富」,什麼意思,有何講究?文/更三農生活在農村,各地有不同的文化習俗,有時相隔幾裡路也有不同的生活習慣!這或許就是「五裡不同風,十裡改規矩」的緣故吧,但是,不管在哪裡,不管風俗有何迥異,俗語卻貫穿始終,雖然在表現方式上有些不同,但是,道理卻是相通的!在農村,俗語的演化與當地人的生活有關,夾雜著不同的方言,讀起來雖然各不相同,用詞也不甚考究,雖然不能與詩經等同登大雅,但也飽含了先輩的智慧!在農村,夕陽西照,很多村民都會聚在一起閒聊,而俗語也是大家談論的焦點!以下的三句俗語,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 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有何含義?老祖宗的智慧良言
    我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不管中間經歷了多少朝代,換了多少個皇帝,這文化都源遠流長的保存了下來,說到文化很多人都會想到詩詞歌賦,不過這些都是文人之間的一些樂趣,普通人是參與不進去的,因此在民間最廣為流傳的是俗語,最接地氣的文化,是老祖宗靠著自己的實踐經驗積累下來的,可以給後人起到借鑑的作用。
  • 俗語「窮不省三錢,富不進三門」有何深意?老祖宗的智慧結晶
    其實古時候對於富貴與貧困的思考,古人也總結出了觀點,而且還通過俗語的方式流傳下來,讓更多人受益匪淺。其實,這句話說的就是「窮不省三錢,富不進三門」,很多朋友還不清楚這其中的深意,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回味一番吧。
  • 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有何講究?
    我們的老祖宗通過一些社會實踐以及經驗總結,給我們留下了許多俗語。這些俗語都非常的簡單,但這些簡單的話語背後,卻蘊含了非常多的道理。比如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有何講究?    有時候,有一些人還是非常喜歡講禮數的。
  • 清明祭祀時,先修墳還是先上貢品?這樣做有什麼目的嗎?
    清明祭祀時,先修墳還是先上貢品?這樣做有什麼目的嗎?文/大國鑑史 圖/來源網絡一直以來,人們對於中國傳統的各項節日都十分的重視,尤其是祭祀先祖的清明節和中元節。因為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講究孝道的民族,對於祖先的尊重是發自內心的。
  • 農村俗語「七死八活九歸家」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特別是俗語文化,許多年輕人對此已無人問津,他們認為俗語是傳統文化的糟粕,因此對俗語的情感漸行漸遠。其實,俗語是老祖宗在生產和生活中總結的智慧結晶,細細的品味俗語,就會發現俗語簡練而形象,凝練而深刻,風趣而詼諧。並且包羅萬象,比如說有關獵漁稼穡的,也有關批駁警示的,有關生活經驗的,也有人情世故的。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下面這則俗語「七死八活九歸家」啥意思?教人如何防「洋辣子」,受教了!
  • 老祖宗的觀人之法,「龜背蛇腰不可交」是何意?下半句更精闢
    眾所周知,老祖宗的智慧大的很,很多看似普通的俗語裡,卻蘊藏著很深刻的道理。在康熙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裡,有這樣一句描述:「七尺之軀不如七寸之面,七寸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點之心」。而通過老祖宗的智慧,又延伸出了一句俗語:「龜背蛇腰不可交,瞟眼看人不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