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形意拳半步崩拳中半步的奧秘,一拳打死一個人

2021-01-09 網易新聞

至於崩拳速度力量怎麼來的,可以看我下面這文章,這裡不做多談。

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崩拳有那麼多變化,為何唯獨把半步崩拳踢出來在五行拳中練呢?僅僅是因為當年郭雲深前輩靠這「半步崩拳打天下」的美名麼?

據傳聞當年郭雲深前輩悟出這半步之法,是因為在監獄中腳上有腳鐐,我搜了一下清代的腳鐐大概是像下面那樣的。

半步崩拳的半步是什麼意思?

純粹從外形上看,我們平時走路,一左一右互換著走,這一左一右互換下來其實是走了兩步。

如果純粹的前上一步,後跟一步,左右不互換,這種順拐走法算一步。

所以半步即為:前足上前一步,後腳跟近一半距離,這種步子算半步。

不過要注意,半步和一步之間的關係不是距離遠近關係,而是行走方式的區別。腳上爆發力好的,半步出去也能比兩步出去遠。

傳說當年郭雲深前輩獄中因為戴著那種腳鐐,練功開步不便,所以只能開一步,跟上半步,結果悟出了半步崩拳的打法,才有了半步崩拳打天下的美名。

不過估計郭雲深前輩想不到,他這半步坑慘了後世的後學。

很多人練形意就奔著那半步崩拳去了,一天到晚練崩拳,開一步跟半步,呆頭呆腦的一拳一拳往前頂,怎麼瞅也不像能打天下的樣子。練了幾年反而要速度沒速度,要力量沒力量,越練越呆,要說心裡不懷疑,我是不相信的。

不過到底是沒搞明白其中關竅,只能找懷疑自己是不是練功沒有前輩刻苦?是不是其中有內功?是不是有秘傳?安慰自己半天,又鼓起耐心日復一日,呆頭呆腦的練著,希望日後能有武俠小說中一朝頓悟,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能耐。要麼就寄託於日後能有高人提點等等。

總之這麼不明所以的練,再練上三十年,這崩拳也只能是王八拳也不如的。

為什麼呢?各位別著急,知道半步是怎麼個半步法。我們回過頭來看,崩拳的威力來的?或者說形意拳怎麼打才有威力。

這裡簡要的說一下,崩拳或者說整個形意拳的威力,來源於撲身縱向衝撞的慣性力量。

為了能使這種慣性力量更好的用在擊打上,才有了拳架上工整、沉墜的要求,表現在步伐上是後腳蹬,前腳趟。

所謂手打三分足打七,形意拳力量的主力軍來自腳下的蹬踩帶動身體形成的慣性,這種力量佔七分。手上三分力頂多就是肩胯的擰動。要想手上打出重擊,腰腿上的力量能才是關鍵。形意拳也不例外,崩拳更是如此。

既然要形成慣性力量,腿上的爆發力很關鍵,爆發力強了,才蹬得遠,才有把身體這百來斤分量快速推送出去的能力,這樣形成的慣性叫衝撞。

否則沒有腿部爆發,那種身體整體前縱撲出的力量就是一個推力,又慢又沒多少殺傷力。

過去形容一些前輩功夫好,都是都是一竄十來米遠(並非一步,而是組合步法),一躍一人多高,都從側面證明了前輩們身體素質的強健。

既然知道崩拳的威力來自於什麼,那麼問題就來了。

郭雲深前輩沒有悟出半步崩之前,那也是一個高手,身體素質支持個拳打三丈的距離不過份吧?

現在給這樣一個大高手戴上腳鐐,限制了移動。

過去步子一開,一身子一撲渾身的分量就壓在拳頭上了。現在腳上戴著腳鐐,步子蹬不遠,身子撲出不出。

怎麼辦?只能是適應了,適應短距離的撲縱,在短距離的移動中把長距離移動撲縱的分量給打出來。

打個比方,就像汽車一樣,原先一輛車跑到一百碼的速度,那得開出去一百多米。後來這車改裝了一下,跑到一百碼起步就有了。

半步崩就是這個意思,自己限制自己的步子,最後短距離打出極遠距離的衝撞爆發效果。

形意拳譜中有個說法很有意思,猛虎出籠。關在籠子裡的老虎,任它撲跳吼叫,圍觀的人還能笑嘻嘻的拍個照,合個影,沒什麼威力可言。但是一旦猛虎出籠,圍觀的人估計跑得時候都恨爹媽少生兩條腿。

所以半步練法是形意拳水平達到一定層次後,限制自己的再追求突破的高難度練法。所謂不鑽不翻,一寸爭先,拳打三丈不為遠,近取就在一寸間。打個重擊還要遠距離的蓄力,就已經露形了。形意拳是貼身短打拳,貼身不能打出重擊,還不如練貼身摔法好使。刀口抵在對方心口上和七八米外拿著刀衝上去,那種威脅更大不言而喻。

沒那功力支撐,單獨模仿個外形,就想達到前人高度。這種想法實現的難度,不亞於只會練個直、擺、勾的空擊就想當拳王,天天找個練沙坑練三級跳的技術動作就想去參加奧運會拿冠軍。

所以半步崩的半步練法,是限制自己,逼迫自己,難為自己之後求得突破的練法。就像一些遊戲的高玩玩家,通關之後求無傷通關,求快速通關一樣。

尋常人連正常通關的技術水平都沒有,就追求這些,註定一無所獲。

能把三級跳的成績,用定步跳的技術動作跳出來,這才是半步練法的目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清朝末年一武痴,一拳能打飛5個壯漢?
    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位大俠,他本來是清末的死囚,但身為武痴,在獄中自創拳法,打一拳飛五壯漢都不在話下,被赦免後,他的拳法被列入了非物質遺產,這人就是中國形意拳的代表人物之一郭雲深。出生於晚清末年的郭雲深,到了晚清這一代,已經衰退很明顯,百姓的日子一點也不好過,何況還是貧家的郭雲深。只是出生並沒有遮掩他的眼界,郭雲深從小就夢想著能成為一名武林高手,並且堅持不懈地為此奮鬥著。
  • 清朝罪犯:獄中自創拳法,一拳擊飛5壯漢,特赦後列入非物質遺產
    比如在清朝末期的時候就有一位十分傳奇的武術宗師,他在監獄中開創了屬於自己的拳法,能夠一拳擊飛五位壯漢,在出獄之後還發揚自己的武術,最後由他開創的拳法還被列為了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位厲害的武術大師就是郭雲深。事實上,郭雲深在小的時候根本沒有真正學習過武術。小時候的郭雲深家境貧寒,沒有錢可以讓他去學習武術。
  • 《武人琴音》身上漂亮,龐超說:形意拳不出功夫,是缺身法
    《武人琴音》身上漂亮,龐超說:形意拳不出功夫,是缺身法
  • 馬保國講述形意拳有多厲害?這本書剖析的很全面,讓人感悟頗深
    2020年5月,「渾元形意太極掌門」馬保國在短短半分鐘內連續3次被自由搏擊愛好者王慶民擊敗,隨後馬保國依然揚言,自己的功夫是點到為止,發力的話會傷害對手,此為「馬保國事件」。馬保國在其著作中所講解的武術家神奇的武功也許都是第三者告訴他的,帶有他者轉述意味,在這種語境下的馬保國更像是一位小說家或編劇,而非真實的武者,馬保國為人雖然有些貪慕虛榮,甚至大話連篇,但是他寫的一本書《尚濟形意拳-練法打法實踐》的確是有一些乾貨的。例如書中談到的尚雲祥先生,也是真切存在過的人物。
  • 形意拳和心意拳的區別何在?
    形意、心意的攻擊威力都源於丹田功。心意的拳架配合丹田功,見效很快,所以有「心意一年打死人」之說。而形意的勁力要相對內斂,勁力是沿著筋經走的,外形看不出什麼威力,所以形意拳理論裡才有「暗勁」一說。相對而言形意的成才周期更長,因為要把拙力去淨,把筋骨養壯,再把新的力量傳遞結構建立起來,這樣開頭三五年,很難有什麼實戰威力。
  • 形意拳主要功法——八字功
    圖片八字功包括:八字連環拳,以及「斬」(劈拳)、「截」(鑽拳)、「裹」(橫拳)、「胯」(崩拳)、「挑」(燕形拳)、「頂」(炮拳)、「雲」(鼉形拳)、「領」(蛇形拳)、八個字的單套套路。八字功的練法歌訣曰:「起手鷹捉是真傳,金雞上架挑意翻,白鶴亮翅換步頂,雲領式中腿相連」。它充分利用人的:頭、肩、肘、手、胯、膝、足、七個部位,使之成為七個拳頭。以便在技擊中形成,處處是拳,處處可發的優勢。在技法上,如能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和「虛實變化,剛柔相濟」這一特點,在技擊之時,就能使對手難以提防,而我卻能達到運用自如的效果,方為最佳。
  • 形意拳不光有發力的應用,相反的一面你知道嗎?
    先說一說顧,顧法並不是形意拳獨有的東西,任何一種格鬥術都有顧法,只是叫法不同而已。當然這不代表它們的內容是相同的。我之所以用這三個字寫文章,主要是不想看這三個字被某大師誤導。記得老師傅們說過一句話,真的騙不了人,假的也騙不了人,只有半真半假、亦真亦假才能騙得了人。對一個練拳的人來說,你認定的東西往往是一個似是而非的結果。
  • 五行拳應該怎麼練習?五行真的能對應五臟嗎?力量才是王道
    拳術是中國武術中徒手技巧的總稱。在古代,有拳法、技擊等稱呼。拳術在經過中國這麼多年的發展歷程後,逐漸形成了各個拳種流派,各種拳術的特點和行動方式也大相逕庭。這其中,五行拳作為形意拳的基本拳法,招式技法比較簡單,表演性質不高,稱不上是花架子。
  • 諸暨市成立形意和心意拳專業委員會
    近日,諸暨市武術協會形意和心意拳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標誌著諸暨市在繼承、推廣、發展優秀傳統武術方面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據悉,形意拳是在心意拳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與太極拳、八卦掌齊名,是中國傳統武術中的三大內家拳之一,是非常優秀的傳統拳種,習練者遍布我國大江南北。
  • 形意熊形,直而不屈,而力最猛
    取之於拳,其形極威,有鬥虎之猛。(話雖如此,但不要真的去鬥虎啊!誇張描述,懂不懂?)此式為形意十二形最後一式,由起勢,鷹熊合右左演起勢、鷹熊合演右左落勢、鷹熊合演回身法、收勢組成。1、起勢。三才式起式,無極式、太極式、三才式。2、鷹熊合演右起勢:接上式,先將左足向前墊半步,借勢右手變拳裡擰沿身體中線上鑽至與鼻相齊,左手變拳回拉至左胯,重心移至左胯。
  • 形意拳要做到怎樣才能用步子打人?
    #形意拳拳只有在對練實踐運用中才能達到完善,也才能深入到的細節中。這時候的東西是是使你提升的東西。有人以為是在實踐對抗中產生疑問的,這個也不對,實踐對抗沒有那麼精細,光靠實踐對抗,你也進步不了多少。對拳是你由拳架單架進化到運用步法的關鍵,這個關鍵不是看效果,而是看能否做到位,也就是說你的拳是不是精細有用。
  • 紹興市上虞區形意和心意拳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
    近日,紹興市上虞區武術協會形意和心意拳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上浦鎮梅塢村隆重舉行,60餘名專委會會員參加了會議。浙江省武術協會副主席、省形意心意拳專委會主任、紹興市武協名譽主席車曉端、紹興市武協常務主席兼秘書長徐建生、紹興市武協副主席董友泉、紹興市形意心意拳專委會主任彭勇、副主任顧堅等出席了會議。會上,車曉端主任致詞。
  • 武術開合說:形意拳收中出,老拳師嘆息現代人的拳理練習
    其實屈伸也就是開合,我看好多人練形意拳沒有這些動作,如果按要求練,在每個動作裡面,其實都包含這個東西了。形意拳的擰裹鑽翻,和對方一接馬上合,這個虎撲就出去了,你沒有屈伸,肯定做不到這些動作。如下動圖2所示:所有的形意拳都應該收起來出放,而不是簡單的那種直線運動。如下動圖3所示:所以說大家練的時候一定要擰裹鑽翻,根據我們前面給大家講的拳理來訓練,道理我已經給大家演示出來了,不明白的歡迎在評論區評論,我們再拍。
  • 形意拳開門第一拳劈拳,到底要你練什麼?別再瞎跑趟子了
    7.形意拳開門第一拳劈拳,到底要你練什麼?中西拳到底不同在哪裡?本文給你解惑。本專欄既然以劈拳為名,都寫到第7篇了,也該說一說劈拳了。嗯,但凡對形意拳稍有了解的人,都應該對劈拳不陌生,劈拳是形意拳開門第1拳,是打開形意拳之門的鑰匙,劈拳練不好,你始終都是個門外漢。
  • 山西省形意拳名師楊立勇入選《中國武術名家人才資料庫》
    中國武術六段、武術一級裁判員、山西省傳統武術高級教練員、國家形意拳非物質文化遺產晉中市代表性傳承人、山西省傳統武術高級教練。在師父的精心指導下,在基本功、套路、器械各方面苦下功夫,孜孜以求,認真聆聽師父的教誨,專研形意拳要義和精髓,終學有所成。
  • 傳統拳也許繞不過擂臺這道坎,那就說一說形意拳怎麼上擂臺?
    17.傳統拳也許繞不過擂臺這道坎,那就說一說形意拳怎麼上擂臺?今天還是接著往下說,第17篇,專欄也快結束了,還是說一說腿上的事。在一些初學者看來,形意拳好像沒有腿什麼事兒。形意拳確實是幾乎沒有腿踢過腰的,注意用詞,還是有的,當然我們只說普遍的東西,姑且認為沒有吧,因為即使是有這個腿,也不是你意識中的那種用腿。我們不能說這類人的認識有錯,只能說這類人的思維框定在了某種局限的範疇中,也就是說這些人不明白傳統拳腿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