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說人的一生很短暫,但是這短暫的一生對於現代人來說也有幾十將近100年。所以現代的人們可以仰仗醫學的發達活得更加長久。但是古人卻沒有現代的那麼幸運。在那遙遠的古代落後的科技和貧乏的醫術以及有限的藥物偶爾感染的風寒都能吞噬人們的生命,所以對於古人來說他們對生命的渴望更加強烈,對疾病的懼怕也更加強烈。今天小編便和大家透過古代詩人們所留下的詩詞來探討一下古人的生命旅程。
蘇軾說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人們就像是大江大河中渺小的蜉蝣一樣。在川流不息的流水當中顯得異常的渺小,甚至渺小到根本看不到。從這句詩詞當中我們看到的是這位詩人對於人在這天地之間這微乎其微的存在。他接下來便是說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在屬於他的那個年代四處充滿著危機,車水馬龍這個詞語在我看來更適合高速發展的現代畢竟在遙遠的古時候代步工具也只有驢車馬車或者是牛車。每一次的出行都充滿著未知的兇險,或許有一天天氣原因而在路上感染一絲絲的風寒便會讓他們永遠的離開這個世界。前途的未知或許只是心中的惆悵,但是時局的動蕩卻牽扯著世間所有人的心。因此活著本就不易,因為這不僅要做到每餐溫飽不受雨雪侵蝕還要做到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不敢讓自己生病。或許這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會有愛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吧。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人的一生就像做一場夢一樣,轉瞬即逝。就從現在來說不出任何意外的人生可以照著現代的醫術和科技將性命延長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這是作為21世紀的我們再驕傲的一件事,因為我們不僅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還生活在科技經濟都高速發展的時代。這些都意味著我們會有更好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時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平均壽命悔當初古人十幾年甚至發展到後來的幾十年。說到這裡便不得不提另一句詩詞那邊是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這是杜甫的一首詩中的一句詩。杜甫,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鼎盛王朝大唐王朝。其實在那樣一個鼎盛的時代都能出現人生七十古來稀這一句便可以很輕易的推測唐朝的壽命長久之人也是非常少的。
除卻以上我想還有更加出名的便是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早晚之間青絲變白髮傷,雙鬢染上雪花。控制不住的歲月在流淌古人在我們現代人看來或許總是喜歡傷春悲秋,無論是看見任何景物都能聯想到人生百態,生命悠悠。有時候看著古人們這些對於生命嘆息的詩詞總會有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覺。但是那卻是一種自然規律,無從破壞也沒有辦法能夠破壞。我想古人之所以有這些感慨大概是因為他們生活的年代沒有能力給予他們更好的生命保護。
古時候人們的平均壽命以現代人少很多那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但是身為古代人他們是料想不到在他們身後幾百年幾千年的人們能夠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將人類的壽命提高。因此古人也並不都對自己生命看到短暫和悲情。他們反而會更加的珍惜時光。正如王貞白詩中所言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他把時間比作金子,這說明的是王貞白非常的珍惜時間,同時也希望自己能運用好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顏真卿也有所言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年輕的時候不過不多學習那麼在短暫的生命之中便會留下諸多遺憾,不如把握現下讓自己活得燦爛。李清照只是心態最好的他緩緩的說道,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無論是天時地利人和都已經準備好了,那便順其自然信手念一本閒書,細細的讀吧。
古代的人對於生命是有諸多感慨的,但同時他們對於時間也是非常珍惜的。於他們而言對於那些滿懷理想想要追求心中所想的人來說。時間異常的寶貴,因為他們知道貧乏的醫術,多變的天氣還有動蕩不安的時局都會讓他們在不經意之間丟掉自己的性命。從古代詩人們所留下的詩句之中探討他們的生命旅程並會發現一個更古不變的道理那便是生命悠悠,時光匆匆,大自然當中,有人歡喜有人憂,有人珍惜有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