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的話:
在中國的功夫文化中,少不了醒獅的角色。比如我們熟悉的《黃飛鴻》系列電影中,南獅可謂被提升到家國情懷的程度。
聊功夫電影,一定要先了解醒獅的文化,本期起,我們來聊聊南獅文化中那些有趣的事情。
南獅,是嶺南人心中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這個「獨特」,體現在方方面面。
其一體現在造型上。南獅並不像現實中的獅子,而是五官誇張,高額突眼、大鼻巨口,頭上還有獨角,氣勢不凡,讓人過目難忘。
其二體現為濃重的英雄情結。南獅按粵劇中的英雄人物形象進行設計,常見的劉備獅、關公獅、張飛獅,各有鮮明性格,又各有舞動的場合和情景,猶如真正的英雄上陣。
其三體現在獅頭扎作技藝。扎作、裱貼、彩繪、裝配,步步要求嚴苛,極其考究,為嶺南文化和東方美學的集大成者之一,在全國具有獨成一家的地位。
如今,南獅的文化內涵還在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創新和豐富,成為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文化記憶。
【南獅造型】
今天我們看到的南獅,雖然與獅子原型相去甚遠,但卻與佛山祖廟裡的石刻獅子有許多相似之處,尤其是面部特徵。
●南獅五官誇張,比例皆放大
額頭高凸,稱「壽星額」;兩眼巨大,位置並非在額頭下方,而是額頭的兩側,距離較遠,外眼角向腦後延伸,上眼瞼外展,稱「虎眼」;醒獅的眼睛雖大,但瞳孔相對北獅而言卻並不大,其「眼球」也並非球狀,接近平面,只有瞳孔凸出,呈半球狀;鼻頭、鼻孔巨大,兩側鼻翼和鼻頭結構明顯,鼻梁根部深凹,稱「杏鼻」;上顎前伸,正面觀察呈曲線狀,中間向上彎曲。
●獨特的「鰲頭」造型
南獅與正常獅子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獨角。這一獨角又稱「鰲頭」,寓意「獨佔鰲頭」。獨角角尖微彎向前,而不是向後,這種造型無損獅子的威猛形象,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
【南獅為什麼會有獨角?】
眾所周知,中國封建時代的皇朝,對於僭用皇帝專用的服飾、儀仗等的民間百姓,均視為「犯上作亂」。罪狀輕者則傾家蕩產,重者則株連九族。因為黃獅子舞曾為李唐皇帝所獨享的專用舞蹈,自唐代以後的五代、宋、元、明等王朝,亦視之為「禁物」,誰也不敢去冒此天下之大不敬。獅子舞畢竟是勞動人民所創造,是一種藝術性和體育性相結合的傳統娛樂,人民喜愛它,於是乎想出了避開有關禁忌的良策。醒獅的形象,既是獅子但又多長一角,如遇官府追查,就稱其為「獨角獸舞」,令統治者抓不住把柄。宮廷的黃獅子舞以人手執紅拂作引動,而醒獅舞是以人扮「大頭佛」手執葵扇來引動,且不拘束於什麼「五色」「五方」之類的定法,又有自創一格的敲擊樂和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