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一個逼近人性真相的實驗——對權威的服從

2021-01-10 走出抑鬱的小叮鐺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你是否都覺得自己是正義並且具有道德的呢?

在隨意指責他人的同時,有沒有想過一個事情,這些所謂道德和正義又是從何而來?

1960年代,在耶魯大學任教的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進行了一系列著名的實驗,也許會顛覆你對個人道德和自由意志的看法。

當你大肆譴責和審判他人時,也許並不是因為你有多高尚,而是足夠幸運地沒有被裹挾進對邪惡權威的服從中。

更可怕的是,在權威的影響下,即使你真的作了惡,也可能不會認為自己違背了道德,甚至在內心裡認可這種行為,作出各樣的解釋。

這個結論是由著名心理學實驗——米爾格拉姆實驗得出。

實驗背景由來

從1933年到1945年,數百萬無辜平民被可怕的納粹人士屠殺。

他們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修建了毒氣室和防守森嚴的死亡集中營,每天規定屍體定額,其效率如同批量生產產品。

這些非人道政策最初可能只是某一個人的想法,只有當很多人服從命令,才會大規模地實施。

1961年,著名的納粹劊子手阿道夫·艾希曼在接受公審時,認為自己只是服從命令行事。

他認為自己並非主觀想要從事這樣邪惡的行為,在審判場大肆推卸責任。

在這樣的事件背景下,實驗者米爾格拉姆思考:如果上級下達的命令明顯是反人道、喪盡天良的,軍人也應該認真服從嗎?

於是米爾格拉姆,希望通過實驗的方式來揭示人們的道德和良知,是否能夠抵抗權威的指令?

米爾格拉姆實驗

米爾格拉姆在《權威服從》一書中首先向讀者介紹本實驗的更多細節。該實驗他以研究學生記憶與學習關係的名義招募被研究者。

隨後他尋找了來自耶魯大學周邊的普通人來扮演實驗中的「老師」,他對這些「老師」講該實驗主要研究懲罰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於是他把「學生」綁在椅子上,手臂連接上電極,實驗人員告訴他,他將在實驗中學習一組單詞配對,每出現一次錯誤,就要受到一次電擊,隨著錯誤的出現,電擊強度不斷加大,最高可以達到致命的450伏。

在這個實驗中,教師都是隨機找來的被研究者,而學生其實都是演員,在懲罰時表演出痛苦表情就好。

所以真正被研究的是「老師」而非「學生」。

親眼目睹實驗的人都清楚,這個實驗過程的震撼性難以用筆墨形容。被研究的「老師」面對「學生」答錯題時是否要施加電擊懲罰都糾結不已,一方面,面對學生表現出來的痛苦,受試者倍感壓力,想要放棄。另一方面,作為合法權威的主試命令他繼續,而他覺得對主試負有某種責任。

每當「老師」想質疑停止電擊懲罰時,研究者都會施加命令告訴他們實驗的重要性,這個研究的目的是找出面對一個明確的道德上的命令,人們會在什麼時候反抗權威,又會如何進行反抗。

最後實驗的結論非常遺憾,40位志願者中有26位在敦促下堅持到了最後;而連續三次用450伏電壓(這種電擊水平搞不好能把人電死)去電擊答錯題學生的志願者,佔到65%。

每個人都有在伏特數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質疑實驗的合法性,但極少有人能夠違抗命令停止電擊「學生」。

違背良心服從命令後的心理學解釋

實驗結束後在對受試者採訪的過程中發現,人們往往會對自己不道德的行為做合理化解釋,甚至情感隔離。

人們一般覺得做出如此可怕行為的人都是「魔鬼」,但實驗結論顯示,這些被研究者都是普通人而已。

這其中他們也會受到道德譴責從而引發強烈焦慮,但無一例外,這些人都會採取「合理化的防禦機制」。

《延禧攻略》讓一個「辣味十足」的名詞:黑蓮花,火遍了全國。與「傻白甜」相對,「黑蓮花」有仇必報,反殺不手軟,魏瓔珞成為最佳代言。

魏瓔珞入宮前是什麼樣的,不知道,但是入宮後,她展現出的種種自保及復仇手段,可以看出她對「黑」的味道,並不陌生。

那麼究竟一個人如何可以麻痺邪惡,認同權威呢?

要完成這個過程,需要動用一系列的防禦機制:向攻擊者認同、情感隔離、合理化、分裂、否認、壓抑。

向攻擊者認同。都將自己的不幸歸結為缺少某種強大外力的加持,什麼東西迫害了自己,比這個更強就能改寫命運。

合理化。通過合理化,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建立無懈可擊的邏輯閉環,其實這都是一種託詞而已。

分裂,採取該防禦時,他們常常會選擇分裂看待自己,把一切好的歸結到自身,而那些見不得人的東西都帥鍋出去。

否認,當把壞鍋甩出去後,就開始死皮不要臉的否認了。就像開頭我介紹的著名納粹劊子手阿道夫·艾希曼,將所有邪惡行為歸結到他人身上。

壓抑,你會發現這些人犯下罪惡後毫無表情和懺悔,這就是壓抑的功勞。當把犯罪事實壓抑在潛意識深處,這樣就不會擾亂自己的心智,最終就可以重新演化出一種世界觀。

想想太可怕了······

針對志願者在服從權威時出現的內心矛盾衝突,作者認為可能存在八種心理紓解方式,讓他們可以為自己找到解脫:

1. 通過綁定環境因素找到解脫。

2. 沉浸於完成任務的技術細節中。

3. 把自己想像成為權威的代理人。

4. 把組織的行為賦予高於人類人格的地位。

5. 以更加宏大和高尚的目標轉移關注點。

6. 對被害者的人格進行刻意貶低。

7. 內心默默地否認。

8. 避免親手執行。

作者特別強調說,這些受試者都不是壞人,他們大多都在積極努力地表現自己的盡心盡力、精益求精,但在此過程中,他們可能已經成為罪惡行為的幫兇。作者認為這就是所謂「平庸的惡」。

相關焦點

  • 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學實驗:對權威的服從
    微博上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話題:你的上司對你特別好,所有的福利都有,假期都給足,加班都有加班費,工資獎金從來不少,請假什麼的都問題不大,可以說是一個對屬下非常好的領導。但是有一個問題:他貪汙。無論你的答案是哪一個,精讀君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看看這個心理學歷史上著名的實驗——服從實驗。
  • 新華經典·每周一書|《對權威的服從》:一場實驗,揭露人性差異
    1960年代,在耶魯大學任教的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進行了一系列以服從為主題的實驗,打破了人們對個人道德的自信和對自由意志的迷信。《對權威的服從》(中文版由新華出版社出版)完整地記錄了此項實驗。實驗的基本方法是:實驗者招聘40名來自不同職業的市民,告訴他們參加一項名為「懲罰對學生學習影響」的研究。
  • 心理學實驗之四服從權威實驗
    心理學實驗之四服從權威實驗服從權威實驗服從權威實驗是 1961 年耶魯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斯坦利·米爾格蘭姆做的心理學實驗,證明了:人類有一種服從權威命令的天性,在某些情景下,人們會背叛自己一直以來遵守的道德規範,聽從權威人士去傷害無辜的人。
  • 《服從權威》:服從是人性嗎?1960年代直揭人性真相的電擊實驗
    服從是人性嗎?或反抗是必要的嗎?我們的文化中,受儒家倫理的影響,很強調尊卑的關係,例如孝順不只要求尊敬更要求順從長者,甚至從很小就要小朋友聽話,不然就是不乖,可見服從尊長甚至被提升到倫理價值的層次,而不論其是否有值得尊敬或崇揚之處,聽話本身即被賦予正當性。
  • 心理學實驗:服從權威實驗,天使和魔鬼有時只有一步之遙
    心理學實驗:服從權威實驗,天使和魔鬼只有一步之遙在討論這個心理學實驗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設想,為了更好管理,你的老師賦予你懲罰的權力,在其他人犯錯時,你可以對他進行懲罰,懲罰包括棍打、電擊等等能讓人感覺到疼痛的懲罰方式,懲罰根據所犯錯誤的大小分為1~5個等級,數字越大,懲罰越重。
  • 心理學:3個展示人性之惡的心理學實驗,原來人性如此醜陋
    人性有多醜惡,看看下面這三個實驗你就明白了1.米爾格拉姆服從實驗社會心理學上最著名最有爭議的實驗。若論社會科學歷史上實證研究的貢獻,可能無出其右。這說明了什麼,對權威的服從是可以戰勝道德甚至法律的,上述的實驗成功的向我們證明了權威的力量。似乎我們就明白了,二戰時期,平常勤勤懇懇的小職員,可以變為屠殺猶太人的劊子手,婦女和兒童,可以變成自殺性襲擊的實施者。2.斯坦福監獄實驗1971年,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領導的研究小組開展了一項「斯坦福監獄實驗」。
  • 美「服從權威實驗」引爭議
    美國「服從權威實驗」表明,如果相信能把責任推到權威身上,普通人也可能遵命作惡  普通人接到有違道德準則、乃至殘酷的指令,會不會執行?美國廣播公司3日在黃金時段重複一度引發爭議的「服從權威實驗」,將這項實驗與駐伊拉克美軍虐俘類比,並發出疑問:美軍士兵的行為意味著什麼,是本性邪惡,還是有更複雜原因?只有惡人才做惡事嗎?
  • 65%的人會服從權威做壞事?米爾格拉姆實驗告訴你,不要挑戰人性
    這樣的自我辯護在我們平常人看來就是為了脫罪的詭辯,但是美國的一位名叫米爾格倫(也有翻譯為米爾格拉姆的)的社會心理學家卻並不這麼認為,他專門設計了一個實驗來研究服從權威會不會令好人去作惡。這個實驗就是非常著名也頗受爭議的米爾格倫實驗(也有翻譯成米爾格拉姆實驗的)。首先,實驗小組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和郵寄廣告信的方式招募了40個人參與實驗。
  • 14個讓人細思極恐的心理學實驗,揭示了人性的複雜...
    20世紀是心理學發展迅速的一個時期,在過去的100年裡,心理學家們進行了很多偉大的心理學實驗,其中很多實驗,揭示了人類本性中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的問題。  在實驗過程中, 有一點影響也值得思考,就是被判定為好孩子的一組在考試和智力水平上要明顯的高。  實驗結束後,珍妮向孩子們講明了實驗的目的以及希望他們懂得的道理。在這場考驗人性的實驗中,孩子們確實感受並理解了受人歧視的感覺,但是,在分組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出的攻擊性也讓人深思。
  • 米爾格拉姆的實驗:如果希特勒叫你電擊一個陌生人,你會服從嗎
    服從權威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伴隨著實驗者的專家性質或權威性的降低,信息性影響壓力在下降,從而導致服從比例的下降;反之亦然。(本文大約6000字,耐心閱讀)1963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拉姆著手進行了一項服從實驗,以探討個人對權威人物的服從情況。叫做米爾格倫實驗(又稱權力服從研究)。
  • 心理學實驗告訴你:永遠不要考驗人性!
    無意中看到一個視頻,是關於人性考驗的。說的是一位記者在人流較多的路上假意丟掉錢包,裡面有錢,銀行卡和各種證件,視頻中看到的人大多交給了警察,甚至有人在原地等待失主許久。乍一看覺得挺好的,似乎證明人們的整體素質提高了,都拾金不昧了。不過細想起來感到奇怪,這樣去考驗總覺得不妥。
  • 服從權威究竟有多可怕,這是上個世紀的心理實驗,至今備受爭論
    小編之前給大家,講了不少戰爭的故事,相信大家也看煩了,今天就給大家換換口味,給大家講一個實驗,這個實驗特別有意思,當然,我們不對這個實驗進行評價,只是給大家分享出來,大家對此有任何看法,都可以在評論裡留言。
  • 豆瓣9.0,《對權威的服從》:你以為的自由意志其實都是被控制
    你是否會中斷實驗並反抗「主試」?看到這,很多人應該能猜到,這就是著名的「米爾格拉姆實驗(Milgram experiment)」,也稱「權威服從研究(Obedience to Authority Study)」。無論我們是否事先了解過這個實驗,得到的答案不外乎以下幾個:1.我怎麼可能會對別人進行電擊!2.我一定會拒絕這個實驗!
  • 哲思| 5大經典心理學實驗,改變你的認知
    關於人性的討論,從古至今不絕於耳。來看看這5大經典心理學實驗,也許能改變你的自我認知。1延遲滿足更容易成功上世紀60年代後期,斯坦福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測試學齡前兒童對即時誘惑的忍耐力。通過實驗,人們獲得了對於意志力和自律力的強大洞見。
  • 要求自願降薪,員工內心普遍滿意:「服從」是如何發生的?
    我們可以翻看下過去人類的經歷,我們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普通人很容易服從權威?服從權威,來自於人的平庸之惡?1961年12月15日,全世界第一次看到一場全球性的法庭審判的直播。主持這場法庭直播的是以色列,受審的犯人是被稱為「猶太人最終解決方案」執行者的納粹分子阿道夫·艾希曼。
  • 傷痕實驗——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傷痕實驗。實驗組織者所有的參與者說:這個實驗的目的是——想觀察,人們對面部有傷痕的陌生人的感覺如何,態度如何。每一個參與者都被安排到不同的沒有鏡子的小房間裡。由專業的化妝師,在他們的左臉上,畫出一道觸目驚心的傷痕。
  • 美國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也就是《路西法效應》對人性的啟示
    僧人出家都要有一個法號,目的就是為了隔離出家前塵世煩惱,達到人生的解脫,而後才更有資本來度化眾生。比如,有的公司員工之間不稱呼真名,只叫「花名」,這就是在利用「去個人化」,讓新員工能更快融入公司。再有,公司如果想培養一個員工,最好的方法就是儘快授予他更重要的職位,讓他去「扮演」那個角色。
  • 違背良心的黑暗實驗,結果直擊人心,不要挑戰人性
    有很多實驗把動物當作人來研究,比如鴿子實驗、老鼠實驗,這些實驗得出了一些結論,雖然比較震撼,但是還是不夠直接,有沒有用人直接做的心理學實驗?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幾個這樣的實驗,看看心理學家們從人身上直接得出了哪些結論。
  • 你沒那麼善良,心理學實驗證明,人人都可能成為惡魔的幫兇
    02 米爾格拉姆實驗為此,米爾格拉姆想知道,測試在權威者下達違背人性的邪惡命令時,人所發揮的拒絕的力量到底有多少?1961 年 6 月,他做了一個引起轟動的實驗。然而,實驗結果讓人大跌眼鏡,結果顯示:(1)有大約2/3的實驗對象,按下了450伏的按鈕。(2)沒有一個實驗者在到達150伏之前拒絕服從命令。對這樣的實驗結果,心理學界表示震驚。
  • 《實驗者》:在沉悶的電影裡做個有趣的實驗
    《實驗者》劇照    1905電影網專稿 米爾格拉姆的「服從實驗」是一項關於服從的經典研究,即使不是心理學專業的人可能對此也略有耳聞    可以說,影片的有趣程度隨時間遞減,開頭算是驚豔一筆,直接把心理學實驗室呈現在人們面前,風格考究,也吸引人看下去。在「服從實驗」中,實驗者告訴被試者,他們將參加一項研究懲罰對學生學習的影響的實驗,要求兩人一組,用抽籤的方式決定其中一人當學生,另一人當教師。如果通過學習之後回答錯誤,就要接受不斷升高的電擊作為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