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十字軍攻陷的三大宗教聖地耶路撒冷,是否還能成為人間天堂?

2021-01-08 史海鉤存

每一種文明都有其產生、發展的過程,也都會死去。

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可是耶路撒冷的人們離幸福有卻很遙遠。踏上耶路撒冷的土地,人類自此登上神的聖殿,心靈的朝聖旅程由加利利起伏的山地延至猶地亞和內蓋夫沙漠彎曲的溝壑,從地中海蔚藍的海水延伸至荒涼、廣袤的敘利亞沙漠。

耶路撒冷享有世間唯一的殊榮,猶太教徒、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均視其為聖城,它像一塊磁石,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教、基督教和穆斯林朝聖者。沒有人可以抗拒耶路撤冷,這片狹小的丘土。

作為世界上三大宗教的聖地,這裡槍聲、爆炸聲不斷,人們在不停地死去,只是因為心中的恐懼和不信任。生命成了最沒有價值的東西,祈禱、懺悔、跟隨、虔誠,是否還有意義?

跨越千年,波斯波利斯看上去就像一處廢棄的工地。但雕像中的箭手仍不失矯健,獅子的形象依然兇猛。

摩亨佐·達羅城同樣被時光化成了廢墟。恆河流域的文明此起彼興,阿育王在大肆殺戮之後,試圖用佛教化解心中的血腥。桑奇遺址埋有釋迦牟尼舍利子的佛塔,被壘得像山一樣高大。

也許愛可以永恆,泰姬陵就是證明。沙賈汗和泰姬幸福地永存地下,生死不離。有今生,何須來世?

珠穆朗瑪,神之母。世界頂峰,高不可攀,但自然的險景更能激起人類徵服的欲望。1953年,一個新西

蘭人在尼泊爾嚮導的幫助下首次從南坡登頂成功,人類的智慧會比山高。

他們崇敬耶路撒冷,僅僅是由於它在基督教誕生過程中起過的作用,以及與此相關的回憶。須知正是在耶路撒冷,上帝之子耶穌基督託胎人形來拯救世界,經歷了他人間生活最痛苦也最壯麗的時刻,尤其是被釘死於十字架和死後的復活。一年四季都有成千上萬屬於這三大宗教的虔誠的朝聖者,潮水般湧向耶路撒冷,把這座聖城變成一幅色彩斑斕、會聚了各色人等的油畫作品。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進而佔領東耶路撒冷,之後,以色列人統管了朝聖過程。

在耶路撒冷220個歷史建築物中,聖殿山是猶太教徒最重要的一處聖地。希律聖殿被古羅馬提圖斯軍團毀於公元70年,其遺蹟卻成為人類文明永遠的嘆息。

即使耶路撒冷已失去它原來的面貌,但聖城的餘光依然照耀人們心中最神聖的靈魂。

相關焦點

  • 三大宗教聖地——耶路撒冷
    這裡三千年的歷史離不開神聖的宗教信仰,也魔咒一般的離不開血腥的戰爭。古埃及人的入侵,羅馬帝國的徵服,穆斯林聖戰,十字軍東徵,奧特曼帝國一統,每個政權都要在這裡畫上自己的符號。這裡原本應該是和平的中心,但永遠被戰爭困擾,這裡的人民離自己的上帝最近,卻一次又一次的被驅逐,被迫離開自己出家園,這裡就是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由「城市」和「和平」兩個詞根組成,意思是「和平之城」。巴勒斯坦國中部城市,世界聞名的古城。在耶路撒冷城南處有3道明顯的山谷:汲淪谷、欣嫩子谷和泰羅普河谷。汲淪谷經過舊城以東,將橄欖山與城市隔開。
  • 耶路撒冷 哪些你不知道的歷史事件
    《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 蒙蒂菲奧裡英國學者,英國皇家文學學會研究員上,曾經在耶路撒冷舊城外建造了第一座猶太住宅區。"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聖地,分別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公元前 11世紀,大衛帶領猶太人奪取耶路撒冷,建立以色列王國,大衛之子所羅門在錫安山修建 聖殿,耶路撒冷成為猶太教宗教聖地。 公元前 586年,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佔領耶路撒冷,焚毀聖殿,擄走猶太精英數千人囚禁於巴比 倫。 公元前 539年,波斯居魯士大帝打敗巴比倫王國,解放猶太人,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
  • 耶路撒冷一座被三大宗教供為聖地的城市
    在地中海東岸的猶地亞山上,有一座據今約5000千年左右的古城,它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共同的聖地,這就是聖地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古稱,耶布期。據傳,約公元前11世紀時,以色列人在西奈山與上帝立約,將希伯來人的傳統宗教發展為具有統一信仰和禮儀的民族宗教。
  • 宗教不同而引發戰爭,歷經200年,探究十字軍東徵背後宗教因素
    在擴張的路上,伊斯蘭教一定會與其他的宗教人士發生摩擦和衝突,而最終穆斯林與基督教徒之間的摩擦和衝突發展成為了歷時200餘年的十字軍東徵。十字軍東徵其實並不是單指某一次的戰爭,也不是特定時段的戰爭,而是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系列戰爭的總稱。 伊斯蘭教為了奪回自己的聖地耶路撒冷而出兵拜佔庭帝國,而基督教徒為了保衛和收復被伊斯蘭教奪走的地方而浩浩蕩蕩的展開遠徵。
  • 80萬人的小小耶路撒冷,為什麼能成為三教聖地?兩點獨一無二!
    80萬人的小小耶路撒冷,為什麼能成為三教聖地?兩點獨一無二!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個世界那麼大,有些許許多多的地方,他們的存在,或是風景,或是傳說。都有些自己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人們前去。它們背後的故事也吸引著人們的腳步。
  • 耶路撒冷為何是三教聖地
    耶路撒冷,希伯來語意謂和平,歷經滄桑,這裡是三大宗教的誕生地。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聖地。在耶路撒冷老城區方圓一公裡之內,漫步老街……聽到天主教堂的鐘聲跟哈裡路亞的聖歌,還有回教穆斯林的祈禱誦經,加上猶太教士的誦經低吟。
  • 三教聖地成長史:世上十份美麗,九份歸耶路撒冷
    猶太教聖地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的大衛王掌權後,感到需要一個中央集權的首都和崇拜中心,便下令奪取群山環抱的耶路撒冷,立之為古希伯來統一王國國都,並親自設計了祭拜上帝的猶太教聖殿。後大衛離世,其子所羅門王繼承王位。他動用了近20萬民工和無數的物力,在摩利亞山(即聖殿山)上建起一座宏偉壯觀的猶太教聖殿。自此,聖殿成為猶太教信仰的最高象徵,耶路撒冷成為猶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 武力傳教的十字軍東徵,教皇:過去的強盜,現在都應該成為騎士
    中世紀也是一個騎士的「英雄時代」,十字軍運動拉開騎士文化黃金時代的歷史大幕。十字軍被認為是最完美的騎士,從所謂的異教徒手中奪回聖地,保護無助的朝聖者是騎士的天職。作為回報,教會紛紛將騎士團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使之成為跨國的軍事組織。宗教為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加上了崇高的光環。
  • 不是耶路撒冷?
    不是耶路撒冷?在人類社會,只要有宗教存在,就會有宗教聖地。比如中國大陸,僅佛教聖地就有五臺山、普陀山、九華山、峨眉山等處。但世界佛教真正的聖地卻是藍毗尼、菩提伽耶、鹿野苑和拘屍那羅,因為南亞恆河流域才是佛教的誕生之地。在西方,猶太教和基督教都誕生在迦南,所以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聖城」。
  • 世界著名城市系列4:耶路撒冷——三教聖地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世界著名城市系列3:麥加——伊斯蘭教聖城,今天我們來介紹這一系列的第四篇:世界著名城市系列4:耶路撒冷——三教聖地。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位於地中海與死海之間,東離死海24千米,西距地中海56千米,位於近東累範特地區猶大山地。
  • 三個宗教與獨特歷史傳說,給以色列的耶路撒冷賦予了傳奇色彩
    文/小八以色列有個「和平之都」耶路撒冷,是世界著名的宗教聖地,在舊城區,主要居住著伊斯蘭教的教徒、基督教徒、猶太人等等,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這裡的宗教,竟然有三個宗教共同存在,是一個聖地,通常一個地區起主導作用的只有一個宗教,但在這裡,卻是三個宗教共同朝奉,而他們都能夠和平共處,實屬難得
  • 環遊世界:三教聖地耶路撒冷 最美最憂傷
    環遊世界:三教聖地耶路撒冷 最美最憂傷時間: 2012-03-02責任編輯: 路迦旅遊_中國網        【點睛】公元前10世紀,當中國的道教在周朝緩慢發展、印度教最古老的吠陀文獻剛剛編輯成集時,這個位於中東的古城耶路撒冷
  • 最美的亦最憂傷 三教聖地耶路撒冷
    公元前10世紀,當中國的道教在周朝緩慢發展、印度教最古老的吠陀文獻剛剛編輯成集時,這個位於中東的古城耶路撒冷,已然建成了雄偉的所羅門聖殿—自猶太教開始,耶路撒冷成為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教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這裡各自恪守信仰,已過去千年。
  • 三教聖地,耶路撒冷古城,哭牆下的哀傷!
    耶路撒冷猶太教聖跡哭牆又稱西牆,由大石砌成,公元前11世紀,古以色列王大衛統一猶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以色列王國。公元前10世紀,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繼承王位後,在首都錫安山上建造了首座猶太教聖殿一所羅門聖殿,來此朝覲和獻祭的教徒絡繹不絕,從而形成古猶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動的中心。
  • 十字軍東徵只為掠奪財富?中世紀奔騰的欲望、權力與信仰
    然而當事人很可能沒有想到,十字軍活動隨後燃起的火光點亮了中世紀整個黑暗的夜空,最終演變成一場複雜的宗教軍事行動。從徵服地看,十字軍包括傳統的聖地十字軍、伊比利亞十字軍、北方十字軍(北海到波羅地海沿線國家)等;從參與者看,除了諸侯的武裝外,十字軍還包括貧民十字軍、少年十字軍、牧羊人十字軍等;此外,隨著西歐各教派的興起,十字軍的徵服對象除了以穆斯林為主的異教徒外,還囊括進了雖然同樣信仰基督教,但對教義解釋離經叛道的異端派別,最典型的是阿爾比十字軍。
  • 書摘|不流血的奇蹟:腓特烈二世"和平收復"耶路撒冷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親自進入聖地,這在十字軍歷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腓特烈在熱烈的歡迎中抵達阿卡後,立即開始嘗試以外交手段解決問題。為了回應密使到納布盧斯來提出的請求,蘇丹與皇帝於1228年秋重開談判。
  • 歷史上兩大宗教信徒如何展開聖殿建造的競爭
    地中海東岸一帶是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世界的交鋒之所 ,聖地耶路撒冷也曾幾度易手。兩大宗教世界的信徒 ,在不斷發生軍事衝突的同時 ,也展開了聖殿建造方面的競爭。清真寺和基督教堂 ,也在兩個文明交鋒的過程中紛紛拔地而起 ,雙方都立志要在規模 、氣勢和高度上壓倒對方。
  • 無情的戰爭與種族屠殺之十字軍東侵
    拜佔廷帝國無力抵抗,只好向信奉同一宗教的羅馬教皇及西歐各國求援,這正好為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所利用。 原來在1054年,基督教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歷任羅馬教皇都夢想著有朝一日能重新統一兩派。對烏爾班二世來說,拜佔廷帝國的求援真是天賜良機,他可以乘機把西歐社會中的各種不安定因素轉化成為擊敗東正教、奪取東方財富的強大力量。
  • 第4次十字軍東徵:目標為何是同為基督教國家的「拜佔庭帝國」?
    來自西歐的十字軍為拜佔庭帝國收復了尼西亞、呂底亞等大片土地,但是十字軍也按照著按西歐歐洲分封的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佔地區建立若干封建國家(十字軍國家)。由於十字軍每次經過希臘都如蝗蟲過境般將希臘劫掠一空,而拜佔庭皇帝對此只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此後又因為宗教、土地以及宗主權的問題,激化了十字軍國家與拜佔庭帝國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