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山清水秀,這裡人傑地靈,很多美食也在這裡演繹出特色的風情和花樣,年味即將到來,這裡的人們,全家出動做一道美味。
這道美食首先要精選糯米和粗米,按比例搭配,先把糯米曬乾,再用井水泡製,洗淨,浸泡12小時以上,第二天大早就上放進木甑,柴火蒸製,大火蒸2-3個小時上了氣蒸,蒸到九分熟的時候起鍋。
米蒸好之後,要趁熱放入石槽中,這時候,家裡年輕和力壯男性,就要開始力氣活了,臘月,在隆回鄉裡,聽到呼嘿,呼嘿,不要覺得奇怪,這肯定是在打餈粑,大家舉起手腕粗的棗木或楓樹大槌,呼兒嘿喲地打起來。
打餈粑是力氣活,也是很有儀式感的,需要兩個人配合,追求「快、準、穩、狠」四個字。兩個人圍了石臼,各站一方,手中的木槌下去要快,收起也要快,糯米黏性太強,免得木槌和米粘在一起。打到沒有米心後,棍子一攪,掄起糯米糰,放在大簸箕裡面,這時候,家裡有經驗的婦女,會快速截成一個個米球。
這時候,全家一起上,趁熱用米糰用手的力度,展開成餈粑餅,全家一起,熱鬧氣氛一下就上來了。
盤成圓形的餈粑,再把光滑的一面放底下裝到那早就準備好的梨木雕花印裡,那餈粑就成型了。在印盤放個5分鐘左右,沒事的時候也用手或木板去壓壓,達到光滑,美觀的效果。
隆回北面做餈粑最為講究,壓制的花上面還會點上小紅花和松柏葉,象徵團圓和喜慶。
餈粑可以油煎,放白糖吃,也可以用柴火烤制,外焦裡嫩,吃起來軟糯綿密,糯香四溢。
小時候,沒有太多零食,這種粗糧做的餈粑就是健康的好味道,一家人圍著火爐,烤著餈粑,年味就是這麼的幸福。
農曆新年,馬上要到了,餈粑既是鄉愁,也是小時候的甜美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