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直面焦慮和恐懼?給你3點實用建議,幫你走出困境

2020-12-05 糾糾是我啊

一、正視焦慮和恐懼,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有甜就有苦,平淡的生活正是因為有苦的感受,才能更襯託甜的味道。

焦慮和恐懼也是一樣,面對焦慮和恐懼,我們不能完全否定它們存在的意義。

一位德國精神病學家曾說:「沒有焦慮的生活和沒有恐懼的生活一樣,並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也就是說,一定程度上的焦慮和恐懼對於生活來說是有必要的,或者是對生活有促進作用的。

強烈的焦慮也不一定總是消極的,它能讓人在逆境過程中,也能創造出令世人讚嘆的偉大成就。

例如蘇東波在被貶黃州情緒極度抑鬱的情況下,寫下著名詩篇《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巴金在連連戰爭中寫下歌頌真善美的《我的心》;歌德在痛苦時創作了《少年維特之煩惱》······

他們都沒有被逆境打倒,而是在痛苦和焦慮的環境下創作了讓世人喜愛和永久流傳的好作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其實焦慮的產生也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我們可以把焦慮換做動力,這樣就是對人生的一次升華。

面對焦慮和恐懼,我們應該放下戒備心,正確的看待它,然後積極的轉化它!

二、面對焦慮和恐懼,我們該如何應對?

生活中焦慮和恐懼是必然會存在的,如何應對生活的煩惱,讓內心變得輕鬆,你可以試試這些方式:

1、學會給自己放鬆

人在焦慮和恐懼的時候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無形的壓力,更有甚者會產生一些軀體性症狀,例如因為壓力而導致內分泌紊亂、失眠、胃疼、心律不齊等。

相反,我們在通過一些軀體的放鬆,也是可以減輕心理的壓力和軀體化的症狀,幫助恢復身心健康的狀態。

在面臨重要的場合、重大的事情的時候,例如需要上臺發言,高考、中考、面試等,我們可以在之前嘗試進行放鬆訓練。

最簡單的放鬆訓練就是呼吸放鬆法,分享一個鼻腔呼吸法給大家:

在一個舒適的位置坐好,將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前額上,用大拇指按壓住右鼻孔,然後用左鼻孔緩緩地輕輕吸氣,再用無名指按壓住左鼻孔,同時將大拇指打開右鼻孔,右鼻孔緩慢地儘量徹底地將氣體呼出,再用右鼻孔吸氣,用大拇指按住右鼻孔,同時打開無名指,再用左鼻孔呼氣,由此作為一個循環。

這個方法適用任何時間、地點,又很簡單,大家可以學起來。

如果有條件的朋友也可以堅持多運動,這樣也有助於身心的放鬆。

2、改變錯誤的認識

有時候我們不是真的害怕和恐懼,我們其實害怕的是我們內心想像的恐懼,很多事情在做之前你會把它想像的很可怕,但當你完成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恐怖。

袁詠儀曾在《妻子的浪漫旅行》的節目中被安排去跳傘,要從幾千米的高空中跳下來,對於一個沒有任何跳傘經驗的人來說,都是比較害怕的。

她在跳傘之前做了很長時間的思想鬥爭,她想到自己是一個媽媽,她的孩子才十幾歲,如果出了意外她的孩子和丈夫怎麼辦,她心心念念的都是她的家人。

經過了一番思想鬥爭,她還是選擇直面恐懼,勇敢的跳了下來。

跳出的一瞬間是恐怖和艱難的,但是當她邁出了第一步,她就發現世界好美,跳傘也沒有她想像的那麼恐怖。

一切的烏雲都隨著她勇敢的一個跨步全部煙消雲散,跳完之後她更懂得生命的寶貴、家人的幸福美好。

但對於她來說,一旦跳傘出現意外,人生也即將結束, 這無疑是想像中最壞的一個結果。

我們面對人生的恐懼時候,很多時候最壞也不會是生命的結束,就像考試失敗了還有下一次,事情做錯了還可以重來,戀愛失敗了還可以尋找下一段······

只要我們還活著,一切就有再重新開始的希望。

當你明白這個道理,做任何事的時候,只要你想到,只要生命還繼續,就沒什麼可怕的。

這樣你就能勇敢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負面事件,放寬心,讓生活輕鬆起來。

3、勇敢嘗試邁出第一步

萬事開頭難,只要邁出第一步,你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的勇氣。

有人很喜歡在事情還沒開始做之前,就先對它進行徹底的否定,不僅是對事情的否定,也是對自己的否定,對人生一切可能的否定。

「我肯定不行」「這麼做完全是浪費時間」「我做不到」······

董卿在《遇見》裡說:人生的不可預測,告訴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抱著一份希望。遇到了一個挫折,有時候可能也蘊藏著一個機遇,蘊藏著一條新的道路。

就像她說的挫折中暗藏機遇,如果你對所有的挫折都持否定態度,那麼有可能你就會錯過能改變你一生的那個機遇。

面對困難和挫折,我們不要害怕,先勇敢的邁出第一步試試,也許它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困難。

就像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它實現了呢!

我是@糾糾是我啊,分享名人情感故事,學點簡單心理學,願用文字暖你心,歡迎留言關注。

相關焦點

  • 八件你家貓焦慮和恐懼的事
    導語:八件你家貓焦慮和恐懼的事人都有感到焦慮和恐怖的事情,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沒有呢貓是敏感的動物這是我們都認同的觀點,還有一點是貓也是種膽小的動物,你需要明白的是膽小的原因是恐懼和焦慮,但恐懼和焦慮又不是貓的天性
  • 越想忘記就越是想起,腦中揮之不去的白熊,三個方法幫你走出困境
    遇到這種情形,我們該如何應如何迎接這種心理挑戰呢?美國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Daniel Wegner,做過一個「白熊實驗」。他要求參與者閉上眼睛,想像一隻白色的北極熊,然後再把它從腦海裡驅趕出去。結果發現,越想把白熊忘掉的人,越忘不掉,就像越想戒菸的人,越戒不掉。人類積極的心理和消極的心理,使用的是同一條神經通道,這個神經通道它不可能同時做兩件事情。
  • 3點實用建議教你快速擺脫失戀陰影
    最近,有網友訴苦說自己已經和前男友分手了1年了,但是依舊還是很想念他,一直忘不了前男友,問怎麼辦?那麼,今天我將從為什為忘不記前任以及如何從前一段感情中走出來來分析給那些一直不能走出失戀陰影的人們一些實用建議。為什麼我們會忘不記前任呢?
  • 孩子要入園,有分離焦慮怎麼辦?國際幼兒園給的這4點建議很實用
    但是無論如何,總是要成長嘛,我現在能做的就是早點幫他做好一些準備。和錄取通知書一起來的,還有一個檔案袋,裡面有一些需要填寫的表格和一些注意事項。其中注意事項是告訴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緩解入園的分離焦慮。這也是我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
  • 心理諮詢師幫人走出困境的原理是什麼?
    出現問題的人,大概是身處於某種情緒,比如焦慮抑鬱,環境或者關係的困境中,比如親密關係,親子關係。在這個困境中,自己走不出來,同時又不知該向誰發出求救信號,那麼花錢解決問題,找心理諮詢師,好像是一個可以消費的解決方案。心理諮詢是個補救的過程,曾經有過創傷,而現在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讓創傷得以被看見,被治癒,可以有新關係,新成長。2.治療原理一,結成同盟。
  • 如何幫孩子克服焦慮和恐懼心理?澳洲出版商出了這套書
    當我們懷中的小嬰兒轉眼間學會了站立和行走,便有了「在不安世界裡尋求安全感」的訴求。面對逐漸開闊的世界,不斷接觸的新事物,不斷踏出的「第一步」,焦慮、恐懼、無措都會襲來。 你的孩子會特別特別黏某一個人嗎? 你的孩子會經常為了特別小的一件事哭個沒完沒了嗎?
  • 易經:當你感到不順時,不要著急,3個小錦囊,助你儘快走出困境
    易經:當你感到不順時,不要著急,3個小錦囊,助你儘快走出困境讀《易經》的人,首先要懂:人的一生,順境和逆境,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任何一個人都是會隨機遇到。在《易經》中,泰卦,代表順境;否卦,代表逆境。當一個人的狀態,由逆境轉向順境,叫:否極泰來。根據《易經》的變化規律,當你感到不順時,別著急,這3個小錦囊,助你儘快走出困境。
  • 如何戰勝心中的恐懼
    恐懼,是一種人類及生物心理活動狀態;通常稱為情緒的一種。恐懼是指人們在面臨某種危險情境,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為力時所產生的擔驚受怕的一種強烈壓抑情緒體驗。恐懼心理就是平常所說的「害怕」。那麼如何戰勝心中的恐懼呢?
  • 狗狗不舍你出門,和分離焦慮不同!分離焦慮的狗狗很痛苦!
    養成一個習慣,只需要10幾20天,狗狗在這段時間裡,已經習慣主人一整天在家陪自己,一旦你要出門上班,它們肯定會非常不舍。來看看怎麼讓狗狗適應這個變化吧!首先,區別狗狗的不舍和分離焦慮狗狗的不舍和分離焦慮,是有很大區別的,不舍只是短暫的情感發洩,而分離焦慮屬於狗狗的行為問題,發展到嚴重情況會變成心理問題。
  • 剝開成年人的堅強外殼,擁抱你內心的小孩,以愛療愈你的恐懼
    "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做,你那腦瓜就是個擺設!""隔壁小雲這次又考了滿分,你才考80分,同一個老師教的,你們咋就差那麼多!""不認真學習,畫什麼畫,你有那天賦嗎?簡直就是浪費時間!"……此刻無助的你,與兒時那個被苛責的小小影子,重合在了一起。你感覺自己一無是處,生無可戀,陷入焦慮和抑鬱的漩渦。
  • 揭秘:心理諮詢師是如何幫人走出困境的?
    如果作為心理諮詢師,能激發出這一股力量,我覺得這會是洪荒之力,有希望衝破一切的束縛和阻礙,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3.被壓抑的負面情緒。人在嬰幼兒、童年或少年時期,發生了一些事情,因為太刺激或太恐懼,以至於被壓抑到潛意識,甚至根本沒有辦法意識到。或者由於太羞愧、厭惡,而把這些東西放到了內心某個陰暗的角落。
  • 抑鬱症:患者家屬請停止你們的焦慮吧!你要做的絕不是盲目的焦慮
    2、過度放大問題點,也就是我們說的「黑箱心理效應」。家屬們擔心患抑鬱症的親人會做傻事、會走極端、會永遠好不了等等一些過度的擔心,導致自己的心情異常的焦慮和恐懼,久而久之自己也患上了焦慮抑鬱症的家屬,也不在少數的。所以,這完全是沒必要的,只要你好好學習一些抑鬱症的相關知識,那麼就知道它並非你想像得那麼可怕。
  • 這5種讓狗狗恐懼的事,該怎麼解決?全幫你總結好了
    像人類一樣,我們心愛的狗狗也容易產生各種恐懼。其中一些是天生的,而另一些則是經歷了可怕的事情。1、你為什麼要離開我?狗狗的分離焦慮當你第一次把狗狗帶回家時,你可能會用注意力、感情和大部分的時間都留給狗狗,陪伴它們。
  • 心理專家揭秘這6點,幫你消除恐懼心理,簡單...
    審閱者: 楊雪嶺(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如果你恐懼醫生和各類檢查將不利於進行預防性醫療保健。在多蘿西(Dorothea Lack)還是一個小女孩時,她曾經躲在醫生的桌子底下,試圖逃避疫苗注射,然而醫生毫不妥協,甚至爬到桌子底下給她注射疫苗。此事件使得多蘿西對醫生心存恐懼,這種恐懼一直伴隨著她直至成年。
  • 學會識別腦中的想法:在感覺焦慮和孤獨時,你在想什麼?
    二、停止逃避,讓我們直面社交恐懼在這一節裡,我們聊一聊如何從行為上檢測自己的想法,以及如何通過一些試驗改變行為模式,提高我們的社交表現。(想看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米高笑笑」)當焦慮出現時,我們會預測不久之後將發生令人尷尬的事,希望馬上採取保護措施:低下頭或者儘快逃離。但是這樣做,會使我們無法驗證預測是否準確。
  • 孩子害怕「想」出來的恐懼?一招幫你解決
    ●0-2歲的孩子,會害怕突入起來的聲音,害怕比自己體型大的動物(除了自己家從小一起長大的寵物),害怕醫生和打針,害怕陌生人以及和媽媽分離。 ●3-4歲的孩子,怕黑,怕被親人留下不要自己,怕妖怪(比如床下的妖怪,窗外的影子,都會讓孩子聯想到妖怪),怕噩夢。
  • 為什麼說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
    或許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正被各樣的恐懼所困擾—— 對疾病的恐懼、對升學的恐懼、對婚姻的恐懼、對工作的恐懼….. 我們太需要一種能量,支撐我們應對這些不安與焦躁。然而除了對著鏡子大喊「奧利給」之外,我們還能做什麼,讓自己重獲勇氣?01為什麼消除恐懼必須直面恐懼?直面恐懼永遠是消除恐懼的充分條件。它能讓我們認清自己所處的狀態。
  • 「東東是個膽小鬼,怕風怕雨怕打雷」,孩子的焦慮從哪兒來?
    很多4歲左右的孩子還有可能會出現死亡焦慮,要麼害怕自己會死掉,要麼擔心父母有什麼意外。1在大人眼裡,孩子純粹是在「杞人憂天」,可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擔憂和焦慮,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從基因的角度來講,恐懼是保障人類生存繁衍的最基本功能,因此,幾乎是在覺察到危險的一瞬間,人都會做出比理性思考快得多的本能反應。
  • 馮侖送你45個錦囊,化解壓力和焦慮
    在1981年與人合夥投資時,連生活費都沒有,當時所有人一起湊也只借到了3萬塊錢,拿著這筆錢去辦了執照,最後還剩下幾百塊錢,然後幾個人一起坐在海南的馬路牙子上,就像今天的農民工一樣。可是呢?他硬是憑藉著自己的能力,走出了低谷,扛住了問題,讓借來的3萬塊錢變成了300萬。如今他是成功的商人,湖畔大學的校董,柳傳志和王石的終生好友。
  • 打敗焦慮最好的方法是什麼?是改變你的行動!
    那麼人在什麼時候比較容易焦慮?大部分的人會說:想要,但得不到時;希望,但怕做不到時;有,但還不夠時.....總的來說,就是想要的太多,而真正能做或去做的太少!這裡給我給大家總結會引發焦慮的3個原因:1.欲望太多明明你每個月只能賺1萬元,但是你總計劃要買這個買那個而打算消費2萬元的單,這時候你就會開始焦慮了:錢不夠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