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卡索:我用一生才學會像孩子一樣畫畫。別再逼孩子畫得像了!

2020-12-05 可兒媽親子共讀

馬雲說:過去藝術不能當飯吃,未來孩子不學藝術會沒飯吃。

一語激起千層浪,有的家長開始惶恐:「是不是該給孩子報個藝術興趣班?學美術好還是學樂器好?」有的家長說他危言聳聽:「藝術能當飯吃我把名字倒著寫!學好數理化英語才是王道!」到底馬雲的預言有沒有依據?

美國國家教育科學院在對1999-2000學年度與2009-2010學年度的藝術教育進行對比研究時,做過一個有5萬多本科畢業生參與的問卷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什麼知識最有用?」回答的結果可能會讓我們頗為意外。畢業1-5年的答案是「基本技能」,畢業6-10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畢業11-15年的結論是「人際關係」,而畢業16年以上的則提出:「藝術最有用」。

一、為什麼孩子要學習藝術?

馬雲說的那句話的背景是,未來二三十年,機器會取代人類的很多工作,那麼大批的人將失業。我們來分析一下,什麼樣的工作會被機器取代?不需要調動太多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工作,例如:餐廳服務員、流水線工人、快遞員、司機等等。央視十套《我愛發明》這個欄目就是以民間的各項發明為內容的科技欄目,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無數的餐飲生產、農業生產等方面的機器被發明出來。科技的進步,機器的發明,取代了人工的低效率、高成本。

我們的孩子在二十年後即將步入社會,那個時候可能很多職業都從此消失,那麼我們在今天勢必要給孩子尋一條出路,為他們在未來更加殘酷的競爭中找到一種無法或難以被機器所取代的生存技能。

但,為什麼是藝術呢?著名藝術大師羅恩菲德說過:藝術啟蒙能夠造就出富有適應力和創造力的人;如缺乏藝術啟蒙,培養出的人雖有豐富的學識,但卻不曉得如何去應用,以至成為缺乏內涵,而且難以與環境融洽相處的人。

藝術的學習、欣賞和創作需要調動人的感知能力、洞察能力、分析能力,最關鍵的一條,就是馬雲說的「體驗」。一個人如果所學知識全部是書面化的,無法實踐的,那麼學到的永遠都是理論。就好比我們都學習過英語,但如果你不去用英語和人溝通,你永遠都不能稱作是掌握了這門語言,頂多能應付個考試。而幾十年後,社會的競爭日益嚴峻,沒有足夠內核的知識能力儲備,極有可能還沒上崗就在數以萬計的簡歷篩選中被「幹掉」。

明白了這個前提,您應該對孩子的藝術學習目的和方向有點思路了吧?藝術培養,不是以讓孩子從事某項職業為目的,而是培養孩子的藝術欣賞能力、從藝術學習中鍛鍊感知能力、洞察能力和創造力。比如說繪畫,孩子通過思考畫什麼,怎麼畫,以及對手部運動的控制這一系列的活動能夠促進左腦的智力開發。在繪畫的時候,無意間培養了孩子對顏色、形狀、空間位置的判斷認知能力,這些對右腦智力的開發很有益處。因此,當孩子接受到外界的新鮮事物時,靈感一觸即發,左右大腦同時「開工」,做事情也會和沒學過藝術的人大不一樣。

藝術欣賞也是觀眾調動自己的洞察和直覺的過程,所以哪怕僅僅是為了懂得如何欣賞藝術作品,不至於別人談論梵谷你只知道《星空》這幅作品,而學過藝術欣賞的人卻可以說出為何畫家要用那些顏色?畫面中的藍有多少種?整幅畫是用什麼手法畫的?畫的含義和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是什麼。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不是知識的廣度,而是深度。

藝術史學者貢布裡希認為,藝術欣賞的過程有兩步:從下至上,視覺接收外在的信息,得到一個總體印象,這個能力是天生的;從上至下,觀賞者應用既有的知識,記憶和情感,把接收到的信息分析處理,從而賦予作品獨特的理解和新的意義這個能力需要學習和積累。

當我們的孩子處在一個不技術層出不窮、勞力過剩的時代,他們靠什麼生存?未來可能不需要全才,卻越來越需要專才。「專」就是知識的深度,而深度靠什麼來挖掘?缺乏創造力、想像力、思考能力、運用能力的人,是不可能把某個專業學得又深又透的。

所以,人人需要學習藝術嗎?沒有天分學習藝術有用嗎?這些問題的答案,我想是肯定的。

流水線工人

二、藝術教育和藝術培訓不是一碼事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我不贊成學生從臨摹入手。雖然傳統的「臨摹、寫生、創作」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很容易入手,很快能畫出一幅完整的作品,但是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也同時會被「摹本」所限制。——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委員 黃華三

藝術教育是什麼?它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滋養內心、開發靈性,也是一個儲存能量的過程。

看看娛樂圈的明星們,幾乎個個都很注重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

比如田亮和葉一茜的女兒田雨橙,小小年紀,就已很會用顏色,

這幅《埃及金字塔》以藍色為背景,

襯託出了橘色的金字塔、橙色的太陽,

以金黃色為底,畫出了沙漠的炙熱感。

伊能靜和庾澄慶的兒子哈利,從小愛畫畫,這是他12歲時的畫作《夢境》。這幅畫很有插畫的風格,充滿想像力與張力,難怪他能考上國外著名美院。

還有李湘的女兒王詩齡、黃磊的女兒黃憶慈、李亞鵬的女兒李嫣等等。他們讓孩子學習繪畫、鋼琴,不僅僅因為他們是演藝明星,還因為他們更加知道學習藝術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

而藝術培訓是什麼?是通過老師的傳授,讓學生掌握藝術理論與技巧,達到掌握一門技術的目的。

了解了這兩者的區別,家長就可以根據自己和孩子的需求,去進行針對性地選擇與學習。

我對美術學習這件事從不會幹涉孩子太多, 很多讓孩子去上美術培訓班的家長會發現,孩子的繪畫水平是提高了,但創造能力呢?獨立思考能力呢?這一點可能很多家長並不關注,也不會發現。在孩子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年紀去學習美術,有可能會在提高繪畫水平的同時抑制想像力與創造力的發展。

前天,我四歲的女兒在和弟弟玩耍時,被弟弟破壞了她好不容易搭建的積木「蛋糕」,她開始暴跳如雷。我突發奇想(其實是想讓她安靜一會兒),我對她說:「你有多生氣?要不然你畫出來讓媽媽看看。」這招真靈,她馬上找來蠟筆拿出白紙畫起來。不一會一個小人兒畫好了,她說那是她生氣的樣子,我發現那個小人兒張大了嘴,像極了她咆哮的樣子,誇她畫得很逼真(下圖右)。她屁顛屁顛又去畫了一幅(下圖左),她說那是她現在的狀態,不生氣的樣子,還帶著微笑的嘴角。

這幅畫作的繪畫水平不值一提,但從中我們能感受到什麼?孩子通過繪畫將自己的情緒、感知、觀察能力調動了出來,並且這次還有意外收穫,女兒從繪畫的過程中還撫平了自己的情緒。其實每一幅畫都是孩子真實內心思想的寫照,是孩子情緒的外在表現。這一點也充分說明了,藝術是有療愈功能的。我們用藝術表達情緒與思想,藝術也治療我們的情緒升華我們的思想。

著名教育家迪斯特·韋赫指出:「畫1小時畫獲得的東西,比看9小時獲得的東西還多。」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心理學家有時候治療病人的時候,要先讓病人畫幅畫的原因。在兒童心理學裡也有這一項,通過對孩子的繪畫分析,就能得出孩子的情緒、心理疾病根源。多方研究證明美術對於兒童的健康心理有著積極的作用,它可以幫助兒童緩解緊張的情緒或是外界的壓力,兒童可以藉助美術宣洩情緒,可以通過美術與同齡人減少交際障礙,快速的拉近距離。除此之外美術還有助於兒童塑造獨特鮮明的個性。而這些素養,都會成為孩子今後與人競爭的「軟實力」。

三、繪畫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畢卡索說:「我花了四年時間畫得像拉斐爾一樣,但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 其實不僅是畢卡索,康定斯基、米羅、馬蒂斯等都十分看重兒童畫。為什麼這麼多偉大的藝術家都如此讚賞兒童畫?

因為孩子畫畫沒有目的,他們憑性情,靠靈感,為宣洩為好玩為好奇而畫畫,所以孩子的畫才純真可愛,爛漫自然,以至於讓很多大師彎下腰來向孩子學習感慨:「天真爛漫是吾師」。

繪畫是一種藝術形式,但繪畫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畫得像,而是為了表達非常個人化的思想和情緒。兒童從小就具備這種能力,他們可以不受限制地在畫紙上隨意創作,但成年人繪畫時,腦海裡首先需要給自己立一個標的物,然後再將腦海裡的標的物用畫筆臨摹出來,如果自己畫得不像就認為自己畫得很糟糕。如果我們一味地以「畫得像」為標準去要求孩子,那麼將抹殺掉孩子的創造力與繪畫的積極性,他們會說:「我不會畫」。下圖是我女兒在畫板上畫的,如果我不聽她解釋,我真的不知道她畫的是什麼,因為這實在太抽象了。她向我解釋說:「媽媽,上面那是龍捲風,下面的是歪歪倒到的小草。」經她這麼一解釋,我才看明白。

《小王子》中飛行員小時候畫了一幅吞掉大象的蟒蛇圖,他拿給大人看,可他們都說那是頂帽子。(我第一眼看見那幅畫也覺得是帽子)於是他為了解釋他的畫,又畫了幅剖面圖,結果大人說別再話什麼蟒蛇了,應該把興趣放到地理、歷史、算數和語法上。就這樣,他的藝術之路從此斷送了。他說:「那些大人碰到什麼事兒,都需要人向他們解釋。」

為什麼大人總需要孩子解釋畫的是什麼呢?因為我們的思想已經固化、僵化了,太陽就是紅色的、小草就是綠色的、花朵是不可能有黑色的……而孩子的認知,更多地來自於內心的感受,而非對現實事物的投射。有次女兒和她同學爭論,她要畫一條五顏六色的金魚,而同學卻說只有彩虹才是五顏六色的,金魚是不會有五顏六色的。女兒生氣地說:「我就要畫五顏六色的!」你看,這麼小的孩子思想已經固化了,更何況大人?兒童對色彩的運用更能顯出孩子們大膽的想像力,他們按照自己的興趣、意願隨意塗抹顏色,彩色的金魚、紅色的小草、紫色的小人兒……

孩子們在作畫

繪畫和演奏樂器、演唱一樣,都是通過某種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和思想。所有的藝術形式,只是為了讓我們生活得更美好,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更多的機會和無限可能。

最後,分享藝術大師畢卡索的「六句箴言」,教你欣賞兒童畫!

1. 繪畫的技巧成分越少,藝術成分就越高。

2.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在於你長大成人之後是否能夠繼續保持藝術家的靈性。

3. 有的畫家把太陽畫成黃點,有的畫家則把黃點化為太陽。

4. 我總是去嘗試那些我不會的事,這樣我才能學習如何『會』。

5. 如果我們能把腦子扔了只用眼睛就好了。

6. 每次見到小孩子在街上、在瀝青路面或在牆上亂塗亂畫,我都會停住腳步……他們筆下的東西往往令人感到意外……總可以讓我學到一些東西……#

《艾特熊與賽娜鼠》孩子,貧窮可能是上天賜給我們的一份特殊禮物

風靡半世紀,《警犬漢克歷險記》一隻狗教給孩子成長中閃光品質

輔導孩子數學作業患心臟病!孩子數學咋提高?學者:構建數學腦

疫情過後,我們將怎樣生活?做到這幾點,你的生活將大不一樣

相關焦點

  • 畢卡索:我14歲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但我畫了一輩子才畫得像個...
    1896年,15歲的畢卡索剛剛進入巴塞隆納的一所美術學校,這時的自畫像,已經可以看出他的藝術潛力。畢卡索15歲的自畫像19歲的畢卡索就曾說過:「我14歲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他第一次來到巴黎,受到現代藝術運動的影響,他開始探索新的繪畫風格。
  • 孩子3歲,常說自己不會畫畫,家長怎麼陪孩子畫畫
    由此也就引出父母們是否應該教寶寶畫畫的討論。菁菁媽每日育兒講座今日主題:孩子3歲,常說自己不會畫畫,家長怎麼陪孩子畫畫。01為什麼不教孩子畫畫?畢卡索曾說:「我花了四年的時間畫得像拉斐爾一樣,但用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
  • 弄懂兒童畫的4個階段規律,別再抹殺孩子的藝術天賦!
    畢卡索說:「我能用很短的時間就畫的像一位大師,卻要用一生去學習畫的像一個兒童。」 大師們羨慕、渴求的就是孩子對於繪畫的與生俱來的能力。然而,許多大人由於不懂得兒童繪畫的規律,把這種能力逐步抹殺掉。 不同年齡的孩子,繪畫學習有什麼規律可循?如何順應這種規律指導和提高孩子的美術素養?如果你的孩子喜歡畫畫,這篇文章一定對你有用。
  • 孩子畫畫「不像」,「不喜歡畫」兩個實例告訴你,畫畫需要鼓勵
    韓笑涵評價「不像」。當韓笑涵看了她的畫說:「你的長頸鹿不像。」她馬上坐在地下哭了起來。由此看出,她很滿意自己的作品,不能讓別人說「不像」,所以,她哭了。這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而謝笑涵,因為不會評價,才導致吳小陽哭了的。3.不簡單用『像不像』評價。
  • 讓孩子學畫畫,一不小心就會陷入這6個坑人的誤區
    不僅如此,繪畫也能使語言表達能力得提升。比如,他學會了一個「小貓「這個詞,即便是小貓的形象不在孩子面前,他也能通過畫畫的方式進行輸出。即使在技術上還未成熟,也能夠傳達到欣賞者的內心深處。而這樣孩子內心深處希望表達的願望也得到了滿足。
  • 別在該逼孩子一把的時候,選擇放任自流!
    「媽,都怪你,你要是當初逼我一把,我也不至於考不上大學,我好恨你。」同事吳莉的女兒前兩天與她爭吵的時候,脫口而出說了這番話。孩子說當初都怪吳莉,沒有逼自己一把,那時自己年紀小,什麼都不懂,為什麼作為媽媽,不強行讓自己讀書。
  • 一歲寶寶學畫畫注意要點
    線條不舒展流暢,是因為受了形象的束縛  媽媽: 孩子畫畫的時候, 我把草莓、柑橘、香蕉畫給他看。畫這幅畫時, 我說:「 大助,畫個草莓吧。」 於是他自己拿蠟筆畫了這樣的一幅畫。在畫柑橘和香蕉時, 用的是同樣的顏色。大部分時間, 都是他一個人一邊嘴裡嘟囔著什麼, 一邊畫畫,但說的是什麼,我沒聽明白。
  • 孫儷、黃磊為何都讓孩子學畫畫?原來好處這麼多
    上周末參加了一個酒席,遇到老公的堂姐,她大女兒今年讀大班,和我說起幼兒園經常布置關於畫畫的作業,讓沒什麼藝術細胞的堂姐有些無從下手,這個問題也存在於我們大多數普通家庭。其實幼兒園的美術作業,不是要讓孩子交出多美的畫,而是為了激發孩子對繪畫的興趣,培養孩子的藝術天賦,也不需要媽媽們多懂繪畫,只需陪伴孩子,讓孩子在歡樂的氣氛中自由發揮創作。
  • 8月24日,「畢卡索」火爆佛山!
    如今,朝安金茂悅將帶著他的傳奇佳作致敬佛山以尊崇的禮遇帶你領略畢卡索的藝術理想走進他傳奇的一生畢卡索 圖源網路畢卡索:一生的輝煌,炮烙跨時代的記憶chapter/part 01畢卡索,一位響譽世界的殿堂級藝術大師,一生輝煌之至。
  • 他像三歲小孩一樣畫畫,卻能擠進法國藝術大師行列!
    「我的點子來自於火車裡的乘客,還有街上來來往往的行人。我更容易記住人們的表情和情緒,這些正是我作品的核心。從歡笑到淚水,還有逗趣的尷尬,悲傷的幽默……情緒可以有無數種組合。」「在過去的 35 年裡,我每天都在畫畫,畫自己的書、畫小短片和報紙。我總是忍不住問自己:我竟然能夠擁有這麼有趣的生活,做著我所熱愛的事?這太不可思議了。」因為熱愛,所以堅持;因為堅持,所以成功。他像個孩子一樣,很輕易找到答案,然後再像個孩子一樣,心無旁騖地去做。
  • 橫尾忠則 看了畢卡索的畫,我就像從一隻豬變成了精裝火腿罐頭
    之類的問題,因為我的眼睛和頭腦沒有連接在一起,似乎頭腦是無法思考的,而相反是身體在思考,身體在對我下達命令一般。畢卡索的創作是非常自由的,他的生活方式也是如此,那你是否嘗試過違背自己的生活方式?橫尾:是啊,畢卡索是那麼的自由,所以我沒有想過要像畢卡索那樣畫畫。
  • 《像烏鴉一樣思考》:讓您的孩子學會科學思考
    之所以會叫這個名字,肯定是跟我們熟知的烏鴉喝水的故事密不可分,希望我們能夠像這隻烏鴉那樣,用行動和思考去解決問題。不過稍有不同的是,這裡不是喝水,是吃到瓶中的食物,但道理是一樣的。所以我們會看到,在每一集的開頭都會有一段1分半的固定片頭,用動畫和實拍的畫面告訴你烏鴉是如何吃到食物的過程。
  • 昆明人有福了,畢卡索兩件真跡12日在這裡首次展出!
    畢卡索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著名畫家,近日,畢卡索的真跡來到了昆明,創世紀之創造亞當敦煌壁畫盡攬千年靈慧古韻,於藝術的探求川流不息在人類的藝術美學史上,出類拔萃的名師大家浩如煙海,但是能夠創變一個藝術時代的巨擘卻是屈指可數。有這麼一位名垂世界藝術史的天才,僅憑手中的畫筆,改變了世界的審美。
  • 中華田園犬被逼學畫畫,網友:大家風範
    中華田園犬被逼學畫畫,網友:大家風範德國文學大師歌德曾經在他的作品《浮士德》中有一句話:「一條有教養的犬可以比得上一個溫文爾雅的老先生。」很多人養狗不訓狗,都覺得狗狗沒有訓練的必要,但其實狗狗和孩子一樣,如果不教育很有可能成為社會的危害。
  • 哈士奇界的畢卡索,二哈在主人的指導下學會了畫畫
    前段時間有一個關於豬會畫畫的新聞走紅網絡,這隻豬也號稱是豬界的畢卡索。新聞上說的是在外國有位主人訓練一隻豬,這隻豬在主人的細心指導下學會了畫畫,當然完成任務的獎勵對於豬來說肯定是吃的。跟新聞之前的豬界的畢卡索的作品還是有點差距的,不過主人介紹說她還會繼續努力去指導跟訓練哈士奇完成接下來的畫作任務。主人說不要求哈士奇能畫出多好看多藝術作品,寵主只希望接下來能讓二哈主動在畫紙上輕鬆熟悉的揮動它的畫筆。
  • 孩子學畫畫不一定要當畫家,這些好處家長要了解,能讓孩子更聰明
    畫畫,在多年以前的人看來,是只有一些有特權的人才會去做的。而現在,繪畫經過了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成為了很多人都在學習的事物。學習畫畫對人來說有很多的好處,特別是對孩子來說,有很多益於孩子發展的因素。而且在現在這個時代,學習畫畫已經是大部分人都能夠負擔得起了。學習畫畫也不像從前一樣需要去別處或是很遠的地方拜師。
  • 畢卡索的女人們:強大的男人不是美女的保護者,強大的自我才是
    她沒有被畢卡索控制,因為她跟他戀愛時他們平等的窮酸,不是仰仗畢卡索名聲去的,她保持了獨立的自我。但以後的情人們,除了弗朗索斯·吉洛保持了清醒的頭腦,把畢卡索甩了,像費爾南德一樣利用爆料掙了筆錢,其他的都沒有逃過畢卡索的精神控制。弗朗索斯·吉洛(Franoise Gilot)出身富裕家庭,是藝術系學生,22歲時在餐廳吃飯,被62歲畢卡索看中搭訕。
  • 老沈冷知識:撩妹達人畢卡索,用最牛的才華撩最靚的妹
    也許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幸運」,畢卡索更是擁有了極好的女人緣。畢卡索的情史簡直可以與其藝術史媲美。在介紹畢卡索的情史之前,我們要知道畢卡索的相貌很帥,這可能是他撩妹成功的前提之一!而他作為左派藝術家,身上異常濃厚的自由主義和浪漫氣息更是吸引女性的一大法寶。既然要講畢卡索的「撩妹」史,我們就得從他的初戀開始說起。
  • 黃磊曬5歲多妹畫作,黃少艾天賦異稟,抽象派畫風像極了畢卡索
    黃磊和孫莉這對神仙眷侶般的恩愛夫妻,一直以來都是娛樂圈裡的一對佳話,兩人從校園時代一見鍾情到現在,濃情蜜意程度絲毫不減初見時,被黃小廚寵愛至極的孫莉,雖然已經跟黃磊在一起24載,但從未用親自下廚做飯給黃磊父女、父子幾個人吃,生活愜意程度一點也不輸單身時期。
  • 把兒子的天馬行空P到現實世界:兒子你儘管畫,P得好算老爸輸
    孩子們畫畫總是天馬行空,不切實際,大部分成年人覺得孩子畫畫≈不會畫畫。然而,一個爸爸卻在兒童畫中發現了寶藏。 小朋友畫的刺蝟、鳥、老虎……竟然變成了神奇的動物 這麼多腳的刺蝟會不會跑的像蜈蚣一樣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