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枝茂夫翻譯日文版《邊城》與沈從文結下厚誼,相識34年才首次見面

2021-01-10 北晚新視覺網

近日到揚州辦事,順路去了邊城書店,進門就看見了日文版的《邊城》,日本文學研究家及漢學家松枝茂夫翻譯的。這本書我早就知道了,卻一直買不到,圖書館也借閱不到。終於在這家同名書店見到了,我迫不及待地問店員多少錢,但被告知不賣。是啊,同名書店理應有幾本鎮店之寶。我隨手打開翻閱到了後記,徵得店員同意後我拍攝了後記內容,並很快發給了在日本留學的好友陳麗萍,請她幫我做了翻譯。

作者 王道

1982年沈從文在東京與日本學界座談。

作為沈從文與松枝茂夫的友誼見證,這本書可以說太重要了。此書出版於1938年,當時正值中國「抗戰」時期,沈從文已經到了雲南在西南聯大任教。但是此書直到近十年後,也就是1948年1月份,松枝茂夫才通過在日本的作家冰心轉交給沈從文。冰心則託李書華轉交給了沈從文。與此同時,沈從文還接到了在日本東京參加遠東國際法庭審判戰犯工作的好友吳學義寄來的日本版《邊城》。

1948年1月27日,沈從文在回復吳學義的信中寫道:「得示並寄書,極感謝。適同時得冰心女士託人帶來一松枝茂夫譯《邊城》,改造社大陸文學叢書,近四百頁,似尚系八年前譯印,並附一短論,可惜不懂日文,看不懂意思。松枝氏工作似較謹嚴,如知道住處,盼便中一示,弟還想送他幾本新書。」

該書中除了《邊城》外,還包含了《丈夫》、《夫婦》、《燈》、《會明》、《柏子》、《龍朱》、《月下小景》等7篇小說。

或許是從吳學義處得了松枝茂夫的地址,也或許是接到了松枝茂夫的來信。1948年5月31日,沈從文回復了松枝茂夫:「囑書件附函寄回。第三種拙著,鄙意用《湘行散記》或比較妥當。拙著文章有問題處,多在引用土語多雙關意思,譯時或較麻煩,因生長本國都市中人即不甚懂解也。」

松枝茂夫出生於九州佐賀縣。從讀中學時就對文學非常有興趣。後來讀了京都大學出版的《中國學》雜誌,以及青木正兒寫的有關中國的文學後,決定把未來方向定在了中國文學。於是報考了東京大學中國文學科。畢業後,痴迷於《紅樓夢》,曾做多次翻譯。後又翻譯了《浮生六記》、《陶庵夢憶》、《陶淵明全集》、《聊齋志異》等以及魯迅和周作人的文字。直到1938年,他接觸了沈從文的作品後,感到心靈受到震顫,非常感動,由此很快譯出了《邊城》集。

在譯者後記中,松枝茂夫開頭就引用了沈從文那段有關造廟的理論:「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這神廟供奉的是人性。」這也是1936年在上海出版的《從文小說習作選》序言內容。

隨後松枝茂夫引用了日本文學評論家岡崎俊夫的《沈從文小論》一文內容,對書中收集的中短篇一一作了解讀。據悉,1935年4月,岡崎俊夫在一次演講中評價沈從文是位天才作家,尤其專注於對沈從文獨特文體的解讀,據說這也是日本最早對於沈從文作品的研究。

松枝茂夫同時還提到他非常喜歡讀《從文自傳》,對於沈從文的成長經歷非常感興趣。他說這部作品文筆頗佳,希望有機會把它翻譯成日文。他還提到了沈從文的《記丁玲》和《記胡也頻》兩篇,認為「不單是傳記文學的傑作,部分內容也可以當作《從文自傳》的續作,是非常有趣的作品。」

松枝茂夫自述:「最開始接觸沈從文作品已經是十年前的事情了,一方面也因為當時自己中文讀得比較吃力,另一方面也許是因為那個時期尚不是一個他能忘我沉浸其中,落筆酣暢恣意的時代,感覺素材雖然比較有趣,但讀起來卻乏味得很,沒有一個能給人留下印象的。之後便沒有再讀(他的作品)。」

但是讀到《邊城》,使得松枝茂夫徹底迷上了沈從文的作品。「最近讀到《邊城》,一下子被那暢達、自在、唯美的筆觸所吸引,(不禁感嘆)這個人的寫作水平什麼時候變得如此之高。難怪他被冠以『筆生花』——文字魔術師的評語,想來也是有理由的……」「特別是通過小說中所講述的宛如完美詩般的故事,我明白了這個民族是多麼應該得到純粹愛戴,這令我十分開心。通常,我們觀念中的中國人,都是被末法文明所毒害的墮落的中國人。而那個臉上漾著柔和微笑的像六朝佛一樣的中國人,既然雕刻那些石佛像的人是中國人的話,就說明未受到任何毒害的純潔無瑕的中國人是存在的。不,錯誤的是我們自己的觀念性認識,在墮落的當代中國人的內心深處,肯定還潛藏著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我堅信這一點,也將探知和介紹這些真正的中國人,作為從事中國文學研究的重要目標,也正因如此,《邊城》令我感到無限喜悅。」「之後又讀《從文小說習作選》,當中集結了他的作品精粹,感覺篇篇都很好。作為少有的那種多產作家,雖然不了解他具體的著作數目,似乎四五十冊是有的,而且因為他是情緒導向的作家,糟糕的作品也是有的,比如那些都市類作品。而在這個集子中,他也做了相應的修改……」

在翻譯沈從文的作品時,松枝茂夫說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樂:「在這之前我沒有做過像這樣愉快的工作,可以說喜愛至極。一個一個故事的展開,我帶著夢幻般的心境去翻譯。直到晚間躺在床上,我還在對明天要翻譯的部分一字一字地考慮和琢磨,每天夜裡總是帶著這樣的心情進入夢鄉。但到次日執筆時,卻發現自己之前準備好的語言,大抵派不上用場。那仿佛帶有某種韻律的如珠璣般的文字,似乎都被我變成了糞土。頓感自己語言之貧乏,幾度甚至想棄筆作罷。從內心感覺講,我並非是沈從文作品最好的譯者。但是,不管怎樣,看著他的大部分被稱為傑作的作品經過我親手翻出來,還是再幸福不過的事情。」

對於松枝茂夫翻譯的作品集,沈從文曾在拿到日文版後,在扉頁上作題記:「選擇的還有道理,不盡恰當。」

沈從文一直珍藏著這本日譯本,但是後來多次接到松枝茂夫的來信,沈從文都迫於當時現實形勢未做回復。「六五、六年來一信,擬譯全集,不便作復。七五年復來一信,或將譯《湘行散記》,為此作復。並寄所譯《紅樓夢》三冊,及筆記小說一厚冊。已七十二歲,任早稻田中文教授。信中說每與二三友好談及,不寫小說極可惋惜。」這是沈從文後來在日本版《邊城》上的跋記。

從兩人第一次通信到1982年,也就是沈從文隨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代表團出訪日本,在時隔34年後,兩人終於迎來了第一次見面。這年的初秋,得知沈從文訪問日本,松枝茂夫特地趕到旅館去看望沈從文,兩人一見如故。後來松枝茂夫還邀請沈從文到他曾任教的東京都立大學去演講。聽說沈從文喜歡古典音樂,松枝茂夫還託人給沈從文帶去幾盤蕭邦音樂的磁帶。1988年5月,在接到沈從文去世的消息後,松枝茂夫頗為悲痛,並向沈家發去唁電。

曾在網上看到一件拍品說是日本漢學家松枝茂夫《節臨〈蘭亭序〉》,其後有沈從文的題跋:「松枝先生熟諳漢學,慕中華文化,閒晦好筆墨,與餘神交四十餘年矣,今見其舊時所書蘭亭,融北碑入晉帖……」看落款日期為1982年,正是沈從文訪日之時,我不懂書法,因此不辨真偽,但我想說的是,沈從文對松枝茂夫於漢學的痴迷一定是支持的,並且是感到佩服的。

 

來源: 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沈從文《邊城》:別因為你的善良,而錯過了自己生命中的美好
    沈從文創作的中篇小說《邊城》,1934年首次出版,在1999年6月《亞洲周刊》推出的「20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排行榜」中位列第二,僅次於魯迅的《吶喊》。這部約十萬字的小說,被翻譯成40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十多個國家和地方選入了大學課本。
  • 一幅意味深長的文人畫——讀沈從文《邊城》有感 文/葉炘睿
    回憶中學時代,老師講沈從文《邊城》很美,想買本瞧瞧,怕影響學業,只得作罷;大學時,喜歡快意恩仇的雜文,不屑於情情愛愛、婆婆媽媽的故事,索性不看。如今,學習新文化史,專門把《邊城》找來研讀,看過以後,大吃一驚,好厲害的文字!
  • 沈從文《邊城》:邊城沒有浪子,只有老人和狗
    湘西民風彪悍,當地風氣便是「對付仇敵必須用刀,聯絡朋友也必須用刀」,正所謂不打不相識。順順給老大取名天佑,即老天保佑;給老二取名儺送,即儺神所送。儺神便是太陽神。儺送非常英俊,當地人給他起了個綽號,名叫「嶽雲」。嶽雲是嶽武穆的兒子,白盔白甲,英勇無比。當地人雖然沒見過嶽雲,但是覺得即使嶽雲重生,也不過如此。
  • 到鹹寧「五七幹校」看看沈從文,那裡曾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邊城」
    王很是好奇,後來才得知,這位老人,名叫沈從文。▲沈從文一家於50年代後期在歷史博物館宿舍熟識《邊城》的王感動萬分,回到朝鮮後,他心裡一直有個疑問沒有解開,心想,為何《邊城》小說那麼美那麼俏,而眼前的長者卻如此平實,人與小說完全脫節。
  • 路人超能100:受歡迎的影山茂夫,混到第2季終於有男主角的樣子了
    《路人超能100》的主人公影山茂夫原本的生活很簡單,有一對父母,有一個老師,有一個弟弟,有一個單相思的女孩子。隨著劇情發展,影山茂夫的交際網漸漸擴大,身邊多了一隻惡靈跟班,多了一群社團活動的隊友,還有人以影山茂夫為題材寫小說,還有一群崇拜影山茂夫的人組成教團。片中的影山茂夫,人氣直線飆升。
  • 沈從文先生筆下美到極致的20句話
    ——《邊城》 2.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 ——沈從文《邊城》 3.如果我愛你是你的不幸,那麼這不幸是同我生命一樣長久的。 ——沈從文 4.該笑的時候沒有快樂。
  • 痴情的翻譯家 世界的《紅樓夢》
    目前為止,影響較大的外文全譯本是兩個日文版本。直接用《紅樓夢》作為全書標題的譯者是松枝茂夫先生,他是日本較有影響的漢學家,從1940年開始翻譯《紅樓夢》,1952年結束,大概花費12年時間。這個譯本反覆修訂,多次出版。從1940年-1985年,他花在《紅樓夢》翻譯時間上前後將近50年。他是不是日本最下功夫、最花時間的譯者呢?有人比他更勤奮。
  • 對話│《繁花》日文版譯者浦元裡花:「不響」用省略號來翻譯
    編者按:近年來,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在日本的譯介步伐逐漸加快,這其中就有金宇澄的《繁花》,其日文版將在不久之後與日本讀者見面。面對這樣一部語言風格獨特、地域色彩鮮明的長篇小說,日本讀者將如何閱讀並接受?日語翻譯又將如何進行?就這些問題,賈海濤對《繁花》的日文譯者浦元裡花進行了訪談。
  • 圖片中的日文可以翻譯出來嗎?拍照翻譯一氣呵成
    現在,網上有很多進行中英翻譯的工具,不過,想要把日文翻譯中文,或者把中文翻譯日文的話,可以用的工具還是比較少的。如果接觸到了一份日文的文件的話,其實,我們使用迅捷OCR文字識別軟體可以把裡面的日文翻譯成中文,這是我平時常用的方法之一。這款軟體有獨特的ocr技術,可以把圖片、文件中文字給識別出來,還能對識別後文字進行翻譯操作。
  • 《邊城》:一部山水田園小說,緣何擁有問鼎諾貝爾獎的力量
    中國近現代史上曾經有這麼一位文學巨匠,如果他能多活半年,就很有可能成為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這個人就是沈從文。提到沈從文,任誰都會第一時間想到《邊城》。作為沈先生最負盛名的代表作,《邊城》寄託了自稱「鄉下人」的沈從文對於鄉土人文的深切依戀,自有一種如夢似幻的美。
  • 旅行青蛙中文漢化版界面翻譯 旅行青蛙日文翻譯一覽
    原文首發自鬥玩網:(https://d.chinaz.com/trends/805786.shtml)最近一款日本的遊戲的在國內慢慢火起來了,也是好評如潮,很多小夥伴都在玩,但是目前都是日文的玩起來很不舒服,雖然遊戲比較簡單,所以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旅行青蛙的中文漢化版的界面
  • 沈從文與常德的不解之緣
    常德是沈從文人生的第二個驛站。他最初到常德,應該是他15歲時進入部隊以後的行伍生涯中,那時他大部分時間流徙於沅水流域。沅水的水滋潤了沈從文後來的小說和散文。所以他在《常德》一文中說:「最多的去處還依然同上年(1920)辰州軍隊裡一樣,一條河街佔去了我大部分生活。」這大概是他從軍期間,首次來到常德的記載。
  • 「成於思毀於思」——沈龍朱憶父親沈從文
    1934年11月20日,沈從文苦追張兆和獲得愛情後結出了第一個「果實」——兒子出生了!這一年,沈從文32歲。他給兒子取名「龍朱」。2011年夏天,77歲的沈龍朱坐在北京城南家中接受採訪時,沈從文和他的妻子已經回到湘西鳳凰的泥土中,成了泥土中永遠的一分子。
  • 靈能百分百:茂夫遭受最上洗腦,在平行世界被逼崩潰,黑化超帥!
    今天小雨想聊聊靈能百分百的第5集,這一集中,茂夫化為靈體進入了淺桐實的身體中,和最上爭奪身體,企圖將最上逼出去,但是卻落入了最上的圈套中,被最上拉近了他製造的世界中,在這個世界,茂夫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人,並且茂夫身邊的人還都是壞人。
  • 沈從文特別會說情話,寫情書搞定愛慕之人,婚後卻不知怎樣去愛
    很多人只知道沈從文特別愛寫並且會寫情話,他的代表作《邊城》對後世的幾代人都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就連他和妻子最終能夠修成正果,那些情書也是功不可沒,但是大多數人不了解的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實在太大,大到這個浪漫主義思想遍布腦海的才子在婚後難以忍受的地步,最終他們之間的感情逐漸產生了裂痕,甚至到最後都沒能修復,這對沈從文和妻子來說都是一場劫難,當然造成這場劫難的始作俑者也正是他自己壓抑不住的浪漫情懷與對美好愛情的幻想
  • 路人超能100和《非人學園》聯動爆發開啟 影山茂夫超強上線
    龍套本人影山茂夫正式降臨學園戰場,充能100%的他,將用怎樣強力的超能力爆發,來面對非都腦洞大開的一眾神魔鬼怪呢?趕快參與官方活動,贏得屬於你的影山茂夫,搶先體驗不一樣的爽快戰鬥吧!充能100%!靈能百分百x非人學園聯動開啟 影山茂夫上線
  • 火狐瀏覽器怎麼翻譯日文網頁?使用的具體步驟
    現在使用 火狐瀏覽器的人越來越多了,有 不少人在問,火狐瀏覽器怎麼翻譯日文網頁?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火狐瀏覽器翻譯日文網頁的方法吧。火狐瀏覽器(FireFox)軟體版本:正式版網絡工具立即查看1、首先我們先打開火狐瀏覽器,網頁翻譯需要一個翻譯方面的組件,進入「菜單」==「添加組件」 2、然後我們再下載一款翻譯的組件,點擊「安裝」
  • 《靈能百分百》第八集:動畫步入尾聲,茂夫全家被殺,徹底黑化!
    就比如最近更新的靈能第八集,誰能想到前一刻還在齊樂融融地給馬拉松比賽加油的茂夫一家人竟突然轉瞬間就被殺害呢?誰又能想到動畫開頭前還開開心心準備向小蕾表白的龍套在看到家人慘死後立刻性格大變,徹底黑化呢?而要說這一切的原因,還是因為《靈能百分百》第一季摧毀爪組織篇時留下的禍害。
  • 邊城秀山亮相重慶《周末找耍事》
    {"title":"邊城秀山亮相重慶《周末找耍事》",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xiushan/xiushanxinwen/2020-10-22/3158004.html", "image":"http://image2.cqcb.com/d/file/county
  • 解讀這本日記,亟需日文翻譯
    「我們博物館有一本關於抗日戰爭期間臺兒莊戰役的日軍日記,裡面記錄了戰事的一些訊息,因為記錄有漢字也有日文,我們對裡面的內容一知半解,現在誠邀一名日文翻譯,幫助我們詳細翻譯一下這本日記的內容,讓我們能更好地掌握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證。」8月11日,在膠州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趙方賢誠懇地說。據了解,趙方賢收藏這件藏品約三年,一直未完全破譯其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