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由於季節交替,不少魚友的觀賞魚陸續開始患病,尤其是冷水魚,究其原因還是水質、水溫不恆定的問題,再者就是觀賞魚的體質不佳。
但是,我們在去除了水溫忽變和觀賞魚的體質原因以後,剩下來的唯獨一個問題,就是水質的事,而造成水質難以調理的最大指向,其實只有一點:就是養的多了。
否則的話,任何魚缸的水質幾乎都可以調理明白的。
大幅度更換所有過濾棉,難道我一點不擔心水質變壞?
就在昨天因為那個魂鬥羅,羅漢魚缸的泡沫過多,一直沒有得到特別有效的處理,只是有一定的改善。
養魚老道事後發現,這個魚缸的過濾棉已經大幅度開始溢流了,而且底部沒有鋪設生化棉,並且三四層白棉,都不能繼續使用了,由於突然間發現了一塊多年前留下來的生化棉,所以決定立即進行更換。
這個更換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一個是因為水泵的開關不太好操作,我也不想去停掉水泵,再者就是過濾棉下面只有少量的一層陶瓷環,不必說了,這個陶瓷環如果不殘留雜質,那麼這個魚缸的水面也不可能有如此多的泡沫。
這樣的更換方式,我們可想而知,整個魚缸會是一個什麼結果?
大量雜質倒流魚缸,感覺有點像給濾材反衝洗了一樣
在這種情況下,我也只能求這條羅漢多福了,因為對於它的狀態和體質以及耐受力,我還是很有信心的。
於是乎,開始操作起來,儘管是小心再小心的把濾棉摺疊起來撤走,但是隨著水泵的水流衝擊,濾棉殘落的雜質,以及少量陶瓷環中殘留的大量殘渣,全部傾倒在魚缸內,整個魚缸一片渾濁不堪,這是在預料之中的問題。
我看這個操作,等同於直接把濾材給來了個反衝洗,然後只能依靠魚缸水泵再次把雜質收集到濾棉之上,從而水質才能夠徹底恢復。
在兩個小時的時間內,水泵去除了大部分的漂浮雜質,半天時間魚缸底部的糞便幾乎消失
那麼,剩下來的問題只有等待了。
其實我的魚缸不是沒有多餘的,但是我感覺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去再次給羅漢魚倒缸,還需要先兌熱水,調整水溫,所以說,不倒缸也罷,也就是仰仗著飼養密度極低,一條魚暫短時間內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結果,由於已經快臨近中午時分,我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再去觀察,只是感覺到水體中漂浮的雜質,通過肉眼來看,已經是越來越少了,這就沒有什麼大問題了。
等到午飯兩小時後再去觀察,基本上這個魚缸的水質已經徹底恢復如初,就是如此簡單的一次操作。
為什麼魚缸的水質會恢復那麼快?一個是因為之前魚缸水質穩定,一個是飼養的密度極低,再者就是一個有效過濾問題啊,還有別的嗎?
很多魚友一定會想像出來那個場面,因為我也不可能一步一拍圖片的。
但是,我們的疑問可能是,這樣的大幅度更換濾棉,而且我在昨天還加了些新水,就這種操作方法,為什麼水質能夠在短期內恢復?
而且就是那麼一個破過濾,幾乎沒有生化濾材?
其實問題很簡單:
第一就是因為之前的魚缸水質很穩定
這是首要原因,也就是說,即使濾棉已經溢流,但是魚缸的水質還算保持的不錯。
第二個就是飼養密度極低佔了大便宜
平時這個魚缸也有定期換水、加水,只飼養一條羅漢魚,吃的也不是太多,這些因素都在為這個魚缸的水質做貢獻。
第三點就是,濾棉的有效過濾問題是相當重要的
去掉了舊棉,雖然說直接更換了新棉,又加入了生化棉,也是新的,但是我就能夠保證住進入濾棉的水流正好在濾棉的中央位置,一點不會溢流或者存水,正因為加入了生化棉,水流的通暢度和過濾效果反而更好了。
雖然說在128升水的魚缸裡,只有一個15瓦的水泵在工作,但是過濾效果足夠足夠,這樣經過幾個小時的連續循環往復,魚缸裡的雜質就會自動跑到濾棉之上,被濾棉有效吸附,當然水質就會有所好轉了,也就相當於把濾材的雜質倒到了濾棉上,這個操作很有意思。
但是,新手慎用!
這就很奇怪了,為什麼大型的底濾魚缸,就不敢如此去做呢?
那麼,很多魚友還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不是常說的,濾材或者濾棉不能大幅度變動或者更換嗎,那不是驚動了硝化系統嗎?
其實很簡單的道理,就是一個觀賞魚的飼養密度和濾材佔比問題。
觀賞魚的飼養密度過大,各種排洩雜物必定無時無刻都在增多,正因為它們的增多,所以我們才會想到拼命加大過濾槽,這一點是絕對正確的。
而一旦我們加大了濾槽,添加了很多的生化濾材以後,硝化細菌就有了一定的固定生活住所,它們一定會在這裡待的很歡實,大致上應該是這麼個意思吧。
所以說,無論從那個角度來講,一旦大幅度驚動了濾材,整個魚缸的硝化系統立刻就會崩潰,首先這些觀賞魚的吃喝拉撒就沒有東西去管了。
而像我的魚缸裡,它就一條魚,它能吃多少?排洩多少?
平時的魚缸水質主要就是靠著幾塊濾棉和換水來維持,那點生化濾材是可有可無的,和整個魚缸相比的話,佔比幾乎忽略不計,也就是說,水體128升,能有個三五十個陶瓷環就是多的了,根本也不是用它們培菌的,只是為了架空濾棉、水流通暢而已罷了。
那麼說,這個魚缸的硝化細菌在哪裡?我不知道,也別來問我,它們愛在哪在哪。
我就知道我這種操作完全沒有問題,也不會死魚,而且還能有效地保證住魚缸的水質,不會因為這種大幅度的操作,導致觀賞魚因為什麼水體毒素過高而死亡,僅此而已。
所以說,最終的問題起點在哪裡?
三個字:低密度飼養。
很多魚友養魚,之所以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頻繁死魚或者患病,並不是死於主人的無知,而是死與高密度飼養,死於我們的貪婪。
當然了,這句話也是針對我說的,我也有貪婪的時候,所以說,也會死魚,哈哈。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