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更換魚缸所有濾棉,幾乎無生化濾材,為什麼水質半天內恢復?

2021-01-10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由於季節交替,不少魚友的觀賞魚陸續開始患病,尤其是冷水魚,究其原因還是水質、水溫不恆定的問題,再者就是觀賞魚的體質不佳。

但是,我們在去除了水溫忽變和觀賞魚的體質原因以後,剩下來的唯獨一個問題,就是水質的事,而造成水質難以調理的最大指向,其實只有一點:就是養的多了。

否則的話,任何魚缸的水質幾乎都可以調理明白的。

大幅度更換所有過濾棉,難道我一點不擔心水質變壞?

就在昨天因為那個魂鬥羅,羅漢魚缸的泡沫過多,一直沒有得到特別有效的處理,只是有一定的改善。

養魚老道事後發現,這個魚缸的過濾棉已經大幅度開始溢流了,而且底部沒有鋪設生化棉,並且三四層白棉,都不能繼續使用了,由於突然間發現了一塊多年前留下來的生化棉,所以決定立即進行更換。

這個更換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一個是因為水泵的開關不太好操作,我也不想去停掉水泵,再者就是過濾棉下面只有少量的一層陶瓷環,不必說了,這個陶瓷環如果不殘留雜質,那麼這個魚缸的水面也不可能有如此多的泡沫。

這樣的更換方式,我們可想而知,整個魚缸會是一個什麼結果?

大量雜質倒流魚缸,感覺有點像給濾材反衝洗了一樣

在這種情況下,我也只能求這條羅漢多福了,因為對於它的狀態和體質以及耐受力,我還是很有信心的。

於是乎,開始操作起來,儘管是小心再小心的把濾棉摺疊起來撤走,但是隨著水泵的水流衝擊,濾棉殘落的雜質,以及少量陶瓷環中殘留的大量殘渣,全部傾倒在魚缸內,整個魚缸一片渾濁不堪,這是在預料之中的問題。

我看這個操作,等同於直接把濾材給來了個反衝洗,然後只能依靠魚缸水泵再次把雜質收集到濾棉之上,從而水質才能夠徹底恢復。

在兩個小時的時間內,水泵去除了大部分的漂浮雜質,半天時間魚缸底部的糞便幾乎消失

那麼,剩下來的問題只有等待了。

其實我的魚缸不是沒有多餘的,但是我感覺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去再次給羅漢魚倒缸,還需要先兌熱水,調整水溫,所以說,不倒缸也罷,也就是仰仗著飼養密度極低,一條魚暫短時間內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結果,由於已經快臨近中午時分,我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再去觀察,只是感覺到水體中漂浮的雜質,通過肉眼來看,已經是越來越少了,這就沒有什麼大問題了。

等到午飯兩小時後再去觀察,基本上這個魚缸的水質已經徹底恢復如初,就是如此簡單的一次操作。

為什麼魚缸的水質會恢復那麼快?一個是因為之前魚缸水質穩定,一個是飼養的密度極低,再者就是一個有效過濾問題啊,還有別的嗎?

很多魚友一定會想像出來那個場面,因為我也不可能一步一拍圖片的。

但是,我們的疑問可能是,這樣的大幅度更換濾棉,而且我在昨天還加了些新水,就這種操作方法,為什麼水質能夠在短期內恢復?

而且就是那麼一個破過濾,幾乎沒有生化濾材?

其實問題很簡單:

第一就是因為之前的魚缸水質很穩定

這是首要原因,也就是說,即使濾棉已經溢流,但是魚缸的水質還算保持的不錯。

第二個就是飼養密度極低佔了大便宜

平時這個魚缸也有定期換水、加水,只飼養一條羅漢魚,吃的也不是太多,這些因素都在為這個魚缸的水質做貢獻。

第三點就是,濾棉的有效過濾問題是相當重要的

去掉了舊棉,雖然說直接更換了新棉,又加入了生化棉,也是新的,但是我就能夠保證住進入濾棉的水流正好在濾棉的中央位置,一點不會溢流或者存水,正因為加入了生化棉,水流的通暢度和過濾效果反而更好了。

雖然說在128升水的魚缸裡,只有一個15瓦的水泵在工作,但是過濾效果足夠足夠,這樣經過幾個小時的連續循環往復,魚缸裡的雜質就會自動跑到濾棉之上,被濾棉有效吸附,當然水質就會有所好轉了,也就相當於把濾材的雜質倒到了濾棉上,這個操作很有意思。

但是,新手慎用!

這就很奇怪了,為什麼大型的底濾魚缸,就不敢如此去做呢?

那麼,很多魚友還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不是常說的,濾材或者濾棉不能大幅度變動或者更換嗎,那不是驚動了硝化系統嗎?

其實很簡單的道理,就是一個觀賞魚的飼養密度和濾材佔比問題。

觀賞魚的飼養密度過大,各種排洩雜物必定無時無刻都在增多,正因為它們的增多,所以我們才會想到拼命加大過濾槽,這一點是絕對正確的。

而一旦我們加大了濾槽,添加了很多的生化濾材以後,硝化細菌就有了一定的固定生活住所,它們一定會在這裡待的很歡實,大致上應該是這麼個意思吧。

所以說,無論從那個角度來講,一旦大幅度驚動了濾材,整個魚缸的硝化系統立刻就會崩潰,首先這些觀賞魚的吃喝拉撒就沒有東西去管了。

而像我的魚缸裡,它就一條魚,它能吃多少?排洩多少?

平時的魚缸水質主要就是靠著幾塊濾棉和換水來維持,那點生化濾材是可有可無的,和整個魚缸相比的話,佔比幾乎忽略不計,也就是說,水體128升,能有個三五十個陶瓷環就是多的了,根本也不是用它們培菌的,只是為了架空濾棉、水流通暢而已罷了。

那麼說,這個魚缸的硝化細菌在哪裡?我不知道,也別來問我,它們愛在哪在哪。

我就知道我這種操作完全沒有問題,也不會死魚,而且還能有效地保證住魚缸的水質,不會因為這種大幅度的操作,導致觀賞魚因為什麼水體毒素過高而死亡,僅此而已。

所以說,最終的問題起點在哪裡?

三個字:低密度飼養。

很多魚友養魚,之所以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頻繁死魚或者患病,並不是死於主人的無知,而是死與高密度飼養,死於我們的貪婪。

當然了,這句話也是針對我說的,我也有貪婪的時候,所以說,也會死魚,哈哈。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直接更換魚缸所有濾棉,幾乎無生化濾材,為什麼水質半天內恢復?
    於是乎,開始操作起來,儘管是小心再小心的把濾棉摺疊起來撤走,但是隨著水泵的水流衝擊,濾棉殘落的雜質,以及少量陶瓷環中殘留的大量殘渣,全部傾倒在魚缸內,整個魚缸一片渾濁不堪,這是在預料之中的問題。我看這個操作,等同於直接把濾材給來了個反衝洗,然後只能依靠魚缸水泵再次把雜質收集到濾棉之上,從而水質才能夠徹底恢復。
  • 魚缸水質非要靠物理和生化過濾嗎,其實一塊濾棉也能夠解決!
    其實一個魚缸裡在只有物理過濾的情況之下,魚缸的水質就應該完全的達到清澈,不知道這個理論大家相不相信?所謂的物理過濾,可能只是一塊白棉,也可能會是幾層白棉加上生化棉而已,為什麼這麼說呢,但從水質的清澈度來講,只要是我們能夠把魚缸裡的雜質濾除,它就應該恢復清澈,這是個顯而易見的物理原理。
  • 為什麼使用底濾魚缸的魚友,喜歡清洗、更換濾材,原因在哪裡?
    關於觀賞魚缸裡生化濾材的更換問題,養魚老道早就說過不主張更換或者清洗,但是細心的魚友會發現,大多數喜歡更換生化濾材的魚友,恰恰是使用過濾功能最為強大的底濾魚缸,特別是使用自帶乾濕分離的部分成品缸,這不是很奇怪嗎?而使用普通上濾魚缸的魚友,很少有整天嚷嚷著要更換或者清洗濾材的,即使使用的都是劣質的濾材。
  • 為什麼說生化棉最好不要替代濾棉和生化濾材呢?
    那麼,很多魚友都在反應,過濾棉我還得經常洗,連續洗幾次也就報廢了,但是,生化棉不怕啊,怎麼洗都沒事,難道不可以替代過濾棉?既然生化棉也可以培菌,為什麼不可以當生化濾材使用呢?細孔的生化棉也不是不可以當濾棉的,水妖精還是生化棉呢提起生化棉,最明顯的就是水妖精,在小魚缸裡完全適用,很多繁殖缸、小型魚缸內,根本沒有過濾棉,直接就是一個水妖精,也不是不可以使用,水妖精上其實就是一塊生化棉罷了。
  • 不是說老濾材、舊濾棉放魚缸內好嗎,為什麼水質還會起變化呢?
    空缸運行的時候,並不是為了培菌,只是為了磨合各種新設備我們說剛開始開缸的時候,如果只是空缸運行的話,並不是為了形成什麼硝化細菌的,而是為了通過水質和殘渣,來磨合水泵、管道、濾棉、濾材、缸壁等等這些東西。
  • 為什麼過濾盒裡放置了濾棉,但是魚缸水質,永遠調理不好?
    其實市場上確實出現過很多種透水性不錯的濾棉,因為我家中的剩餘濾棉還有很多,所以我也沒有去購買的必要,據很多新魚友反應,自己的魚缸濾槽,本身就很淺,濾棉也不是沒有使用,可為什麼魚缸的水質一直就是不好呢?厚度已經達到了濾盒的三分之二,已經可以很好的截流住水中的雜質,只是一塊濾棉在清理和更換上,就會面臨難題。對於這樣的小魚缸來說,一旦全部清洗或者更換濾棉,如果在開缸初期,特別是我這種根本沒有換過水的魚缸,直接使用的就是飼養魚蟲的水,那麼結果一定是可想而知的,必定會渾濁不堪。
  • 魚缸水流呼嘯著和濾棉、濾材擦肩而過,什麼魚缸水質也不會好的
    魚缸的糞便和雜質,既不能有效排除,又不能有效分解,那麼,即使在循環著,我們的所謂水泵流量,選擇多少倍、多少倍的,它的作用何在呢?哪怕是幾個整理箱摞起來,加上濾棉、濾材,那也是一個有效的過濾系統,反而簡單實用魚缸的過濾系統一定是既要清除又要培菌的,也就是所謂的物理和生化過濾同在,這是最好的一種設計模式。
  • 把過濾棉放到生化倉或生化濾材底部,會有什麼作用,是對還是錯?
    而且,一般的觀賞魚缸,有個三五層濾棉,基本上都夠用,更何況,可能下面還會鋪設有生化棉呢?對於某些小魚缸來說,如果觀賞魚飼養密度不大,不是濾棉需要清洗更換的話,一塊濾棉也可以搞清水質,並不是過濾棉越多越好的,完全沒有那個必要。
  • 魚缸水質出現問題時,我們是否需要增加過濾形式,或者更換濾材?
    前言很多魚友遭遇到魚缸水質不好的時候,總希望去改動一下自己濾材的擺設,或者是清洗濾材或者是添加濾材、更換濾棉等等操作,有些魚友在改動之後,魚缸的水質可能會有所改善,但是大部分魚友經過了改動之後,至少在短期內,魚缸的水質反而更加的渾濁。到底我們是在哪裡做錯了呢?
  • 為什麼說魚缸濾槽較淺,不必添加生化濾材?包括水妖精、小外掛
    今天養魚老道給我的另外五個小魚缸,全部更換了濾棉,某些首發平臺的魚友也看到了,濾槽其中並無它物,之前的濾棉反而因為放入過多,極易發生淤堵,這次全部是一個濾槽裡只有兩塊白綠棉。這樣的魚缸水質反更容易有效控制,但是飼養密度當然不能過大,如果我們無法更改過濾的話。
  • 調理魚缸水質一大誤區,過濾棉和濾材全部成了防雨綢,根本不吸水
    但是,當我們調理好了以後,過上一段時間,這個水位就會上升,高出生化棉很多,這個道理其實再簡單不過了,生化棉淤堵了,所以水位才會上升。如果魚缸裡只有這一塊濾棉,我們是可以把它直接清洗的,但是這裡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觀賞魚的飼養密度不大。
  • 只有兩張濾棉的魚缸,撤掉濾棉沒事,有濾材的魚缸水質反而發白?
    一共是十個小魚缸,五個只有兩三層濾棉,全部撤掉後,沒有出現任何的情況,雖然撤掉的時間比較短,但是水質是不是向不好的方向發展,我還是能看出來的。而其他兩個小羅漢魚缸,卻出現了問題,原因在哪裡呢?撤掉了其中的生化棉,這是一個重點不管別人如何說,事實擺在這裡,這只能證明,如果魚缸內有濾材,硝化細菌可能就會駐紮其中,如果魚缸沒有濾材,它們可能就在缸壁或者水體遊蕩。特別是小型魚缸,因為只有這兩個小羅漢魚缸有生化棉,被我一起撤掉了,只剩下少量的陶瓷環,所以就很容易出現點小問題,雖然渾濁程度不嚴重,但是絕對沒有撤掉之前的水質要好。
  • 魚缸的生化濾材為什麼總是看起來髒兮兮的,我們該去處理嗎?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雖然只要一說起魚缸裡的生化濾材,首先就會牽扯到濾材的質量問題,但是養魚老道認為,對於大多數的生化濾材來說,只要我們使用得當,至少在三年五年內,根本就不可能出現需要更換或者粉化嚴重的情況。
  • 為什麼要把生化濾材放進魚缸內,有什麼用呢,最實用濾材有哪些?
    最近經常有新魚友來詢問,可不可以把生化濾材直接放入魚缸內,為什麼必須要把它們放進過濾槽裡,這和放在魚缸內會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在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最便宜、最實用的生化濾材會有哪些?一、為什麼會想到把生化濾材直接放入魚缸內
  • 每隔三天就換水、直接換掉過濾棉,魚缸的水質是好還是壞呢?
    經過仔細詢問得知,這位魚友總是喜歡每隔三天,就給魚缸換水三分之一,並且換水時直接撤掉了魚缸的濾棉,立刻全部更換新的。這種做法到底對不對?更換濾棉不如洗棉,大量雜質倒流生化濾材,這是在養菌還是在滅菌呢?為什麼養魚老道總是提倡洗棉,而不是直接換掉濾棉,其實也未必就是為了節約,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有效利用好舊濾棉的粘附力,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還有就是,如果是長時間不洗棉,濾棉又是鋪設多層的,底部的濾棉已經有了一定的粘附力,上層濾棉已經接近潰爛了,那麼,直接換掉最上層濾棉也不是不可以。
  • 魚缸出現以下幾種情況,需要我們檢查、並且清洗更換濾棉了
    近期由於比較繁忙,一直想要清洗幾個底濾魚缸的濾棉,就是沒有時間。 今天觀察了幾個底濾魚缸的狀態,水質尚可、觀賞魚的狀態也很好,但是,濾棉必須清洗更換了,明天就開始行動,不能再拖了。
  • 魚缸上濾濾材擺放順序 魚缸濾材的作用
    魚缸上濾濾材擺放順序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什麼叫物理過濾和生化過濾,不管你用的上濾,底濾還是濾筒,只要弄清楚這兩個理論,魚缸的濾材擺放,就不會出錯。物理過濾說簡單一些,其實就是質地細密的濾材,例如過濾棉和魔毯之類的濾材,依靠它們把魚缸當中的雜質、魚便等肉眼看的見的物質阻隔掉,然後清理這類濾材,就可以實現第一道的過濾步驟。大家不要小看物理過濾,魚缸當中90%以上的雜質,是依靠物理過濾進行清理。
  • 濾棉雖然乾濕分離,不也產生各種毒素嗎,和在魚缸裡有什麼區別?
    再一個就是,這些雜質能夠待在濾棉上,總比待在濾材裡要強,因為濾材的後方可是直接面對著魚缸,雜質很容易發生回流,當雜質再次回流到魚缸內假設我們的魚缸中,沒有過多的生化濾材,只有幾塊濾棉的話,所有的雜物和毒素,不是在濾棉上就一定在水體中,只要我們
  • 原來能夠管住魚缸水質清澈度的過濾系統,真的與硝化細菌無關!
    我可以給大家講講我們連續遭遇到的幾次實踐經驗:一、全缸大換水、洗棉、洗濾材之後水質發生白濁現象1、這個情況養魚老道以前也講過,當時我也是非常害怕把硝化細菌全部清洗乾淨之後,魚缸的水質會瞬間崩潰掉,然後可能在長時間內根本無法恢復,但是事實證明
  • 一會說濾棉越髒越好,一會又說必須定期清洗,到底哪種說法正確?
    還有就是,生化濾材到底該不該去清洗,清洗濾棉和換水、刷魚缸有什麼聯繫?>由於我們魚缸中還有生化過濾,這個時候,生化過濾已經逐步趨於穩定,即使我們清洗濾棉,也不會對於魚缸的水質起到什麼震蕩的作用,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定期清洗、或者直接更換掉,最上層濾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