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棉雖然乾濕分離,不也產生各種毒素嗎,和在魚缸裡有什麼區別?

2020-08-30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一位魚友提出如下的問題,我認為很有代表性,也是很多魚友想要詢問或者說始終搞不明白的。

道哥,我有一個疑惑,是這樣的:

我們魚缸中的濾棉,不是吸附和過濾了魚缸中的很多雜質或者垃圾、魚便嗎?那堆積在濾棉上的這些東西,不也會發酵、也會腐敗,也會產生硝酸鹽和氨氮之類的毒素嗎?

為什麼還有人要一個月不去清洗濾棉,或者非要等到濾棉髒的不行了再去清洗,這和把這些東西扔在魚缸裡有什麼區別?

其實,關於濾棉到底要何時清洗的問題,是不是非得髒透了才能清洗,這裡面還真是牽扯到很多很多的因素,一句兩句話,根本說不明白。

水體中無雜質,本身對於觀賞魚一定是好事,但是無雜質未必代表無毒素啊

魚缸濾棉之所以採取乾濕分離的形式來做,其主要的出發點並不是為了隔離雜質,因為畢竟水流一直在循環。

我認為主要的出發點應該是,濾棉採取懸空隔離模式,可以保證水流的絕對通暢性,這樣就不會在濾棉的底部產生水流淤堵,從而使得水流再次漫過濾棉,導致濾棉的過濾效果不能夠達到最佳,這才是最基本的實質。

只有濾棉達到了最佳的過濾和吸附效果,至少從眼觀來看,我們魚缸的水體中,是絕對通透無雜質的。

再一個就是,這些雜質能夠待在濾棉上,總比待在濾材裡要強,因為濾材的後方可是直接面對著魚缸,雜質很容易發生回流,當雜質再次回流到魚缸內,那個水質就沒有辦法看了。

而且,從普通的上濾系統來看,濾棉上的為見天水,某些毒素是可以隨時揮發的,而濾材呢?如果採取的是擋流板、溢流板模式,濾材全部浸泡在水中,一旦進入雜質,那是絲毫揮發不了的。

也就是說,乾濕分離多少還是會有一點揮發毒素的作用,我們不能說它一點作用也沒有。

水體的大小、濾棉濾材的多少,完全不一樣的,甚至於從某種情況去說,過多的濾材反而成了垃圾桶

前些日子,我在某觀賞魚主播處,看到這樣一個問題,說是一位飼養龍魚的魚友,魚缸裡的亞硝酸鹽超標,即使連續換了幾遍水,結果根本沒用,該超標還是超標,必須要去添加高質量的硝化細菌才能解決這個問題,這又是為什麼呢?

按理說這種現象根本就不應該存在啊。

假設我們的魚缸中,沒有過多的生化濾材,只有幾塊濾棉的話,所有的雜物和毒素,不是在濾棉上就一定在水體中,只要我們依次、分批更換了濾棉、更換了魚缸水,這個毒素超標的問題就一定會有很大改善,它再也不會有其它來源,為什麼換水也解決不了呢?

因為過多的濾材佔比。

導致了大部分的垃圾和雜質,全部藏在濾材中,濾材發生了一定的淤堵,所以說,添加高質量的硝化細菌以後,這個結才有可能被打開,那是換多少水也沒有用的啊,難道不是嗎?

這是一個反向思考的問題,換句話說,我們再回過來,如果是魚缸中的水體很大,濾棉和濾材佔比很小的話,有可能魚缸毒素超標,我們換幾遍水立刻就會有所改善,濾棉上的那點雜物完全可以忽略不計,這就可以有效延長我們的洗棉時間。

假設我們再往下延伸就是,當魚缸的水體大到一定的程度,觀賞魚的飼養密度又極低,即使沒有濾棉又能怎樣呢?即使有點濾棉,過大的水體也可以做到有效稀釋毒素。

所以說,有些魚友就可以懶到,即使濾棉溢流了,我也不去清洗,我就算其中一位,哈哈。

觀賞魚對於毒素的耐受度不一樣,魚主人對於毒素存在的允許程度也不一樣

我們再比如說,我們飼養的是一群中低檔的觀賞魚,本身自己也不是太在意,或者說一缸魚,死上一條半條的,也在我們的允許範圍內。

當濾棉長期溢流,魚缸內毒素超標的時候,必定會有一些體質較弱的觀賞魚,首先它會不耐受,可能出現紅血絲、潰爛等情況,然後就掛掉了,但是其他觀賞魚在我們換水後,它們還能夠堅持,甚至於慢慢的更換或者清洗了濾棉,它們啥事也沒有,這是由於不同觀賞魚的耐受度所決定的。

但是,假設我們的魚缸裡就飼養一條魚呢,我們知道它耐受還是不耐受?假設又是一條比較高檔的觀賞魚,比如龍魚或者羅漢魚等,要是它們想死的的話,那就是死了一缸魚了。

因此來說,飼養這些觀賞魚的魚友,絕對不會等到魚缸的濾棉溢流到什麼程度以後,我們再去洗棉或者更換濾棉,誰也不敢。

這些魚友,一般都是在很勤快的洗棉、換棉,甚至於隨時監測水質。

我們再反過來看,假設我們的生化過濾做的很強大,平時也沒有什麼淤堵和粉化現象,濾棉平時維護的比較好。

這樣的生化濾材,對於魚缸毒素的處理能力就會絕對強大,這其中還會有一個生化濾材和濾棉的佔比,以及各自的有效性問題。

如果是飼養的普通觀賞魚,或者說我們並不是太仔細,這個濾棉的清洗時間,又可以適度被延長。

總而言之,一切的一切問題,要麼依靠我們的絕對觀察力,要麼依靠各種水質檢測去完成,有時候可以適度偷懶,有時候偷懶的結果就是死魚

為什麼這位魚友會提到這個問題,是因為網上的某些大神說了,魚缸裡的濾棉越髒越好,我們一定要等到濾棉溢流了再去清洗。

不對,我有的時候是,即使濾棉溢流了,我也不洗。

原因就是我的魚缸飼養密度低啊,濾材佔比不大,只要換上一半水,啥問題都解決了,哪怕是夏季濾棉長毛了我也不管它。

但是,我們遇到上述的其他情況呢?

如果不去及時清洗濾棉的話,魚缸的毒素一旦超標,我們換水又換不下來,無法有效稀釋毒素,這個時候,還不去清洗或者更換濾棉?那麼,觀賞魚只有死路一條了。

所以說,要麼我們有絕對的觀察力,能夠看出來水質和觀賞魚的細微提前變化,要麼就要依靠各種檢測設備,總而言之,即使我們再懶,也絕對不能讓魚缸裡的毒素長期超標,比較穩妥的辦法,還是定期洗棉或者更換濾棉為佳。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魚缸乾濕分離盒裡面放什麼 乾濕分離特點
    對於一些比較喜歡養魚的人來說,當他們裝修完房子之後,就會先去市面上購買一個魚缸,然後購買一些語言把這些設備都安裝好,然後會養魚,那麼,我們首先要看一下魚缸乾濕分離盒裡面放什麼東西,對於第一次養魚的人來說還不知道,除此之外,乾濕分離的特點都有哪些。下面來看看介紹。
  • 有沒有必要給魚缸做乾濕分離
    這種過濾方式較難滋生有害物質,原因是:水由重力原因加速衝擊濾棉,濾棉不被水浸泡,所以沒有除自身之外的緩衝,水流衝擊力就大,細菌也較難吸附。如此一來,殘渣被腐化的速度也會慢很多,細菌的繁殖條件受限,自然不會那麼肆無忌憚的大量繁殖並產生有害物質了。
  • 為什麼過濾盒裡放置了濾棉,但是魚缸水質,永遠調理不好?
    蝴蝶鯉的魚缸和宮鵝魚缸使用到的都是第二種綠棉我們先說第二種,就是綠色的那種過濾棉,被我使用在了蝴蝶鯉和宮鵝的過濾槽裡,這兩個過濾槽的特點就是,濾盒比較淺,但是水流量很小。我們主要看的應該是濾棉的下水問題和鬆散度,既不能太過鬆散,也沒有必要像魔毯那麼細密,除非是我們的濾槽足夠大,水流比較通暢,有足夠的時間讓水流通過魔毯而不溢流,否則的話,完全沒有必要去使用到魔毯這個東西。
  • 魚缸水質非要靠物理和生化過濾嗎,其實一塊濾棉也能夠解決!
    假如說在濾棉的作用下,魚缸裡的雜質和有機物沒有了,異養菌也就不可能大規模的爆發,那麼魚缸的水質怎麼就會不清澈呢?一個是因為大家現在已經根本不會去在乎,物理過濾的有效問題,而是把重點全部放在了生化過濾上,我們比如說現在的乾濕分離,很多都是四面漏水的,或者說有一部分水流會繞開濾棉而直接進入到生化過濾。
  • 現在看看幾個底濾魚缸,和上濾魚缸對比,各有什麼優缺點?
    底濾槽不直觀,我永遠看不到濾槽裡的水質如何,濾棉是否溢流,必須打開柜子這是我不喜歡底濾的一點,就是濾槽裡的情況太不直觀,我們飼養觀賞魚,主要注重的就是平時的觀察,上濾槽最為直觀,這不是說,濾棉上面有很多小黑蟲子,我不去清理的事,那是因為懶,但是不代表我不隨時觀察。
  • 沒想到這種乾濕分離過濾很強悍,一夜之間缸底的糞便沒了
    但是,我至少知道一個最好的乾濕分離應該達到一個什麼效果?給大家簡單分享一下我的感受。一、昨天的乾濕分離我發現了什麼問題,之後又是如何改善的?在昨天我製作的小濾槽中,我就發現了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第二層濾棉依然是被浸泡在了水中,我感覺這個效果一定不會好。
  • 魚缸乾濕分離濾材擺放 魚缸乾濕分離濾材功能
    魚缸是由多個東西組織而成的,如果想養魚的話,那麼,所涉及到的設備少一樣都是沒辦法養成功的,因為魚缸裡面不能缺少氧氣,還必須要保證水的清潔度,如果沒有氧氣或者是水特別的渾濁的話,也會影響魚的生長,那麼,我們要看一下魚缸乾濕分離濾材的擺放,魚缸乾濕分離濾材的功能。
  • 如何製作魚缸的上濾系統,分隔斷的和部分隔斷的,有什麼區別?
    其實我的濾槽也是分為兩格的因為受到了魚缸上部空間的限制,如果我在我的小濾槽裡增加隔斷的話,就有可能造成濾棉溢流了,因為濾槽的高度不夠。再者就是,隨著隔斷和擋板的增多,可以有效地形成一定的水位差,使得濾槽裡的氧氣供應更加充足一些,還可以起到一定的撕裂油膜的作用,事實上如果我們的魚缸裡就是油膜過多的話,僅僅靠著擋流板、溢流板的那點水位差,也未必見得會有多大的作用,僅此而已罷了。製作溢流式的上濾槽我們有哪些事項需要注意?
  • 魚缸水流呼嘯著和濾棉、濾材擦肩而過,什麼魚缸水質也不會好的
    很多的新魚友,總是以為所謂的過濾,不就是讓魚缸的水流動起來嗎,那就算是過濾了?這種情況其實有很多,特別是一些造型別致的異性魚缸、小型魚缸、球型魚缸,就是一種單純的水循環,在魚缸的假山背後、安裝一個水泵完事,還有那種流沙過濾,給人一種純粹瀑布流水的感覺,確實是欣賞效果極佳,但是過濾效果呢?
  • 爭議較大的乾濕分離,優點、缺點大羅列,你覺得有必要安裝嗎?
    養魚即養水,水質的保持非常的重要,魚缸的環境關係著魚兒的健康成長。下面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乾濕分離,許多新手玩家可能對此不了解,乾濕分離有著加強物理過濾的能力,但是爭議比較大。乾濕分離就是在下水出水口位置和過濾槽之間架一個懸空槽,裡面全放棉,懸空槽底部有大量的小孔可以排水。簡單點說就是使濾棉隔空阻止魚便浸泡到水中的一個裝置。
  • 觀賞魚缸裡有三套系統,這三套系統各自強大,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除了古法養魚可能上述的三套系統一套也不必使用之外,其他的觀賞魚缸裡至少也會保留有一套上述系統,那麼這些設備裝置如果過於強大就一定是好事嗎,這樣操作又有什麼優、缺點和弊端呢?二、生化過濾強大,一般不是什麼壞事再者就是我們魚缸的生化過濾系統了,這個東西很多魚友都知道它的好處,就是為硝化細菌提供一定的住所,消除掉魚缸裡的各種毒素,它們的目的主要就是在這一點上,其他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 底濾魚缸的最實用配置
    今天和魚友們說說魚缸乾濕分離。首先現在的魚缸。底濾缸。基本都有乾濕分離。只不過是,大與小。多與少的不同。無論成品魚缸還是定做魚缸。現在都有乾濕分離。有倆層三層。基本倆層就夠用。其實就是濾棉不泡水。就這麼簡單。生化棉泡在水裡。
  • 為什麼使用底濾魚缸的魚友,喜歡清洗、更換濾材,原因在哪裡?
    關於觀賞魚缸裡生化濾材的更換問題,養魚老道早就說過不主張更換或者清洗,但是細心的魚友會發現,大多數喜歡更換生化濾材的魚友,恰恰是使用過濾功能最為強大的底濾魚缸,特別是使用自帶乾濕分離的部分成品缸,這不是很奇怪嗎?而使用普通上濾魚缸的魚友,很少有整天嚷嚷著要更換或者清洗濾材的,即使使用的都是劣質的濾材。
  • 底濾魚缸正確打氧方法 市面上常見的底濾魚缸有哪些
    養魚自然就需要魚缸,現在市面上的魚缸類型有很多,底濾魚缸很受歡迎的,不過底濾魚缸是需要打氧,你知道打氧方法是什麼嗎?接下來,小編就帶領大家來了解下底濾魚缸正確打氧方法是什麼?市面上常見的底濾魚缸有哪些?
  • 小魚缸才有側濾系統?大型魚缸也會有,側濾系統有什麼優缺點?
    不佔用魚缸外部空間,是魚缸側濾系統最大的優點不管是背濾、側濾系統,二者都是需要在魚缸的內部,單獨開闢一片小天地,用來進行物理和生化過濾,因此來說,對於有一定擺放空間要求的魚缸來說,我們既不想要底櫃、也不想加個難看的上濾,更不想整天去倒騰那個濾桶,那麼,側濾或者背濾魚缸就是我們的首選。很多魚友以為側濾系統,只會出現在以前的小型魚缸內,那樣看著更加的整潔、方便,其實不然。
  • 購買了一個小下濾魚缸,我們來看看它的過濾系統如何運作?
    三、再簡單或者說再複雜的底濾槽也就是物理和生化因為這個小魚缸是個最為簡單的小濾槽,所以我們反而更容易理解,所謂的物理過濾也可以叫做乾濕分離,實際上就是一個用塑料隔網隔開的一個小空間,上面鋪設有一塊濾棉而已,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使魚糞和雜物與底部的生化濾材有效地隔離,所以也被稱之為乾濕分離,也就是說所謂的乾濕分離我們別看它名頭叫得很響
  • 三個底濾魚缸、不同設計,只能採取不同的改造模式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關於養魚老道改造的各個底濾魚缸,它們的設計都不太一樣,可以說是一個魚缸一個樣,但是,關鍵的要點,只有那麼一樣,不管使用什麼生化濾材,也不管它如何擺放,效果都可以達到我們的期望值。
  • 魚缸的側濾系統,在養魚過程中,有什麼優缺點?
    不佔用魚缸外部空間,是魚缸側濾系統最大的優點不管是背濾、側濾系統,二者都是需要在魚缸的內部,單獨開闢一片小天地,用來進行物理和生化過濾,因此來說,對於有一定擺放空間要求的魚缸來說,我們既不想要底櫃、也不想加個難看的上濾,更不想整天去倒騰那個濾桶,那麼,側濾或者背濾魚缸就是我們的首選。
  • 給五條金魚的魚缸做了一個小上濾,用鬥魚盒做的,能有效果嗎?
    按照我昨天在視頻中所提到的,能用一瓦的水泵就不選擇兩瓦的,可見我的過濾槽有多小?但是到了魚店裡,立刻遭到了魚店老闆的反對:不行,肯定不行,雖然這裡有兩瓦的水泵,但是只有0.4米的揚程,怕是太小了,最小也得選擇六瓦的。聽人勸吃飽飯,估計我昨天在視頻中所說的,很多魚友還以為是在開玩笑。
  • 如何正確使用魚缸裡的濾棉?這是一個養魚小問題,也是一個大問題
    幾乎每一個魚缸裡都有白棉,當然也有綠棉或者白綠相間的棉。這些顏色的棉都屬於濾棉。不管你用的是什麼顏色的棉,為了便於表述,在今天的文章裡,我們統稱為白棉。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我是如何使用白棉的。好了,同學們請端好茶碗兒,聽譁仔說一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