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疫苗最重要其實就是安全性,如果有民眾願意打疫苗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必須要很清楚地把副作用還有身體的反應告訴他們。我們國家用的疫苗大部分以滅活的為主,這是比較傳統安全的,我們需要擔心的就是有突破的mRNA疫苗,就是美國這樣的疫苗。
2、假如我們沒有疫苗的話,全民檢測清零是最重要。疫苗是我們的一個救星,但是疫苗之外,我們需要把隱形的傳播者找出來,把傳染病「傳」和「染」這兩個字去掉,不傳就不染。
3、這一次的疫苗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賭博,因為我們平常實實在在做一個疫苗可能要兩三年,我們不是擔心它有一些立刻的副作用,而是擔心會不會有長遠的副作用。
4、我會比較希望能打國內的疫苗,因為它是為我們中國人做出來的,可能會更適合中國人的基因或者身體狀況。打mRNA新疫苗要謹慎,而且疫苗有些要在-70度保存,運輸方面若有問題可能就會失效。
5、有調查稱,有九成多香港市民是希望有全民檢測的,尤其很多餐館還有其他的行業從業者,他們都自願去做檢測。香港政府在這麼大的災難面前,關係整個香港的經濟命脈和民眾生存的問題上,不能有妥協。
鳳凰網香港號的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節目,我是陳箋。我相信這兩天大家最為關注的就是新冠疫苗即將推向市場,英國率先宣布已經批准了美國輝瑞生產的疫苗,在下個禮拜就可以給民眾注射了。那疫苗獲批是不是讓我們在這場疫情當中看到了曙光?我們可以告別這場疫情了嗎?它到底是不是靈丹妙藥?同一時間,在香港我們又遇上了第4波新冠疫情風暴,來勢兇猛。內地的朋友也經常問,為什麼我們中國內地武漢當時疫情那麼糟都早已經控制好了,香港還是一波又一波呢?相關的話題,今天節目時間陳箋請到的是香港生物科技協會主席於常海太平紳士,一起來探討一下。
疫苗最重要就是安全性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於博士您好,我們看到就在新冠疫情爆發一周年之際,各國的疫苗都已經紛紛進入了第三期的臨床實驗,尤其就看到英國率先宣布說他們會將美國輝瑞生產的疫苗在下個禮拜就投放市場,而且他們的首相還會電視直播他注射疫苗的這樣的一個場景,為什麼它搶先美國來推出,英國拔得頭籌有什麼意義嗎?
於常海:美國中國甚至俄羅斯都不是想搶先,就想先把疫苗拿出來,大家還是要看科學。但是既然英國他們要先打、先批,其實早一個星期早一個月或晚一個月,我們還沒法把疫苗長期的副作用搞清楚,所以對我來說科學上並沒有什麼意義。反而在政治上、宣傳上,當然是他們拿到一個頭牌,而且他本人也是一個很厲害的政治明星,他還自己在電視臺上先打。就好像香港以前也是這樣,禽流感的時候不敢吃雞,你就看到領導出來吃個雞。這只是一個宣傳的東西,但實在意義呢?作為科學家我們要考慮的是當我們全民打疫苗的時候將會有一些什麼樣的副作用。我是期待沒有副作用,而這個疫苗能把疫情平靜下來。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我們能不能說疫苗上市意味著我們即將告別疫情了呢?
於常海:當然我們全世界人民都希望疫苗能把疫情控制下來,但是從一個科學的層面來說的話,這一次的疫苗也是有突破性。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邊就能把它做出來,而且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有些比較有保守的方法,有些是完全在半年前都不知道的方法,比較新的mRNA的方法,就是美國跟歐洲新方法做疫苗。但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疫苗最重要其實就是安全性。因為我們第三期臨床的時候,用的大部分都是健康的人,但是我們疫苗出來的時候,先是給高危的人打。高危的人是什麼人呢?過了65歲的或者是有長期病患的人,或者是醫務人員等等。這群人特別是年過65歲的人或長期病患者,他們的身體反應、免疫系統的反應,究竟與在臨床試驗的人群有什麼差別?大家想想也會知道。所以我從這些臨床的報告裡邊也看到,很多健康的人打完後也會說我們有一些人是有不正常的一些反應,比如說很累,有些是整個身體的肌肉都很疼,有些人發高燒等等,就好像遇到了一次輕微的冠狀病毒的感染。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新冠疫苗跟我們平常打的流感疫苗不一樣,因為流感疫苗打了一次就好了,但這一個疫苗好像要打兩次,甚至有些人打三次,要看他身體對抗體的反應。因為中和抗體必須要有一定的高度才能保護我們。所以第二次打的時候,有一個美國醫生就說了一個笑話,他說第一次打了那些人,感受到了這麼多的副作用,他第二次就不來了,怎麼辦?究竟有沒有效呢?所以現在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有民眾願意打疫苗的時候,我們第一件事情必須要很清楚地把副作用告訴他們,還有身體的反應,務求他們能來打第二次。不然的話,他打了第一次,第二次不打的話是浪費。因為有這麼大的副作用,或者有些人不明白而且還不知道長期的副作用在哪裡。
我們知道打基因的疫苗,它是打到細胞裡面去的,告訴這個細胞,所謂「假傳聖旨」,就是說「我來了」是個假的信息,但是你還是要反應。但是它是一個基因反應的時候,有些報告說是不是可能在長期以後,它會導致癌症或者身體某些東西的突變,這個還是不知道的。因為基因的疫苗沒有經過長期的檢驗,所以我感覺我們每一個國家的領導都需要很小心地去做這件事。
斬草除根,不能只是靠疫苗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目前全球有11個疫苗進入了臨床三期,我們中國就佔了五個。各國研發的疫苗有什麼差異性或優劣之分?
於常海:我們國家用的疫苗大部分以滅活的為主,這是比較傳統、比較保守,但是也可能會比較安全,因為以前已經用過這樣的方法很多次了。我們需要擔心的就是有突破的 mRNA的疫苗,就是美國這樣的疫苗。在整個疫情裡邊,我們知道科研、技術和科技是最重要的,在這種大是大非面前,科學家可能會做得更穩當一點。為什麼?因為這並不是實驗室的一個實驗,這是包括了整個轉化的過程,還有整個臨床的過程,在有限的時間裡邊要把它做出來。說實話,我們應該看到很多實驗室,很多這些科技公司的人、科學人員,日以繼夜為我們人民爭取一個解決方法,我們應該體會他們的辛勞。
但是目前還不能夠太高興了,我們必須要小心。假如我們沒有疫苗的話,又該怎麼辦?你可以看香港,第1波完了有第2波,有第3波、第4波,說不定還有第5波。全民檢測可能是一個方法,把它清零。冠狀病毒我們是清楚知道的,你能把它消滅了嗎?因為現在它是一個世界性的東西,有一句古話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所以全民檢測是清零最重要的一個東西。疫苗是我們其中的一個救星。但是疫苗之外,我們還是需要把這些隱形的傳播者找出來,因為到底他們在我們中間還是很危險的。我們不能只是靠疫苗,還有把傳染病「傳」和「染」這兩個字去掉,不傳就不染。每個市民都需要做他們應該做的事情,在過去10個月裡,他們已經得到訓練了。我相信這個世界,從有人類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像我們現在這樣在這10個月學習到了怎麼防禦自己,怎麼對待傳染病。所以全民是有知識了,但運用科學把這個疫苗帶給我們,又是人類做出的另一個來保護我們的武器。我們期待醫療的藥,還有治療的方法再出來的話,我們就會勝利了。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您的意思是這個疫苗是我們的武器之一,但並不是目前的靈丹妙藥。那我們看到香港的第4波來襲是相當的兇猛,尤其是舞蹈群組的人非富則貴,已經有幾百人受到了感染,還有一些來歷不明的個案,使得香港整體的零售經濟也是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香港怎樣才能走出這樣的困局呢?
香港海洋公園和香港迪士尼樂園年內第三次閉園
於常海:陳箋,我們用一個很小的比例來看一下。假如我有7個孩子,有一個有病的時候,他不吃藥,你會怎麼辦?你會想盡辦法叫他吃藥,而不是說由著你要不要吃藥。假如這個孩子有病了,你會用盡一切的方法要把他治好。你不會計較我今天有沒有時間帶他去看醫生,我只能做到這個樣子,我只有這麼多錢,你去借錢也要給他看病,這就是一個基本的原則。我看到我們國家把人民看作是自己的兒女,所以他不會想到我能做多少,而是我怎麼樣做好,把它清零了。因為這不是只是人民健康的問題了,這還是將來在經濟上各方面的問題。
但是香港採取的就是,我管你怎麼樣,我只能做這麼多了,我的醫療系統只能做這麼多,我只有這麼多臺機器,醫院只能做這麼多事情。但是假設他想到說香港面臨著必須清零的時候,他就會出力了。但是現在在我們中間,有些人已經感染了,他們是隱性的傳播者。之前的做法是高危人士,隨便你們檢測不檢測,但是希望你來檢測;現在高危人士,要強迫檢測。我們想想,是要等這一群人有了病、發了病之後,我們知道他在哪裡再去搞檢測嗎?這樣的話,沒有病的隱形傳播者,他就在我們中間一直流動,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自己是感染的人。假設是這樣的話,傳染就是沒完沒了的。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我知道您一直都是推崇全民檢測的,在香港一直推不下去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制度原因還是人為因素呢?
於常海: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假如我們把難處看成一個挑戰而且必須要做的話,就會想方法去做。大家想想,醫務人員中有兩種人,一種人給他一個事情,他會說我就能做這麼多;但有的人會說,我要怎麼把它做完做好。兩種不同的態度就出現在現在的香港。我前天也跟一個朋友談話,她說好奇怪,怎麼內地有事情的時候,所有政府官員都上前線,努力地為人民解答問題。當我們香港出了這種事情,出了第4波疫情,香港首先就是讓所有政府的人員留在家裡工作。聽了這個老太太說的笑話,我就說:對,怎麼會這個樣子?這一點點的區別我們就看出來了。任何的自由,當你的自由影響到別人的自由或者全民的自由的話,你的自由就不是自由了。在這種這麼嚴重的事情下,做領導人是不可以固執,更不能不聽專家的話。其實我們國家好多大專家,他們都經歷過武漢這麼大規模的感染,他們都發話了,說香港需要全民檢測。但是香港官員說,我們問過我們自己的專家,他們說不可行。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與其在限聚令上改來改去,能否長痛不如短痛,來個清零行動,讓各行各業重上軌道呢?障礙在哪裡?
於常海:我也說過了,這個並不只是政府的責任,香港的市民也有責任。有說法稱香港的很多市民是不會參與全民檢測的。但是我們也看到現在很多的調查,有九成多調查市民是希望有全民檢測的。我們跟業界的人談過,我們要怎麼自強不息,要自己把經濟搞起來了,所以很多的餐館還有其他的行業,他們都自願去做檢測。所以我感覺香港全民檢測並不是不可能,但要怎麼去做?我相信香港市民也是懂的,我們只要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像對付共同的敵人那樣來抗疫是可能做到的。
疫苗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賭博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其實香港也走過SARS,03年SARS爆發的時候,大家也非常的無助和無奈,但是那個時候整個香港城中是可以說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尤其是醫務人員一直是戰鬥在第一線,在電視上也經常看到一幕幕非常感人的畫面,到今天還在我的眼前經常閃現。當時我們能夠戰勝SARS,為什麼今天就不能了呢?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在內心重複地問。
我們再看看疫苗的問題,剛剛您說到疫苗是問世了,但是這次研發的過程比以往都快,時間更短,只花了一年的時間,而且它採樣的試驗的對象大多數是60歲以下的健康人士。那麼現階段我們看到注射疫苗優先的次序是,先是優先醫護人員,還有老年人和體弱者,目前老年人接種疫苗有什麼優勢和劣勢?
於常海:我也是有點懷疑,因為說到底這個疫苗沒有經過長期的檢測,特別是國外的疫苗是一個新的產品,還有新的技術,所以我是心裡還是有點嘀咕,我們該不該打?但是我喜歡常常問一些老太太、老先生一些問題,畢竟人家的見過的世面比較大。我問一個香港老太太「阿婆,疫苗打不打啊」?她就說政府的專家打我就打。對於打不打,其實很多民眾都要看國家領導他們怎麼看。至於科學方面,現在很多民眾對科學也比較懂了,所以他們也是很小心的。所以英國首相第一個說會打,而且還會在電視上直播,這也是一種讓民眾對打疫苗的擔心一定限度去掉的方法。
但是作為一個科學家來說的話,我們看過一篇文章,是在世界知名雜誌上說的,這一次的疫苗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賭博,因為我們平常實實在在做一個疫苗可能要兩三年,我們不是擔心它有一些立刻的副作用,而是擔心會不會有長遠的副作用。你可以看到我們香港在SARS的時候用類固醇,現在有很多人的骨頭都壞了,因為沒有足夠時間檢驗,而最後給一些病人帶來了長遠的損壞。
在醫學上來說,為什麼每個國家在研究疫苗方面都要多重的檢驗證。我今天也看到新聞說我們中國第二批的疫苗已經送到巴西去了。在這個過程中,只要在打的人群中出了病人,他們立刻就可以把它停掉,看看這個病人是不是因為打疫苗而出現病狀的。
所以這次的疫苗可能是我們科學界、醫學界最有挑戰性的一次全球性實驗。但是我們要相信科學家是嚴謹的,審批制度是嚴謹的,而且每一個國家都是很嚴謹地去研究。這是為什麼比較大的國家,比如說我們國家跟美國、俄羅斯並沒有爭拿第一。現在各國都說在有限的時間內會把疫苗推向市場給民眾注射。英國可能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英國他們拿到了全球第一,但是他們也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白老鼠」。我們當然希望這次實驗和疫苗是完全安全的,我們的擔心只是杞人憂天,但最後的數據才能證實一切。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港府之前就說了,準備購買雙倍香港人口的數量的疫苗給市民注射。有外國進口的,也有我們國家自發研製的,應該怎麼樣選擇?您有什麼建議?
於常海:我們國家的是用我們中國人來做實驗的,臨床也是用我們自己的人來試驗的。我們知道很多藥在人種方面是有不同的效用。一個藥或者一個疫苗在我們自己中國人群之間試驗出來的,可能會更適合我們中國人的基因或者身體狀況。我剛剛說過,為什麼我們中國的疫苗要到巴西去做臨床,為什麼要到中東去做臨床?也就是看看疫苗最後在巴西的效果是不是跟我們國家一樣,這樣的話就可以普及化了。我們現在是基因時代,是清楚知道不同的人種對某種東西的反應是不一樣的。
香港疫情的當務之急是全民檢測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您覺得現階段民眾應該積極的去注射疫苗嗎?如果讓您選擇的話,您會選擇中國產的還是外國產的呢?
於常海:現在是不是該打還沒確定,等疫苗來了再說。我現在沒有想到疫苗這個問題,要看政府怎麼去安排,因為先要打的一定是是長期病患者,要是高危的人。但是有多少疫苗,我們不知道。假如我今天知道內地的疫苗也能來香港的時候,我會比較希望能打內地的疫苗,因為它是為我們中國人民做出來的,可能會比較適合我們中國人種。
但是國外的疫苗的話,假設打mRNA新疫苗的話,那個實在太新了,不是說在這裡潑冷水,我還是要謹慎地看一下。而且他們的疫苗在保鮮的過程中,有些要在-70度保存,會比較麻煩,特別是過來我們亞洲,可能運輸方面會有一定的問題。而且疫苗的有效率,假設在某個過程溫度不對的話,說不定就沒效了,這也是另外一個挑戰。
所以我現在沒有想這個東西,我想的事情是香港必須要清零,這是最重要的。聽說香港的疫苗起碼要到2021年6月。我們香港第3波、第4波只隔了一個多月,那我們第5第6波再下去的話,香港疫苗還沒出現我們就不行了。在兩岸三地,我們香港是做得最不理想的一個地方,而且香港經濟是我們的命脈,我們的旅遊氣泡,我們的經濟氣泡。假設香港在沒有清零的時候,氣泡一捅就破了。我們需要實實在在把香港清零,這是首要的事情。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您看在香港有一句俗話「手停口停」,不上班的話也就沒有收入了,沒飯吃了。所以經濟狀況對香港來說,對每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香港是低福利社會。那麼您認為香港清零怎麼樣去做到呢?
於常海:我不是說過了嗎?內地能做到,比如說我們看到青島因為冷凍鏈的食物問題,發生了一次小小的爆發,但是很快就把它解決了。我當初也就說過,我們要把這些樣品鋪在一起,比如10個樣品變成1個樣品來檢測,這樣事半功倍。因為檢測是一個比較勞累,而且需要很多的儀器,需要專業的人才來做這個事情。其實我們做全民檢測,大部分人都是沒有感染的,我們只是找出裡邊很少的有感染性的人。所以我們是不需要一個個地去檢查,我們可以一批一批地去檢查,很快就可以10倍速度做完。但是香港沒有做到。內地、韓國、德國都在做這個東西,現在在美國FDA要緊急批准的時候,他們也要問一下,你這個測試方法能做把樣品10個20個那樣做起來嗎?你要把這些數據給他看,他才會考慮你。其實這種方法早就已經在科學界檢測界流行,但是現在香港大部分還是使用單個的檢測,700萬人假設10個10個來檢測的話,你可能檢測七十萬個樣品在裡邊可能有一些樣品是陽性的,你再重複這10個,再分開來檢測就完成了。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我想香港要提高效率並不是問題,但政府到底能不能強行要求的一次全民的檢測呢?
於常海:就這麼簡單,聽話的孩子,你叫他吃藥,他知道你為他好,他就會吃藥了。內地的民眾是很聽話,因為他知道大局為重,大家都按照排隊去做。香港有一些人不聽話或者不合作,比如你有個孩子,不吃藥就給個糖吃,他也會吃藥了。你知道他們需要什麼的話,你就可以給他作為交換。比如說你檢測了,以後獲得健康碼就比較容易了。但是假設你沒有檢測的話,有些東西就不允許做了。我們常常說問題很多,但解決的方法更多。大部分香港的市民都可能會願意自覺去檢測,有小部分不願意檢測,假如我們了解他們顧慮所在,也可以找出一些方法叫他們去做。
我就不知道我們香港政府有什麼顧慮,因為在大災難面前,就是看政府了對不對?那麼我們也知道香港政府應該有最高的權力,要不要用而已。在這種大是大非,在這麼大的災難面前,關係我們整個香港的經濟命脈,甚至說我們人民能不能開飯的問題上,能夠有妥協嗎?今天6個人可以一起吃飯,剛剛比較開心一點,明天就公布限聚令4個人,拖延又變成2個人。有些人說這與我無關,好像爆發就與我無關了,只想著怎麼又把限制變成兩個人。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哈佛大學有一個研究顯示,說新冠疫情將要伴隨著我們到2035年,感覺是相當的悲觀,我不知道您是怎麼看這樣的一個預期?您覺得香港要在什麼樣的情況才能夠過上正常的生活呢?
於常海:這只是一個推測,我們也不要這麼悲觀。我們作為科學家來說的話,一定不會允許它在我們人類的健康逞兇,我們一定要把它消滅。這一次的冠狀病毒的經驗也告訴我們,我們共同的敵人從自然界裡邊來的,我們以後應該怎麼對付他們,或者怎樣避免這種爆發再發生,我相信很多科學家都在為這個事情想出解答的方法跟預防的方法。我們要相信科學,相信科技。
這一次可以看見了我們在過去這幾十年花了多少錢,要把生物科技各方面的東西大大地往前推進,但是一個小小的病毒可把連科技大國美國、歐洲都打垮了。我們要重新想想,我們有沒有好好地在投資科技,有沒有好好利用科技?因為對我來說我感覺科技要把人民的生活提升,是保護我們最好的利器。但是現在的科技卻變成了投資的工具,賺錢的工具,而忘記了所有的科技都是為了人民健康,(讓民眾)活得更好更安全。所以我們也應該反思一下,我們的錢放對了嗎?投資放對了嗎?國家投資在科研的錢放對了嗎?所以很多的事物,由於這一次的冠狀病毒的襲擊,我們應該慎重的考慮一下。
至於我們香港的市民都應該明白怎麼去保護自己。能在清零的過程中,我們少出去、少聚會,戴手套,注意個人的衛生等等,這些已經很清楚了。有一些爆發的事情發生,其實政府已經在這一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了,因為他們已經有很多的經驗,也可以說是教訓。現在剩下來就是一些隱形的沒有症狀的人,他在我們中間走來走去,他們並不是壞人,因為他們沒有症狀自己也不知道。我們該怎麼辦?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說,假如這棟樓裡邊有一個感染,我有這個權利要求整棟樓的人不要出來,強迫他們去檢測,那只是說做多少而已了。假設規定說我們全民檢測封城多少天,除了哪些人可以走動之外,我們全民遵循規定去做這個事情,假如誰不聽話、犯規的話就抓。在國外也有好多城市也是要這樣做,封城的時候也有好多的條例。沒有人說不難,但是更不能因為有難處而不做,這只是我的看法。
我相信香港應該可以做到,而且這一次做全民檢測並不只是為了一波疫情,另外還有第5波、第6波,甚至將來過了五六年、七八年,可能還會有另外一個病毒騷擾我們。但是上次SARS的時候,其實香港早就已經有了經驗,我們國家也很慘痛、亞洲也很慘痛地得了一次經驗,這也可能是這次為什麼亞洲做得比較全世界都好的一個原因。但是重要的是,全民檢測難道還要等下次才做嗎?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好的,謝謝於博士,非常詳盡的跟我們分析了我們應該如何來對付新冠疫情,雖然我們看到疫苗已經上市,但這只是我們其中的一種武器,並不是在此時此刻的靈丹妙藥。所以全民檢測非常重要,防患於未然。所以香港要清零的話,只要想做,一定會有辦法可以做得到。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