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發工資就給環衛工捐款 為退休張奶奶點讚

2021-01-10 騰訊網

  12月6日,西安市雁塔區小寨街道市容科科長王明旗又收到西安美術學院退休教師、82歲的張曼巧給環衛工人捐來的獻愛心送溫暖捐款1000元。從今年3月14日首次給環衛工人獻愛心開始,每月5日或6日,一發工資張曼巧就會拿出1000元捐給小寨街道,希望為環衛工人獻一點愛心送一點溫暖,已經堅持了10個月。

  愛心張老師

  每個月為環衛工人捐款

  12月13日,王明旗告訴華商報記者,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嚴重,剛解封的3月,張曼巧老師就來到街道,表示自己曾在小寨街道待過一段時間,想獻一份愛心,打算從每個月的工資中拿出1000元給生活困難和工作優秀的環衛工人。

  「疫情期間有愛心企業向環衛工人捐獻口罩、消毒品等防疫物資,像張老師這樣以個人名義捐獻的不多。」王明旗說,張老師的愛心很寶貴,「她說環衛工人太辛苦,前面幾次都是她自己到街道捐獻,畢竟80多歲了,來回跑很不方便,後面幾次都是張老師聯繫我之後,我就去美院門口等她。」

  「這錢一定會切切實實用在保潔員身上。」王明旗說,之前他們用1000多元給保潔員買了口罩,馬上要元旦了,他們打算把剩餘的8000多元錢買成米麵油,慰問生活困難和工作優秀的保潔員。

  華商報記者看到了捐款的兩張收條,第一次捐贈是1000元,臨近年底,後面9次共9000元寫了一張收條,收條上還註明了捐獻時間和地點。

  義工張奶奶

  十年前幫助女孩已走上社會

  嬌嬌今年34歲了,從事進出口貿易工作。初識張曼巧奶奶是在2002年前後,那時她是西安兒童福利院的一名孤兒。因為喜歡畫畫,福利院的生活老師就把她創作的畫給張奶奶看,就這樣,她和張奶奶之間有了聯繫。

  張曼巧說:「那時候參與過『南非媽媽』阿曼達組織愛心活動,會經常去福利院幫助孩子,做一些小手工。華商報報導過阿曼達的事跡,她患病後西安的愛心人士籌集力量送她去美國治療。」

  「那時張奶奶做義工,有人叫她義工張奶奶。」嬌嬌告訴華商報記者,初中畢業後張奶奶把她領到美院附中,讓她接受專業的美術教育。「我的文化課沒過關,沒有考上美院。」嬌嬌最終通過成人教育完成了學業,如今從事進出口貿易。

  說起嬌嬌,張曼巧說:「工作是獨立了,就是還沒有成家呢。」

  嬌嬌後來找到了親生父母,張奶奶一家與嬌嬌還保持著家人一樣的關係。「過年過節去奶奶家看看,奶奶不缺什麼東西,我就買點補品。前段時間奶奶腰不好,我給她送了按摩用的物品。」嬌嬌說,平時會去北上廣出差,不出差時會在西安,「給奶奶打電話或去看看奶奶,奶奶都很高興。奶奶的女兒在國外,每年回來時也會聚一聚。」

  嬌嬌說,奶奶還資助其他的孩子,每次去福利院會帶著本子、生活用品等。前段時間去奶奶家,走到路上別人打招呼,她才知道奶奶又為環衛工人獻愛心送溫暖了。「疫情期間,奶奶也給環衛工人和一線人員送過口罩、牛奶消毒品等。」嬌嬌記得奶奶還做過紅絲帶活動的志願者。

  參加合唱團

  退休生活豐富多地巡演

  張曼巧退休後除了參與公益活動,還參加了陝西省高校教授合唱團,每周五都會雷打不動去文藝路附近的西安小天鵝總部排練。

  「我們經常去全省各高校巡迴演出,還去過維也納和莫斯科。」張老師說,合唱團成員有100多人,基本都是高校退休人員。去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時,負責指揮是國家一級指揮馮長路,也是小天鵝藝術團的創辦人。「我1990年去非洲時就提前退休,1993年回國後賦閒在家就去參加各種社會活動。」

  張曼巧說,她有個女兒,現在在國外,家裡就自己和老伴,老伴是油畫專業,家人很支持自己參與各種活動。

  張曼巧說,她想了解前幾天華商報報導的中華慈善總會與省慈善協會共同發起、實施的網絡慈善工程,「慈善幸福家園」工程將在西安市確定兩個區進行試點,其他區縣也會逐步開展。「不知道我能不能參與,奉獻一點愛心。」張曼巧說,希望能多去幫助一些人,自己的事沒啥好報導的。 華商報記者 李婧

(華商報)

相關焦點

  • 全國環衛工80%為臨時工 工資約為城鎮職工一半
    72歲為什麼還在從事環衛工作,沒有合同他的死究竟會做出什麼樣的認定。   死者的兒子:   在昨天下午,差不多也是三點多鐘,進行最後一次協商。   解說:   推遲一小時上班,那可是用環衛工的命換來的,對高齡環衛工進行勸退。
  • 奶奶獨自養大孫女,18歲女孩想帶環衛工奶奶上大學
    懂球帝首頁>足球視頻> 奶奶獨自養大孫女,18歲女孩想帶環衛工奶奶上大學 奶奶獨自養大孫女,18歲女孩想帶環衛工奶奶上大學 xilin01 08-19 22:46 江西都昌,每月200元租的簡陋民房,就是劉媛和奶奶的家。
  • 「生死狀」寫滿臨時環衛工的養老尷尬
    近日,蘭州城關區部分高齡環衛工被迫籤「生死狀」,承諾工作中的一切人身損害由自己承擔。對此環衛局回應稱,這是個別現象,部分臨時環衛工已到退休年齡,本應辭退,但其由於家境貧困苦求留崗。而據規定,到齡的環衛工人是「無法享受相關工傷保險的」。(10月31日新華網)  對這些超齡勞動的環衛工來說,看似荒謬的「生死狀」問題近似無解。
  • 月薪兩千元的環衛工每天省一元錢助人
    原標題:月薪兩千元的環衛工每天省一元錢助人   9月17日,長沙天心區黑石鋪街道,環衛工唐志強展示自己存錢用的竹筒。圖/記者謝長貴   本報長沙訊 穿著橙黃色工作服,黝黑的皮膚和憨厚的笑容,很難想像,每月工資2000元的長沙環衛工唐志強,曾多次參與各種公益活動,還會每天省下一元錢去幫助別人。近日,唐志強將積攢的十幾條新毛巾捐給了附近的敬老院。他說,自己是窮苦出身,看見需要幫助的,就想資助點。   唐志強住在天心區黑石鋪街道一平房內,是家裡唯一的勞力。
  • 為蘭州八旬奶奶點讚!親手編織了70個愛心脖套贈送環衛工人
    12月25日,本報以《81歲奶奶「扛大包」來報社捐助 70個脖套裡「編織」出暖暖愛心》為題,報導了愛心奶奶想通過報社將自己親手編織的愛心脖套送給有需要的人。12月29日,70個愛心脖套被城關環衛保潔二公司的70名環衛工人認領。
  • 退休後當環衛工,偶遇兒媳她裝不認識,我大喊一聲,她跪下叫媽
    退休後當環衛工,偶遇兒媳她裝不認識,我大喊一聲,她跪下叫媽我的名字叫做馮秀蓮,今年55歲了。本來我這個年紀應該是享福的時候,但是我一輩子都是閒不下來的命,所以在退休之後我才又找了一份工作。我本來想著這樣可以給兒女減小一些壓力,但是我的兒媳婦卻並不領我的情。
  • 曝張一山是韓紅侄子 深夜出街掃大街為環衛工募捐
    在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包括韓紅、李易峰、張一山等在內的一眾明星現身北京市東城區街道,陪環衛工人掃大街,韓紅等人將大量禦寒物資以及捐款送到東城區環衛服務中心,這裡聚集的上百位環衛工每人收到了一個來自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的暖心包,裡面包含保溫杯、棉手套、棉帽、羽絨馬甲等。
  • 匍匐在地上清理縫隙雜草 「最敬業環衛工」網絡走紅
    環衛工人勞動時的情景大家見得多了,可側躺在地上清理磚縫中的雜草的情景你見過嗎?前天,微博上兩張照片的出現,令許多網友眼眶溼潤。「我稱他為史上最敬業環衛工應該不為過吧?」發布這條消息的網友「ceo是Garfield」這樣說。
  • 調查:71.6%受訪者認為環衛工人工資待遇低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8.8%的受訪者關注環衛工人群體,71.6%的受訪者認為環衛工人工資待遇低,90.3%的受訪者支持環衛工人獲得應有的社會保障。參與調查的受訪者中,一線城市受訪者所佔比例為33.0%,二線城市所佔比例為42.7%,三線城市所在比例為18.5%,四線及以下城市所佔比例為5.8%。
  • 81歲魏素英奶奶「扛大包」來捐助 70個脖套「編織」出暖暖愛心...
    據魏奶奶介紹,她年紀大了,平時在家也沒什麼事就開始織脖套,想著天冷的時候能捐出去。這些脖套她從夏天就開始織了,有時候為了趕進度,一天還會織兩個。就這樣,趕在寒冬來臨的時候,魏奶奶一共織出了70個不同顏色的脖套,她一再囑咐記者儘快將脖套捐了,好在寒冷的天氣中,給需要的人圍著脖子裡能暖和點。面對魏奶奶的這份愛心,掌上蘭州·蘭州晨報也慎重對待,積極尋找捐助對象。
  • "掃馬路的沒有環衛工身份,一些有身份的卻不掃馬路"
    "掃馬路的沒有環衛工身份,一些有身份的卻不掃馬路" 原標題:   沒有社會保障,替人頂崗幹了5年的環衛工,清掃馬路時遭遇車禍昏迷數月——連日來,河南濮陽市62歲環衛工毛喜梅的遭遇引發關注,也將環衛行業「替崗」這一存在已久的「潛規則」暴露在公眾視野。
  • 環衛工辭職當國王 當年為愛情背井離鄉甘當環衛工
    環衛工辭職當國王,圖為該環衛工環衛工辭職當國王,堪稱是史上最牛的辭職理由。我們見過許多奇葩的辭職理由,然而,近日,加拿大一名環衛工辭職,其辭職理由堪稱是最牛的辭職理由了,因為他辭職竟是為了回家當國王!32歲的艾瑞克·摩奴(Eric Manu),來自加納安納西·阿博阿博的一個村莊。3年前,摩奴追隨一個去加納遊玩的加拿大姑娘到加拿大,隨後,他在卑詩省做環衛工並娶了這個姑娘。他們已經有了孩子。艾瑞克·摩奴所在的部落實行母系繼承制。
  • 江西女孩帶環衛工奶奶上大學:真摯的親情,最撫凡人心
    「如果我有幸被錄取上大學了,奶奶就要回農村老家。那裡條件不好,奶奶身體又不好,我想帶著奶奶一起去上大學的城市。」這是江西寒門女孩劉媛的心聲。她命運多舛,從小因為父母離異和奶奶相依為命,靠著奶奶當環衛工獨自將她養大,住在月租200元的簡陋民房裡。期間吃了多少苦,只有她們兩人知道。兩人的感情,早已深到不可分離的地步,誰也離不開誰。
  • 傳遞城市溫暖:記錄「環衛工人」的一天
    原標題:「環衛工人」的一天 「城市美容師」,是人們對環衛工人美好的稱呼。他們用勤勞開啟城市的黎明,用質樸收穫城市的夜晚,用雙手撫摸過這古城的每一寸土地,用身影迎接她的每一個四季。如今,寒風中,記者記錄下他們的故事。 螢光橙,是老範的「識別色」。 這位環衛工常年清掃鳳城三路,或晴或雨,他都會準點出現。
  • 環衛工雪天路邊死亡,更多細節曝光……
    30日下午,臨沂環衛集團一名工作人員告訴大記者,該環衛工人是在工作期間發生的意外死亡事故,公司方面正積極跟其家屬對接,等法醫進一步鑑定後,會按照工傷進行善後賠付。搜丨更多細節環衛集團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公司裡做環衛工的,很多都是50多歲、60多歲,更年輕的話一般會更多選擇保安、服務員這類工作。
  • 上海環衛工人各區待遇不同 有的區掃帚都得自己買
    王龍見到記者時,正在為工友辦理購房按揭開具收入證明。他說,這種證明可不能弄虛作假。  王龍所在的欣誼環衛公司給了記者一份員工福利待遇情況說明。上面顯示,環衛工人工資由基本工資、加班費、餐貼、環貼、績效、技能津貼、社保補貼等構成。一般而言,道路清潔工每月到手工資為4500元左右,垃圾運輸駕駛員會略高一些。
  • 6歲女娃給環衛工奶奶預約化妝師,對比照片讓人驚豔:好似公主
    殊不知,隔代親也是讓很多孩子對自己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擁有強烈的感情,絲毫不亞於父母。都說這個世界上沒有醜女人,如果平時有時間有精力好好打扮自己,每個女人都可以非常的精緻和美麗。本期話題:6歲女娃給環衛工奶奶預約化妝師,對比照片讓人驚豔:好似公主。一位可愛的6歲的小女孩,幫助自己的環衛工奶奶預約美妝事情,引起了很多網友們的關注和讚嘆。
  • 人民網:逼環衛工籤生死狀 冷漠之外更有悖法理
    10月26日是環衛工人節,儘管它未必能為環衛工人帶來多少實際利益,卻彰顯了國家和社會對環衛工這一職業的尊重和對環衛工人這一群體的關懷。但在今年的環衛工人節剛過不久,甘肅就曝出一起嚴重侵害環衛工人權益的惡性事件。
  • 「今天我當環衛工」!看小志願者們勞動節有啥感想
    在齊魯志願者百花洲工作站,樸實的環衛工阿姨為我們講述了她們的工作。王倩姐姐問大家見過凌晨四點的濟南嗎?當大家還都在甜蜜夢鄉的時候,辛勤的環衛工人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用一套簡單的清潔工具、一雙粗糙皴裂的手、懷揣一顆默默奉獻的心,以一人髒換來城市的萬家潔淨。隨後,我們來到環衛工阿姨的工作地點一起打掃衛生,體驗勞動。
  • 6歲孫女為環衛工奶奶預約化妝,妝後奶奶哭了,網友:像公主一樣
    在福建有一個6歲小女孩,她的新年願望是讓奶奶變成公主,然後,爸爸媽媽就幫助女兒,女兒也成功給奶奶預約到化妝師。生活中,小女孩是奶奶帶大的,兩人關係十分親密,奶奶是一名環衛工,在外風吹日曬,特別辛苦,皮膚黝黑,臉上有一些皺紋,她是在為社會做貢獻的人,值得大家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