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西安市雁塔區小寨街道市容科科長王明旗又收到西安美術學院退休教師、82歲的張曼巧給環衛工人捐來的獻愛心送溫暖捐款1000元。從今年3月14日首次給環衛工人獻愛心開始,每月5日或6日,一發工資張曼巧就會拿出1000元捐給小寨街道,希望為環衛工人獻一點愛心送一點溫暖,已經堅持了10個月。
愛心張老師
每個月為環衛工人捐款
12月13日,王明旗告訴華商報記者,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嚴重,剛解封的3月,張曼巧老師就來到街道,表示自己曾在小寨街道待過一段時間,想獻一份愛心,打算從每個月的工資中拿出1000元給生活困難和工作優秀的環衛工人。
「疫情期間有愛心企業向環衛工人捐獻口罩、消毒品等防疫物資,像張老師這樣以個人名義捐獻的不多。」王明旗說,張老師的愛心很寶貴,「她說環衛工人太辛苦,前面幾次都是她自己到街道捐獻,畢竟80多歲了,來回跑很不方便,後面幾次都是張老師聯繫我之後,我就去美院門口等她。」
「這錢一定會切切實實用在保潔員身上。」王明旗說,之前他們用1000多元給保潔員買了口罩,馬上要元旦了,他們打算把剩餘的8000多元錢買成米麵油,慰問生活困難和工作優秀的保潔員。
華商報記者看到了捐款的兩張收條,第一次捐贈是1000元,臨近年底,後面9次共9000元寫了一張收條,收條上還註明了捐獻時間和地點。
義工張奶奶
十年前幫助女孩已走上社會
嬌嬌今年34歲了,從事進出口貿易工作。初識張曼巧奶奶是在2002年前後,那時她是西安兒童福利院的一名孤兒。因為喜歡畫畫,福利院的生活老師就把她創作的畫給張奶奶看,就這樣,她和張奶奶之間有了聯繫。
張曼巧說:「那時候參與過『南非媽媽』阿曼達組織愛心活動,會經常去福利院幫助孩子,做一些小手工。華商報報導過阿曼達的事跡,她患病後西安的愛心人士籌集力量送她去美國治療。」
「那時張奶奶做義工,有人叫她義工張奶奶。」嬌嬌告訴華商報記者,初中畢業後張奶奶把她領到美院附中,讓她接受專業的美術教育。「我的文化課沒過關,沒有考上美院。」嬌嬌最終通過成人教育完成了學業,如今從事進出口貿易。
說起嬌嬌,張曼巧說:「工作是獨立了,就是還沒有成家呢。」
嬌嬌後來找到了親生父母,張奶奶一家與嬌嬌還保持著家人一樣的關係。「過年過節去奶奶家看看,奶奶不缺什麼東西,我就買點補品。前段時間奶奶腰不好,我給她送了按摩用的物品。」嬌嬌說,平時會去北上廣出差,不出差時會在西安,「給奶奶打電話或去看看奶奶,奶奶都很高興。奶奶的女兒在國外,每年回來時也會聚一聚。」
嬌嬌說,奶奶還資助其他的孩子,每次去福利院會帶著本子、生活用品等。前段時間去奶奶家,走到路上別人打招呼,她才知道奶奶又為環衛工人獻愛心送溫暖了。「疫情期間,奶奶也給環衛工人和一線人員送過口罩、牛奶消毒品等。」嬌嬌記得奶奶還做過紅絲帶活動的志願者。
參加合唱團
退休生活豐富多地巡演
張曼巧退休後除了參與公益活動,還參加了陝西省高校教授合唱團,每周五都會雷打不動去文藝路附近的西安小天鵝總部排練。
「我們經常去全省各高校巡迴演出,還去過維也納和莫斯科。」張老師說,合唱團成員有100多人,基本都是高校退休人員。去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時,負責指揮是國家一級指揮馮長路,也是小天鵝藝術團的創辦人。「我1990年去非洲時就提前退休,1993年回國後賦閒在家就去參加各種社會活動。」
張曼巧說,她有個女兒,現在在國外,家裡就自己和老伴,老伴是油畫專業,家人很支持自己參與各種活動。
張曼巧說,她想了解前幾天華商報報導的中華慈善總會與省慈善協會共同發起、實施的網絡慈善工程,「慈善幸福家園」工程將在西安市確定兩個區進行試點,其他區縣也會逐步開展。「不知道我能不能參與,奉獻一點愛心。」張曼巧說,希望能多去幫助一些人,自己的事沒啥好報導的。 華商報記者 李婧
(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