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背景
44歲的張女士因長期伏案工作,半月前突然出現上肢麻木症狀,現右側全手掌麻木感較明顯,伴前臂內側疼痛不適,症狀還持續加重,夜間尤為明顯,睡眠也很差,有時會因麻木而從睡眠中醒來,真是太難受了!
患者是白領,手麻症狀這麼明顯,我們很容易誤以為是頸椎錯位引發的症狀,但經過龍脊康陳松偉醫生精準評估後發現:患者的症狀其實是肌肉緊張壓迫臂叢神經所引起的。經過四次治療後,右側上肢脹痛和麻木感緩解了7成,晚上再也不會因為手麻而被鬧醒啦!
正如上文所述,平時遇到很多上肢麻木的患者,確實大部分都是頸椎錯位所致,龍氏正骨復位之後症狀很快就緩解了,正因為如此,我們很容易陷入思維定勢,看不到其他的可能,陳醫生是如何檢查出該患者是肌肉緊張壓迫臂叢神經所致?這二者該如何進行鑑別?治療時又該注意什麼呢?一起來看看陳松偉醫生的解讀。
二、患者信息
1、鑑別診斷:
多發性末梢神經炎:初期常以指端灼燒或疼痛、發麻等感覺異常或感覺過敏等刺激症狀為主,逐漸出現感覺減退乃至消失,感覺障礙成手套樣分布。
2、治療方案:
(1)手法治療:頸椎 4次
(2)拉伸療法:頸肩部 4次
(3)物理因子治療:中頻/通絡寶 4次
三、治療過程及處理思路
(一)治療過程:
1、第一次治療時:陳松偉醫生考慮到患者有頸肩的脹痛,右側上肢的脹痛和麻木由上臂往手指延展,故懷疑與頸椎病可能有關。
2、第三次治療時:但經兩次的頸椎椎間關節調整後,發現患者的症狀改善不明顯,則考慮可能跟椎間關節(臂叢神經出口處)關係不大,故考慮是否跟臂叢神經走向有關。檢查發現:頸椎椎間關節錯位已經不明顯,在斜角肌、喙突周圍檢查(這是臂叢神經的走向位置)後,發現胸大肌、肱二頭肌緊張,喙突下有一個比較大的硬結點並壓痛明顯,故考慮周圍肌肉緊張,局部壓力增加,對神經有所刺激或壓迫引起右側上肢的脹痛和麻木,故第三次治療時重點松解喙突旁的肌肉,病人當下主訴右側上肢的脹痛和麻木有所緩解。
3、第四次治療後:患者主訴右側上肢的脹痛和麻木感好了6-7成,晚上不會再麻醒了
(二)頸椎關節紊亂引起的手麻 vs 胸廓出口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