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遠古的標誌:中國圖騰文化及食用圖騰獸

2020-12-05 小鴻猜影視

圖騰這個名詞雖然是舶來品,但圖騰這種古老的文化現象卻在中國根深蒂固。不過圖騰在中國真正被重視成一種文化,倒是晚於西方國家。第一個將「圖騰」一詞引人中國的是清朝著名學者嚴復,他在1903年翻譯的英國著作《社會通詮》中,第一次將英文"totem" 翻譯成圖騰。從此之後,圖騰便正式以文化現象的身份出現在中國學術界。我們來聊一聊,中國圖騰的文化和圖騰獸相關的事情都有什麼。

中國圖騰

中國圖騰以動物居多,至今在很多少數民族居住地活躍著在四川大涼山彝族居住地,關於十二獸的動物圖騰農舊是本民族最顯眼的標誌。所謂十二獸就是中國十二生肖,在大涼山有十二獸神廟、十二獸紀念日、十二獸舞蹈,這些都傳承了古老的彝族圖騰崇拜儀式。

事實上中國古老的民族圖騰,多是以十二獸為主,只不過每個部落、每個民族所崇拜的只是其中一獸而已。像遠古白族虎氏族以虎做圖騰,因為虎氏族人認為雄性白虎是他們的祖七:白族雞氏族人以雞為圖騰,他們認為自己的祖先是從金花雞的蛋裡孵化出來的,因此無論走在哪裡,都會將公雞視為吉神。

古老的滿族以野豬為標誌,他們視野豬為狩獵之神,也是部落的守護神,蛇是古越人的重要圖騰之,它多以神的形象出現,根據《嶺南雜記》記載,「潮州有蛇神,其像冠冕南面,尊日遊天大帝,龕中皆蛇也。欲見之,廟祀必辭而後出,盤旋鼎俎間,或倒懸梁椽上,或以竹竿承之,蜿蜒糾結,不怖人亦不螫人,長三尺許,蒼翠可愛....凡祀神者,蛇常遊其家」。

十二獸幾乎每隻獸都被崇拜,中國民族繁多,歷史悠久,圖騰也相應複雜起來。不過,中國圖騰雖多,但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龍圖騰。

關於龍圖騰的來歷,始終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最普遍的傳說大概就是軒轅帝東徵西討,每徵服一個部落,就將該部落圖騰上的某個部位變成自己部落圖騰的一部分,待到軒轅帝一統華夏的時候,龍圖騰便也誕生了。但這個說法只是民間傳說,並不可信,因為大多數史料記載,龍的形象先於軒轅帝存在,並非軒轅帝締造。

不過有些學者研究後發現,每個以動物為圖騰的氏族,都可以在龍圖騰中找到自已氏族的象徵,因為龍本身就是多種動物的聯合體。這其中必然涉及部落之間的複雜關係。眾所周知,中華民族起源於炎黃夷三個部落的聯盟,而每個部落都由一百個氏族組成,每個氏族又都有自己的圖騰。當年炎黃夷發起聯盟,為了彰顯誠意,便集合了各部落若千氏族圖騰的一部分,組合成共同的龍圖騰,象徵著團結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兄弟情懷。

華夏文明形成之後,每一個部落、氏族的成員便被稱為龍的傳人。因此,學者們認為,龍本身就是中華民族團結一體的代表,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一個美好期望。到了宋朝,龍有了九似之說,即「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象徵九州,九州合在一起便是中國。這種九似,分開是九種動物,合在一起就是力大無比的神,這依舊符合民族團結的精神含義。於是,中國也有了神州之稱。

食用圖騰獸

被作為圖騰的動物也可以食用,這毋庸置疑,也許不少部落對自己圖騰中的動物視為珍寶,獵食它們就等於對圖騰的不敬,但是對於一些部落來說,吃掉圖騰善可以將圖騰中的神聖力量轉移到自己的身上,從而使自己變得強大。

不過,食用圖騰獸需要舉行一個隆重儀式,這樣才不會有罪孽降臨在自己身上。中國至今都有這樣的習俗,像鄂溫克人的圖騰獸是熊,他們捕殺了熊,不能說熊死了,要說熊睡著了,而且在食用其肉之前,要學烏鴉的叫聲,意思是告訴祖先,吃圖騰獸的是烏鴉,而不是鄂溫克人。即使是在吃肉的時候,也有很多禁忌,熊的心、腦、肺、食道等部位不得食用,這些地方被認為是靈魂寄居的地方。

吃完之後,要將熊的屍體用樹條捆好,放在木架上火葬,其規格和等級絲毫不遜色於人類的葬禮。還有些部落相信,食用圖騰善或是用圖騰獸來祭祀,是跟祖先的一種交流。將圖騰善殺死,圖騰善的靈魂便會到達祖先那裡為部落禱告。在這些部落看來,圖騰獸的靈魂比自己的靈魂更接近祖先。部落用圖騰善祭祀是一個重要節日,需要全民行動。在中國壯族就有一個青蛙節,就是專門用青蛙祭祀先祖的一個節日。

青蛙是壯族的圖騰,被當地人稱為螞拐。這個節日持續近兩個月,在正月舉行。正月初的時候,所有人都要出動去抓青蛙,誰第一個抓到青蛙,就要放炮七聲,以示天地。第一隻青蛙會被族人密封在精緻的棺木裡,在鑼鼓喧天的氣氛下放人螞拐亭。接下來就是25天的守靈,在此之後,就是聲勢浩大的葬蛙儀式。

在葬蛙這天,人們要殺雞宰羊,蒸五色飯,然後在早飯之後送到墳場。去墳場的路上,祭祀者要打開棺木觀看青蛙屍體的顏色,據說這可以卜算出來年的吉兇。如今,這種圖騰祭祀儀式已經變成一種習俗流傳下來,在壯族人眼中,青蛙節就跟春節一樣,沒有人會惦念它的來歷和作用,只是當做傳統來繼承。

知識小拓展

圖騰對今天的人來說也許顯得神秘而詭異,可對於真正依舊在崇拜圖騰的民族、部落來說,圖騰不過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而已,因為這種規矩是他們存在的標誌。就如同龍圖騰一樣,它即使只是一個名詞,中國人也會將其繼承並發展,因為這是華夏子孫的標誌。

相關焦點

  • 【西部地理】臨洮辛店:探尋遠古羊圖騰文化之謎
    一隻羊,前蹄離地,頭向上張望,似乎期盼著什麼……  這是哪個部族留下的神秘圖騰呢?  文/圖本報首席記者王文元 實習生王蕾  逆洮河而上,安特生發現了甘肅首個古文化遺址  圖騰一詞最早源自於印第安語,表達了「它的親屬」、「它的標記」之類的意義。從這一點說,圖騰上所展示的動物,和某個史前部族有某種天然的聯繫。
  • 龍圖騰文化的千年變遷,文化歷程很複雜,大部分人不知道
    五千年來,龍的觀念與信仰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例如「龍的傳人」、「龍子龍孫」等文化觀念世代相傳;民間各種的龍舞、龍燈、龍舟活動;以及以龍命名的水域名稱、地名等等。在中國的歷史上,龍是吉祥如意的化身,是華夏民族的標誌。
  • 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太陽神鳥,有什麼象徵意義?
    華夏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那麼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是什麼樣子的呢?又有什麼象徵意義呢?圖片來自網絡圖案的正中描繪的是順時針旋轉的太陽,一共放射出12道光芒,象徵12個月;周圍逆時針飛翔的四隻鳥,象徵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 單霽翔揭秘:太陽神鳥為何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出土於成都金沙遺址的太陽神鳥金箔,十多年前被評為了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如今,它更是成都城市的一張文化名片。中國出土文物眾多,為何太陽神鳥這片小小金箔,能成為文化遺產標誌?12月15日,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在來蓉參加2019中日韓名記者對話會間隙,饒有興趣地揭秘。
  • 金沙太陽神鳥: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
    新華社成都8月3日電 題:金沙太陽神鳥: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  新華社記者童芳  它來自三千年前的古蜀,從泥土中一波三折地被翻找出來,它被選定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它就是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商周太陽神鳥金飾。
  • 中原圖騰文化的起源,歷史與傳說
    龍,作為漢民族的共同圖騰,陪伴著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走過了800年的歷史。它恰似炎黃子孫的一張文化身份證,深深地嵌進每位兒女的靈魂。無論走到哪裡,「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都令我們從內心深處湧起一種血脈相連的情憤,自尊和自油然而生。
  • 從古人選擇的紋飾和圖樣來確定中國的圖騰文化
    不同的時代時期,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內涵。這一點一定要清楚。那麼,不同的時代就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內涵,那麼,只有一個結論,每個時代就有彼時代的藝術審美,和時代藝術。商代玉熊中國文化的原始圖騰。這是「根」,其它都是「末」。
  • 中國古代各部落圖騰,黃帝部落的圖騰並不是龍
    文/曉夢閣主圖騰一詞最早來自於北美印第安人鄂爾吉布族的方言,後來被西方人類學家所採用。圖騰是原始民族的族徽的標誌,是最早的原始崇拜對象。我們中國人經過幾千年的不斷融合形成的一個大集體——華夏,華夏的圖騰是我們崇拜的龍。在古代圖騰崇拜是氏族制度所特有的宗教形式,其主要特徵是在相信本氏族同某種動物或植物之間存在超自然的關係,該動物或植物就叫圖騰。
  • 蛇在古代為什麼被作為圖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什麼?
    為什麼在中國古代會產生對蛇的崇拜?在西方的文化體系中,伊甸園中蛇因引誘夏娃吃下禁果而被趕了出來,殃及亞當,是惡毒、誘惑的象徵。在東方,神話傳說中的「女媧」也是人首蛇身,出土的很多文物都有女媧伏羲蛇身交纏的圖畫,創造了後來的人類,受到膜拜。可以說蛇在東西方文化中崇拜與遭受唾棄並存,這讓蛇類在當今各地區傳統文化裡有著亦正亦邪的角色。
  • 蛇在古代為什麼被作為圖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什麼?
    為什麼在中國古代會產生對蛇的崇拜?在西方的文化體系中,伊甸園中蛇因引誘夏娃吃下禁果而被趕了出來,殃及亞當,是惡毒、誘惑的象徵。在東方,神話傳說中的「女媧」也是人首蛇身,出土的很多文物都有女媧伏羲蛇身交纏的圖畫,創造了後來的人類,受到膜拜。可以說蛇在東西方文化中崇拜與遭受唾棄並存,這讓蛇類在當今各地區傳統文化裡有著亦正亦邪的角色。
  • 民族「龍」文化博大精深,不僅僅是一種圖騰那麼簡單
    引言:華夏民族源遠流長,我們以「龍」為圖騰已有數千年,中國人潛意識對龍的崇拜和嚮往早已根深蒂固。龍即是一種神話傳說的產物,又是氏族社會的一種圖騰,同時還肩負著王朝天子的象徵意義。它的形象中所蘊含的內在精神,早已超越了「龍」本身。正文:中國的龍是民族文化的象徵,是農耕文明的精神匯融,是根植於中國人內心的烙印。
  • 古代:圖騰畫的——藝術象徵
    圖騰藝術及圖騰信仰的研究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中國甚是紅火,至今仍有不少學者在這一領域裡孜孜耕耘著。就中華文化而言,從原始時代到近代,從中原大地到各少數民族地區,圖騰藝術包括圖騰繪畫與圖騰雕塑藝術的象徵意義是十分豐富的。圖騰繪畫的文化象徵亦不外乎直接的象徵和間接的象徵。
  • 龍圖騰在中國文化的演變,最開始竟然是條蛇
    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龍在中國文化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關於龍的起源上世紀40年代聞一多給出了解釋,在他看來原始人崇尚圖騰,龍顯示中確實沒有這種動物,而是一種組合體。龍傳說漢族人祖先崇拜的圖騰是蛇,漢族人祖先在發展的過程中先後打敗了不同的部落,這些部落分別是鷹、牛、魚、狼等。漢族的原始部落把其他部落打敗,將這些部落圖騰的一部分加到了蛇的圖騰上,從而形成了現在的龍。龍那麼聞一多的說法是否正確呢?目前學界並沒有明確的定論,但是通過實物或許能夠加深人們對於中國龍的了解。
  • 中國文化的圖騰-漢字
    圖騰,是人類由原始生存階段步入理性階段的裡程碑。文化,是人類繁衍生息累積與發展中生活形態與社會形態的展現。文化圖騰,是人類生活形態與社會形態步入理性的裡程碑。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中,文字的演變,更確切地說漢字形態的演變更能如實地反映出中國的文華脈絡。從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體一路走來,無數個鮮活的人物。這一脈,就是中華文化。在橫豎撇捺鉤提點裡可以看到中國文華對形意的重視,由夜觀天象、仰觀俯察到內聖外王、天人合一!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原始社會圖騰雕塑
    它是蛇的身軀,又融合了馬頭和鹿角、鷹爪、魚的尾巴,是各種圖騰的組合。此外遺址中還有一淺穴,裡邊有蚌塑的虎、鹿。又有第三組蚌塑,為一人騎在龍身上,龍昂著頭,伸長頸,蜷身飛騰,正是人王兼神乘龍馭虎飛翔於太空的意思。紅山文化中也出土不少玉龍。一般有兩種,一種是c形,身軀細瘦如鉤,另一種則身體較肥厚,頭較大,吻部有皺紋,似熊一般。
  • 中國傳統文化——圖騰之美
    圖騰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古人對自然、上天,乃至萬物的高度崇拜。上古人們無法解釋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但這些物質條件成為了他們活下去的基本條件,所以在他們的想像中出現了一種極其神秘、崇高的東西,他們將它稱之為「神靈」。從中國民族傳統圖騰龍就可以看出,古人就對圖騰的審美有獨特的見解。
  • 在古代氏族社會,動物佔有重要地位,遠古氏族多以動物為圖騰標誌
    在古代氏族社會,動物佔有重要地位,遠古氏族多以動物為圖騰標誌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玉動物在商代國家政治中的作用一級兩性複合體玉人的功用。婦好墓出土的玉動物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數量上看,竟有幾十種數百件之多。
  • 聽文物講故事|金沙太陽神鳥: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
    它來自三千年前的古蜀,從泥土中一波三折地被翻找出來,它被選定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它就是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商周太陽神鳥金飾。成都金沙遺址是21世紀我國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太陽神鳥金飾就是從金沙遺址出土的「國寶重器」,被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同時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只有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才能欣賞到這件獨一無二的國寶。它不過手掌大小,整體呈圓形,上面的圖案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由四隻首尾相連的飛鳥構成,朝逆時針方向飛行。
  • 為什麼中國傳統文化把蛇當做圖騰
    中國神話裡的龍,大部分都是蛇進化的,山神都是拿蛇的,可見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  在中國古代民俗文化中,蛇曾經是美好的象徵,因為它是華夏民族最早的圖騰,是一種原始宗教神,後被稱為始祖神。  原始的圖騰崇拜中,中國的東夷太昊族(太昊指伏羲)我們的祖先之一就崇拜蛇類動物,伏羲傳說也是人首蛇身。  在我國古代的一些浮雕作品中,女媧和伏羲是人面蛇身。說明蛇崇拜產生的歷史非常悠久。在我國家喻戶曉的女媧與伏羲的神話故事,漢代文獻中,記載女媧與伏羲是兄妹。
  • 中國人最早的神祗:天地、圖騰、社稷與祖先
    《史記·封禪書》載原始神話中關於遠古帝王封泰山以祭天,禪梁父以祭地的傳說,爾後世代相沿,直至清代還保留著祭祀天地神祗的古制。歷代天子都把祭祀天神地祗當作最為隆重的國家正式典禮,在各類祭祀中,唯獨它規模最大,儀式最重,人員最多,花費和開銷也最大。【圖騰】原始民族的族徽標誌,最早的原始崇拜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