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人才流動的方向正在逆轉。
10月15日,原賽諾菲全球研究部總裁劉勇軍正式出任信達生物集團總裁。
劉勇軍博士作為免疫學、腫瘤學以及轉化醫學領域全球知名的科學家,在生物醫藥行業深耕30餘年,在國際著名科研機構和全球頂尖的製藥企業研發部都有任職經歷。其研究成果曾推動多個領域臨床前研究,是實至名歸的醫藥研發界大佬。
在此番加入信達生物之前,劉勇軍在賽諾菲擔任了4年的全球研究負責人。
生物製藥是全球新藥研發的熱門。賽諾菲也一直著力布局,在此前投入的基礎上,近年來特異性皮炎新藥Dupixent (dupilumab)、類風溼關節炎新藥Kevzara(sarilumab)等重磅新藥已經在陸續獲批。劉勇軍在任期間,這一領域投入進一步增加至公司研發總投入的60%以上。
儘管如此,還是有大批優秀研發人才流回國內。賽諾菲原中國研發中心總裁王勁松、原亞太研發中心總裁江寧軍都是先行者。
不止賽諾菲,在藥品審評審批速度加快,鼓勵藥械創新政策落地,帶量採購等新政持續推進之下,中國醫藥市場已經發生了顛覆性變革。跨國藥企躺贏的時代過去,本土的創新力量正在快速崛起。
「醫藥教父」吳曉濱曾預言,未來3到5年,中國創新藥企將出影響全球市場的「大藥」。高速發展的中國市場,正在成為跨國醫藥大佬們的下一站徵程。業界不禁感嘆,這些普遍年齡超過50歲的成功人士重新下海,仍然是時代的「弄潮兒」。
十年沉浮
大批海外頂尖研發人才回歸
2010年前後,中國醫藥市場變革的萌芽悄悄破土。
包括信達生物、百濟神州、復宏漢霖在內的一大批創新藥企相繼創辦。其中,很多是跨國藥企高端研究人才或是科學家。如:復宏漢霖創始人Scott Shi-Kau Liu博士(劉世高博士),是安進原質量控制總監,手握上億元預算。
而到2015年,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大幕拉開之後,中國醫藥行業也迎來了真正的跨國藥企高端研發人才回歸潮。
2016年初,輝瑞全球中心研發在中國的首任總經理,譚凌實離開供職20年的「宇宙大藥廠」輝瑞,創立CRO(合同研發組織)公司締脈生物醫藥。
同年7月,賽諾菲原全球副總裁、亞太研發中心總裁江寧軍出任基石藥業CEO。
2017年3月,新基原全球臨床研究與開發部門執行總監梅建明離開「老東家」,回國創辦德琪醫藥。
2019年3月1日,歌禮製藥宣布,任命默沙東原全球副總裁兼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李正卿博士為公司首席醫學官兼大中華地區研發總裁。
早期回國創業者的動機,多出於對至親罹患癌症去世的不甘。不過,言辭之中,他們也多有表達對中國市場發展前景的看好,以及回國更能施展抱負的現實考慮。
復宏漢霖創始人劉世高在早年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坦言,「在美國,像我這樣的人才非常多,多一個、少一個可能影響不大,但是如果回國創業,把幾個好藥做出來,就能惠及眾多同胞,從而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
可以看到,2019年11月,第一款中國創新藥澤布替尼已經實現了中國藥出海零的突破。近期,基石藥業、亞盛醫藥、信達生物、君實生物等都有在研新藥獲FDA孤兒藥認定,有望加速上市。
正如剛加入信達生物的劉勇軍所說,目前全球處於生物製藥發展的黃金時代,創新力量正在迅速崛起。中國創新藥也將惠及全球患者。
建功立業
跨國藥企躺贏的時代落幕
國慶假期前(9月30日),復宏漢霖發布公告,正式對外宣布了執行董事、執行長Scott Shi-Kau Liu博士(劉世高博士)辭職的消息。此事距離復宏漢霖創辦已經過去了10年。
就在一年前(2019年),該公司的漢利康(利妥昔單抗)剛剛獲批上市,這是中國首個單抗生物類似藥。隨後,另一款生物類似藥漢曲優(曲妥珠單抗)在中歐雙獲批,這在國產單抗中也是首個。
在此前後,中國的4款PD-1——君實生物的拓益、信達生物的達伯舒、恆瑞醫藥的艾立妥、百濟神州的白澤安相繼獲批。其中達伯舒還成了首個也是目前唯一進醫保的PD-1產品。
業界對藥物研發有10年、10億美元的說法。經過十年沉浮,中國生物製藥、創新藥也進入了收穫期。在鼓勵創新、帶量採購等新政撬動之下,中國的醫藥市場也實現了大顛覆。可以看到,在剛剛結束的第三批國採中,跨國藥企已經集體退出。
有業內人士告訴健識局,這個過程將重演跨國藥企剛進入中國市場的過程,對於跨國藥企的中國職業經理人、銷售人員來說,轉投國內企業,正是開疆闢土、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
2018年5月2日,離開輝瑞10天後,吳曉濱宣布出任百濟神州中國區總經理兼公司總裁。
作為首個出任跨國藥企中國區掌門人的中國人,吳曉濱從醫藥代表一路做到輝瑞中國區總裁的位置,曾在拜耳、惠氏等多家跨國藥企任職,有「醫藥教父」之稱。吳曉濱的這個轉身引發了業界的轟動,也為更多醫藥大佬重新出徵,開了個好頭。
同年,阿斯利康原中國區副總裁、腫瘤業務負責人梁怡離職,隨後出任再鼎醫藥首席商務管、大中華區總裁。
2019年12月6日,艾爾建原中國區總裁趙萍出任基石藥業大中華區總經理兼公司商業化負責人,全面負責公司產品商業化工作。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在中國醫藥市場急速轉型的關鍵階段,跨國藥企的醫藥大佬們,有實現更大人生價值的熱情,不乏抓住機遇重新起航的勇氣,勢必在行業秩序重建中留下富有特色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