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人才流動方向正在逆轉,50歲大佬重新「下海弄潮」

2021-01-21 健識局


醫藥人才流動的方向正在逆轉。


10月15日,原賽諾菲全球研究部總裁劉勇軍正式出任信達生物集團總裁。



劉勇軍博士作為免疫學、腫瘤學以及轉化醫學領域全球知名的科學家,在生物醫藥行業深耕30餘年,在國際著名科研機構和全球頂尖的製藥企業研發部都有任職經歷。其研究成果曾推動多個領域臨床前研究,是實至名歸的醫藥研發界大佬。


在此番加入信達生物之前,劉勇軍在賽諾菲擔任了4年的全球研究負責人。


生物製藥是全球新藥研發的熱門。賽諾菲也一直著力布局,在此前投入的基礎上,近年來特異性皮炎新藥Dupixent (dupilumab)、類風溼關節炎新藥Kevzara(sarilumab)等重磅新藥已經在陸續獲批。劉勇軍在任期間,這一領域投入進一步增加至公司研發總投入的60%以上。


儘管如此,還是有大批優秀研發人才流回國內。賽諾菲原中國研發中心總裁王勁松、原亞太研發中心總裁江寧軍都是先行者。


不止賽諾菲,在藥品審評審批速度加快,鼓勵藥械創新政策落地,帶量採購等新政持續推進之下,中國醫藥市場已經發生了顛覆性變革。跨國藥企躺贏的時代過去,本土的創新力量正在快速崛起。


「醫藥教父」吳曉濱曾預言,未來3到5年,中國創新藥企將出影響全球市場的「大藥」。高速發展的中國市場,正在成為跨國醫藥大佬們的下一站徵程。業界不禁感嘆,這些普遍年齡超過50歲的成功人士重新下海,仍然是時代的「弄潮兒」。


十年沉浮

大批海外頂尖研發人才回歸


2010年前後,中國醫藥市場變革的萌芽悄悄破土。


包括信達生物、百濟神州、復宏漢霖在內的一大批創新藥企相繼創辦。其中,很多是跨國藥企高端研究人才或是科學家。如:復宏漢霖創始人Scott Shi-Kau Liu博士(劉世高博士),是安進原質量控制總監,手握上億元預算。


而到2015年,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大幕拉開之後,中國醫藥行業也迎來了真正的跨國藥企高端研發人才回歸潮。


2016年初,輝瑞全球中心研發在中國的首任總經理,譚凌實離開供職20年的「宇宙大藥廠」輝瑞,創立CRO(合同研發組織)公司締脈生物醫藥。


同年7月,賽諾菲原全球副總裁、亞太研發中心總裁江寧軍出任基石藥業CEO。


2017年3月,新基原全球臨床研究與開發部門執行總監梅建明離開「老東家」,回國創辦德琪醫藥。


2019年3月1日,歌禮製藥宣布,任命默沙東原全球副總裁兼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李正卿博士為公司首席醫學官兼大中華地區研發總裁。


早期回國創業者的動機,多出於對至親罹患癌症去世的不甘。不過,言辭之中,他們也多有表達對中國市場發展前景的看好,以及回國更能施展抱負的現實考慮。


復宏漢霖創始人劉世高在早年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坦言,「在美國,像我這樣的人才非常多,多一個、少一個可能影響不大,但是如果回國創業,把幾個好藥做出來,就能惠及眾多同胞,從而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


可以看到,2019年11月,第一款中國創新藥澤布替尼已經實現了中國藥出海零的突破。近期,基石藥業、亞盛醫藥、信達生物、君實生物等都有在研新藥獲FDA孤兒藥認定,有望加速上市。


正如剛加入信達生物的劉勇軍所說,目前全球處於生物製藥發展的黃金時代,創新力量正在迅速崛起。中國創新藥也將惠及全球患者。


建功立業

跨國藥企躺贏的時代落幕


國慶假期前(9月30日),復宏漢霖發布公告,正式對外宣布了執行董事、執行長Scott  Shi-Kau Liu博士(劉世高博士)辭職的消息。此事距離復宏漢霖創辦已經過去了10年。


就在一年前(2019年),該公司的漢利康(利妥昔單抗)剛剛獲批上市,這是中國首個單抗生物類似藥。隨後,另一款生物類似藥漢曲優(曲妥珠單抗)在中歐雙獲批,這在國產單抗中也是首個。


在此前後,中國的4款PD-1——君實生物的拓益、信達生物的達伯舒、恆瑞醫藥的艾立妥、百濟神州的白澤安相繼獲批。其中達伯舒還成了首個也是目前唯一進醫保的PD-1產品。


業界對藥物研發有10年、10億美元的說法。經過十年沉浮,中國生物製藥、創新藥也進入了收穫期。在鼓勵創新、帶量採購等新政撬動之下,中國的醫藥市場也實現了大顛覆。可以看到,在剛剛結束的第三批國採中,跨國藥企已經集體退出。


在新的政策環境下,跨國藥企「躺著賺錢」的好日子結束,本土藥企轉型創新後,正在成為市場的新主導。


有業內人士告訴健識局,這個過程將重演跨國藥企剛進入中國市場的過程,對於跨國藥企的中國職業經理人、銷售人員來說,轉投國內企業,正是開疆闢土、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


2018年5月2日,離開輝瑞10天後,吳曉濱宣布出任百濟神州中國區總經理兼公司總裁。


作為首個出任跨國藥企中國區掌門人的中國人,吳曉濱從醫藥代表一路做到輝瑞中國區總裁的位置,曾在拜耳、惠氏等多家跨國藥企任職,有「醫藥教父」之稱。吳曉濱的這個轉身引發了業界的轟動,也為更多醫藥大佬重新出徵,開了個好頭。


同年,阿斯利康原中國區副總裁、腫瘤業務負責人梁怡離職,隨後出任再鼎醫藥首席商務管、大中華區總裁。


2019年12月6日,艾爾建原中國區總裁趙萍出任基石藥業大中華區總經理兼公司商業化負責人,全面負責公司產品商業化工作。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在中國醫藥市場急速轉型的關鍵階段,跨國藥企的醫藥大佬們,有實現更大人生價值的熱情,不乏抓住機遇重新起航的勇氣,勢必在行業秩序重建中留下富有特色的一筆。


相關焦點

  • 中國醫藥城發布重點產業緊缺人才目錄
    本報訊(記者 張仲明 通訊員 耀組軒)近日,中國醫藥城編制發布《中國醫藥城2020年緊缺人才需求目錄(第一號)》,幫助入園企業對95類466個人才緊缺崗位「張榜求賢」。值得一提的是,該《目錄》中的學歷要求涵蓋大專、本科、碩士及以上等多個層次,分析認為,這標誌著中國醫藥城特色產業的人才供需矛盾,已從整體數量短缺向部分質量不足方向轉變。發布該《目錄》,旨在加快集聚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產業化人才隊伍,助力中國醫藥城「二次創業」加速起航。
  • 阿卡波糖「集採」令市場重新洗牌 華東醫藥能否逆轉仍待觀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阿卡波糖「集採」令市場重新洗牌 華東醫藥能否逆轉仍待觀察8月28日,華東醫藥發布2020年中報,其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6.61億元,同比下降8.7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31億元,同比增長8.45%。
  • 天津市生物醫藥人才創新創業聯盟成立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郭海濤)日前,天津市生物醫藥人才創新創業聯盟成立,旨在推動國家和天津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高校、院所、企業、區合作共贏,促進人才鏈、產業鏈、項目鏈、技術鏈、資本鏈「五鏈」融合,助力打造天津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和人才高地。
  • 天津市生物醫藥人才創新創業聯盟成立 打造產業集群和人才高地
    津雲新聞訊:12月26日,天津市生物醫藥人才創新創業聯盟在濱海新區舉行成立大會,旨在推動國家和天津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高校、院所、企業、區合作共贏,促進人才鏈、產業鏈、項目鏈、技術鏈、資本鏈「五鏈」融合。
  • 醫藥英才網:藥品市場規範發展 醫藥人才需求上漲11%
    11月20日,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指導中心公布《醫藥價格和招採信用評級的裁量基準(2020版)》、《醫藥價格和招採信用評價的操作規範(2020版)》;11月26日,北京市醫療保障局發布消息,第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55個中選藥品,在北京市正式執行,平均降價在一半以上。藥品市場規範發展,醫藥人才需求也穩步上升。
  • 天津市生物醫藥人才創新創業聯盟成立 生物醫藥產業促進「五鏈融合」
    內容提要:天津市生物醫藥人才創新創業聯盟日前在濱海新區成立,旨在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高校、院所、企業、區合作共贏,促進人才鏈、產業鏈、項目鏈、技術鏈、資本鏈「五鏈」融合,助力打造天津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和人才高地。
  • 中國醫藥城推出人才新政策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楊照民通訊員耀祖仁)針對園區產業化爆發期一線人才需求不斷增長的特點,中國醫藥城出臺專項人才政策,將租房補貼對象從本科及以上學歷延伸到大專、高職學歷的醫藥產業實用型人才,這在全國還是首例。
  • 泰州中國醫藥城:高端人才「強磁場」
    人才是推動創新的第一資源,也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近年來,泰州中國醫藥城突出高層次人才的引領作用,堅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走出了一條人才引領發展、發展集聚人才的生態之路。
  • 中國醫藥城冬季大型人才交流會舉行 營銷類用人需求增加
    12月8日上午,2018年中國醫藥城冬季大型人才交流會在醫藥城會展交易中心成功舉辦。本次交流會共有206家企業參會納賢,現場人才需求達6000多個,逾萬名人才進場交流。泰州市委常委、醫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張小兵到交流會現場調研,並與相關企業負責人進行了交流。  當天,強冷空氣絲毫未能阻擋求職招聘熱潮。
  • 打造人才生態鏈 助推天津生物醫藥領域產學研融合
    天津北方網訊:為進一步實現天津生物醫藥產業長足發展,助力生物醫藥領域產學研融合,近日,天津市成立了生物醫藥人才創新創業聯盟。聯盟成立之後,形成技術、產業、人才聚集,為企業創造更大的便利性,進一步助推天津生物醫藥產學研深度融合。
  • 袁亞非正式入場中國醫藥實業
    現在袁亞非將三胞的方向調轉到大健康,駛進中國醫藥行業,也讓自己成為目前外界可以明確觀察到的第一位,以技術引進、全產業鏈布局的方式進入中國醫藥實業的跨界大佬。袁亞非就這麼來了。2018年醫藥界「聲音·責任」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還是一副陌生面孔。第一次參會的袁亞非身著西裝、腳穿布鞋,做完簡短發言後便奔向了採訪間。
  • 上山下海 青島紅十字搜救隊連夜救援4人!
    18日晚,青島紅十字搜救隊接上山下海,兵分兩路連夜救援。上山下海接到兩起救援9月18日18:30,青島紅十字搜救隊接到求助稱,兩位大學生在石老人海域被困礁石。19:14,又接到巨峰景區、嶗山警方以及沙子口消防站警訊,嶗山巨峰景區有兩位遊客迷路,無法走出深山,需要救援。
  • 天津市生物醫藥人才創新創業聯盟在新區成立
    12月26日,天津市生物醫藥人才創新創業聯盟在新區舉行成立大會。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喻雲林出席並講話。
  • 中國醫藥城工委書記何榕:以優質的環境和服務吸引人才
    以優質的環境和服務吸引人才——訪中國醫藥城黨工委書記何榕新華網華盛頓6月26日電(記者任海軍)位於中國江蘇泰州的中國醫藥城是國家級醫藥高新區。在這樣一個區位、經濟都不具明顯優勢的三線城市打造醫藥城,如何解決人才引進問題?
  • 海歸高層次人才受聘醫藥城黨風廉政監督員
    近日,泰州醫藥園區紀工委聘請16名海歸高層次人才擔任中國醫藥城黨風廉政特約監督員,參與園區紀檢監察及幹部監督工作,共同推進廉潔園區建設。泰州醫藥園區黨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徐永千介紹,園區聘請海歸高層次人才為黨風廉政特約監督員,是為了從源頭上防範廉政風險,營造廉潔創業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助推「廉潔園區」建設,為中國醫藥城快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 泰康HWP吸引醫藥優秀人才加盟
    大健康時代,泰康健康財富規劃師(HWP)正吸引越來越多的醫藥行業優秀人才加盟。據了解,一年多來已有百餘位醫藥背景行業精英加盟泰康,其中碩士、博士學歷佔到20%以上。大健康時代裡最核心的產業是醫藥工業、健康服務和健康保險。在美國,衛生總支出佔GDP的17.9%,大健康是最大的產業。目前,中國的經濟結構中,衛生總費用在GDP中佔比僅有6.4%。按照《「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目標,到2020年,中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超8萬億元,2030年達16萬億元。
  • 福建下海救人第三匹馬已痊癒 目前正在休養
    來源:中國新聞網日前,福建晉江三人騎馬下海救下12歲男孩的事跡引發關注。其中參與救援的兩匹英雄馬因此得病不幸離世。隨後,第三匹馬「將軍」也出現病症,經中國馬會特別醫療組為期10天的精心治療,現已痊癒。8月30日,記者驅車來到位於晉江市深滬鎮的一哥健身跑馬場,見到了正在休養的「將軍」。在馬場的一處單獨的空地內,「將軍」正在獨自踱步,聽到馬場教練蔡良興的呼喚後,「將軍」慢慢地從遠處走來。
  • 河南首富:副院長50歲下海創業,蹬三輪賣湯圓成就速凍食品大王!
    美國有個傳奇的創業者,他5歲喪父,14歲輟學開始流浪,66歲時拿著幾百美元的社會福利金,開著一輛破汽車,向餐廳出售他研製的一種炸雞配方,88歲時才獲得成功。這個人就是肯德基的創始人山德士上校。中國也有個同樣傳奇的創業者,他3歲開始隨軍輾轉各地,「家道中落」的他撿過廢品,打過小工,做過剃頭匠,後來奮發圖強拿上了手術刀;50歲時,辭去省會市級醫院副院長的職務,蹬著三輪車賣起了自己研製的速凍湯圓,如今,他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中國速凍食品之父」、近200億上市公司三全食品(002216.SZ)創始人、河南首富陳澤民!
  • 流動壯醫博物館活動南寧啟動 市民近距離了解壯醫藥
    中新網廣西新聞12月9日電(羅先彬)廣西國際壯醫醫院流動壯醫博物館活動8日在南寧啟動,重點展示壯醫團隊、壯醫歷史、壯醫特色,讓市民朋友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了解壯醫藥文化,體驗壯醫藥技法。  在活動現場,廣西國際壯醫醫院美麗的白衣天使們,為市民們表演了簡單易學的壯藥繡球操和壯醫三氣養生操。
  • 英伯來,一家專注醫藥行業的人才招聘網站,已獲百萬種子輪融資
    當然,有問題就有機會,英伯來希望成為改變這個行業的參與者之一,英伯來是一家專注於醫藥行業的招聘網站,幫助求職者應得相匹配的工作,給企業主推薦更好的人選。2013年初,兩個在來自跨國藥企的「年輕人」出於好奇申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取名「醫藥人才互推平臺」,平臺迅速成為擁有15萬粉絲的行業大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