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一個因為才華而為所欲為的「醜男人」

2020-12-05 孤風婉史
故宮博物院藏牡丹題材文物特展

曾用古詩寫過情書的人,肯定都知道這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主要是想用古詩來暗示"我想你了"。而這句在現代看來很撩人的句子,則是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詩人,歐陽修。

歐陽修自詡自己是:"醉能同其樂,醒能著以文"的詩人,其樂趣是做 "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的風流才子。

想到風流才子,人們第一印象就想到帥哥,因為風流配帥哥嘛,這是人之常情,要不然拿什麼來風流?這仿佛是鐵一般的定律。但是在歐陽修身上則不然,他是風流沒錯,但卻長得極醜。

那麼,這麼醜的人,怎麼風流得起來?這就不得不提起到歐向陽的一項本領了,就是他的才華。

歐陽修

相貌平平的歐陽修,考不上狀元還能做官,而且還娶了上司的女兒

歐陽修在文學上的造詣極高,但其真實的樣貌和作品的風華及極其不符,不僅長得一般,還高度近視、齙牙,用"醜"來形容都不為過。

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其貌不揚、弱不禁風的男人,不僅在職場上得貴人相助,還以滿腔的詩賦寫出了很多豔詞作品,最後還在北宋多個領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歐陽修第一件讓所有男人都羨慕的事是,沒考上狀元卻做了官,這還不夠,他還娶了他上司的女兒。

我們先來說說這個歐陽修。

歐陽修出生於綿州,祖籍是江西省永豐縣人,他的父親歐陽觀是當時綿州的一名小官吏,老來得子,在北宋景德四年生下歐陽修。

歐陽修

常言道,一代文宗常出孤寒,所以,歐陽修很小的時候就和母親相依為命。後來為了生計,母親便帶著歐陽修投奔住在湖北隨州的叔叔歐陽曄家。當時的歐陽曄是隨州的一名官員。因為人正直,作風廉潔,對年幼的歐陽修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

而他的母親也是出自江南的大戶人家,是知書達禮的大家閨秀。所以,便用蘆杆當筆,一筆一筆地在沙地上教歐陽修讀書寫字,完成了歐陽修的啟蒙教育,這就是出名的"荻草學書"。

受叔叔和母親的影響,所以歐陽修從小就愛讀書,常常去跟南邊的李家借書抄讀。往往書還沒抄完就已經能背了出來。後來他又從李家得到了韓愈《昌黎先生文集》的六卷後,便愛不釋手。

當時,叔叔從歐陽修的身上看到了家族的希望,便對自己的嫂嫂說:"嫂無以家貧子幼為念,此奇兒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門,他日必定名重當世"。

歐陽修

只是,仕途坎坷的歐陽修科舉考試並不順利,考了兩次都意外的落榜。其實,並不是他沒有顯露才華,而是自視甚高,不想對當時的科舉制度妥協,所以文章超出了官考的特定範圍。所以,考試結果一經公布,就被四方傳頌。

後來,還是叔叔見多識廣,告訴他想要出人頭地,就要去更大的地方。於是,歐陽修告別了家鄉,去了首都,而他就是在那裡遇到了人生中的貴人——翰林學士胥偃。

歐陽修就只是補習了一年後,就被胥偃保舉他參加最高的開封府國子監考試,在綠色通道和他自身才華下,連續中了三元,也算一洗之前鄉考之恥。

再後來,歐陽修參加由皇帝宋仁宗親自主持的殿試,發揮依然出色。但因為太過於高調,為了挫其銳氣,便沒讓他再一舉奪魁。

雖然沒中狀元,但是他的才華眾人皆知,所以,他不僅做了官,胥偃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可謂是年輕有為。這是什麼實力?按今天來說,相當於莫言,考試不行,但是人家卻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許多大學看他有才華,紛紛請他去做教授。

總的來說,歐陽修來到首都後便連著走好運,迎娶嬌妻,步入仕途,真是三喜臨門,妥妥的人生贏家。

歐陽修作品圖

風流才子,沒點才華怎能風流起來?

自古才子多風流,更不用說有才又有人緣的歐陽修了。

歐陽修做推官的第一站就是到西京洛陽,其實相當於地方行政長官的秘書。洛陽在當時的北宋時期來說,是僅次於東京汴梁的全國第二大城市。這裡市井繁華,而歐陽修在這也認識了很多好朋友,包括後來的詩人梅堯臣等。每天飲酒賦詩,日子過得瀟瀟灑灑。

也在這裡遇到了賞識他待他極好的領導錢惟演,讓他在洛陽度過了愉快的三年職場生活。

歐陽修的領導錢惟演是一名文學狂熱者,也是北宋"西崑體"的骨幹詩人。因為錢惟演比歐陽修大了30歲,而且當官也久,所以早就對歐陽修的事跡有所了解,也欣賞他的才華。旨趣相投又加上喜歡飲酒賦詩,每次工作結束後,錢惟演就叫上歐陽修等人一起吃喝玩樂。

歐陽修作品

有一次,錢惟演在一家酒樓設宴請下屬喝酒聊天。可是約好的時間到了,可久久不見歐陽修的影子。讓上級等下屬,這在當時不是小事,但錢惟演並沒有說什麼。

後來歐陽修帶著當時很紅的歌姬,衣衫不整氣喘呼呼的來到了酒樓,還把遲到的原因公開於眾,原來是歌姬在修整妝容前,卻找不到一個金釵,翻遍了所有的角落都沒有。為了趕時間赴約,歐陽修就拉著歌姬急匆匆的趕來。

在席間,歌姬一直心不在焉,總是籲長嘆短。錢惟演愛屋及烏,借著酒勁對歌姬說:"你要是讓歐陽修以金釵為題作首詞,若寫的妙,我便贈你個金釵。"

歌姬一聽喜出望外,於是便撒嬌讓歐陽修作詞。

歐陽修也是厲害的了,只是思忖片刻,便做出了一首《臨江仙》:"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幹倚處,待得月華生。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傍有墮釵橫。"

眾人聽後一陣叫好。錢惟演果然信守承認,只不過用了公款送歌姬了一個金釵。

不過,也是在那時起,歐陽修和朋友們常流連在青樓酒坊裡,造了很多香豔的作品,例如《少年遊》的"錦屏春過衣初減,香雪暖凝消。試問當筵眼波恨,滴滴為誰嬌。"

還有《系裙腰》:"玉人共處雙鴛枕,和嬌困、睡朦朧。起來意懶含羞態,汗香融。素裙腰,映酥胸。"

《醉翁亭記》

可是因為如此,歐陽修才有了很多時間研究關於情愛的作品,晚年的歐陽修曾用這句:"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感嘆這段歲月時光。

所以說,歐陽修算是在女人堆裡顯盡了才華,雖然樣貌醜,但絲毫沒影響他的風流豔史,他往往靠一首詩,就能搞定一個歌姬,而歌姬也絲毫沒有看不起歐陽修樣貌的意思。

如果有才華,相貌真的沒關係

歐陽修的醜,讓你想到了誰?如果拿到今天來說,最熱門的莫過於馬雲的醜了。馬雲的相貌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被人調侃。

你發現沒,雖然馬雲長得醜,但是卻沒有人討厭馬雲,而且也不妨礙馬雲擁有一大批粉絲。這是為什麼,因為馬雲是靠才華吃飯的,只不過他的才華是"生意"上的才華而已。

不靠臉吃飯的馬雲

其實這個道理用到今天這個"看臉"吃飯的時代也是行得通的。

很多人認為"看臉吃飯"是看顏值吃飯,其實不是,是看人吃飯的意思,你的臉代表著你,而你是有外貌和才華的,大部分人看的還是你的才華,現代人看的才華就是實力。如果你有實力,看你的臉做事的人都會多了。

其實,我們這個時代和歐陽修那個時代是一樣的,歐陽修可以靠才華吃飯,我們這個時代也一樣,哪怕是不少人認為靠臉可以吃飯,也是沒能改變"才華"的魅力的。

相關焦點

  • 歐陽修家族:「一門十進士」的科舉傳奇
    同時格外注重培育家風、弘揚文教,造就出一個詩書傳家、薪火不絕的書香門第,從而形成了以文章道德影響社會的名門望族。有一年,家裡堂屋前的柱子上長出了一株紫芝,並且在一根莖上開出兩朵花狀,鄉親們感到非常驚奇,認為這是由於他常年行善積德的結果,於是撰寫文章大加頌揚。
  • 明朝散文家歸有光——為何被稱為「今之歐陽修」?
    經過了十五年後,三十五歲的歸有光終於中舉了,他的才華得到了賞識,為當時的第二名舉人,過了鄉試的他之後還要參加會試,這時的歸有光已經是一個有才學和聲望的學士了,按理說考取進士是勢在必得的了,但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他竟然落榜了,生活又一次給了他重重一擊。這時候的歸有光依舊像以前一樣,不屈不撓,不氣餒。落榜後的歸有光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一邊讀書準備科舉考試,一邊開始了辦學堂講學。
  • 歐陽修一生奇恥大辱,成就了名篇《醉翁亭記》
    縱觀封建歷史,政治鬥爭無時不在,擊倒一個政治對手,最直接的辦法,便是從道德上汙名醜化。歐陽修背負的罵名,其實是北宋黨爭的真實寫照。歐陽修性格耿直、文筆犀利、辯才出眾,後又捲入慶曆新政變法、「濮議」等朝堂是非,雖暴得文壇大名,卻仕途羈絆坎坷。兩次大辱,三遭貶謫,卻百口莫辯,無人援手,為朝堂主流所棄。千年之後,如何讀懂歐陽修?
  • 歐陽修詞:生命的悲風與達者的歌唱
    (《與梅聖俞》三)在信中,歐陽修為自己散漫放浪的幕府生活做了辯解。他解釋說,自己平時的「脫冠散發,傲臥笑談」並非是玩世不恭的輕逸之舉,希望友人不要將自己誤認為是散漫無行之人,自己其實是一位樂天知命的「達者」。當然,此時年僅二十六歲的歐陽修並不能做到真正的曠達。相反,他常常因為人生的種種無奈而心生惆悵。
  • 因為是小孩,就可以為所欲為嗎?
    有一次我穿了一個小裙子,她非常喜歡,一定要說是她的,不讓我穿走,她說因為這個裙子她很喜歡,它很美。 我說,那我也要美。" 這時,同臺的其他嘉賓說: "這時候難道不應該說,等媽媽回來了就給你穿嗎?"
  • 歐陽修《秋聲賦》:秋天的聲音,是對生命深沉的體悟
    又是一個深秋,一場秋雨一場涼,讓人不覺有幾分寒意。颯颯秋風過,打破了秋夜的 寂靜,窗外的大樹被吹得沙沙作響,這時,我想起了歐陽修的《秋聲賦》,重新感受秋天那厚重的氣息,傾聽來自內心深處遙遠的絕響。歐陽修將聲音做了兩個比喻,一個是自然之聲,另一個人造之聲。但究竟是什麼聲音,他卻不能確定,於是問童子。可是,童子卻沒有感受到,只是簡單地認為是樹林傳來了聲音。
  • 歐陽修最香豔的一首詞,寫於和歌妓幽會後,令人無法直視
    北宋不乏風流詞人,例如曾和小尼姑幽會的張先、一生混跡秦樓楚館的柳永、憑藉一首詞撩回皇帝女人的宋祁……今天要講的歐陽修同樣是一個風流才子。提到歐陽修很多人都會想到他的《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 歐陽修《秋聲賦》|蕭颯秋聲今又起,緣景為情嘆人生
    最起碼,它很適合形容歐陽修。歐陽修是一個通透而敏銳的人。比如他的《醉翁亭記》是他最好的寫照,他因為遭受到別人誣枉陷害而被貶官滁州,但是在遇到患難、遭遇到挫折的時候,歐陽修有一份遣玩的意興,遊山玩水,與民同樂,樂而不返。在文學方面,歐陽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績斐然,被稱為「一代宗師」。
  • 歐陽修用十首《採桑子》告訴你,西湖有多美!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歐陽修的十首採桑子。這十首《採桑子》是歐陽修以曠達的胸懷和瀟灑的態度去嘯傲湖山、流連光景的即興之作,每一首都是他對潁州西湖的自然風光「歡然會意」時的產物。01採桑子宋·歐陽修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
  • 歐陽修最深情的一首詞,寫盡世間相思,美到令人心碎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一種守望,有時候註定成殤,卻依然保持著一個優雅的姿勢,向著遠方朝思暮想,生命在這種守望中消磨,在這種消磨中體驗愛的甘甜和苦澀,所以往往不知疲倦。像鳥兒捨棄了溫馨的巢一樣,繞過雲霧,在茫茫人海裡尋覓著心上人的身影,這樣的痴,只因為愛的力量太過強大。在震古爍今的「唐宋八大家」中,宋朝佔據了六位,並且都是北宋前期。
  • 歐陽修:曾為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從洛陽任期滿,回到汴京後,歐陽修見到了他的男神,範仲淹。在這裡有必要補充下歐陽修的一個性格:歐陽修作為一位千古伯樂,詩詞文章大家,他沒有李白那種脫離地面的仙氣,他是鮮活的一個人。他有內心柔情、多情、感性的一面。但他畢竟是一位讓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十分敬重的大臣,一位雖然歷經坎坷但很成功的政治家。 那麼歐陽修的另一種性格是什麼?那就是剛直、堅持原則、敢說真話、不畏不懼,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感情用事。
  • 從《清平樂》說起——淺談文壇盟主歐陽修,力挽狂瀾扭轉北宋文風
    最近《清平樂》熱播,不管劇情多麼火熱,而我關注的只有歐陽修,終於,到第四集,歐陽修出場了,但,一代文壇領袖的出場顯得不是那麼光鮮亮麗,一開局就落榜, 有點尷尬了。但這並不影響他在以後的時間裡成為一代文壇領袖。今天我們不討論劇情,而是帶大家看一下文壇盟主歐陽修,如何力挽狂瀾扭轉北宋文風。
  • 一代文豪歐陽修,從謗佛到信佛,從排斥佛法到誦經而逝的醒悟之路
    佛法的鼎盛時期一個是唐朝一個是宋朝,不但是佛教大師輩出,就是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對佛教有崇高的信仰。還有很多文人墨客都以佛教居士自稱,好像不與佛教有點關係就不能顯出自己的不凡脫俗來。像是李白號稱「青蓮居士」,白居易號「香山居士」。到了宋朝像是蘇東坡號稱「東坡居士」等。
  • 歐陽修書法批評思想之管窺:樂之不厭、己適而已
    歐陽修是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在書法方面,歐陽修雖不擅書法,但其書法筆跡爽勁,超拔流俗。不過,歐陽修在書法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主要在於理論方面,《集古錄》即是其書法理論研究的主要成果。歐陽修提出了「學書為樂」和「學書消日」的著名觀點,這種不帶任何功利的以「快樂」、「消日」、「自適」為目的的書法觀不但開創了北宋尚意書風的先河,而且還改變了人們對學習書法的認識。愛其書兼取其為人。歐陽修在書法批評中特別強調書家人品道德的重要性,認為書法作品的「傳」與「不傳」之妙全在於書家的人品道德的高尚與否。
  • 誦讀 ||《秋聲賦》作者 歐陽修 〔宋代〕
    秋聲賦歐陽修 〔宋代〕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
  • 歐陽修: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也不值得細細推敲,但他博學能文,愛才若渴,十分善待歐陽修等青年才俊,給他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條件,還經常公開支持他們吃喝玩樂,有一次,歐陽修與友人去嵩山遊玩,傍晚遇到大雪,錢惟演竟派人騎馬冒雪而來,還帶來廚子跟歌妓,並傳話說:「官府沒有什麼事,你們不用急著趕回,盡情遊玩賞雪吧。」這樣上司真是....,我也想有一個。
  • 歐陽修《戲答元珍》: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前一篇文章,我們說到,歐陽修因為支持範仲淹的「慶曆新政」,寫了《與高司諫書》,得罪了宰相呂夷簡,之後被宋仁宗貶為峽州夷陵令。歐陽修的好朋友丁寶臣(字元珍),正好在峽州當判官,於是寫了一首《花時久雨》(已佚)送給歐陽修,之後,歐陽修便回了一首《戲答元珍》。
  • 陰陽師:鬥技,得一速者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所以,現在鬥技中的一速陣容還能夠為所欲為嗎?以3000分段為分界線,來討論ban式神系統對一速的影響。目前3000分段以下,不涉及ban式神,1800以上能夠有翻牌機會。因此在1800分段以下,一速陣容完完全全可以為所欲為,因為這個分段的玩家大部分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陣容體系,多數仍是東拼西湊,有什麼上什麼的原始陣容。目前主流的一速多拉茶几、雲外鏡、鬼童丸基本無敵。
  • 從歐陽修「逸馬殺犬於道」故事中簡析中國古代修史的原則
    北宋歐陽修在翰林院任職的時候,經常和同院同僚一起出外遊玩。有一次,路過一條街道,有一匹馬因為受驚了,揚起前蹄,踩死了一條睡在路上的狗(對狗來說,真是飛來橫禍)。歐陽修靈機一動說:「既然我們都任職於翰林院,那麼就描述下剛剛發生的事情吧!」
  • 歐陽修很經典的一首詞,寫盡了相思之苦,美到令人心碎!
    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你會發現不論是唐代的詩人,還是宋代的詞人,都逃不過一個情字,也正因為他們嘗盡了相思之苦,才能為後世留下許多經典的詩詞作品。無論是李白《秋風詞》中的「相思相見知何日?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便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筆下一首寫盡了相思之苦的經典詞作。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詞是歐陽修早年以代言體(即女性第一人稱方式)形式所寫,它主要表達了一個閨中獨居的女子在愛人離別後的愁緒怨恨。全詞哀怨纏綿,美到令人心碎。其實歐陽修很善於把握女子內心的思想感情,往往刻畫得入木三分,不乏名篇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