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環境和資源限制是中國最大的「灰犀牛」風險

2021-01-08 央視網
學者:環境和資源限制是中國最大的「灰犀牛」風險

原標題:

  新華社芝加哥7月26日電 訪:環境和資源限制是中國最大的「灰犀牛」風險——專訪《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作者米歇爾·渥克

  新華社記者汪平 徐靜 苗壯

  「中國目前面臨的最大的『灰犀牛』是環境和資源限制,這兩個要素緊密聯繫。」美國作家米歇爾·渥克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這樣說。

  渥克是財經暢銷書《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的作者,她同時也是經濟學者,還當過財經記者。在這本書中,渥克將「灰犀牛」比喻為發生概率高、影響巨大、容易被忽視的危機。

  渥克對記者說,「灰犀牛」的危害比「黑天鵝」更大。「黑天鵝」事件發生很突然,讓人有緊迫感,大家會很快採取應對行動。與之相反,由於「灰犀牛」風險可預見、很明顯,人們想當然地認為盡在掌握中,從而不在意,最終釀成苦果。她認為,「灰犀牛」的危害性與「溫水煮青蛙」極其相似。

  渥克舉例說,2001年左右的阿根廷債務危機以及之後的希臘債務危機都是典型的「灰犀牛」事件。這些國家的政府本來有機會預防危機發生。美國次貸危機之前,大量財經媒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甚至美國聯邦調查局都針對次級貸款發出過警告,可惜沒有引起政府重視,事後一些人還將其歸類為「黑天鵝」事件以逃避責任。

  談到中國面臨的「灰犀牛」時,渥克說,傳統觀點認為,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係:如果一國想保持經濟增長,就不得不接受更多汙染。但是中國在這方面走在了前頭,中國意識到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不一定是對立的。中國越來越多地投資清潔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設施等領域,尋找發展經濟的新途徑。

  渥克對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國共享經濟的迅速發展表示讚賞。她認為,共享經濟能顯著減少對資源的消耗,是中國探索如何處理資源和環境挑戰的一個典範。「得益於共享經濟,很多中產階級覺得不再需要擁有汽車,在中國有滴滴,在美國有利夫特和優步,這些都能真正創造就業,並將閒置汽車利用起來。」

  渥克指出,大量空置住房和高房價是中國面臨的另一隻「灰犀牛」。她注意到,中國政府近日提出要防範金融風險。「中國越主動面對和處理金融風險,經濟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並且帶來的損害越少。」

  渥克對記者說,製造金融和房地產泡沫的主要是舉債投機者,但也有一小部分是投入自己金錢的人,「對中國政府來說,在處理投機者的同時不傷及這些散戶很重要」。

  渥克迄今為止到訪過中國四次,她一直在密切關注中國。「中國經濟增長如此迅速,投資者在很多情況下對中國政府規避和處理風險的能力十分有信心。我也很高興地看到中國政府在處理挑戰時所表現出的開放和坦誠心態。」她說。

  渥克認為,儘管有「成長的煩惱」,但中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很好地處理了部分難題。在她看來,中國需要加速發展,使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同時中國需要在不產生更多汙染的前提下創造更多就業,這是很大的挑戰。中國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並且一直在努力。

  「我經常說『灰犀牛』是你的朋友。如果你意識到它,在問題變得更嚴重之前,應該樹立起緊迫感去處理它,這是關鍵,」渥克說,「那些以誠實和開放的心態面對挑戰的人,通常能成功應對挑戰,並將其變成機會。」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房地產是中國經濟最大灰犀牛?
    在非洲大草原生活著一種灰犀牛,灰犀牛體型笨重、反應遲緩,你能看見它在遠處,溜溜達達,但很多人卻毫不在意,覺得灰犀牛人畜無害。但一旦它向你狂奔而來,定會讓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撲倒在地。灰犀牛就在哪裡,每個人都市看得見,它並不神秘,卻更危險,一旦被撞上,受傷嚴重。
  • ...防控城市重大風險 除了「黑天鵝」「灰犀牛」 別忽視了「大白象」
    這些特徵對我們的城市安全風險防控提出了與以往不同的挑戰。一方面,城市化本身就是一個風險化的過程,在打破原有資源平衡,突破原有運行規則的過程中必然產生各種風險。在超常規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思想觀念、環境承載能力、文化認同程度等還缺乏應有的準備,再加上法律標準滯後,在突如其來的風險降臨時,往往會出現辦法不多、應對遲緩的情況。
  • 防範「黑天鵝」背後的「灰犀牛」
    然而,當我們透過表象冷靜分析,當我們傾向於更有價值的思考,就會想到另一個說法:「灰犀牛」事件——那種十分常見,以至於人們視而不見的風險。是的,你看,「灰犀牛」在這裡——它就在疫情始發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野味商鋪前,在寫滿刺眼野生動物名稱的招牌後,在監管部門的「盲區」中;「灰犀牛」在這裡——它躲在一些飯店、家庭的餐桌旁,當一雙雙筷子在「生猛」「大補」的野味中翻飛,非典疫情的慘痛記憶似乎早已煙消雲散;「灰犀牛」在這裡——此次疫情之前,即便在醫院的發熱門診區域,即便是已確診的患者,仍有很多人不戴口罩
  • 「灰犀牛」與「黑天鵝」都來了,應對危機,哪國率先突出重圍?
    當中國的抗疫取得明顯進展、經濟強勁恢復的時候——此前一些「舞照跳馬照跑」的國家和地區卻成為了新的疫區,病毒演變成了肆虐全球的「灰犀牛」,世界陷入巨大惶恐;就在這個時刻,國際金融市場又飛出了一隻「黑天鵝」,「暴跌」「熔斷」「血洗」……觸目驚心的字眼訴說著情況的嚴重性。在「灰犀牛」與「黑天鵝」的聯合衝擊下,世界無疑將會發生新的巨大變化。疫情可能導致一場全球性大危機?
  • 黑天鵝與灰犀牛的區別,你分清楚了嗎?
    當時被認為是世界最大的「永不沉沒的夢幻客船」,然而在其處女航出發的第四天晚上就撞上北大西洋的冰山而沉沒, 再加上救生艇的嚴重不足 ,當時造成了約1500人葬身大海。&34;一詞來自於獲獎學者米歇爾·沃克撰寫的《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意思是灰色犀牛很常見 ,行動緩慢體型笨重, 即使再遠著看見它也不會太在意,但是一旦灰犀牛朝人狂奔過來,一般都會束手無策,猝不及防倒地。所以依據作者的比喻,&34;和「黑天鵝」既不神秘也不意外,但是卻很危險, 甚至平時容易被忽視。
  • 體量大、不均衡、風險高!警惕全球債務成為「灰犀牛」→
    全球債務風險總體呈現出體量大、不均衡、風險高態勢。從總體體量上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國政府和企業借款規模明顯上升,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債務規模上升了15萬億美元,到11月中旬已經達到了272萬億美元。
  • 為什麼新冠疫情是「灰犀牛」,而不是「黑天鵝」?
    但有語言學家指出,這是一種誤用,對這場危機的恰當比喻應為「灰犀牛」(grey rhino)。黑天鵝和灰犀牛分別指什麼,又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灰犀牛Grey rhino▌比喻發生概率極大,卻被忽視的、衝擊力極強的風險A metaphor for highly probable but neglected threats that have an enormous impactPhoto by Photos By Beks on Unsplash「灰犀牛」是政策分析師米歇爾·渥克在2012
  • 最大灰犀牛是TA!郭樹清喊話後,2萬億板塊突然「深蹲」!機構卻說...
    據悉,近期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發文明確指出,房地產與金融業深度關聯,房地產是現階段金融風險最大「灰犀牛」。而這兩天,深圳樓市也被熱度關注。網紅盤「打新炒房」亂象被央媒點名後,深圳住建局快速回應表示:「將嚴查代持炒房行為,正研究進一步調控政策。」這也被市場解讀為官方準備為火爆樓市降溫的明確信號。
  • 你知道「黑天鵝」和「灰犀牛」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經常說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你知道其中的「黑天鵝」和「灰犀牛」是什麼意思呢?「黑天鵝」事件概念:「黑天鵝」一般是指那些出乎意料發生的小概率高風險事件,一旦發生影響足以顛覆以往任何經驗,具有不可預測性。
  • 你知道「黑天鵝」和「灰犀牛」是什麼意思嗎
    我們經常說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你知道其中的「黑天鵝」和「灰犀牛」是什麼意思呢?產生重大影響:基本上黑天鵝事件都會產生重大的事實影響,甚至影響到整個社會和歷史進程。3. 人類在事後找理由:認為這是可預測的,能夠避免的,人類的本性導致我們會在事後編理由。例子: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即為「黑天鵝」事件。
  • 新冠疫情是「黑天鵝」還是「灰犀牛」?同濟戰「疫」團課第七講開講
    本次團課由校團委聯合時代聲音傳播社共同舉辦,邀請到來自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創新與戰略系(籌)講師邵魯寧,講述了面對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大暴發之勢,要有效樹立包含系統觀、發展觀和目的觀等維度在內的戰略觀,努力做到在大局中防微杜漸、化解風險、轉危為機的故事。我校全體團幹部、團支書、廣大團員青年共計3200餘人在線共同觀看了直播。
  • 環境威脅是2019年世界面臨的最大風險
    環境威脅是2019年世界面臨的最大風險 2019-01-22 05:16:51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 為什麼新冠疫情是「灰犀牛」,而不是「黑天鵝」?
    黑天鵝和灰犀牛分別指什麼,又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受此啟發,塔勒布將「黑天鵝」一詞應用於9·11襲擊、美國的次級貸危機和網際網路的發展等離奇事件。灰犀牛Grey rhino▌比喻發生概率極大,卻被忽視的、衝擊力極強的風險Ametaphor for highly probable but neglected threats that have an enormous impact
  • 達沃斯報告:環境威脅是2019年世界面臨的最大風險
    達沃斯報告:環境威脅是2019年世界面臨的最大風險 原標題:   新華社/路透  近日,達沃斯全球經濟論壇發布最新《全球風險報告》稱,無論是從概率還是影響力來看,環境威脅都是2019年世界面臨的最大風險。  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  行動刻不容緩  近年來,氣候變化引發的災害在全球範圍內頻現,世界深受其害。
  • 黑天鵝與灰犀牛的區別與聯繫
    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是最近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彙,黑天鵝事件指的是極其罕見的,出人意料的風險,而灰犀牛事件指的是太過於常見,以至於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但為什麼會存在這兩種事件呢?這還要從人類的認知特點說起。人類邏輯思維和判斷的基礎,來源於自己心中的世界,而非外部真實的世界。所以,雖然人們共同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之下,但是由於不同人的心中對世界的印象不同,所有人們才會充滿了各種分歧。鑑於人類這樣的認知特點,存在於真實世界之中的事物,如果沒有被人類觀察到,就不會出現在人類大腦對世界的印象裡,也不會參與到人類的邏輯思維之中,但這種事物卻存在於外界的真實世界之中。
  • 報告顯示:長江經濟帶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但仍存資源過度開發風險
    NSTL彭以祺主任、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劉會洲主任、劉細文副主任、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於緒文副秘書長等領導、專家出席會議,共同探討了面向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信息和情報服務需求與實踐。環境、技術面板數據,分別從區域、省層面針對長江經濟帶綠色增長態勢進行了全面的監測和評價分析,為長江經濟帶相關決策層了解現狀、明晰問題、優化政策提供了情報支撐,對區域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 ​環境威脅是2019年世界面臨的最大風險-中青在線
    本報布魯塞爾1月21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駐歐盟記者 鞠輝)本年度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即將召開。來自全球各地的政商界領袖普遍認為,無論是從發生概率還是影響力來看,環境威脅都是2019年世界面臨的最大風險。
  • 古生物學者發現中國最大的鳥腳類恐龍足跡(圖)
    7月15日,中國與美國古生物學者向公眾介紹了來自廣東省南雄市主田組的一批恐龍足跡化石,這是鴨嘴龍足跡屬在中國的首次描述,足跡被命名為南雄鴨嘴龍足跡(Hadrosauropodus nanxiongensis ichnosp. nov.),為一新種。
  • 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及世界眼光
    人與自然的共在狀態體現為兩個基本的方面,即資源依賴與環境影響。就資源的依賴來說,在上述兩種尺度的規範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應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說,如何最合理地、最優地利用和開發資源,即成本最少,成效最大。就人對環境的影響來看,其核心是人對環境的改變和改造,包括對已有環境的正負影響和對未有環境的人造,依據合理與合情兩個尺度,應該追求的是人對環境的優待和善待。
  • 國泰安董事長陳工孟連續六年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2020年5月7日,世界學術出版巨頭愛思唯爾(Elsevier)發布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Researchers)榜單。陳工孟(國泰安董事長)與林毅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錢穎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前院長)、白重恩(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等知名經濟金融學家入選「經濟、經濟計量學和金融」領域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