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真正把碳排放完全降到零非常困難,要依靠碳捕捉等技術中和

2021-01-08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財經》年會上說,真正要在全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把化石能源和其他一些碳排放完全降到零,將是非常困難的。換言之,那些難以降到零的碳排放,未來可能需要依靠碳吸收、碳沉降的技術中和掉。因為我們在前段著重發展可再生能源和其他碳排放,到了後半期,我們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碳捕捉和碳沉降上,這樣才能在2060年實現淨額為零的碳中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碳中和?明白這個你就不會奇怪斷電斷火了!
    針對該問題,從2009年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到2015年的巴黎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均重點強調要減少碳排放。其中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200個國家和地區達成了《巴黎協定》,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後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而《巴黎協定》的核心目標就是推動全球儘早實現碳中和。
  • 碳達峰、碳中和未來已來 江蘇準備好了嗎
    1問從「近零」到「淨零」 如何轉身領跑實現碳排放達峰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階段和現代化水平的關鍵標誌之一。一般來說,GDP的增長會產生能源消耗、排放溫室氣體,如果單位GDP產生的溫室氣體不變,那麼,GDP越高,碳排放總量就會越大。這些年,我國一直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擴大使用綠色能源,單位GDP碳排放量在不斷下降。
  • 奔馳啟動Ambition2039:目標20年內實現完全碳中和
    每個汽車製造商都在考慮減少碳排放的方法,一些汽車企業已經在一些工廠實施了碳中和計劃,削減了汽車製造過程中的碳排放,但是,梅賽德斯奔馳最近發表了更為激進的計劃,目標是在20年內實現所有車輛的完全碳中和。奔馳宣布本周星期一開始Ambition 2039計劃,這個計劃想讓到2039年為止在工廠生產的汽車實現完全的碳中和,同時,奔馳還計劃進一步擴大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規模,在2030年佔公司總銷售額的50%以上。
  • 騰訊啟動碳中和規劃,用科技助力實現0碳排放
    減少碳排放是應對氣候變暖的辦法之一,向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為全球行動。 我國已承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0年12月,我國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
  • 北京綠色交易所梅德文:完善碳交易市場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
    對比來看,中國的人均GDP目前只有一萬美元左右,計劃用30年時間完成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過渡,即把我國的碳排放從100多億噸變為0億噸,我國又擁有全球最大的化石能源生產和消費系統,不僅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是最大的碳排放國家、最大的能源消耗國家,而且我們的能源結構又是「富煤、貧油、少氣」,因此實現碳中和顯得「壓力山大」。
  • 碳中和目標將帶來更經濟和更安全的能源結構 券商...
    2020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被列為今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 1月6日,人民銀行表示,1月4日召開的工作會議中指出要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做好政策設計和規劃,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
  • 「財經翻譯官」面向未來40年 碳中和起跑
    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當中國對碳中和這一目標作出更細緻的承諾時,還有不少小夥伴對於碳中和這個概念感到陌生,究竟什麼是碳中和,如何實現它,又為何需要我們去實現這個目標?
  • 潘家華:碳中和這道關一定要過
    1月9日,在經濟日報社舉辦的「2021中國經濟趨勢年會」上,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會長潘家華在主旨演講中表示,碳中和這道關我們一定要過。潘家華表示,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全球氣候,是為了人類的共同未來。控制氣候變暖速度和幅度,我們需要邁開腿,疾步走,加速清零碳排放。
  • 周小川:數位化時代貨幣與支付的演進原則
    當然,這也給技術不斷進步提供了可能,技術創新方也會推銷自己的技術,但還是以需求方為主。比如區塊鏈技術,央行曾一直提醒需求方要有清醒的頭腦。區塊鏈技術有去中心化的好處,但是去中心化是不是我們支付體系現代化真正特別需要的內容呢?其實不見得,而且弄不好還帶來不少弊端。
  • 理上網來|實現碳中和:從中國承諾到中國行動
    根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的全球碳排放報告,2019年全球碳排放總量約為330億噸,其中包括歐盟、美國、日本在內的發達經濟體碳排放總量約佔全球排放總量的1/3。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興經濟體,發展仍然是我們的第一要務,雖然截至2019年底,我國碳排放強度已經比2005年下降約48%,但碳排放總量仍然很大,實現碳中和目標要比歐美等發達國家付出更多的努力。
  • 全球開啟碳中和大行動 各國競逐新目標
    為實現這一溫控目標,全球逾20個國家宣布要實現碳中和。  所謂碳中和,也就是淨零排放,是指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與大自然吸收的溫室氣體相平衡,目的是維持大氣層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相對平衡,溫升不再發生變化。  2020年9月底,中國提出要在2030年之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 日本「碳中和」路線圖出爐:綠色投資超2.33萬億美元,15年內淘汰...
    日本政府將投入大量資金,鼓勵14個行業的技術創新和潛在增長,包括海上風電、氫氨燃料、核能、汽車、海運、農業、碳循環等。據日本經濟新聞社報導,為了加速電動汽車的普及,日本政府計劃到2030年將電池成本「砍半」至1萬日元/千瓦時(約合96.9美元/千瓦時),同時降低充電等相關費用,使電動汽車用戶的花費降至燃油車用戶相當的水平。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對日本而言,全面淘汰燃油車還面臨極大挑戰。
  • 「碳中和」來了,煤炭行業如何接招?
    「絕不是簡單地伸一伸手就能觸及的,也不是踮一踮腳尖就能夠到的,需要助跑、加速、奮力向上躍起才能達到。」針對碳中和願景,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稍早前如是表示。那麼,長期貼著「高碳」標籤的煤炭行業,應怎樣「奮力向上躍起」才能夠到「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  減什麼?二氧化碳和甲烷  「碳減排是過程,碳中和是目標。
  • 周小川:安邦系挪用其他資金作為資本金「做得非常明顯」
    周小川:安邦系挪用其他資金作為資本金「做得非常明顯」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嶽懷讓 2020-08-01 13:15 來源
  • 騰訊啟動碳中和規劃 什麼是碳中和?怎麼碳中和?
    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1月12日,騰訊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未來將通過新技術降低碳的排放。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與其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減少的溫室氣體總量互相抵消,實現零碳排放。
  • 什麼碳中和?
    會議確定,明年要抓好八項重點任務。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 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會議從根本和源頭上作出部署,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劉練波:碳捕集與封存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技術選擇
    當前,我國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佔比僅約25%左右,如果按照1.5度溫控目標及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情景分析,到2050年這一佔比至少要提升至70%左右。也就是說,電力將大量替代化石能源的直接燃燒利用,要提高一次能源轉化為電能的比例,同時強化電力的清潔低碳屬性,在一次能源中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最終實現電力在二次能源佔比的目標。
  • 「碳中和」遠景下,石油石化行業如何積極「迎戰」
    2009年,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時任國家總理溫家寶首次提出了中國今後對氣候變化的具體措施並強調中國要到2020年實現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相對於2005年降低40%~45%的目標。對於2060年如何實現碳中和,目前官方對於這個目標並沒有明確的實施計劃,但是中國要達成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還是需要從能源需求側和供給側兩方面進行:
  • 海通國際孫明春:金融行業碳中和成本僅為千分之一,有望2030年實現...
    :「金融機構是碳強度非常低的行業,整個行業完全有能力在2030年甚至更早實現碳中和目標」。 在海通國際四個不同統計口徑中,至2030年,金融行業碳中和總成本最高為160億元。「基本上可以判斷到2030年前後金融部門的GDP應該在16萬億左右,假定到2030年中國金融機構把它所有碳排放通過這10年時間完全通過購買碳信用給中和,160億跟16萬億相比,成本也就是千分之一的水平。」
  • 有所不知|說說碳中和的那些事兒
    「碳中和」成了熱詞。從2020年9月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到12月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我國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入明年要抓好的8大重點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