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熔斷不是人工智慧」同濟大學校長建議要向非洲動物大遷移學習

2020-12-03 東方財富網

在今天在上海舉行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同濟大學校長陳杰、清華大學教授沈向洋、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之間,有一個「智見未來」的對話。對話中,張文宏又說了大實話,「今天我們的防控是熔斷式的,熔斷就不能人工智慧」,他認為在此次抗擊疫情中,主要還是靠人工調配,人工智慧在其中的貢獻不大。

與此同時,同濟大學校長陳杰也坦言,目前大量現存數據還沒有用於防疫和醫療衛生資源調配中,「不同時空中由傳感器所產生的大量數據如何融合處理,是我們所面臨的巨大問題。」

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杰聚焦「複雜系統智能控制與決策」,他所研究的「分布式智能系統控制」「多智能體協同優化與控制」等研究,正處於人工智慧、控制科學領域的國際學術前沿與熱點。

何為智能體協同?記者曾在陳杰走馬上任同濟大學校長不到兩個月時採訪過他。他告訴記者,一間屋裡6個機器人要同時出門,它們的最高境界是實現自主協同。誰負責開門,誰請「女士優先」,誰把燈關上,誰最後把門關上鎖好,彼此默契而有條不紊。事實上,這種智能體協同,模仿的是自然界生物種群有序運動和集聚彌散現象

陳杰介紹,上萬隻鳥在空中飛,眾多的魚群在海裡遊,非洲幾千隻角馬遷徙,但它們之間少有碰撞,其間遇樹逢坑或攻擊都會自行躲避。又如蟻群的集聚彌散現象,螞蟻們外出覓食,一旦發現米粒,即發出信息素吸引其他螞蟻趕來,再合力協同將米粒搬入洞中。「在既無全局信息又無領航者的情況下,動物完全靠鄰裡信息感知並自我決策,從而達到全局優化,這就是分布式系統最典型特徵。」

這些令人動容的生物界智慧,將啟發當下如日中天的人工智慧產業。陳杰的研究團隊,已嘗試實現多個機器人運動體在室外複雜情況下的有效自主協同,共同完成某個特定任務。記者看到陳杰所演示的機器人野外運動視頻,這些智能體的任務還包括,「在其中一個出現能力失控、毀傷乃至被『誘騙』的情況下,其餘智能體如何進行自我判斷和故障隔離,並重新調整計劃、繼續完成任務……」

陳杰在大會現場說,未來人工智慧對於數據的學習,要從深度學習,向強化學習、遷移學習、進化學習發展,「對於複雜系統來說,未來世界應該是將物理空間和人類社會空間有效連接而構成的新的信息物理系統,其中,人工智慧幫助人類拓展了自己認識世界的能力、認識世界的範圍,也拓展了人類的思維。」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上海科技報】同濟大學校長陳杰院士開課講述人工智慧發展 鼓勵...
    【上海科技報】同濟大學校長陳杰院士開課講述人工智慧發展 鼓勵學子勇敢肩負起歷史責任 來源:上海科技報   時間:2020-10-23  瀏覽
  • 媒體盤點瀋陽走出的大學校長:曾掌舵北大、同濟與港校
    而在瀋陽知名收藏家、瀋陽晚報文史顧問詹洪閣看來,瀋陽不僅善於塑造文體名人,更盛產大學校長。北京大學、同濟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知名學府,都曾由咱瀋陽老鄉掌舵。據王恩哥的同班同學回憶,那時候,同學們非常珍惜考入大學的機會,學習氣氛都很濃。在大家都拼學習的日子裡,王恩哥基本上都是班上前幾名。因為王恩哥非常優秀,本科畢業後,他被保送上遼大的碩士。也就是說,王院士在遼大學習了7年時間。1987年9月,王恩哥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師從章立源教授攻讀博士。考慮到王恩哥已有很好的物理基礎,導師建議他做半導體超晶格的題目。之後,他又被選拔推薦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交流學習。
  • 開學典禮上,復旦、上海交大、同濟、華師大的校長各說了什麼
    第一,復旦人要胸懷世界,堅守人類命運共同體。第二,復旦人要紮根祖國,常懷成才報國之志。第三,復旦人要把握未來,培養源頭創新思維。上海交大校長:大學的成長既有順境,也難免會遇到逆境「如期相聚來之不易」,上海交通大學迎來四千多名2020級本科新生。
  • 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院士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8月11日,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教授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受聘儀式在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舉行,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陳杰等校領導,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處處長宋揚等出席。
  • 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姚期智教授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受聘儀式在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舉行,校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陳杰等校領導出席。方守恩為姚期智院士頒發同濟大學名譽教授聘書,佩戴同濟大學校徽;陳杰致辭並介紹姚期智院士的學術簡歷。在報告中,他闡述了人工智慧的科學基礎,介紹了作為神經網絡研究新視角的神經拓撲結構、隱私保護學習以及可控的超級人工智慧三個新方向。姚期智院士指出,基礎研究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當今人工智慧一些非常亮眼的成果,正是許多年基礎研究的累積而成。為了確保未來人工智慧有可持續的巨大進步,今天我們更應該在人工智慧的基礎研究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 「國立同濟大學延安校友會」鉤沉
    筆者近讀西北大學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陝甘寧邊區民政工作史》,偶然發現,抗戰時期,在延安,竟然還曾有過「國立同濟大學延安校友會」: 1941年9月6日,為響應中央統戰部號召,在延安的部分同濟大學校友成立了「國立同濟大學延安校友會」,總幹事夏光韋,幹事有徐紀綱、趙安博、王震之,總計有17人。該會系統一戰線工作性質的社會團體,後改由中央青委領導。
  • 同濟大學十屆四次教代會召開
    他說,2018年,同濟大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等會議精神,遵循辦學規律,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按照同濟大學第十一次黨代會制定的發展方略和建設目標,聚力人才培養,為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打下了重要基礎。學校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實現了新的發展。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基礎研究對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
    同濟大學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8月11日電 (黃艾嬌 許婧)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教授11日在同濟大學作題為「人工智慧淺談」的學術報告時指出,基礎研究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報告中,姚期智闡述了人工智慧的科學基礎,介紹了作為神經網絡研究新視角的神經拓撲結構、隱私保護學習以及可控的超級人工智慧三個新方向。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基礎研究對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
    同濟大學供圖 攝姚期智院士作學術報告。 同濟大學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8月11日電 (黃艾嬌 許婧)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教授11日在同濟大學作題為「人工智慧淺談」的學術報告時指出,基礎研究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
  • 同濟大學中德學院諮詢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召開
    11月25日,同濟大學中德學院諮詢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在四平路校區中德大樓和線上平臺同時召開。教育部原副部長、同濟大學原校長、中德學院諮詢委員會理事長吳啟迪,副校長吳志強,德國學術交流中心秘書長Dorothea Rüland,德國學術交流中心前秘書長、中德學院項目專員Christian Bode,德國學術交流中心東亞處處長Susanne Otte,德國駐滬總領館科教領事Richard Cuntz,校外辦、中德學院、4個中德中心負責人及資助企業、德國合作高校代表等中德嘉賓50餘人參加會議,共商中德學院未來發展大計
  • 華人AI科學家邢波出任全球首所研究型人工智慧大學校長
    當地時間 11 月 29 日,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慧大學(Mohamed bin Zayed Universi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 MBZUAI)宣布,任命華人人工智慧科學家、卡耐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簡稱 CMU)計算機科學學院機器學習教授邢波為校長。
  • 同濟大學 | 留學事務所 小語種特色班
    內設教學教研中心,引進原版德意語教材,遴選匹配國內優秀的雙語版輔助教材,研發出版有針對性的德意語不同專業學習書籍。2.特色的德意語教學小班制授課、一對一訓練,同濟留學強調通過大量重複、不斷應用和動態接觸的導入式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好語言基礎。因材施教,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學習特點,同濟留學精心設計課程體系,為學生順利通過語言等級考試和國外大學語言及專業的入學考試保駕護航。
  • 華人科學家邢波出任全球第一所專注於人工智慧的應用大學校長
    當地時間11月29日,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慧大學宣布,任命華人人工智慧科學家、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教授邢波為院長。該校首批研究生計劃於2021年1月開始入校學習。邢波表示,作為校長,他的願景是「培養和造就一代具備必要理解力、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領導者,通過學術研究和行業應用充分挖掘人工智慧的潛力。」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慧大學是全球第一所專注於人工智慧領域研究生培養和科研應用的大學。2019年10月16日,該校在阿布達比正式成立。學校以阿布達比王儲兼阿聯武裝部隊副總司令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的名字命名。
  • 【同濟•新聞】加強「四史」學習,踐行初心使命——同濟大學附屬...
    【同濟•新聞】加強「四史」學習,踐行初心使命——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黨委書記講「四史」專題黨課 2020-11-19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同濟大學中德學院諮詢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線下線上召開
    11月25日,同濟大學中德學院諮詢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在四平路校區中德大樓和線上平臺同時召開。教育部原副部長、同濟大學原校長、中德學院諮詢委員會理事長吳啟迪,副校長吳志強,德國學術交流中心秘書長Dorothea Rüland,德國學術交流中心前秘書長、中德學院項目專員Christian Bode,德國學術交流中心東亞處處長Susanne Otte,德國駐滬總領館科教領事Richard Cuntz,校外辦、中德學院、4個中德中心負責人及資助企業、德國合作高校代表等中德嘉賓50餘人參加會議,共商中德學院未來發展大計
  • 吳廣明、方平任同濟大學黨委副書記(圖/簡歷)
    據同濟大學網站消息,日前,中共教育部黨組經與中共上海市委商得一致,決定吳廣明同志任中共同濟大學委員會常委、副書記,方平同志任中共同濟大學委員會委員、常委、副書記、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記者姚茜)  吳廣明同志簡歷
  • 寧波諾丁漢大學校長開學致辭:學問是學習問問題,而不是答問題
    還記得在1996年,我作為復旦大學的校長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校長一同去拜訪哈佛大學。我問哈佛大學的校長:您的職責是什麼?他告訴我,他的職責就是在世界範圍內尋找優秀人才和資金,其他的事情都由執行校長負責。於是,我意識到把Provost在這裡並不是「教務長」的意思,而是「執行校長」。我們的執行校長現在正坐在下面,他的職位其實比我更加重要。
  • 聚焦智能海洋 上海大學力推人工智慧研究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0月24日報導:上海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10月23日成立,將重點聚焦智能領域前沿,以智能海洋為研究特色,打造以「海洋信息化認知體系」為基礎,「智能無人系統和智能部組件研究」為核心,「海洋智能信息和深度保障系統」為落腳點的人工智慧研究高地。
  • 同濟大學閆佳祺:志存高遠,感恩同行
    曾四獲本、碩、博國家獎學金(2012/2016/2018/2019),2020年上海市優秀畢業生,中國冶金教育學會優秀學位論文,中國人力資源管理論壇優秀論文獎,同濟大學朋輩導師,同濟大學優秀學生黨員、同濟大學優秀學生獎學金典型、同濟大學優秀學生等獎勵與榮譽稱號。
  • 院士校長呼籲:要給青年科學家多「擺凳子」「搭臺子」
    近日,兩院院士盧耀如、金振民、張希、李校堃,以及一批大學校長在浙江省溫州市參加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系列活動時,本著求真務實的精神,針對一些制約青年科學家成長的現象或問題,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