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報】同濟大學校長陳杰院士開課講述人工智慧發展 鼓勵...

2020-11-25 同濟大學新聞網

【上海科技報】同濟大學校長陳杰院士開課講述人工智慧發展 鼓勵學子勇敢肩負起歷史責任

來源:上海科技報   時間:2020-10-23  瀏覽:

10月20日晚,作為同濟大學本學期「中國道路」課的第二講,同濟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杰以《人工智慧前沿、競爭與機遇》為題,闡述了人工智慧的前沿動態、未來發展趨勢,介紹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勉勵同濟青年學子要自覺肩負起大國競爭的歷史重任,堅定道路自信、堅持自主創新,瞄準人工智慧發展前沿,勤奮學習、刻苦攻堅,為推動我國人工智慧發展貢獻力量。

  陳杰首先對人工智慧發展歷程作了總體概述。他表示,人工智慧是改變世界格局的新工具,將成為信息技術和社會發展的新動能,將推動社會智能治理、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能交通、智能農業等社會民生領域的產業變革。近年來,歐美日等國紛紛推出了人工智慧發展的國家戰略,將人工智慧作為各國經濟社會、科技和軍事技術發展的驅動力。我國也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發展,加緊部署人工智慧發展的國家戰略。

  陳杰闡述了當前人工智慧的前沿發展態勢和未來技術趨勢。他指出,人工智慧包含單體智能、群體智能和智能群系統三大類,每個類別都有最基本的科學問題尚未解決。儘管圖神經網絡、量子霸權等人工智慧前沿技術獲得發展,人工智慧的脆弱性、安全性、多模態行為學習等問題仍未得到很好解決。同學們在這些領域都大有可為。

  陳杰介紹了國務院2017年7月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包括「三步走」戰略目標、四大重點任務和五大智能技術方向。他指出,與歐美等國相比較,我國在人工智慧人才、基礎理論研究、研究設施、產業布局、原創性成果等方面還存在相當差距,急需追趕和超越,我國發展人工智慧刻不容緩、任重道遠。他鼓勵同濟青年學子勇敢肩負起大國競爭的歷史責任,走自主創新的中國道路,瞄準人工智慧前沿尚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刻苦鑽研、潛心攻堅,為推動我國人工智慧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陳杰還介紹了2018年12月依託同濟大學成立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進展。該科學中心成立近兩年來,主要圍繞「自主與感知」「智能與湧現」「群智與協同」三大科學問題,從超材料感知、多尺度融合、自主與交互、多體與協同等研究方向展開科研攻關,力爭在自主智能無人系統領域取得一批原始創新性研究成果,著力推動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建造、智能製造、智能醫療等領域的產業變革,從而推動上海成為人工智慧創新策源高地、應用示範高地、制度供給高地和人才集聚高地。他希望同濟青年學子珍惜這一大好機遇,在校期間練就過硬本領,為上海、國家人工智慧發展助力。

  同濟大學新生院濟勤學堂學生孫澤說:「作為一名信息大類的新生,聆聽了陳杰校長的這堂課,感受頗多。我認識到了我國在人工智慧發展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抓住機遇、直面挑戰值得我們相關專業學生思考並付諸行動。我希望自己能奮發向上、錘鍊本領,爭取為中國道路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國道路」是同濟大學立足本校學科特色、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一門「中國系列」思政選修課。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徐蓉介紹,本學期「中國道路」課著重向學生展示中國在道路交通、人工智慧、城鄉建設、經濟發展、工程建設、對外交往、醫學發展等七個領域中國道路的實踐與理論成果,邀請學校領導分別授課。這些校領導不僅是每個專題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而且是中國重點高校的領導者,不僅可以從專業角度講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不同領域的發展道路和取得的成就,而且學生可從他們身上領略專業精英的風範和行業領袖的風採,是思政課與專業課相結合的又一探索。

作者:黃艾嬌 吳苡婷

連結:http://www.duob.cn/content.html?id=212878

 

相關焦點

  • ...說「熔斷不是人工智慧」同濟大學校長建議要向非洲動物大遷移學習
    在今天在上海舉行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同濟大學校長陳杰、清華大學教授沈向洋、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之間,有一個「智見未來」的對話。與此同時,同濟大學校長陳杰也坦言,目前大量現存數據還沒有用於防疫和醫療衛生資源調配中,「不同時空中由傳感器所產生的大量數據如何融合處理,是我們所面臨的巨大問題。」
  • 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院士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8月11日,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教授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受聘儀式在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舉行,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陳杰等校領導,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處處長宋揚等出席。
  • 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姚期智教授受聘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受聘儀式在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舉行,校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陳杰等校領導出席。方守恩為姚期智院士頒發同濟大學名譽教授聘書,佩戴同濟大學校徽;陳杰致辭並介紹姚期智院士的學術簡歷。姚期智院士曾於2019年10月率團前來同濟大學訪問,與同濟大學牽頭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的專家一起,就雙方人工智慧研究內容展開學術互動交流。姚期智院士對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強化學科交叉融合、圍繞「自主與感知」「智能與湧現」「協同與群智」等關鍵科學問題的發展規劃給予肯定,並就如何加強人工智慧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給予相關指導與建議,並與科學中心在智能建造等方面開展了系列科研合作。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基礎研究對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
    姚期智院士作學術報告。 同濟大學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8月11日電 (黃艾嬌 許婧)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教授11日在同濟大學作題為「人工智慧淺談」的學術報告時指出,基礎研究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基礎研究對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
    同濟大學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8月11日電 (黃艾嬌 許婧)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教授11日在同濟大學作題為「人工智慧淺談」的學術報告時指出,基礎研究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報告中,姚期智闡述了人工智慧的科學基礎,介紹了作為神經網絡研究新視角的神經拓撲結構、隱私保護學習以及可控的超級人工智慧三個新方向。
  • 聚焦智能海洋 上海大學力推人工智慧研究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院長楊學軍上將,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虞麗娟,同濟大學校長陳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名譽理事長李德毅,浙江大學信息學部主任陳純,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鋒,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巡視員楊偉人,上海市寶山區副區長陳堯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科學部三處處長吳國政,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人工智慧發展處處長石伯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首席科學家、上海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陸軍
  •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杰:自主智能無人系統存在理論研究的廣闊空間
    每經記者:張韻 每經編輯:陳俊傑7月1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陳杰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表示,未來無人系統將在單體、集群以及多集群模式上不斷演化發展,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和應用發展。
  • 開學典禮上,復旦、上海交大、同濟、華師大的校長各說了什麼
    復旦大學校長:個人的命運總是存在於時代洪流之中9月13日,復旦大學開學典禮上,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寧生發表講話《讀懂世界 讀懂中國 讀懂未來》,寄語14845名新同學,努力讀懂世界、讀懂中國、讀懂未來。
  • 德國漢諾瓦萊布尼茨大學校長一行來訪
    11月1日上午,德國漢諾瓦萊布尼茨大學校長Volker Epping率代表團一行15人訪問同濟大學。校長陳杰在逸夫樓會見代表團。我校土木工程學院、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上海國際智慧財產權學院、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發展規劃部和外事辦公室代表陪同會見。
  • 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袁亞湘院士訪問同濟並開展學術交流
    12月3日,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袁亞湘院士到訪同濟。同濟大學校長陳杰、黨委副書記徐建平與袁亞湘院士會晤。陳杰對袁院士到訪同濟表示歡迎,感謝他多年來對同濟大學及同濟數學學科的支持。陳杰強調了數學在自然科學中的重要位置,以及「厚重理科」在同濟學科建設中的基礎性地位。袁亞湘感謝同濟的熱情邀請,他表示,非常高興來到同濟開展學術交流。同濟數學近幾年快速發展,得益於學校的重視和關心。
  • 【上海科技報】挑戰傳統10萬年波動理論 同濟科學家發表全球季風...
    【上海科技報】挑戰傳統10萬年波動理論 同濟科學家發表全球季風度量指標研究成果 來源:上海科技報   時間:2020-10-13  瀏覽:
  • 姚期智院士:首先成為一名科學家
    人工智慧學科如何交叉?11日,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受聘成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同期舉行的學術報告會上,姚期智與大學生和高校老師分享自己對人工智慧(AI)研究及專業選擇的思考。在報告中,他闡述了人工智慧的科學基礎,介紹作為神經網絡研究新視角的神經拓撲結構、隱私保護學習以及可控的超級人工智慧三個新方向。姚期智院士指出,基礎研究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至關重要,當今人工智慧一些非常亮眼的成果,正是許多年基礎研究的累積而成。為了確保未來人工智慧有可持續的巨大進步,今天我們更應該在人工智慧的基礎研究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 媒體盤點瀋陽走出的大學校長:曾掌舵北大、同濟與港校
    而在瀋陽知名收藏家、瀋陽晚報文史顧問詹洪閣看來,瀋陽不僅善於塑造文體名人,更盛產大學校長。北京大學、同濟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知名學府,都曾由咱瀋陽老鄉掌舵。王恩哥、裴鋼和張信剛(左起)北京大學原校長王恩哥:當過知青還是海歸2013年3月22日,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潘立剛在北京大學宣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的任免決定,王恩哥接替周其鳳擔任北京大學校長。王恩哥院士不僅是地地道道的瀋陽人,還是遼寧大學的畢業生。
  • 同濟大學十屆四次教代會召開
    1月19日,同濟大學第十屆教職工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逸夫樓召開。校領導方守恩、陳杰、江波、徐建平、吳廣明、方平、雷星暉、陳義漢等出席會議,第十屆教職工代表大會206名正式代表,100餘名特邀代表、列席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校黨委副書記吳廣明主持。
  • 近3年來,59所「雙一流」大學校長換屆,院士佔3成,僅3名女校長!
    年11月成為了上海財經大學新的「掌舵人」。例如,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南京大學校長呂建、中央財經大學校長王瑤琪、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廖祥忠都在各自任職的高校完成了從本科到博士的求學,北京大學校長郝平也在北大就讀了本科和博士。
  • Nature發文介紹依託同濟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
    本文原標題:《Nature發文介紹依託同濟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力爭站在人工智慧創新的最前沿!》好消息!,全面介紹了依託同濟大學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同濟將通過整合來自上海、中國和全球的專業力量,努力將中心打造成為人工智慧創新的全球樞紐。原文詳見閱讀原文!
  • 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與上海交通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2020年11月25日,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與上海交通大學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行了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湯曉鷗教授與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院士代表雙方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由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毛軍發院士主持。
  • 同濟大學:推進科學研究高質量發展,讓學術之光照亮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徵程
    近年來,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指引下,同濟大學遵循科學研究的規律,對學校的科技實施「分類指導、分類管理、分類評價」,鼓勵同濟教師潛心問學、探索科學真理,做「頂天、立地」的科研,基礎研究瞄準國際學術前沿,應用研究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在繼續鞏固傳統工科特色、繼續提升同濟人社會服務能力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進一步提升同濟教師的基礎研究能力,從而提升學校的整體學術實力。
  • 院士就來了20多位!大咖雲集的2020中國自動化大會傳遞了哪些新動向
    搶佔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發展制高點,基礎研究需要在哪些關鍵問題上進一步聚焦、形成突破;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在繼續加大投入的同時,如何進一步優化生態,提升人工智慧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 為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與核心競爭力作出更大貢獻……在這一方高端對話平臺上,政產學研的專家們熱烈交流、暢談未來。
  • 武漢大學痛失院士,我國大地測量學家寧津生院士逝世
    這年的夏天,寧津生在學習的間隙翻閱上海《解放日報》時,偶然發現了同濟大學測量系補招生考試的消息。飽嘗失學痛苦的他,決定緊緊抓住這次機會。恰好他有同學在上海,於是,寧津生隻身赴滬投奔同學參加了同濟大學補招生考試,最終成功被錄取進入同濟大學測量系學習,開始了他與測繪學、與大地測量密不可分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