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的「幾何相位」效應
張東輝院士、楊學明院士等人,利用自主發展的具有國際上最高解析度的交叉分子束離子成像裝置,結合高精度量子分子反應動力學理論分析,對氫原子和氫氘分子反應中的「幾何相位」效應展開深入研究並取得重大突破。該進展是科學實驗與理論計算的又一次「完美結合」,用交叉分子束和量子化學方法首次定量了化學反應中的「幾何相位」作用,把化學動力學中的一個「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該項研究揭示了「幾何相位」在化學反應中獨特的作用以及「幾何相位」效應的物理本質,對於研究廣泛存在錐型交叉的量子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
較低能量下化學反應中量子幾何相位效應獲揭示
較低能量下化學反應中的量子幾何相位效應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孫志剛、院士楊學明和中國科技大學教授王興安合作,在H+HD→H2+D反應中的幾何相位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於《自然—通訊》。幾何相位效應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是系統的哈密頓絕熱沿著閉合的參數迴路周期性變化時,在波函數上引入的附加相位。幾十年來,該現象在凝聚態物理研究領域被廣泛關注,其與量子霍爾效應以及拓撲絕緣體的研究,都有密切關係。在分子體系中,幾何相位效應在勢能面間的錐形交叉區域附近產生。
-
科學網—水分子光化學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水分子光化學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本報訊(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陳志超)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袁開軍和楊學明院士團隊在水分子真空紫外波段光解動力學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工作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上。
-
中國科大建立並實驗驗證絕熱開放系統的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熱力學領域中取得重要研究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崔金明等人與巴西合作者建立了絕熱開放系統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在量子絕熱過程和熱力學絕熱過程之間建立了聯繫,並基於囚禁離子進行實驗驗證。
-
中國科大首次量子模擬馬約拉納零模的非阿貝爾幾何相位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許金時、韓永建等人與其合作者利用自主研製的光學量子模擬器研究馬約拉納零模的非阿貝爾交換特性,實現了具有拓撲特性的非阿貝爾幾何相位,並演示了拓撲量子計算的普適量子門操作。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水分子光化學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水分子光化學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
相位匹配紅外NLO晶體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相位匹配是NLO材料獲得實際應用的關鍵條件,目前主要通過調控晶體的雙折射率來補償基頻光和倍頻光的折射率差,進而實現NLO晶體材料的相位匹配。 在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郭國聰團隊採用拓寬帶隙以調節色散的策略實現紅外NLO晶體材料的相位匹配。
-
中國科大幾何與物理中心團隊在裡奇流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科大幾何與物理中心團隊在裡奇流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磊 )近日,中國科大幾何與物理研究中心創始主任陳秀雄教授與王兵教授關於高維凱勒裡奇流收斂性的論文「Space of Ricci flows (II)—Part B: Weak compactness of the flows」於國際知名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
-
科學家建立絕熱開放系統的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等人與作者合作,建立了絕熱開放系統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在量子絕熱過程和熱力學絕熱過程之間建立了聯繫,並基於囚禁離子進行實驗驗證。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pj 量子信息》上。
-
我科學家建立並驗證絕熱開放系統的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等人與作者合作,建立了絕熱開放系統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在量子絕熱過程和熱力學絕熱過程之間建立了聯繫,並基於囚禁離子進行實驗驗證。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pj 量子信息》上。近年來,量子技術的發展使得精確製備和控制量子系統成為可能。那麼,在量子尺度下熱力學定律是否依然適用?
-
水分子光化學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量子態水平研究水分子光化學過程對於建立星際化學模型,以及同位素解離不同動力學研究對於理解星際中H/D分布的不均勻性都具有深刻意義。該團隊對H2O分子和D2O分子經由C(010)初始態解離動力學進行了轉動量子態分辨的高精度實驗研究。觀測結果顯示,與OD+D光化學過程相比,OH+H產物量子態分布受偶然共振機理影響強烈,可以經由非絕熱耦合路徑解離。
-
我國科學家建立並驗證絕熱開放系統的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等人與作者合作,建立了絕熱開放系統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在量子絕熱過程和熱力學絕熱過程之間建立了聯繫,並基於囚禁離子進行實驗驗證。量子熱力學由此逐步發展起來,它旨在從量子力學微觀角度研究熱力學定律的產生及其極限,解決麥克斯韋妖等長期以來困擾人們的問題。同時,人們也期望量子熱力學能揭示出超越經典熱力學範疇的新機制。
-
我科學家建立並驗證絕熱開放系統的量子熱力學一般公式—新聞...
-
自由基異構化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慧眼探視微觀秘境
自由基異構化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慧眼探視微觀秘境 2017-10-24我們的研究就好比使用由實驗和理論組成的『眼睛』看微觀世界中自由基的運動過程。」24日,四川大學原子分子所教授馬建毅對記者表示。 馬建毅參與的科研成果《亞乙烯基異構化過程的光電子譜編碼》在世界著名科學雜誌《科學》上發表,這項成果為從量子態層面理解和調控化學反應提供依據,對理解化學反應中自由基的異構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
青島科技大學王霞科研團隊超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10月28日,記者從青島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王霞教授科研團隊在光子功能材料的相位調控領域取得新進展,在一區期刊Nano Letters(影響因子11.238)上發表標題為「Circular Phase-Dichroism of Chiral Metasurface Using Birefringent Interference
-
研究5年、審稿6年:中國科學家在微分幾何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論文的審稿人評論「該文是幾何分析領域內的重大進展,毫無疑問將激發諸多相關工作」。菲爾茲獎得主西蒙·唐納森也多次在媒體和文章中稱讚此文為「幾何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微分幾何學起源於17世紀,主要用微積分方法研究空間的幾何性質,對物理學、天文學、工程學等產生巨大推動作用。「裡奇流」(Ricci flow)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是一種描述空間演化的微分幾何學研究工具。
-
上海光機所等在隨機相位散射光的相干性與渦旋動力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光機所等在隨機相位散射光的相干性與渦旋動力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7-15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十年磨一劍,中國科大幾何與物理中心團隊在裡奇流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中國科大幾何與物理研究中心創始主任陳秀雄教授與王兵教授關於高維凱勒裡奇流收斂性的論文「Space of Ricci flows (II)—Part B: Weak compactness of the flows」於國際知名數學期刊《微分幾何學雜誌》(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發表
-
光子集成多光子糾纏量子態以及片上光頻梳研究獲重要進展
又一重要進展。該研究開創了片上產生和控制複雜量子態的時代,並提供了一個可規模化集成的光量子信息處理平臺。 Brent E.Little在集成光學領域有20餘年的研究經歷,是國際著名光子集成專家,於2013年全職加入西安光機所從事光子集成相關技術研究。
-
中科大聯合國際團隊取得量子測量研究重要進展
中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以及瑞士的理論物理學者合作,在光子系統中首次實驗使用糾纏集體測量(entangled collective measurement)將量子比特熱力學系統中投影測量的反作用(back action)降至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