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Song Lin課題組Acc. Chem. Res:均相電催化新反應研究

2021-02-15 X-MOL資訊

有機電化學合成是一種非常引人關注的綠色有機合成手段,極好的滿足了當今社會對於可持續發展綠色化學的要求。它被認為是一種「古老的方法、嶄新的技術」,已經大量用於各種有機小分子的工業化生產之中。由於它以電能作為反應驅動力,用電子替代傳統的氧化還原試劑,從源頭上避免了昂貴甚至是有一定毒性的氧化還原試劑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獨特的調控能力——可以通過電極電勢精準的調控反應的化學選擇性。因此,有機電化學合成一直以來都是學術界、工業界、尤其是製藥行業備受關注的研究方向。電化學合成一般有兩種電解方式:直接電解和間接電解。直接電解的化學選擇性完全取決於反應體系中反應物的氧化還原電位,氧化電位低的物種優先在電極表面被氧化。間接電解則是依靠電化學催化劑傳遞電子,包括兩種情況:第一種是電化學催化劑只充當電子的載體,但是它可以將我們感興趣的氧化還原反應從電極表面帶到雙電層中,極大的加大了後續的反應速度,並且可以有效的避免電極的鈍化現象;第二種電化學催化劑則是一個多功能的催化劑——它不僅承擔著電子轉移的任務,還可以作用於反應底物,甚至可以作用於後續反應中的反應中間體,控制反應的反應活性以及反應選擇性(圖1a)。

圖1. (a) 間接電解的兩種模式; (b) 陽極偶合電解設計示意圖近期,美國化學會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雜誌在線發表了Song Lin課題組近年來在均相條件下利用氧化還原活性的電化學催化劑(Type II電化學催化劑)在有機電化學合成中的應用。本綜述涵蓋了該課題組2016年成立以來在這一原創性研究方向的系統研究工作。綜述的主要內容概括如下:(1)廉價金屬錳催化的簡單烯烴的雙疊氮化反應;(2)有機小分子TEMPO催化的簡單烯烴的氨氧化反應;(3)基於反應機理研究開拓的TEMPO衍生物——CHAMPO催化的簡單烯烴雙疊氮化反應;(4)基於陽極偶合電解(Anodically coupled electrolysis)(圖1b)這一設計理念開拓的簡單烯烴的系列異雙官能化反應;(5)電化學銅催化的芳基烯烴的不對稱氰基官能化反應;以及(5)鈷/銅雙金屬電化學催化的共軛烯烴不對稱氫氰化反應(圖2)。

這些研究不僅開發了一系列新穎的烯烴轉化反應體系,而且從理論高度研究了其催化本質,加深了認識,有助於推動有機電化學催化在合成化學中的應用及發展。Catalyzing Electrosynthesis: A Homogeneous Electrocatalytic Approach to Reaction DiscoveryJuno C. Siu, Niankai Fu, Song LinAcc. Chem. Res., 2020, 53, 547-560, DOI: 10.1021/acs.accounts.9b00529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48471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Materials Today Nano綜述:磷酸鹽和硼酸鹽電催化水氧化
    非貴金屬催化劑由於其地球含量豐富,成本較低,對環境友好和易製備等特點而被廣泛研究。其中,磷酸鹽和硼酸鹽因其較低的成本,相對較高的活性和穩定性而引起了極大關注。然而,關於過渡金屬磷酸鹽和硼酸鹽在電催化OER的系統性綜述方面幾乎沒有報導。因此,總結過渡金屬磷酸鹽和硼酸鹽催化劑在電催化OER方面的研究進展是很有必要的。這為今後電催化OER尋找合適的催化劑提供了新的參考。
  • JACS: 電催化MOF設計新策略
    這使得該MOF在電催化活性及穩定性上表現出明顯優勢。背景介紹氧還原反應(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是二氧化碳零排放儲能材料例如燃料電池和金屬-空氣電池等技術中的核心反應。
  • ACS Catalysis綜述: 水相異質催化反應研究進展
    因此,了解水在這些過程中的作用一直是研究人員多年來的一個重點。例如,水分子在酶催化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如控制底物和產物的傳質速率,促進活性位點的質子轉移,幫助建立有利催化的分子構象。自然界利用水的普遍存在來控制許多酶的反應,利用水的獨特性質,這反過來又有助於調節反應速率、選擇性和傳質速率。水作為溶劑、反應物或副產品的一些自然現象在合成多相催化劑催化的工業相關反應中找到了相似之處。
  • 韓布興/錢慶利Chem:均相催化與多相催化耦合用於CO2加氫合成液體燃料
    如果用均相催化劑在低溫下有效地加速RWGS反應,則有望克服上述熱力學限制的問題。有鑑於此,中科院化學研究所韓布興院士,錢慶利副研究員報導了在間歇反應器中通過均相催化的RWGS反應和多相催化的FTS反應進行耦合,可用於高效CO2加氫合成液體燃料。
  • 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的研究進展
    有機-無機雜化催化劑可以兼具均相催化劑和多相催化劑的優勢,並可實現活性位點的精準控制,從而實現ECR反應活性和選擇性的調控(圖1)。該綜述論文首先介紹了CO2電還原的相關測試裝置和評價指標,以及有機、無機及其複合納米材料在ECR中的反應路徑等(圖2)。
  • 萬立駿/曹安民Acc. Chem. Res.: 把空心碳球,進行到底!
    空心碳基納米球(HCNs)已被證明在許多研究領域,特別是在用於能量轉換/存儲的電化學裝置中顯示出良好的潛力。
  • 國際化學頂級刊物《Acc. Chem. Res.》發表化學學院施章傑課題組新...
    20世紀70年代起發現的交叉偶聯反應是現代有機合成中構建碳碳鍵和碳雜原子鍵的極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傳統而言,有機滷化物是偶聯反應中最為常用的底物。但是,有機滷化物有著自身的缺點,例如價格昂貴、對環境不友好、難於製備等。苯酚及羰基化合物在有機化合物中極為常見,在生物質中大量存在。將這些廉價、易得的原料應用到偶聯反應中,吸引了有機化學家極大的關注。
  • 哈工大韓傑才院士團隊在2D過渡金屬二硫化物電催化材料的最新綜述
    成果簡介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韓傑才院士課題組的宋波教授等人,對近年來有關2D TMDs電催化劑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結合本課題組的研究成果,系統性地總結了有關2D TMDs材料的製備方法,及其電催化析氫(HER)性能的調控策略,並對目前有關2D TMDs
  • AFM綜述: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
    近年來,人們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i)在壓電催化中通過壓電勢改變表面電荷能;ii)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和集成壓電半導體或由壓電和半導體組成的耦合系統的催化活性增強。有鑑於此,中國地質大學黃洪偉教授、張以河教授和紐卡斯爾大學Tianyi Ma等人,綜述了有關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的最新進展。
  • 有機反應機理研究綜述發表
    有機反應機理研究,尤其是催化反應的機理研究已經成為計算有機化學最重要和活躍的領域之一。
  • 具有明確活性的金屬多相催化劑用於CO2電催化還原
    分子電催化CO2還原反應(CO2RR)是其中一種很有前途的方法,因為它可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產出。優化CO2RR系統需要找到高效的催化劑,以及電解系統。現在有一些方法來幫助了解電催化過程,如與太陽能或熱能的耦合,最近,清華大學王訓課題組的一篇綜述工作發表在先進能源材料上,討論了具有明確活性金屬位點的催化劑。
  • 南洋理工劉彬團隊綜述:電催化反應中的原位表徵技術(XAS/XPS/XRD/NRVS/Raman等)
    因此,藉助原位表徵技術,實時探測催化劑表面氧化態和原子結構轉變,對深入認識電催化能源轉化反應中的反應機理、進一步設計和優化電催化反應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近日,南洋理工大學劉彬教授團隊發表了電催化反應中原位表徵技術的綜述。
  • 2020上半年,中國學者在Chem Rev的表現竟然這麼強
    近年來,該反應在許多方面得到了顯著發展,包括催化體系的發展,機理的理解,底物範圍以及在複雜功能分子的合成中的應用。西北大學魏顥在這篇綜述總結過渡金屬催化脫羰過程的最新進展,從發現新的轉變到對反應機理的理解,以揭示該領域的巨大成就和潛力。這篇綜述的內容按脫羰過程中化學鍵裂解的類型分類。為了擴大脫羰反應的應用範圍,還研究了脫羰方法的主要挑戰和機遇。
  • 超級乾貨丨催化研究必備網站統計與介紹
    生物體 系中複雜分子的識別與相互作用力的研究。多相、均相催化反應動力學和表面化學研究。精細化學材料,特別是納米催化劑和均相配位催化劑的製備、表徵及其在醫 藥農藥等的綠色合成的工藝中的應用研究。實驗室主要以西部資源(油氣、礦產、生物)的優化與綜合利用為背景,以羰基合成和選擇氧化催化過程為主要手段,瞄準世界前沿,重視學科交叉,通過化學催化與生物催化、表面催化與界面催化、多相催化與均相催化之間的相關研究,開展以精細化學品和新材料的環境友好催化合成為目標的催化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前瞻性應 用基礎和戰略性高新技術研究。
  • 邱介山EES綜述:CO2電還原反應創新策略
    CO2電還原反應(CO2RR)是一種新興的電催化反應,可以將CO2轉化為燃料或增值化學品(如碳氫化合物和含氧化合物)。然而,CO2RR的實際應用仍然受到低電流密度、低CO2利用率和轉化率以及低能效的嚴重限制。
  • Joule高被引文章大匯總:綜述、電池、電催化、超級電容器
    在此,出於滿足各個研究方向讀者的需要,筆者將文章類型分為綜述類、化學電池類、催化類、太陽能電池類、超級電容器類分別選取被引量TOP 2的論文進行著重介紹,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以上數據整理自2020年4月24日web of science檢索記錄)。
  • 湖南大學王雙印教授Chem:親核試劑電催化氧化活性起源
    近日,湖南大學的王雙印教授課題組報導了關於親核試劑電化學氧化反應,鎳基電催化劑的活性起源與設計原理,對親核試劑電氧化反應的定義,機理以及改性策略進行系統性研究,這為親核試劑電化學氧化領域的發展以及工業化應用提供理論指導。研究成果發表於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hem上。
  • 北大在常溫常壓水相電催化合成氨領域獲得突破
    中化新網訊 北京大學3月6日發布消息稱,該校張亞文/嚴純華課題組與合作者在常溫常壓水相電催化合成氨領域獲得突破。  目前,工業上廣泛採用的Haber-Bosch方法通過高溫高壓等苛刻條件來促使高純氫氣和氮氣在鐵基催化劑表面進行反應生成氨,其能量和氫氣都來自於化石燃料(如甲烷等),表現出高能耗、高化石燃料消耗和高二氧化碳排放等缺點。
  • Chem. Rev.綜述:有機羧酸鹽類MOFs及其衍生物在電催化水氧化方面的應用
    第一作者: 楊東旭博士        通訊作者: 陳遠富教授       通訊單位: 電子科技大學            論文DOI: 10.1016/j.ccr.2020.213619        本文對近年來有機羧酸鹽類型的MOF及其衍生物材料在電催化水氧化(OER)方面的應用做了綜述
  • 徐強/鄒如強Chem. Rev.:MOFs如何構建單位點催化劑?
    有鑑於此,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京都大學徐強教授與北京大學鄒如強等人綜述了近年來MOF基單金屬位點催化的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其在熱催化、電催化和光催化等方面的結構和應用。 研究人員集中介紹了MOFs和MOF衍生材料(碳)作為新型框架材料在固定活性單金屬位點催化方面的研究進展。首先介紹了各種合成方法,以實現對這類單金屬位點催化劑的合理構建,其中將利用強大的表徵技術,在分子/原子水平上仔細討論它們的結構特徵。要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