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陸地上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雄性北極熊的體重達到了800公斤,它們站起來的時候,身高達到了2米。北極熊的體型雖然龐大,但是它們很是靈活,不僅奔跑速度極快,可以達到40公裡每小時,它們的遊泳能力也是北極地區很多動物不能相比的,可以以每小時10公裡的速度遊97公裡。在冰面上,寬厚的後腳掌是它們行走千裡的有利工具;到了海水當中,前腳掌就是有力的「划槳」。
原本在寒冷的北極地區沒有天敵,但是近些年人類成為了它們最大的「天敵」。隨著全球變暖的趨勢越發加重,北極地區的冰塊開始融化。對於北極熊而言,它們最喜歡待的冰塊在一點點融化,它們的生存空間在一點點消失。此外,一些持久性的有機汙染物也會對北極熊的生存造成威脅,此前科學家在北極熊的體內發現了很多有機氯農藥的存在。1972年,美國頒布了禁止捕獵北極熊的法律;1973年加拿大、挪威、丹麥等國家籤署了保護北極熊的公約,幾十年過去了,北極熊的生存境地仍舊不容樂觀。
在北太平洋的寒溫帶海域、福克蘭群島、南美沿岸火地島到巴西裡約熱內盧之間還有秘魯的利馬我們都可以看到憨憨的海獅。除了一些魚類、烏賊和海蜇它們喜歡吃,有時候它們也會吃企鵝。海獅和蛇有一定的相似點,它們都喜歡整隻吞食物,不加一點咀嚼。而且因為體型較大的原因,海獅的食量也是很驚人的,為了不跑來跑去,它們每天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海裡,目的就是為了無時無刻進食。有時候它們為了幫助消化,還會吃一點小石頭。
近些年,海獅又得到了一個新的身份,成為了科學家御用的「特約科考員」。因為海獅喜歡吃磷蝦,所以他們在海獅的身上安裝了電子記錄儀,通過對海獅的遊泳速度和活動範圍,來推測磷蝦的動態變化。另外科學家還會將海獅馴化幫助人們到海洋當中去尋找一些東西。比如太空返回的墜落於海洋當中的人造衛星,雖然說潛水員也可以打撈,但到了一定的深度時候,潛水員也無能為力。現在,在美國和墨西哥等海域都有馴化的海獅,被用於軍事用途。而早在2012年的時候,海獅就已經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當中,屬於瀕危紅色物種。
藍鯨最大體長是33米,最大的重量達到了181噸。如果把藍鯨放置在稱的一頭,另外一頭只有放上25頭的非洲象,或者是3000個人站上去,才可以達到稱的平衡。僅僅是它們的一條舌頭就可以達到2000公斤,頭骨可以達到3000公斤,肝臟也有1000公斤,心臟是500公斤,舌頭可以站下50個人,無論哪一項單獨拎出來,都是其他動物難以比擬的。血管粗壯到什麼程度呢?可以放下一個小孩。2012年被列入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當中,數量如今都不到50隻,人類的存在是保護了它們,還是將它們逼入了絕境?誰可以看到藍鯨的無助與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