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降落傘為何被稱為載人飛船返回時的保護神?

2020-09-10 中國航天科普

5月8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在東風著陸場,一時間相關的信息和照片刷爆了朋友圈。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注意到,在大家發布的照片中,幾乎必有一張降落傘和飛船一起飄飄悠悠從天而降的照片。3頂紅白相間的降落傘在空中綻放確實非常得奪目,讓人挪不開眼睛。那麼,吸睛無數的降落傘究竟有何魅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乘著降落傘緩緩下降的飛船返回艙

巨型降落傘在飛船返回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沒有它,飛船返回艙幾乎不可能安全著陸。1986年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空中發生爆炸,當時乘員艙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壞,航天員很有可能也還活著,但仍沒能避免不幸就是因為乘員艙沒有安裝降落傘,乘員艙在下降的過程中,高速撞擊海平面導致乘員艙解體,使得航天員沒有了生還的可能。

在事故中遇難的7名航天員

乘員艙之所以會解體,是因為乘員艙或飛船返回艙下降至距地面15千米左右高度時,就會逐漸進入穩定下降狀態,這時如果不採取措施的話,乘員艙或飛船返回艙將以每秒100多米的速度衝向地面或海面。以如此高的速度撞擊地面或海面,必然會造成船毀人亡的慘劇。

為了避免慘劇發生,就需要藉助降落傘來幫助飛船返回艙減速。一般飛船返回艙越重所需的降落傘面積就越大,而降落傘面積越大飛船返回艙速度就越小。神舟飛船的返回艙重約3t,降落傘面積為1200m²,這是經過科學計算的,因為這樣的面積既能幫助飛船返回艙降到合適的速度,同時也能保護航天員的安全。

神舟飛船的降落傘

講到這裡,有的小夥伴可能會有疑問了,神舟飛船採用的是1200m² 的單傘,這次新飛船試驗船為什麼有3個降落傘呢?

這主要是因為,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比神舟飛船的返回艙重了一倍以上,原來的降落傘已經不能滿足試驗船返回艙的降速要求了,因而需要增加降落傘的面積。但是如果在原來降落傘面積基礎上再增加的話,製造場地和設備周期,包括驗證技術的難度都非常得大,並且它的可靠性也會降低。最後,經過反覆試驗,最終科研人員採用了3個降落傘組成群傘解決了這個問題。

「胖」了一倍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

採用3個降落傘,雖然能夠幫助試驗船返回艙降速到合適的範圍內,但3個降落傘很容易產生相互幹擾的問題,這個問題又該怎麼解決呢?

這就需要在包傘的時候特別注意了,工作人員要將降落傘的傘衣、傘繩和連接吊帶等整齊有序地裝進傘包內,使它們保持一定的幾何形狀並保證傘衣等部件在工作前不受氣流吹襲、不與其他物體鉤掛,在工作時則要保證降落傘按預定程序開包工作。聽起來是不是覺得難度不大,但其中需要注意的細節也不少。

降落傘設計人員正在檢查主傘傘衣質量

例如,其中一個環節是梳理傘繩。飛船降落傘的傘繩根數多,長度還非常長,讓這麼多根傘繩互不纏繞其實並不簡單,工作人員需要藉助一個叫梳繩夾的秘密武器。工作人員需要將傘繩按照編號順序依次排列進梳繩夾內,然後手持多根一組的梳繩夾,從頭理到尾。梳理之後的傘繩就可以整齊有序地排列在傘包內,保證了傘繩拉出時不打結不纏繞。

根數多、長度長的飛船降落傘傘繩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工作人員是如何將傘衣裝填進傘包的,裝填時,工作人員要將傘衣摺疊好,然後整齊有序、充實飽滿、不留空隙的將傘衣裝進傘包內。這是一個技術活,力度太小傘衣裝不進去,力度過大就有可能損壞傘衣,所以工作人員一定要依靠反覆練習的經驗掌握好合適的力度。再有,想要將傘衣、傘繩、連接吊帶等部件全部壓進傘包內,只靠人力是不夠的,還需要藉助壓力包傘機進行輔助操作。

最後將傘衣、傘繩等部件全部裝填進傘包後,還需要將傘包的口封住,專業人員管這叫「封包」。這道工序難度也不小,要在降落傘全部部件裝填進傘包後,儘量快的將傘包的口封住,一定要保證傘衣不能有一點膨脹。

如此經過整裝後的降落傘才能保證飛船返回艙的安全。此次,新飛船試驗船的降落傘就成功將飛船返回艙的速度由「飛機飛行速度」降為「汽車市區行駛速度」,保證了新飛船試驗船返回艙的安全。

總之,降落傘在保護飛船返回艙安全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每一次當飛船返回艙降落傘打開的時候,大家都會鬆一口氣,因為降落傘順利打開是決定任務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如今,3傘模式已經試驗成功,讓我們期待紅白相間的降落傘在空中再次綻放吧!


參考文獻/

[1]戚發軔、李頤黎.巡天神舟——揭秘載人太空飛行器[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11.

[2]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微信公眾號


編輯/賈冰玉

審校/楊潔


如需轉載,請留言獲得授權哦~

相關焦點

  • 飛船同樣穿過大氣層,為何返回時會有高溫,而升空時沒有?
    飛船在穿過稠密的地球大氣層時,將會產生上千度的高溫,威脅飛船的安全。那麼,為什麼宇宙飛船要冒著燒毀的風險加速穿過地球大氣層?為什麼宇宙飛船不在太空中直接打開降落傘,然後慢慢降落回地球呢?當飛船要返回地球時,制動火箭將會啟動,對飛船進行減速,降低飛行高度,使其脫離原先的軌道,進入一個與地球表面相交的軌道,這樣飛船就能踏上返回地球的旅途。
  • 楊利偉首次證實:神舟二號返回時降落傘沒打開,若載人必死無疑
    在整個「神舟五號」飛行過程中,楊利偉經受了兩次重大考驗:一次是長達26秒的共振,全身使不上力,內臟很難受;另一次是返回時衝回稠密大氣之後,降落傘破了一些,返回艙急速落地後一下彈起,再摔下去。楊利偉整個人向右肩方向撞去,頭部猛甩過去,麥克一下把他的嘴捅破。隔14年,楊利偉嘴唇下方的白色傷疤仍清晰可見。這不是神舟飛船第一次因為降落傘問題出現重大故障了。
  • 內蒙上空傳出一聲巨響,3個巨型降落傘從天而降,穩落在預設場地
    ,當地時間5月8日13時49分,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航天飛船試驗返回艙經過67個小時的太空之旅後,成功的在內蒙古的東風著陸場降落,贏得了一片喝彩聲。隨後,網上就披露出返回艙著陸時的照片,而且它的著陸姿態也是非常正確,並且落點也是非常的精準,不過唯一的遺憾就是渾身黝黑,這是因為它在途經大氣的時候,經過高溫的燃燒,最終變成了黑色,不過內部的儀器並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返回艙承擔著新一代飛機所使用的新技術驗證任務。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湖南韶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2月20日上午10時20分許,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簡稱「神十」返回艙)是兩天前從北京出發的。12月18日上午,記者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見證了「神十」返回艙啟運。在負責承運的平板運輸車上,返回艙被安放在一個鋼製底座架上,四周由綁帶牢牢固定住。返回艙長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是2噸多。
  • 美國SpaceX載人飛船返回地球!45年來首次濺落大海,用了60年前老技術
    SpaceX載人龍飛船作為人類航天史上第九款載人入軌太空飛行器,在美國東部時間5月30日15時22分被Spacex公司發射升空。太空人經歷了幾個月空間站生活後,決定於2020年8月1號正式返回地球。這一次載人龍太空飛行器在衝過大氣層之時,其表面溫度就達到了1927攝氏度,因為高溫,太空飛行器和陸地間信號還一度中斷,好在是有驚無險,美國SpaceX載人飛船返回地球!
  • 剛剛,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美麗的降落傘碩大的氣囊返回艙離地面越來越近5月8日13時49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安全回歸,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3時33分,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
  • 美國「龍」飛船返回地球 完成首次載人試飛任務
    搭載兩名美國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2日返回地球,濺落在美國東南部佛羅裡達州海岸附近,完成首次載人試飛任務。在國際空間站停留約兩個月後,「龍」飛船1日離開國際空間站。在近地軌道飛行約19小時後,「龍」飛船點燃推進器開始回歸。隨後,飛船的4個主降落傘展開,以減緩飛船下降速度。美國東部時間2日14時48分(北京時間3日2時48分),飛船落入佛羅裡達州附近的墨西哥灣。美國航天局說,這是45年來搭載美國太空人的飛船首次通過濺落方式返回地球。濺落點附近的回收船負責打撈飛船。
  • 馬斯克的載人飛船開始返回,這7件事你可能需要知道
    【ALENG 自媒體】8月2日晚間自媒體專稿,在國際空間站停留了60多天後,馬斯克旗下Space 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終於踏上了回程的路,北京時間8月2日早晨7點多,執行這次試飛任務的兩名太空人Doug Hurley和Bob Behnken乘坐龍飛船,從國際空間站脫離,正式踏上回程之路。
  • 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著陸表現讓人振奮,專家:滿分
    據央視軍事5月10日報導,當地時間5月8日,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準確返回酒泉東風著陸場。在試驗船抵達預定地點後,搜索回收分隊第一時間利用蟒式全地形履帶車,連夜將返回艙運出沙漠;工作人員在戈壁灘露宿一夜後,將返回艙吊裝至運輸車上,火速運抵酒泉廠房,展開後續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試驗船項目負責人表示此次成功著陸,還透露出了一個細節讓人振奮!
  • 神舟十一號飛船撤離天宮二號 航天員踏上返回之旅
    根據北京通報落點,空中分隊利用機載搜索設備;13時46分,成功捕獲243信標信號,直升機進行歸零飛行;13時53分,指揮機目視返回艙,空中分隊相繼降落,趕赴返回艙現場。為使飛船返回著陸的機會儘可能地多,著陸場應選在飛船運行的船下點軌跡儘可能多圈次通過的地域,阿木古郎草原也符合這樣的條件。 主著陸場的氣象條件將是飛船能否按時返回的關鍵,雷雨大風都不適宜飛船返回。而在所有的氣象條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地面淺層風的大小。根據計算,飛船返回艙將在離地面10公裡左右的高度打開降落傘,依靠降落傘的減速功能緩緩飄向地面。
  • 美國「龍」飛船載兩名太空人返回地球 完成首次載人試飛任務
    來源:新華社【原標題】詳訊:美國「龍」飛船載兩名太空人返回地球新華社華盛頓8月2日電(記者譚晶晶)搭載兩名美國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2日返回地球,濺落在美國東南部佛羅裡達州海岸附近,完成首次載人試飛任務。
  • 「龍」飛船返回地球 Space X首次載人航天任務收官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陸一夫)在太空站停留64天後,Space 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奮進號」正式開始返回地球。北京時間8月3日凌晨2時48分,「龍」飛船在佛羅裡達州彭薩科拉海岸外的墨西哥灣濺落,成功將兩名太空人帶回地球,Space X首次載人航天任務完美收官。
  • 美國「龍」飛船返回地球
    8月2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濺落在美國東南部佛羅裡達州附近的墨西哥灣。 搭載兩名美國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2日返回地球,完成首次載人試飛任務。在國際空間站停留約兩個月後,「龍」飛船1日離開國際空間站。在近地軌道飛行約19小時後,「龍」飛船點燃推進器開始回歸。隨後,飛船的4個主降落傘展開,以減緩飛船下降速度。美國東部時間2日14時48分(北京時間3日2時48分),飛船落入佛羅裡達州附近的墨西哥灣。美國航天局說,這是45年來搭載美國太空人的飛船首次通過濺落方式返回地球。 據新華社
  • 美國SpaceX載人飛船返回地球!落入大海,用的竟是60年前的老技術
    3日,美國太空人9年來第一次搭乘美國太空飛行器,返回地球!2位美國太空人這次搭乘飛船降落在地球水面,是美國45年來第一次進行飛船水面返回。有趣的是這一返回操作使用了超過60年之前的「老」技術。返回艙一落水,船隻上的救援人員就開始連接飛船返回艙,打撈降落傘,隨後將返回艙提離大海水面,令機組人員登船。從返回艙出來後,太空人將被直升機空運到岸上,然後被運送到附近一個機場的大型飛機上,在那裡他們將飛回休斯敦任務中心和家中。
  • 世界載人飛船發展歷程
    載人飛船是能保障航天員在外層空間生活和工作以執行航天任務並返回地面的太空飛行器,又稱宇宙飛船。它是運行時間有限,僅能一次使用的返回型載人太空飛行器。   40年來,世界載人航天共經歷了5個階段。而處於60年代的第二個階段以發展載人飛船為主。作為人類載人航天的起步階段,載人航天以美國和前蘇聯互相競賽式的發展為主線。
  • 「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
    經過上述四次無人飛行試驗後,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我國用長徵二號F型運載火箭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航天員楊利偉搭乘該飛船進入太空,繞地球飛行了21小時、14圈後,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順利在內蒙古著陸,6時45分航天員楊利偉自主出艙。
  • ——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相關的11個細節
    ——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相關的11個細節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李國利、陳曦  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搭載著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飛向浩瀚宇宙,將與等候在太空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  神舟十一號本次飛行有哪些特點?「神舟」到底「神」在何處?對此,相關專家向記者講述了與神舟十一號相關的11個細節。
  • 載人「龍」飛船濺落地球
    「龍」飛船濺落在美國東南部佛羅裡達州海岸附近搭載兩名美國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2日返回地球,濺落在美國東南部佛羅裡達州海岸附近,完成首次載人試飛任務。在國際空間站停留約兩個月後,「龍」飛船1日離開國際空間站。在近地軌道飛行約19小時後,「龍」飛船點燃推進器開始回歸。隨後,飛船的4個主降落傘展開,以減緩飛船下降速度。美國東部時間2日14時48分(北京時間3日2時48分),飛船落入佛羅裡達州附近的墨西哥灣。美國航天局說,這是45年來搭載美國太空人的飛船首次通過濺落方式返回地球。濺落點附近的回收船負責打撈飛船。
  • SpaceX載人飛船返回地球
    本次試飛主要是為了對載人龍飛船進行各項驗證,通過評估之後,龍飛船將正式執行NASA與SpaceX籤訂的「商業載人項目」,預計首次正式載人飛行將在今年9月份進行,屆時將有四名太空人飛赴國際空間站。你想想看,龍飛船在400公裡高度上以如此之快的速度運動,要想讓它穩穩降落在地球上將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這也是所有從太空返回地球的太空飛行器要經受的嚴峻考驗,尤其是載人返回,還是具有極高風險的。當龍飛船脫離國際空間站後,首先摒棄服務艙,然後擇機進行返回制動點火,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返回地球。
  • 「太空巴士」的競逐,航天大國爭相研製新一代載人飛船
    從國內外在研新型載人飛船的發展趨勢來看,一是大大提高了載人飛船的性能,乘員數集中在6人左右,飛行時間1周至2年不等;二是大多數採用傳統的火箭發射和降落傘回收模式,返回艙選用鈍頭體外形,目的是技術成熟、更安全可靠;三是採用可重複使用技術,提高經濟性,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