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到達巖蜥家時,他正在兒子房間的書桌上製作標本。十幾隻昆蟲的腿和觸角被固定住,整齊排列,這是他一個上午的成果。
他身後的床鋪上整齊地擺放了一排由陶泥和雕刻工具組成的製作標本的工具、外出拍攝需要的相機和三腳架、以及一堆即將要做成標本的蛋,還有一盒380元的奶粉,這是給救助的吸蜜鸚鵡的食物。
他自己的工作間已經被採集的標本素材擠滿了,大大小小裝滿素材的盒子和外出的背包,還有幾大箱採集標本用的試管。
靠牆的兩個巨大的書櫃裡放滿了考古學、解剖學、動物學、昆蟲學以及歷史學的專業書籍,其中有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版的,也有國外出版單價四五百的原文書籍。
角落裡還有一個冰櫃,冷凍的全是他從野外採集回來的昆蟲、動物屍體,和海洋館死去的魚類,滿滿一冰櫃都是他還沒來得及製作成標本的素材。
他一邊給我介紹,一邊從架子上翻出來一個盒子,裡面全是蜣螂的糞球。隨手又拎起一個小袋子,是河狸的糞便。
說話間,他翻到了最近在找的,需要修復的一個標本,是1988年6月的伶鼬標本,「你看這個傢伙很可愛吧,但它特別兇猛,掛在兔子的脖子上咬,咬死之後,它只能吃一點點肉。」
伶鼬示意圖,源自網絡
帶我參觀的期間,任何一個動物、昆蟲的標本以及化石,他都能像個百科全書一樣地說出是何時何地採集到的,講解這類生物的生活習性和生存環境。
無論是在昌吉濱湖公園一顆胡楊樹上採集的所有異形葉、在南疆採集到的蜥蜴屍體,還是在阿勒泰採集的水獺腳印,都被巖蜥好好地保存在家裡的各個角落。
巖蜥,本名蔣可威。出生在浙江省諸暨市,他從小就對動物很感興趣。他想把死去的動物保留下來,於是十歲就開始接觸標本製作。製作動物標本的意義,大概就是賦予那些死去的動物二次生命吧。
後來隨父母到新疆生活的巖蜥,總是會到處尋找野生動物,無論是去公園還是去野外,如果幸運地遇到了動物的屍體,他都會撿回家製作成標本。「有時候在野外遇到新鮮屍體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好多都是腐敗的屍體,或者只剩骨骼了。」
動物標本的製作手藝要求非常高,最終呈現的作品有著靜態化、可視化的藝術氣息。需要把死去的動物解剖、去除脂肪與內臟,然後再經過填充、縫製、造型設計、防腐保存等複雜工序,才能製作成一個完整的標本。
但這卻不是巖蜥心中最完美的樣子,還需要做到恢復標本生前的原貌、神情、姿勢,「所以我們每次都會把標本周圍的樹枝、草木和土壤也一起帶回來」 ,巖蜥力求還原最原始的生活環境。
他曾經在華凌花鳥市場的垃圾桶裡翻找太陽鳥的屍體。太陽鳥,是雲南一種有細長微彎的嘴和管狀長舌,靠吸食花蜜為生的品種。新疆沒有太陽鳥生存的條件,即使餵蜂蜜和糖水也很難養活。
「太陽鳥的價格從200多,一星期後跌到100多,最後變成30一隻。我問老闆有沒有死掉的給我,我可以做標本。他說沒有,結果一出門垃圾桶裡有好幾隻。我樓上有20多隻都是垃圾桶裡撿的。」
「為什麼他們寧願扔掉也不給你做標本呢?」 面對我充滿不解的提問,巖蜥語氣平緩地說,「因為我是做動物保護的。」
巖蜥喜歡製作標本,源於他對動物的熱愛。他將大量精力和財力都放在了動物保護上面。
巖蜥家中現在有三隻救助的動物,一隻吸蜜鸚鵡和兩隻角鴞。它們仨在巖蜥家擁有專屬的衛生間。
巖蜥打開衛生間門,指著鸚鵡語氣寵溺地說,「你看這個傢伙,每天都要給它兌奶粉喝。它會說話,還會叫我的名字。」然後他又指著地上的木頭說,「貓頭鷹還跟它學會了咬木頭。」
吸蜜鸚鵡示意圖,源自網絡吸蜜鸚鵡示意圖,源自網絡
兩隻躲在衛生間角落的角鴞,一隻沒有左翅膀,一隻沒有右翅膀。「這只是在二醫院門口,被醫生發現的,送過來的時候只有30多克,站都站不住。另一隻去年掛在葡萄架上,翅膀被鐵絲纏住了。」
「白天它倆就很安靜,晚上就會衝人『咦咦咦』地叫,要吃的。你看它們現在是瘦瘦小小的樣子,是在模仿樹枝的狀態,摸一下腦袋它們就會變圓。」 巖蜥蹲在地上,邊摸角鴞的頭,邊跟我分享它們在自己家的生活。
角鴞示意圖,源自網絡
因為兩隻角鴞沒有野外生存的能力,所以巖蜥一直養在家裡。」動物園沒人專門照顧,而且小傢伙每天都要餵、要清理,不清理的話就會生病。「
在陽臺的一個用魚缸改造的空間裡,生活著幾隻蠍子,巖蜥挨個給我介紹,「這個是白鳥湖的,它通身是明黃色的、這是烏拉泊的,還有紅雁池的。」
經常有人會把受傷的野生動物送到巖蜥家,他會細心地給它們包紮治療,用心照料。會在它們有生存能力後選擇適宜的生存環境放生。而那些沒能存活下來的小動物,巖蜥會做成標本,將它們有限的生命用另一種方式延長。
巖蜥最早接觸野生動物非法貿易調查,是在做標本時發現很多動物屍體都帶有槍傷。
巖蜥將標本製作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死亡原因不明的,明顯帶有槍傷的情況都記錄了下來。後來他曾以導遊的身份臥底黑市數月,深入進行野生動物非法貿易調查。
巖蜥收集了所有的貿易數據,包括來源、去向、價格、購買人群,以及用處。這些數據可以成為全球非法動物貿易銷售去向的最基礎的管理資料,還成為了後期舉報、抓捕的取證。能夠切斷銷售渠道、關閉網絡交易平臺,可以有效地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
因為自己常年從事動物保護,巖蜥的家人也被他影響,他的標本陳列架上有女兒製作的標本。對此,巖蜥說,「我可以引導她正確地認識動物和接觸動物,並不是說所有動物都是比較恐怖的,必須先認識它們,才能去保護它們,為動物做更多的事情。」
巖蜥還分享了前兩天在野生動物園的經歷,「我們在距離動物園十幾公裡的312國道的岔路口,看到三隻羚羊臥在地上。我們不下車它們也不跑,我就帶著大家拿望遠鏡觀察,這種情況你在其他地方見不到。」
對於野生動物,巖蜥希望大家可以保持一定的距離。「當動物跟人的關係比較親密的時候,它對人是沒有防備心的,可能就會對它們造成傷害。」
作為一名標本師和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巖蜥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野生動物保護,所以他還在從事科普教育相關的工作,「我不想讓子孫後代只能從標本和書籍上認識動物」。
留言說說:你覺得人與動物該如何相處?
作者|退役少女
圖片|巖蜥提供
編輯|退役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