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熱阻的概念來建立一個系統的熱等效網絡,並確定與其等效的連結...

2021-01-10 電子發燒友
使用熱阻的概念來建立一個系統的熱等效網絡,並確定與其等效的連結環境熱阻

李倩 發表於 2018-08-20 18:30:36

又是一年七夕佳節,連電和熱在Sigrity™橋梁的聯結下都發誓永不分離了,小編卻還是孤零零的單身狗一隻……想起前些日子小編問起娘和爹的幸福原因,一句「他懂我呀」令小編醍醐灌頂……這麼看來電也要懂熱才行!

在熱管理入門基礎知識——第二篇中,小編和大家研究了三種不同的熱傳輸機制,並將它們與等效熱阻相關聯。為了加深對熱域的理解,此篇文章中我們將使用熱阻的概念來建立一個系統的熱等效網絡,並確定與其等效的連結環境熱阻。

作為電氣工程師,我們必須保證的最基本的熱要求之一,便是確保集成電路(IC)不超過其最高結溫。根據熱阻的概念,如果我們知道從IC結到周圍環境的等效熱阻、IC的最大結溫和IC的最高環境溫度,就可以估算出IC可具有的最大功耗,用下式表示:

然而在許多情況下,作為系統設計人員,我們無法控制集成電路的最大功耗,但我們可以通過設計放置IC的環境來控制等效連結環境熱阻。如果重新排列上述等式,我們可以找到系統的最大連結環境熱阻:

因此,我們的目標是確保等效連結環境電阻小於最大連結環境電阻,從而確保IC永遠不會超過最大結溫,方程如下:

現在,我們來看看如何估算。如圖1所示,這個簡單的例子是由印刷電路板(PCB)及其頂部封裝的IC組成。在這個例子中,IC晶片是熱源(電源),我們將分析IC晶片通過封裝和PCB到周圍環境的熱傳遞過程。

圖1. 一個由PCB及其頂部封裝IC組成的簡單系統(點擊查看大圖)

回顧一下我們的第一篇文章,與電流傳導不同,熱傳導沒有很好的約束並從熱源向各個方向流動。嚴格來講,電流也向各個方向流動;但由於導體和絕緣體具有很強的隔離效果(>> 108),電氣元件的設計會限制電流的流動,而熱流的隔離效果則要弱得多,通常僅僅在1000s到10,000s之間。 因此,來自IC晶片的熱量將通過固體封裝和PCB在所有三個維度上傳遞,因而可使用它們各自的導熱電阻進行建模。

當熱流到達封裝和PCB的表面時,熱傳遞模式將從傳導變為對流和輻射。注意,熱對流和熱輻射都發生在表面與環境之間,因此是並行出現的。通常,這種並行組合總是在物體的表面處發生,傳遞到諸如空氣等介質環境中。作為電氣工程師,我們知道如果並聯的兩個電阻中一個電阻值明顯小於另一個時,那麼並聯電阻的阻值可以用電阻值小的那個電阻來近似。同樣的概念也適用於熱電阻,熱量流動總是沿著熱阻最小的路徑。在大部分情況下,熱對流主導了熱輻射,因此從表面到環境的熱傳遞電阻可以用較小的熱對流電阻值近似。

圖2. 帶有熱電阻系統的簡化2D模型(點擊查看大圖)

簡單起見,我們在2D中進行系統分析,這些技術也可以很容易地應用於3D中。圖2顯示了帶有熱電阻系統的簡化2D模型。用於系統建模的電阻數量可能會有所不同,具體取決於系統建模的複雜程度和準確程度。在此示例中,我們對實體元件進行建模,允許熱量傳遞到對象的所有表面或側面。該封裝有四個導熱電阻,可使熱量從IC晶片傳遞到封裝頂部,,封裝的兩側,,以及封裝的底部,。由於PCB的面積比封裝的面積大得多,因而PCB採用10個熱電阻建模,以達到更均勻的傳熱效果。熱量通過從封裝傳遞到PCB,到達PCB的兩個頂端,,然後通過內部到達PCB的兩側和PCB的底部。如前文所述,所有固體表面將具有並行的熱對流和熱輻射電阻,以仿真從固體表面到環境的熱傳遞。同樣,PCB表面採用多個並行的熱對流和熱輻射電阻建模,以實現均勻分布的效果。

表1. 圖3中熱網絡的等效電阻(點擊查看大圖)

圖3. 圖2中2D系統的等效熱網絡(點擊查看大圖)

作為電氣工程師,我們可以通過對電阻進行分組來簡化系統的2D模型,如表1和圖3所示。這種電阻分組的優點是每個等效電阻仍然保持其2D模型的物理解釋。例如,表示通過封裝頂部從IC晶片到周圍環境的等效電阻,表示從封裝底部到PCB頂部接口的接觸電阻。因此,如果我們想要包括將封裝連接到PCB的焊料的熱阻,我們可以將其添加到。此外,通過觀察圖3,我們看到熱量通過封裝頂部和封裝側面的電阻直接從IC晶片傳遞到周圍環境。另一傳播路徑則通過封裝底部並經由電阻進入PCB,最終通過相應的電阻路逕到達PCB頂部、側面和底部表面。

圖4. 用於尋找等效連結環境熱阻的熱網絡。(點擊查看大圖)

觀察底部電阻,並聯,由此進一步簡化圖3中的網絡。這種模式繼續向上延伸,直到我們可以進入如圖4所示的等效熱網絡。我們所希望的系統等效連結環境熱阻如下:

如上式(以及我們從圖3中獲得的信息),等於封裝頂部電阻()、封裝側面電阻()、從封裝底部通過PCB到周圍環境的等效電阻 的並聯值。

由於熱阻與電導的橫截面積、或熱對流和熱輻射電阻的表面積成反比,我們可以通過忽略由於封裝和PCB側面(因為面積很小)引起的大熱阻來進一步簡化

通過簡化後的式子,我們可以看到正如我們直觀預期的那樣,熱傳遞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封裝的頂部、或通過PCB的頂部和底部表面。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研究上式和每個等效電阻的定義,我們可以獲得進一步的結論:

封裝頂部電阻由來自封裝的熱電阻(封裝材料和頂部表面區域的函數)和熱對流、熱輻射電阻(封裝頂部表面區域的函數)組成。 我們不大可能改變IC正在使用的封裝,但我們可以使用散熱器來處理封裝的熱對流和熱輻射電阻問題。這將在我們的下一篇文章中討論。

熱流的另一個主要途徑是通過封裝和PCB之間的熱阻,然後通過PCB的頂部表面熱阻輸出。對於較大的PCB頂部表面,降低封裝和PCB之間的接觸熱阻,並降低PCB的內部熱阻是十分重要的。

熱流最後的主要路徑是通過PCB的底面熱阻。由於這是通向PCB底面的較長路徑,降低PCB在此處的熱阻則更為關鍵。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在最後一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冷卻電子系統的技術,並根據我們剛討論過的熱電阻及其網絡知識來更好地了解這些技術的工作原理。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基於統計的常用熱阻模型介紹
    由於單熱阻模型使用簡便,現在仍在廣泛使用。在大功率強光探照燈封裝中主要也是使用此種熱阻模型。二、雙熱阻模型雙熱阻模型是常見的簡化穩態熱模型。目前,兩熱阻簡化模型中的熱阻值有三種方法可以得到。第一種方法是按照JEDEC和SEMI標準得到兩個熱阻值,該方法建立的模型屬於傳統兩熱阻模型。
  • 熱阻仿真與參數提取
    ,或者採用解析的辦法來做,因此功率模塊的熱阻參數是非常重要的,穩態熱阻和瞬態熱阻曲線可以通過儀器測試或者仿真得到。圖 2  T3Ster熱阻測試系統圖 3  Phase 11 熱阻測試系統二是可以通過仿真的辦法進行瞬態熱仿真,得到結溫Tj和殼溫Tc的結果後,根據熱阻的定義,計算出瞬態熱阻。
  • 金鑑實驗室IGBT器件結殼熱阻測試 檢測英飛凌IGBT熱阻
    IGBT熱阻的研究對於延長IGBT的使用壽命和提高其應用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獲取IGBT熱阻參數的試驗方法多為熱敏參數法,該方法方便簡潔、對硬體要求低,但是傳統的熱敏參數法需要測量器件的殼溫,而IGBT器件由於封裝尺寸遠大於晶片尺寸,所以殼溫不易準確測量,測量過程中引入的誤差較多
  • IGBT熱阻參數筆記
    熱設計在IGBT的選型中是非常重要的,關乎模塊的可靠性和壽命,而模塊的熱阻及熱阻抗參數是系統散熱能力評估的基本要素,這裡,就簡單聊聊熱阻和熱阻抗參數及測試方法
  • 功率LED熱設計時,如何考慮其真實的熱阻
    當確定LED熱阻的時候忽略光功率會得到比LED實際應用更低的熱阻。如果LED照明設計師使用這些數據去計算LED燈的光輸出量,其結果是他們的設計往往無法滿足實際的光輸出量的要求。實際情況中的熱阻會更高,相應地LED結溫也會更高。由此,實際LED照明設備發出的光通量會比預期要低。獲取LED實際的熱特性數據是成功設計LED的關鍵。
  • 冷卻系統研究分析
    總成結構中變速器的發熱源主要是由齒輪之間摩擦及油與殼體間的摩擦等產生;它們自身的冷卻主要是靠被動冷卻系統來執行,都能得到較好的散熱管理。根據等效熱阻網絡模型的溫度場分布,需要計算出電動機定轉子及氣隙的材料熱性能參數、熱對流換熱係數等。圖4為電動機水冷套的結構示意圖。
  • LED行業中的傳熱學問題之一——「熱阻」概念被濫用
    以下將已有的成熟的傳熱學稱為「正統傳熱學」,而LED行業(電子行業)中的傳熱學稱為「行業傳熱學」,行業傳熱學的分析問題思路和理念與正統傳熱學不一致,本文將從行業「熱阻」概念的應用來分析,LED行業中傳熱學的問題。
  • IC 的熱特性-熱阻
    電子器件散熱中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參數就是熱阻(Thermal Resistance)。熱阻是描述物質熱傳導特性的一個重要指標。以集成電路為例,熱阻是衡量封裝將管芯產生的熱量傳導至電路板或周圍環境的能力的一個標準和能力。定義如下:
  • 全球量子網絡的突破,科學家成功本地面和衛星之間建立量子糾纏連結
    團隊不只成功的第一次將光子傳送到衛星上,他們也成功地在衛星和地球之間建立了量子網絡連接。中國團隊在 MIT Technology Review 上表示,「長距離傳送已經被認為是大規模量子網絡和分布式量子計算等協議的基本要素。在此之前,由於光纖或地面自由空間通道中的光子可能有損失的風險,之前的遠程實驗被限制在 100 公裡的距離上。」
  • 電動汽車複合電源能量分配,超級電容等效電路模型
    建立精確、實用的模型對於優化超級電容組的能量管理和功率控制十分關鍵。研究人員提出許多超級電容模型,大致分為三類:電化學模型、神經網絡模型和等效電路模型。從超級電容內部物理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出發,電化學模型利用複雜的偏微分方程能夠精確描述超級電容內部的物理化學變化,但該類模型結構複雜、模型參數多,且部分參數難以辨識。
  • 【科普】「傳熱係數、熱導、導熱係數、熱阻」到底有什麼區別?
    今天,跟大家分享幾個傳熱學的概念
  • 你試過建立一個神經網絡模型來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嗎
    1516字,預計學習時長4分鐘圖源:unsplash你試過建立一個神經網絡模型來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嗎比如兩個數的乘法或一個數的平方?如果有,那麼你可能會意識到神經網絡模型並不是用來解決這些簡單問題的。你通過一個相對複雜的模型得到類似一個數的平方的問題,這也不盡人意。今天,在任何尖端技術中,數字的精確性非常重要,結果的一個微小變化可能會導致部署人工智慧的系統出現極大的故障。
  • 等效電阻計算
    等效電阻與輸入電阻是兩個相關又有所區別的概念。
  • 機械力學原理:單自由度機械的等效力學模型計算分析
    等效力學模型研究方法:簡化機械系統—等效的單構件力學模型運動微分方程的建立求解舉例:高速衝槽機(六桿機構)高速衝槽機(六桿機構)單自由度機械系統運動規律的特點 單自由度機械系統運動由一個參數(坐標)決定 求出系統中一個構件的運動規律,整個系統(機構)的運動就決定了 單自由度機械系統運動規律的求解途徑
  • IC封裝熱阻的定義與測量技術
    熱阻值用於評估電子封裝的散熱效能,是熱傳設計中一個相當重要的參數,正確了解其物理意義以及使用方式對於電子產品的設計有很大的幫助,本文中詳細介紹了熱阻的定義
  • 導熱係數和熱阻,哪個更能體現傳熱效率?
    作為普遍用於IC封裝和電子散熱的材料,導熱界面材料在熱管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填充設備表面和散熱器之間細微的空隙及凹凸不平的孔洞,在電子元件和散熱器間建立有效的熱傳導通道,減少熱傳遞的阻抗,使散熱器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 Von_Mises等效應力!
    von mises stress的確是一種等效應力,它用應力等值線來表示模型內部的應力分布情況,它可以清晰描述出一種結果在整個模型中的變化,從而使分析人員可以快速的確定模型中的最危險區域。一.屈服準則的概念 1 .屈服準則A.受力物體內質點處於單向應力狀態時,只要單向應力大到材料的屈服點時,則該質點開始由彈性狀態進入塑性狀態,即處於屈服。B.受力物體內質點處於多向應力狀態時,必須同時考慮所有的應力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