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熱阻的研究對於延長IGBT的使用壽命和提高其應用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獲取IGBT熱阻參數的試驗方法多為熱敏參數法,該方法方便簡潔、對硬體要求低,但是傳統的熱敏參數法需要測量器件的殼溫,而IGBT器件由於封裝尺寸遠大於晶片尺寸,所以殼溫不易準確測量,測量過程中引入的誤差較多,最終無法得到器件真正的熱阻值。
與傳統測試方法相比,JESD51-14熱阻瞬態雙界面測試法具有更高的準確性和重現性,而T3ster是目前全球唯一滿足此測試標準的儀器。使用T3ster對IGBT器件進行測試,可以記錄模塊結溫瞬態變化過程,能得到穩態的結殼熱阻數據,也能得到結溫隨時間變化的瞬態曲線,還可以通過結構函數分析器件熱傳導路徑上各層結構的熱阻值。
金鑑實驗室近期推出了「IGBT器件結殼熱阻測試」,並成功應用於英飛凌IGBT產品上。
服務客戶:IGBT器件廠家、代理商、用戶等
服務內容:
1.器件結殼熱阻測試
2.晶片結溫測試
3.結構無損檢測
4.封裝材料和工藝優化
5.器件可靠性篩選
6.老化試驗表徵手段
測試數據包括:(1)瞬態溫度響應曲線;(2)熱阻抗曲線;(3)頻域響應;(4)脈衝熱阻;(5)積分結構函數與微分結構函數。
一、金鑑實驗室應用舉例:
某客戶委託金鑑對近期購買的英飛凌IGBT器件進行結殼熱阻測試,要求分別測試IGBT晶片及二極體晶片的結殼熱阻值,測試結果如下所示:
IGBT晶片結殼熱阻測試:
雙界面測試法熱阻抗曲線
雙界面測試法結構函數曲線
Zthjc1和Zthjc2兩曲線在分離點的值Zthjc(ts)不一定等於穩態時的結殼熱阻Rthjc,原因是在穩態時(需要很長時間)和在瞬態ts時器件內部的熱流分布不一樣。當Zthjc(ts)thjc。這種情況下,Zthjc1和Zthjc2兩條曲線就需要轉換成與其對應的結構函數來確定結殼熱阻。
二極體結殼熱阻測試:
雙界面測試法瞬態熱阻曲線
雙界面測試法結構函數曲線
二極體晶片測試結果也是Zthjc(ts)thjc,因此也需要用結構函數來確定結殼熱阻。原則上結構函數法適用於一維傳熱路徑下(不考慮晶片粘結層)的所有器件,但是當Rthjc很小時,結構函數法失效。因此,這兩種計算方法在一定範圍內可以互補:當器件的晶片粘結層為焊料時,Zthjc曲線分離法更適用,當器件的晶片粘結層為膠體時,使用結構函數法則更好。
二、溫度循環下IGBT熱阻退化模型的研究
研究IGBT功率器件在熱應力不斷衝擊過程中熱阻的老化規律,並以此為依據對器件的健康狀態進行評估,預測器件的剩餘壽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
實驗過程:先測試IGBT的初始熱阻,再將IGBT器件放入老化設備中,每經過1000次溫度循環,重新測量器件的結殼熱阻值,直到器件失效為止。下圖是溫度循環下IGBT熱阻及其偏移量的波形。
由圖可知,隨著熱應力的不斷衝擊,IGBT的性能發生了一定程度的退化,熱阻隨著溫度循環次數的增多不斷增大,這代表器件焊接層出現了疲勞損傷。其它研究表明IGBT器件先發生焊接層失效,當焊接層失效到一定程度後鋁引線才開始失效,所以監測IGBT器件熱阻情況更能有效的掌握其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