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統計的常用熱阻模型介紹

2021-01-10 強光探照燈

介紹一下強光探照燈基於統計的常用熱阻模型

典型的強光探照燈熱阻模型就是用一些熱阻網絡代替封裝的熱流路徑,進而可以通過計算或有限元(FEM)和計算流體力學(CFD)軟體在模擬和預測晶片溫度和線路板的溫度分布。熱阻模型又可分為穩態模型和動態模型。動態模型是以穩態模型為基礎加入熱容等因素而形成的,它需要考慮的環境條件因素更為複雜。常見的穩態熱模型有單熱阻模型、兩熱阻模型、星形網絡模型和DELPHI 簡化模型等]。這些模型基於統計的觀點,常用於半導體器件的封裝中。

一、單熱阻模型

這是最簡單的熱阻模型,它由PN結到環境的熱阻RJA來表示,目前的晶片手冊上大多都有這個熱阻值。在強光探照燈應用環境下,85%~90%的輸入電功率轉換為了熱能量。整理得結溫計算公式:

TJ = TA + R. P

通過上式即可計算晶片的結溫。由於單熱阻模型使用簡便,現在仍在廣泛使用。

在大功率強光探照燈封裝中主要也是使用此種熱阻模型。

二、雙熱阻模型

雙熱阻模型是常見的簡化穩態熱模型。目前,兩熱阻簡化模型中的熱阻值有三種方法可以得到。

第一種方法是按照JEDEC和SEMI標準得到兩個熱阻值,該方法建立的模型屬於傳統兩熱阻模型。其中,按EIA/JESD51-8(集成電路熱測試方法環境條件一結到板)標準測試方法可得結到板的熱阻Rjb;按美軍標MIL-STD-883D中方法1012.1等測試法可得殼到板的熱阻Rjc。

第二種方法是由Tal和Nabi提出的PERIMA方法。該方法原理是將現在大量晶片手冊中提供的熱阻Rja和Rjc。通過一種算法轉化成雙熱阻模型中所需要的Rjb和Rjt。此處有一點說明,Rjt是指結到封裝頂部表面的熱阻,而Rjc指結到封裝外殼的熱阻,主要區別在於所涉及的封裝表面積範圍不同:前者指頂部表面;後者指最接近晶片安裝區域的封裝表面,有可能是封裝頂部表面也有可能是封裝底部表面,如果封裝表面安裝散熱器,則該表面與散熱器底座面積完全一致。

第三種方法是由YanivTal提出的一種用MTSA方法改進的兩熱阻模型。MTSA方法的主要思想是通過修正晶片封裝頂部表面積值而近似考慮頂部表面溫度剖面的影響因素,即不再像傳統的兩熱阻模型那樣認為封裝頂部表面是等溫表面,而是把頂部表面劃分成一個中心高溫區和一個邊緣低溫區來處理。

但是,在大功率強光探照燈的封裝中,使用雙熱阻模型有不便之處:一是大功率強光探照燈往上傳熱較為困難:二是大功率強光探照燈的頂部為一圓球(矽膠透鏡),不滿足劃分頂部溫度區域的條件。最近JEDEC準備發布「兩熱阻簡化模型標準」,這將成為電子封裝業的第一個權

威標準。但其中未聽說報導含有包括大功率強光探照燈的雙熱阻模型。

三、星型熱阻模型與DELPHI熱阻簡化模型

星型網絡模型是指在兩熱阻模型的基礎上又添加了結到側表面的熱阻。求解星型模型的係數必須建立封裝的詳細有限元數值模型,通過隨機產生的表面溫度和耗散功率校準該模型。校準後可得到器件結溫,最後利用結溫可以求得星型網絡模型的溫度影響係數。星型網絡模型現在基本被DELPHI多熱阻模型所取代。一個PLCC封裝星型模型與FC-PGBA封裝DELPHI簡化模型分別如圖1-1和圖1-2所示

圖1-1 1-2

多熱阻模型的優點是熱分析行業內普遍認可的,它的精度優於兩熱阻模型。目前多熱阻模型的精度是大部分工程應用能夠接受的。國內的電子設備分析師在逐漸地使用多熱阻模型,主要是購買國外軟體商的多熱阻數據。

在國際上,大型的晶片製造商很早就開始了對晶片熱阻提取方法的研究。1993年11月,來自五個歐洲成員國的六家公司開始了一個名為DELPHII的研究計劃。該計劃歷時3年,於1996年11月完成。他們的研究成果就是提出了一個與環境無關的晶片熱阻提取方案_DELPHI熱阻模型。至今,這一模型已經被成功應用於電子設備熱設計中。並且,開發成員之一的Flometic公司還將此技術開發為商業軟體從中獲利,在其後的開發中,DELPHI 受到了歐盟的資助,併力圖將這一模型經過晶片廠商的評價和開發,最終推廣到部件廠商中去,由他們給出每種新的晶片的熱阻模型,這就是後來的SEED研究計劃。最初,有三家歐洲半導體廠商參與這項計劃他們是飛利浦半導體、西門子半導體、SGS-湯姆森公司,後來這一計劃也將美國和日本的一些廠商加入。因此,DELPHI熱阻模型是目前世界最流行的熱阻提取方法。

DELPHI 簡化模型在星型網絡模型的基礎上添加了部分表面結點之間的熱阻並進一步

優化簡化模型。DELPHI 模型提出「邊界條件獨立」的概念,即滿足該條件的模型可以在任

何特定應用環境下使用。為了更全面的模擬器件在真實環境下的熱流狀況,DELPHI工程

中提出了38組邊界條件,後改為58組邊界條件。每一組邊界條件是在器件封裝的頂面、

底面、側面和引腳等部分上的傳熱係數的組合。經常取一些極限的傳熱係數看模型在各種

情況下的表現,經過統計分析然後求得一個電子封裝的簡化模型。

DELPHI模型的建立步驟主要有如下四步:

第一步是收集封裝的詳細參數,如晶片與基底等封裝內部組成的物理尺寸、引腳或焊

料微球的尺寸及分布特點、晶片功耗、封裝內各組成部分材料的導熱率等。

第二步是利用第一步中的參數以及封裝特點通過專業熱分析熱設計軟體對器件建立

詳細的熱模型。以單晶片封裝為例,一個詳細模型由一個導熱模型組成,這個導熱模型是由

充足網格捕獲封裝重要熱特性的有限元或有限體積熱分析軟體來描述的。詳細模型建好後

需進行驗證。主要是在各種邊界條件下作熱仿真然後與真實試驗測得的器件結溫對比分析。

在DELPHI 工程中提出了兩種測量器件結溫的實驗方法:DCP法(the Double Cold Plate)

和SDJI法(the Submerged Double Jet Impingement)。

第三步是通過第二步中已驗證有效的詳細熱模型提取簡化熱模型。提取熱阻網絡簡化模型的方法主要是將詳細模型的表面劃分成若干部分,每部分用一個結點代表。各部分表面結點與晶片結點之間用熱阻互連,有時各表面結點之間也存在熱阻互連。使用考慮所有邊界條件的詳細熱模型,可以計算器件結溫和通過各個面和或結點的熱流量。進而可以計算簡化模型中各個熱阻的具體數值。

第四步是在與詳細熱模型完全相同的系統環境和邊界條件下用熱分析軟體對簡化熱模型進行熱仿真及誤差分析。最嚴格的做法是針對簡化模型在38組或更多組邊界條件下分別進行熱分析。然後對比詳細模型在相應邊界條件下的熱分析參數結果(主要參數包括器件結溫和熱流),如果各項誤差均在一定的工程允許範圍內,就驗證了簡化熱模型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當然在某些情況下有可能出現對同一個封裝的多個熱阻網絡模型都可用有效,這時稱這些模型等效。

遺憾的是目前這些工作都被歐美大公司壟斷,並且由於其商業性質,這項技術的實質內容一直作為商業機密。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國外電子廠商和軟體公司對多熱阻模型的研究比較先進,國內尚處於起步階段。國內廠商常常不得不購買國外軟體公司的多熱阻數據。其中,元件的多熱阻數據,不僅代價昂貴,並且購買的數據針對性極強——封裝信息(包括尺寸和材料)稍有改變熱阻值便不適用。而當今電子元件廠商眾多,晶片產品豐富多樣,新的封裝層出不窮,材料應用科學日新月異。因此,使用購買的多熱阻數據常常顯得不夠靈活。

從以上的總結可以看出,對於大功率強光探照燈來說,目前使用最廣泛的仍然是單熱阻模型。並且目前的熱阻模型多為基於統計的思想。這些模型普遍的不足之處在於沒有從物理的機制出發來推導大功率強光探照燈的熱阻模型,無法在設計早期進行熱阻的預估。

所以說,科技是無止境的,我們還需繼續努力。只有不斷的探索,不斷的試驗,才有不斷的進步。

相關焦點

  • IC 的熱特性-熱阻
    本文詳細描述了標準封裝的熱特性主要參數:熱阻(ΘJA、ΘJC、ΘCA)等參數。本文就熱阻相關標準的發展、物理意義及測量方式等相關問題作詳細介紹,並提出了在實際系統中熱計算和熱管理的一些經驗方法。希望使電子器件及系統設計工程師能明了熱阻值的相關原理及應用,以解決器件及系統過熱問題。
  • 發光二極體晶片常見封裝方法及熱阻介紹
    在本文中,小編將列出幾種發光二極體晶片的一些常見封裝形式,並對這些封裝進行一定程度的介紹。這種欽封裝常用於數碼顯示、字符顯示或點陳顯示的產品中。引腳式封裝常見的有將LED晶片固定在2000系列引線框架上,焊好電極引線後,用環氧樹脂包封成一定的透明形狀,成為單個LED器件。這種引腳或封裝按外型尺寸的不同可以分成φ3、φ5直徑的封裝。
  • IGBT熱阻參數筆記
    熱設計在IGBT的選型中是非常重要的,關乎模塊的可靠性和壽命,而模塊的熱阻及熱阻抗參數是系統散熱能力評估的基本要素,這裡,就簡單聊聊熱阻和熱阻抗參數及測試方法
  • 數據分析基礎內容介紹 — 模型、工具、統計、挖掘與展現
    數據分析多層模型介紹這個金字塔圖像是數據分析的多層模型,從下往上一共有六層:底下第一層稱為Data Sources 元數據層。第四層是Data Mining數據挖掘層,數據挖掘與數據分析(統計分析)有什麼區別呢,數據分析往往是統計量和算法比較清楚,數據挖掘往往是目標不是很清楚,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採用什麼方法不能確定,所以數據挖掘比數據分析難度要高很多。
  • 基於Icepak的放大器晶片熱設計與優化
    摘要:針對微波電路A類放大器常用的功率放大器晶片,建立了晶片內部封裝後的散熱模型。基於熱阻理論,在對放大器晶片等效熱阻做熱分析的基礎上,採用Icepak對影響晶片散熱的焊料層、墊盤、基板的材料和厚度進行優化,分析各個變量對晶片溫度造成的影響,最後給出了高可靠性的晶片熱設計結果。
  • 熱阻仿真與參數提取
    圖4 瞬態熱阻曲線2、熱阻仿真以傳統的34mm模塊為例,採用ANSYS Mechanical軟體,根據一維散熱的原理,建立了仿真模型,模型由晶片,DBC,錫膏,銅基板組成,忽略了鍵合線圖5 熱阻仿真模型
  • IC封裝熱阻的定義與測量技術
    熱阻值用於評估電子封裝的散熱效能,是熱傳設計中一個相當重要的參數,正確了解其物理意義以及使用方式對於電子產品的設計有很大的幫助,本文中詳細介紹了熱阻的定義
  • 金鑑實驗室IGBT器件結殼熱阻測試 檢測英飛凌IGBT熱阻
    IGBT熱阻的研究對於延長IGBT的使用壽命和提高其應用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獲取IGBT熱阻參數的試驗方法多為熱敏參數法,該方法方便簡潔、對硬體要求低,但是傳統的熱敏參數法需要測量器件的殼溫,而IGBT器件由於封裝尺寸遠大於晶片尺寸,所以殼溫不易準確測量,測量過程中引入的誤差較多
  • LED電源驅動電路熱阻詳細計算方法
    可以將熱傳遞模擬成一個電路,方法是將能源(熱源或前面等式中的H)等同於電流源,高溫器件與低溫器件之間的溫差等同於電壓降,(K×A/d)部分作為導熱係數,或將倒數(EQ2)等同於熱阻(單位為℃/W)。通常熱阻表示為符號θ或Rθ或只表示為RA-B,其中A和B是發生傳熱的兩個器件。
  • 臨床預測模型:模型的建立
    回顧性的隊列研究因其人群選擇偏倚和信息偏倚,不適合建立預後模型,但剿式病例對照或者病例隊列研究在罕見結局或者預測因子測量昂貴的研究中是經濟、可行的方案。   3 篩選預測變量   臨床預測模型中變量的篩選有三種策略:①基於文獻報導,②基於統計方法,③基於醫學認識。
  • 功率LED熱設計時,如何考慮其真實的熱阻
    圖3:使用Tr3ster對改進的MR16進行測試(點擊圖片放大)  為了建立精確的熱仿真模型,所以必須確定實際應用中的LED熱阻值。實際應用中的LED熱阻值通常可以由Tr3ster等測量儀器完成。這些詳細的結構信息以熱阻和熱容的關係曲線形式描述。這類曲線也被稱之為結構函數。結構函數可以幫助設計師確定整個LED散熱設計的每一部分的熱阻,其中包括了LED結點,TIM,散熱器或者照明設備。
  • 封閉空氣間層的熱阻
    1.提高空氣層熱阻的措施  在空氣層的表面上粘貼輻射係數小、反射係數大的材料,比較典型的就是工程上常用的鋁箔,但一般可作為保溫用途的空氣層多處於低溫或負溫條件下,為了不使空氣層冷表面溫度過低而發生結露現象,鋁箔通常是粘貼到熱表面上。  理論和實踐還證明,空氣層雙面貼鋁箔與單面貼鋁箔相比,對於提高熱阻作用不大。
  • 淺談基於模型的系統工程(MBSE)技術
    RFLP貫穿於產品概念設計、方案設計、詳細初步設計以及詳細設計整個研製階段中,對應於每個階段、每個設計層級(飛機級、系統級、分系統級、設備級)、每個系統(燃油系統、環控系統、液壓系統、電氣系統等)構建相應的R模型、F模型、L模型和P模型,從而實現對複雜系統需求、架構、功能、行為等不同層面的建模,基於模型支撐整個系統的需求、設計、分析、驗證和確認等活動,實現整個設計過程的數據追溯。
  • 總結|臨床研究常見統計方法與統計問題
    本刊今年1~10期已對臨床研究相關的方針政 策、理論知識和實踐工具等進行了介紹[3-12],本文主要總結臨床研究中常用的統計學方法,並對探討臨床研究中常見的統計問題。1.由於數據的非獨立性,不滿足一般回歸的前提假設,常用的統計方法有重複測量的方差分析、混合效應模型和廣義估計模型。重複測量的方差分析的思想是總變異分解成個體內變異和個體間變異,需要滿足正態性、方差齊性和球形的前提假設,但數據中存在缺失時,分析會將存在缺失的研究對象數據全部刪除,有效樣本量大大降低。
  • 熱阻是什麼?
    熱阻(Thermal Resistance)的定義是:當有熱量在物體上傳輸時,在物體兩端溫度差與熱源的功率之間的比值。可以理解為熱量在熱流路徑上遇到的阻力,反映介質或介質間的傳熱能力的大小,表明了1W熱量所引起的 溫升大小,單位為 K/W或℃/W。可以用一個簡單的類比來解釋熱阻的意義,換熱量相當於電流,溫差相當於電壓,則熱阻相當於電阻。
  • 針對線性回歸模型和深度學習模型,介紹了確定訓練數據集規模的方法
    【導讀】對於機器學習而言,獲取數據的成本有時會非常昂貴,因此為模型選擇一個合理的訓練數據規模,對於機器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在本文中,作者針對線性回歸模型和深度學習模型,分別介紹了確定訓練數據集規模的方法。
  • Survey | 基於生成模型的分子設計
    作者 | 陸豐慶審稿 | 羅瀟澧今天給大家介紹MIT的Rafeal Gomez-Bombarelli教授發表在arXiv上的綜述文章。文章對分子生成模型進行了分類,並介紹了各類模型的發展和性能。最後,作者總結了生成模型作為分子設計前沿工具的前景和挑戰。材料創新是許多技術進步的關鍵驅動力。
  • 晶片熱阻計算及散熱器選擇
    因此必須加散熱裝置,最常用的就是將功率器件安裝在散熱器上,利用散熱器將熱量散到周圍空間,必要時再加上散 熱風扇,以一定的風速加強冷卻散熱。在某些大型設備的功率器件上還採用流動冷水冷卻板,它有更好的散熱效果。 散熱計算就是在一定的工作條件下,通過計算來確定合適的散熱措施及散熱器。功率器件安裝在散熱器上。它的主要熱流方向是由管芯傳到器件的底部,經散熱器將熱量散到周圍空間。
  • 一級建築師備考指導:封閉空氣間層的熱阻
    封閉空氣間層的熱阻  空氣層是一種特殊的構造形式。它廣泛存在於牆體、屋頂、門窗和地面等構造之中,發揮其保溫、隔熱、防潮等作用。圍護結構中的空氣層厚度一般在5~300mm之間。空氣層的傳熱過程和材料層導熱或表面換熱過程有著本質區別。
  • 前端瀏覽器對象模型BOM常用對象用法介紹
    前端瀏覽器對象模型BOM常用對象介紹,BOM即Broswer Object Model 瀏覽器對象模型,在JavaScript中可以理解為window對象,用來進行與瀏覽器相關的一些操作,學習BOM就是學習 JavaScript中的window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