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系統工程學會(INCOSE)在《系統工程2020年願景》中,給出MBSE技術的定義:基於模型的系統工程是對系統工程活動中建模方法應用的正式認同,以使建模方法支持系統要求、設計、分析、驗證和確認等活動,這些活動從概念性設計階段開始,持續貫穿到設計開發以及後來的所有的生命周期階段。
基本系統工程專注於功能邏輯模型,專業領域關注的是性能模型,設計和製造專注於幾何模型,MBSE的關鍵是把這幾個模型相互關聯,形成一套建模標準。
圖1 MBSE與各模型的關係
基於模型的系統工程MBSE(Model 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技術以其無歧義、便於進行設計綜合、便於進行數據更改和追溯等優勢,成為國內外複雜系統設計研究的熱點,也是解決系統綜合設計的有效手段。由於複雜系統更需要系統工程的應用,所以航空、航天及汽車領域是目前系統工程發展的主要戰場。
飛機機電系統包括燃油系統、液壓系統、環控系統、電氣系統、二動力系統等,是典型的複雜系統。隨著系統複雜度與綜合化程度的提高,飛機機電系統的設計過程呈現出需求多樣化、功能交互高度複雜、各領域物理系統交聯耦合強、系統綜合化程度高等特點,開展飛機機電系統綜合設計已成為飛機設計亟需解決的問題。美國空軍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實施了一系列機電綜合研究計劃,這些研究計劃不僅在時間上具有連續性,在研究內容上也具備繼承性,如圖2所示。
圖2 軍機機電綜合發展歷程
以飛機機電系統為例,介紹MBSE設計流程。基於模型的系統工程將系統的設計過程分解為需求(requirements)定義-功能(function)分析-邏輯(logical)設計-3D物理(physical)設計過程,簡稱為RFLP。RFLP貫穿於產品概念設計、方案設計、詳細初步設計以及詳細設計整個研製階段中,對應於每個階段、每個設計層級(飛機級、系統級、分系統級、設備級)、每個系統(燃油系統、環控系統、液壓系統、電氣系統等)構建相應的R模型、F模型、L模型和P模型,從而實現對複雜系統需求、架構、功能、行為等不同層面的建模,基於模型支撐整個系統的需求、設計、分析、驗證和確認等活動,實現整個設計過程的數據追溯。基於V模式的MBSE技術的分層設計過程如圖3所示。
圖3 機電系統分層V模式MBSE技術
圖3的上半部分為系統工程的V研製過程。左側描述了自頂向下設計過程:在R層通過捕獲客戶需求,進行設計需求的定義,將捕獲的需求進行分類、分層的結構化組織和管理;在F層構建系統功能分析模型,進行系統功能的分析,構建系統的功能架構,對功能需求進行驗證,並建立功能設計數據和需求之間的追溯關係;考慮各項性能需求,在L層進行系統的架構設計,進行系統仿真模型的構建,進行系統綜合設計方案的論證,經過權衡分析,確定綜合性能最優的系統設計方案,建立邏輯設計數據和功能設計數據或者需求間的追溯關係;在P層,進行各系統的3D結構關聯設計,進行物理樣機的幾何審查,並建立物理和邏輯、功能以及需求數據之間的追溯關係。右側描述了自底向上的測試、集成和驗證過程:首先進行各設計單元獨立的測試,然後逐級向上集成為分系統、系統,進行各級需求的驗證,不滿足系統功能、性能、外形、重量等設計要求的,追蹤到相應的設計層,進行相應的設計更改,並重新進行測試、集成和驗證過程。最終,確認系統的整個設計是否滿足客戶的需求,是否達到客戶的期望。中間的豎條是各層的模型知識庫,用於組織管理、存儲各個過程所形成的結構化模型,實現不同型號、項目基於模型的設計經驗的積累和知識的傳承。
縱觀整個系統設計過程,對於系統綜合級、系統級、分系統級、子系統級,每一級都是一個基於V模型的研製過程,只是模型的細化;對於機電系統綜合、電氣系統、環控系統、液壓系統,每一個系統又是一個層級嵌套的基於V模型的研製過程。整個MBSE過程既是需求的實現過程,也是對需求的分析和驗證過程,同時,驅動上層的需求逐步細化並向下層進行分解與分配。
MBSE技術涉及到大量不同層級的建模仿真工具,本文介紹目前飛機設計中常用的軟體工具如圖4所示。
圖4 MBSE飛機設計工具鏈框架
需求是飛機設計中最先需要分析和定義的。需求相關的工作主要有:識別利益相關方、捕獲利益相關方需求和需求管理。目前常用的需求管理軟體是IBM公司的DOORS軟體。
DOORS軟體是全球領先的需求管理工具,是為捕捉、連結、追蹤、分析並管理信息的變更以確保項目順從特定需求和標準而設計的多平臺系統。主要有以下比較顯著的性能:(1) 有相互協作的需求管理環境;(2) 能管理需求更改;(3) 能對需求進行很好的追蹤;(4) 可擴展性;(5) 用於不同規模測試環境的測試追蹤工具;(6) 可以對需求進行籤審等。
設計活動需要分析頂層及下層的需求,根據不同的場景,定義功能之間的關係,確定功能模型,並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對需求進行確認和補充。用於功能定義與分析的軟體主要有IBM公司的Rhapsody和EA(Enterprise Architec)軟體等。
Rhapsody是業界領先的系統設計解決方案,可以滿足生命周期中從需求捕獲到系統開發的全過程需要。可以實現基於UML和SysML的模型驅動系統開發,並提供支持完整的C、C++、Ada和Java開發語言的主機和目標模擬環境,包括代碼生成。它主要有以下特點:(1) 面向功能分解的結構化建模方式;(2) 支持UML2.0及更高版本的功能;(3) 支持逆向工程的系統開發;(4) 能生成可執行的模型;(5) 模型與代碼可關聯;(6) 自動生成文檔等。
EA是一個基於UML的全功能的可視化編程工具,在用戶界面模擬、影響分析、改善模型文檔、加強項目管理等多個方面提供了強大的能力。主要功能包括:需求管理、項目管理、模型仿真、UML建模、SysML建模、應用程式執行與調試、雙向代碼工程、版本管理、BPMN建模、測試點管理等,並且能夠生成PDF格式、RTF格式和HTML格式的文檔報告。
需求與功能確定之後,需要確定系統的架構、邏輯關係以及基本的分配布置等。目前邏輯層的常用軟體有PaceLab、LMS Imagine.Lab等。
PaceLab是PACE公司開發的針對民機初期設計優化的一個軟體。它有一個專門進行飛機系統架構設計以及權衡分析的模塊,叫做SysArc。SysArc基於兩個基本的組件,分別是PaceLab Suite和PaceLab APD。
PaceLab Suite是一個基於知識工程的軟體平臺,具有很強的擴展性。PaceLab APD是基於Suite開發的一個專門針對飛機方案設計階段的工具模塊。SysArc是在APD的基礎之上,針對飛機的功能子系統設計而專門開發的工具模塊。它主要對各個功能子系統進行方案評估,包括:功能子系統模型庫、盒段分區、自動布線、失效模式研究、電耗和熱負荷研究。除了研究子系統本身的系統設計外,也可以研究子系統對整個飛機的影響,比如設備布置和布線方式對重量重心、飛行性能的影響。
LMS Imagine.Lab是一個綜合性的軟體,能涵蓋MBSE的多個層級的工作。在邏輯層的架構設計中,LMS Imagine.Lab有System Sythesis模塊。System Sythesis模塊的功能有:(1) 系統架構設計;(2) 系統模型配置;(3) 仿真工況定義;(4) 後處理;(5) 優化。
建模仿真指的是與物理實體以及實體的性能相關的建模仿真,主要實現系統的性能和三維物理的建模。在三維物理建模領域,用得最多的是CATIA軟體,而在性能建模中,當前流行多學科的聯合建模仿真,常用的諸如Dymola、SimulationX等。
CATIA是三維物理建模領域當之無愧的領袖,在全球的航空航天企業中已經大規模的應用。很多企業得益於CATIA軟體的應用,實現了飛機設計的無紙化,大大提高了效率。其功能十分強大,擁有眾多的模塊,提供產品的風格和外形設計、機械設計、設備與系統工程、管理數字樣機、機械加工、分析和模擬等功能。
在多學科聯合建模領域,當前最流行的軟體主要是基於Modelica語言,來實現機械、流體、電子電氣、電磁、控制、傳熱等多個工程領域的聯合仿真。另外FMI標準的提出,也為多學科建模工具與傳統建模工具如Simulink等軟體的連結提供了可能。在該領域,Dymola和SimulationX是其中的佼佼者。Dymola是法國Dassault Systemes公司的多學科系統建模仿真工具,廣泛應用於汽車、航空、航天、能源等行業系統的功能驗證和硬體在環仿真,主要特點為:(1) 開源;(2) 無因果建模;(3) 開放性;(4) 符號運算。SimulationX是一款多學科領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通用工具,能分析評價技術系統內各部件的相互作用,並擁有強大標準元件庫,這些元件庫包括氣動力學、熱力學、電子學、三維多體系統、一維力學、動力傳動系統、液力學、磁學和控制。
MBSE作為未來飛機機電系統綜合設計的關鍵技術,是未來飛機設計的重要方向。它以建立系統的不同視角模型為中心,自概念設計階段開始,貫穿整個開發過程和後續的生命周期階段,目的是打通系統不同組件、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繫、提高設計的準確性、真正實現機電系統的綜合設計。同時,它也是諸如數字孿生等新興技術的重要基礎,開發自主可控的MBSE設計平臺,是未來航空裝備及其他複雜系統設計能力的重要保障。
1.國際系統工程協會編著, 張新國譯. 系統工程手冊[M].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7.3: 615-619.
2. 郭生榮. 航空機電系統綜合技術發展分析[J]. 航空科學技術, 2013(05): 5-10.
3. 吳穎, 劉俊堂. MBSE技術研究及其在飛機機電系統綜合設計中的應用[C]. 第二十屆中國系統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年會(20th CCSSTA 2019).
4. 徐州. 基於MBSE方法進行民機設計的工具鏈建設[J]. 航空製造技術, 2017(5).
5. 聶同攀, 梁偉. 基於模型的飛機機電綜合管理系統設計應用研究[J]. 航空科學技術, 2017, 028(006):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