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我國對於宇宙的探索也在不斷加深,北鬥系統的成功部署向世界展示了我國的強大實力。目前,我國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據了解,我國將首次實現在月球表面採集月壤或月巖等材料。這代表著我國登月技術的成熟化,也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同時,我國將會成為全球第三個實現取回月球表面材料的國家。
世界探月歷史
在我國之前,美國和蘇聯曾經實現過月球採樣。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美國發射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將12名太空人送到月球表面並成功取樣返回,根據統計,美國在7次載人登月任務中共帶回樣品總質量約為381.7千克。而蘇聯則採用無人採樣技術對月球表面材料進行採集收樣,但並未對外界披露過其採樣總質量,有未經考證的消息稱,蘇聯最後一次執行採樣任務的「月球24號」採集了約170克左右的樣品。而後四十年,再未有任何國家和組織進行登月任務。
登月意義
據美國媒體的報導稱,全球包括宇宙物理學、天文學等學科的科研人員對中國的採樣計劃表示了高度的關注和讚賞。美國NASA月球表面分析小組主席稱中國此舉可對世界的天文學產生重大的影響。前面提到,自70年代以後,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組織進行過月球表面的採樣收集,而之前所收集的樣品無法保證接下來的實驗研究,所以中國此舉,對科學界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好消息。
國外媒體稱,中國的該項計劃,不僅促進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還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其他國家的加入,並且對於我國的「一帶一路」等區域合作政策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同時,隨著近年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經濟實力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斷升高,中國完全有能力持續不間斷地進行太空任務,相比於其他國家的太空計劃,中國的太空計劃顯得更為穩定和持續。有媒體預測稱,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會有很多國家來加入中國的有關活動,並且探究科學界爭論已久的問題,如月球內部火山活動問題、月球磁場的小時問題等。
眾人拾柴火焰高
在「嫦娥五號」發射之前,歐洲宇航局曾高調對外界宣布,將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動用位於南美洲的庫魯航天中心和非洲的馬斯帕洛馬斯航天基地,為中國嫦娥五號的變軌等關鍵節點提供有關服務。
據了解,在太空飛行器登月過程中,需要不斷地調整運行姿態,這些調整需要通過地面操控中心的指揮。因此,這就需要太空飛行器與地面控制中心之間建立起不間斷的聯繫,但是由於地球自轉以及太空飛行器運行角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地面的某個指揮中心會與太空飛行器之間存在一段時間無法連接的情況,這就需要其他地方的地面控制中心對於太空飛行器的運行狀態進行數據中繼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