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啟動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第一次月球採樣任務

2020-12-06 脫影重生

中國啟動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第一次月球樣本收集任務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
發射臺上的嫦娥五號等待啟動發射程序

嫦娥五號的任務是收集月球樣本,並在下個月將其帶回地球。

就在2020年11月24日晚上10:00

發射臺上的嫦娥五號。

中國最新的登月任務「嫦娥五號」已於周一在海南島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

如果一切運行按計劃推進,嫦娥五號將在未來兩周內登陸月球,收集幾公斤月球塵埃和巖石,並於下個月運回地球。如果完成這些任務,這將是自1976年蘇聯探測器「月球24號」以來,首次向地球運送月球樣本的任務。

當今世界,只有美國和蘇聯完成過這一壯舉,而且其他國家已經有幾十年沒有計劃任務。

嫦娥五號探測器於當地時間周二凌晨4:30在中國的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上發射升空。當它準備在其目標地點,一個被稱為「」蒙斯呂姆克爾」的月球區域著陸時,探測器將分離成三部分,一個著陸器,一個附加的上升飛行器和一個將留在太空的軌道飛行器。

它降落到月球表面後,著陸器將鑽入月球表面6英尺多的地方,並將大約4磅來自「蒙斯呂姆克爾」的巖石塞進登月飛行器,與以往月球樣本採樣任務探測地點相比,這是月球表面較年輕的一部分。

升空飛行器隨後發射並與軌道飛行器會合,留下表面的著陸器在下個月高溫時融化。月球上的貨物將從登月飛船轉移到樣本返回艙,該返回艙將自行飛往地球。這個珍貴的包裹計劃在12月中旬空降到蒙古的某個著陸點。

嫦娥五號是中國第三顆月球表面探測器,與2013年12月登陸月球的嫦娥三號探測器和2019年1月開始在月球遠端運行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同時運行。

之前的這些探測器也是開拓者:嫦娥三號是繼前蘇聯月球24號以來,第一個軟著陸的探測器,而不是硬著陸而墜毀的探測器,嫦娥四號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登陸月球遠端執行任務探測器。

中國完成了收集月球樣本的偉大壯舉,圖片中,現場觀看探測器升空的人們老遠眺望得格外留神。火箭尾部噴出的升騰烈焰點亮了他們的眼睛,同時驅走了黎明前的一片黑暗。它讓人民對科學探索的敬意、科技強國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相關焦點

  • 我國將收集自1970年代以來的第一批月球巖石
    嫦娥五號飛行任務-新華網近半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將首次接觸新的月球巖石。中國航天局的嫦娥五號太空飛行器於12月1日晚降落在月球上,它將從一個從未見過的地區挖出月球土壤,並在數周后將其帶回地球。自阿波羅時代以來,我們一直在談論如何從月球的不同地區返回並收集更多樣本,嫦娥五號於11月23日從中國國家航天局在南中國海的發射場起飛並降落在月球西北側的火山平地。在著陸器收集了樣本後,儘管航天局尚未公布官方時間表,據外媒猜測:一枚小型火箭可能最早將於12月3日將著陸器和樣本帶回軌道器。
  • 「嫦五」月球採樣倒計時,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視覺中國 圖隨著時間進入11月下旬,我國即將擇機發射本國首顆能返回地球的落月探測器——「嫦娥五號」。中國國家航天局指出,藉助「嫦娥五號」,我國即將實現嫦娥工程無人探月部分的最後一個階段——採樣返回。屆時,「嫦五」將自主完成月壤採集,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 外媒聚焦中國探月新任務:40多年來,首次有國家要從月球採樣返回
    路透社在22日的報導中稱,如若此次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首次取回月球巖石的國家;也是繼美國和蘇聯之後,全球第三個實現上述目標的國家。  美國著名雜誌《外交學人》日前刊文指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以及其他一系列太空任務賦予了中國特殊的戰略意義,未來一段時間,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中國以「一帶一路」為主導的太空計劃中來。
  • 美媒:科學家詳解嫦娥五號月球採樣
    美媒稱,將近半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首次準備採集新的月球樣本。據美國《科學新聞》雙周刊網站12月1日報導,中國將進行上世紀70年代以來人類首次月球採樣。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傑茜卡·巴恩斯表示:「自阿波羅探月時代以來,我們一直在說要重返月球、在另一個區域再採集一些樣本,如今終於實現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行星科學家肖龍說,嫦娥五號的著陸器配備一個鏟鬥和一個鑽頭,它將採集大約兩公斤的土壤和小塊巖石,最深將鑽到距月球表面兩米的地方。報導稱,嫦娥五號必須動作迅速。
  • 嫦娥五號如何在月球「挖土」「打包」航天專家揭秘中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任務
    12月3日,國家航天局發布消息: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至此,中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任務順利完成。
  • 美媒:科學家詳解嫦娥五號月球採樣
    參考消息網12月3日報導美媒稱,將近半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首次準備採集新的月球樣本。據美國《科學新聞》雙周刊網站12月1日報導,中國將進行上世紀70年代以來人類首次月球採樣。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傑茜卡·巴恩斯表示:「自阿波羅探月時代以來,我們一直在說要重返月球、在另一個區域再採集一些樣本,如今終於實現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行星科學家肖龍說,嫦娥五號的著陸器配備一個鏟鬥和一個鑽頭,它將採集大約兩公斤的土壤和小塊巖石,最深將鑽到距月球表面兩米的地方。
  • 嫦娥五號乘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 執行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2020年11月24日4:30,中國的首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升空,奔赴月球!作為我國第六個月球探測任務,它也意味著人類時隔44年將再次從月球帶回巖石和土壤樣品,而上一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還是1976年蘇聯的月球24號。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
  • 40多年來,首次有國家要從月球採樣返回
    「胖五」送「嫦五」出徵,按照計劃此次發射任務將在11月底進行,目前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轉運至發射區,此次計劃是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這一消息同樣引起了外媒注意。
  • 20世紀70年代——普氏野馬滅絕
    20世紀70年代——普氏野馬滅絕普氏野馬:又被稱為蒙古野馬,亞洲野馬。普氏野馬指的是,生活在中國境內的野馬。20世紀70年代,中國宣稱普氏野馬滅絕。普氏野馬和家養馬相似。致使中國普氏野馬於20世紀70年代滅絕。可喜可賀的是:中國於1992年重新從國外引進普氏野馬。如今,普氏野馬已經放歸野外,獨自生存。
  • 外媒關注: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採樣並「打包」
    報導稱,這是自1976年蘇聯成功完成「月球24號」無人探測任務以來的首次採集月球樣本嘗試。但不同的是,蘇聯探測器在採集樣本後直接進入月地返迴路線,而中國使用的方法難度要大得多。樣本將首先被放入上升器,然後將被轉移到返回器中帶回地球。
  • 對中國而言,未來20年必將是令人興奮的20年
    18年後,隨著中國探月能力的提高,這一邏輯依然不變。在嫦娥五號任務之後,中國還將進行嫦娥六號月球南極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七號月球南極考察任務、嫦娥八號關鍵技術測試任務,為建立月球科研基地作準備。理由二:展示中國的太空能力在政府的領導下,中國渴望展示其基於自力更生和自主創新的文明優越性,尤其是在太空等高科技領域。圓滿完成艱巨的太空任務,特別是包括嫦娥五號在內的月球軌道任務,展示了中國的先進太空能力。為了確保嫦娥五號的成功,中國的航天科學家和工程師們自2011年以來,進行了661次模擬對接試驗和518次樣品轉移試驗,花了將近10年時間完善這一過程。
  • 「對中國而言,未來20年必將是令人興奮的20年」
    18年後,隨著中國探月能力的提高,這一邏輯依然不變。在嫦娥五號任務之後,中國還將進行嫦娥六號月球南極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七號月球南極考察任務、嫦娥八號關鍵技術測試任務,為建立月球科研基地作準備。理由二:展示中國的太空能力在政府的領導下,中國渴望展示其基於自力更生和自主創新的文明優越性,尤其是在太空等高科技領域。圓滿完成艱巨的太空任務,特別是包括嫦娥五號在內的月球軌道任務,展示了中國的先進太空能力。為了確保嫦娥五號的成功,中國的航天科學家和工程師們自2011年以來,進行了661次模擬對接試驗和518次樣品轉移試驗,花了將近10年時間完善這一過程。
  • 外媒關注: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採樣並「打包」
    8.2噸的嫦娥五號由四部分組成:軌道器(留在月球軌道)、著陸器(登陸月球)、上升器(從月表上升到月球軌道)和返回器(返回地球)。報導稱,這是自1976年蘇聯成功完成「月球24號」無人探測任務以來的首次採集月球樣本嘗試。但不同的是,蘇聯探測器在採集樣本後直接進入月地返迴路線,而中國使用的方法難度要大得多。
  • 數據看中國|「嫦娥」帶月球「土特產」回家,背後意義有多大
    上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前蘇聯用於登月計劃的H-1大推力運載火箭連續四次試射失敗。於此同時,美國在1969年在全世界的注目下成功實現載人登月。前蘇聯版的登月計劃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來源:自然雜誌呂姆克山有著大量的月海玄武巖,因此嫦娥五號可能採集到形成於10-20億年前的年輕樣品——這將填補月球地質定年和年代劃分上一塊很大的空白。
  • 中國即將發射嫦娥五號 成為第三個從月球採樣的國家
    原標題:《中國要聞》中國即將發射嫦娥五號,成為第三個從月球採樣的國家   中國計劃本周發射無人月球探測器,嘗試將月球巖石
  • 嫦娥五號正在月球「挖土」,人類還獲得過哪些星球的「土」?
    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按照任務計劃,嫦娥五號將獲取2公斤左右的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若成功將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對人類而言有多重要?這將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首次將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
  • 美媒:對中國而言 未來20年必將是令人興奮的20年
    在嫦娥五號任務之後,中國還將進行嫦娥六號月球南極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七號月球南極考察任務、嫦娥八號關鍵技術測試任務,為建立月球科研基地作準備。圓滿完成艱巨的太空任務,特別是包括嫦娥五號在內的月球軌道任務,展示了中國的先進太空能力。為了確保嫦娥五號的成功,中國的航天科學家和工程師們自2011年以來,進行了661次模擬對接試驗和518次樣品轉移試驗,花了將近10年時間完善這一過程。
  • 傑夫·貝佐斯的太空殖民地計劃,取材於20世紀70年代的科幻小說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貝佐斯借鑑了70年代的科幻劇本,計劃建造先進的人類殖民地,漂浮在黑暗的太空深淵中。在本周的《觀察這個空間》節目中,我們來看看貝佐斯向太空擴張的願景(在Blue Origin的幫助下)。事實證明,這並不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 對中國而言,未來20年必將令人興奮
    18年後,隨著中國探月能力的提高,這一邏輯依然不變。在嫦娥五號任務之後,中國還將進行嫦娥六號月球南極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七號月球南極考察任務、嫦娥八號關鍵技術測試任務,為建立月球科研基地作準備。理由二:展示中國的太空能力在政府的領導下,中國渴望展示其基於自力更生和自主創新的文明優越性,尤其是在太空等高科技領域。圓滿完成艱巨的太空任務,特別是包括嫦娥五號在內的月球軌道任務,展示了中國的先進太空能力。為了確保嫦娥五號的成功,中國的航天科學家和工程師們自2011年以來,進行了661次模擬對接試驗和518次樣品轉移試驗,花了將近10年時間完善這一過程。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中國開啟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之旅
    周二(11月24日)早上4時30分,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此次發射任務是嘗試將月球巖石樣品帶回地球。40多年前,美國和蘇聯把月球巖石和「土壤」帶回地球分析。中國的目標是成為第三個實現這一壯舉的國家,這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講成功執行一系列月球任務。十多年前,任務從幾顆衛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