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2月18日發表美國太空政策、地緣政治和大國研究專家娜姆拉塔·戈斯瓦米的一篇題為《中國為什麼要登月?》的文章,文章認為對中國來說,月球是該國成為一個真正的航天國家的一處落腳點或基地。全文摘編如下:
發展登月和在月球上保持存在的能力,對中國的太空力量至關重要。太空力量包括:展示在太空存在的能力、向軌道和軌道以外獨立發射的能力、投射和保持太空軍事力量的能力,以及進入太空關鍵區域(包括月球和拉格朗日點)的能力。對中國來說,月球是該國成為一個真正的航天國家的一處落腳點或基地,反映出文明的活力、和技術實力。中國登月有三個原因。
理由一:月球是一個巨大的能源供應者
中國探月計劃的倡導者、著名航天科學家歐陽自遠早年接受採訪時說,中國的長期目標和任務是在月球上開發和利用其豐富的資源。
2002年,中國的月球探測工程還處於構思和可行性研究的早期階段,開發月球資源是這項任務的主要動機之一。18年後,隨著中國探月能力的提高,這一邏輯依然不變。在嫦娥五號任務之後,中國還將進行嫦娥六號月球南極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七號月球南極考察任務、嫦娥八號關鍵技術測試任務,為建立月球科研基地作準備。
理由二:展示中國的太空能力
在政府的領導下,中國渴望展示其基於自力更生和自主創新的文明優越性,尤其是在太空等高科技領域。圓滿完成艱巨的太空任務,特別是包括嫦娥五號在內的月球軌道任務,展示了中國的先進太空能力。為了確保嫦娥五號的成功,中國的航天科學家和工程師們自2011年以來,進行了661次模擬對接試驗和518次樣品轉移試驗,花了將近10年時間完善這一過程。
明年,中國將進行另一項高難度火星任務:發射的火星探測器首次獨立進入火星軌道、在火星表面著陸並發射火星車,所有這一切都將在一次任務中完成。如果成功,中國將一舉趕上美國數十年的火星能力和優勢。
理由三:成為21世紀太空榜樣
嫦娥五號在月球上展示的中國國旗,是人類21世紀第一次在月球上展示國旗,這被譽為人類探月活動的新標誌。中國國旗對當今人類的激勵作用,就像曾經的阿波羅11號一樣,鼓舞並激勵著幾代人向太空進發。
成為21世紀的太空榜樣,對中國的國際政治地位有著長遠影響。中國的太空競爭力正在吸引包括義大利和盧森堡在內的歐洲國家加入。中國國家航天局與歐洲航天局在嫦娥五號導航支持方面的合作就是一個例子。鑑於中國主導的太空秩序有望帶來經濟利益,包括對歐洲新太空領域的資源投資,因此,歐洲有與中國合作的動力。中國展示的高端太空技術越多,它吸引的國際合作就會越多。
一旦中國在月球上建立自動化基地,實現載人登月,並且具備了開發月球資源的先進能力,世界將為之驚嘆,因為這種存在很可能是永久性的。
對中國而言,未來20年必將是令人興奮的20年。中國計劃2021年登陸火星,2022年左右建成永久性空間站,2024年進行月球南極採樣返回任務,2025年進行低軌道空間太陽能系統驗證,2028年進行火星採樣返回任務,2030年前計劃開展月球北極和南極考察,同年前後發射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2035年,中國將測試月球上3D列印等關鍵技術,為建立月球基地奠定基礎。中國計劃在2036年前實現載人登月,在2040年前建成核動力太空梭。鑑於中國此前的太空計劃都已如期完成,包括今年在發生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仍完成了火星探測器發射和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採樣返回任務,未來的時間表值得期待。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