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名中國專家權威研究!未來20年可預防的疾病

2020-12-01 健康界

近期,一項由70名中國健康領域專家參與的研究公布了未來20年20個可預防的重大疾病和健康問題,研究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美國公共衛生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發表,並同期發表了4篇述評,該刊編輯在文章中稱,這是來自「中國公共健康的聲音」,是該刊關注亞洲地區的公共衛生問題的「裡程碑式的文章」。

預防勝於治療

前20項重大健康問題包括9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4項傳染病、2項不健康行為、2項環境汙染問題、1項精神疾病、1項營養與食品安全問題和1項意外傷害。其中14項是慢性病及慢性病的危險因素,並且糖尿病、高血壓、空氣和水汙染、吸菸、不健康飲食等主要危險因素大多排名靠前。

由此可以看出,專家們在考慮未來我國的重大健康問題時將預防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各類疾病中更加重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多個可預防的風險因素,如行為(吸菸,不健康飲食)和環境(空氣汙染,水汙染),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空氣汙染(排名第四),吸菸(排名第七)和水汙染(排名第九)也被列為十大健康問題之一。

人數並不是唯一因素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和臨床研究所武陽豐教授是該文章的第一作者。

我國現有高血壓患者超過2億,糖尿病患者超過1億。如此龐大的人群受累,這兩個疾病被列為頭2位並不奇怪。但奇怪的是,為何高血壓患者人數是糖尿病患者人數的2倍還多,但卻位列糖尿病之後。

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冠心病和卒中:研究表明我國人群卒中的發病是冠心病的3-5倍,但專家卻將冠心病列為第三,而卒中列為第六。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並不清楚,或許與專家對這些疾病預後的看法不同有關。

武陽豐認為,這也能夠解釋為何許多疾病和健康問題,如:骨關節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跌倒、胃癌、宮頸癌、感覺器官疾病,未能列入前20項可預防重大疾病和健康問題。專家意見與客觀數據之間這些細節上的差別,很可能反映了我國健康信息傳播上存在的不足及今後應當改進的地方。

另外,交通事故是2012年第七大死亡原因,但被該小組令人驚訝地排在第16位,並且還遺漏了母嬰健康問題。因此,建議今後應考慮包括其他利益相關者,如社區衛生工作者、醫院領導、保險行業和衛生部門領導。

70名頂尖專家參評

武陽豐說,評選結果是由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70名健康領域專家,經過一年兩輪評審後確定下來。他們分別來自公共衛生、臨床醫學和基礎研究等領域,平均年齡64歲,且從事相關領域的工作或研究至少有15年。

研究人員向專家提供106項備選疾病和健康問題,並允許專家根據各自的知識、經驗可再增加五個沒有列入名單的疾病或問題。之後,每名專家需要從中選出20項,並依據重要性和可預防性兩方面來進行排序。經過兩輪的評審討論,專家達成一致。

研究人員比較了國家衛生部門的統計數據,發現這20項可預防重大疾病和健康問題中所包含的疾病導致的死亡率佔總死亡的61%,這表明專家意見與客觀數據大致相符。

武陽豐說,專家們在評選中很可能還考慮了疾病和健康問題的其他特徵,如疾病罹患人數、未來是否變得更重要,以及一些疾病的個人主觀判斷等。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所面臨的重大健康問題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目前慢性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其致死率已居全國總死亡率之首。武陽豐認為,該項研究可為國家制定醫療衛生和預防疾病等政策時提供依據。

綜合新華社、央視、中新社報導

原標題:未來20年中國可預防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和冠心病居前三

相關焦點

  • 未來20年 這些重大疾病和健康問題將可預防
    中國工程院「全民健康與醫藥衛生事業發展戰略研究」重大諮詢項目《新型國家預防醫學體系建立研究》課題組發布了「未來20年我國可預防的重大疾病和健康問題研究」報告,糖尿病、高血壓、愛滋病等入選未來20年我國前20項可預防重大疾病和健康問題。
  • 心血管疾病高發 五個方法幫你預防
    2014年,中國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構成的首位,高於腫瘤及其他疾病。心血管病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在農村為44.60%,在城市為42.51%。  心血管疾病要「井噴」  專家以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疾病死亡報告和中國疾控中心的營養與健康調查報告為基礎,分析了1991年至2011年間2.6萬中國人的相關數據,並預測,如果不加控制
  • 心血管疾病病死率中國最高!雙心隱患不容忽視
    《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發表《全球心血管疾病和危險因素負擔1990—2019》 2020年12月,JACC發表了一項關於全球心血管疾病和危險因素負擔的權威報導。
  • 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與預防臨床指南和專家共識合集
    文章來源於神經科學通報 ,作者Neuroscience Bulletin最近,Neuroscience Bulletin(NB)的官方訂閱號(神經小靈通)陸續發布了對2018年至今發表在NB的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與預防臨床指南和專家共識的解讀,
  • 中國兒童維生素A、D專家共識權威發布,建議收藏!
    來自於:醫學界兒科頻道  為進一步落實我國政府對兒童早期發展的相關要求,實現從以治療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的醫療服務理念轉變,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中國兒童保健學術年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領導、國內外從事兒童保健的著名專家學者和各級婦幼保健專業人員,圍繞我國兒童保健領域新進展、新技術,開展主旨演講和專題發言,此次大會採取線下會議和線上直播相結合的形式
  • 心血管疾病精準醫療時代已經到來?——心內科專家王娟科普系列
    ● 概念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的概念始見於 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邁向精準醫療:構建生物醫學研究和知識網絡及新的疾病分類體系》的報告中,其基本可理解為:精準醫療是以個體化醫療為基礎、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快速進步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交叉應用發展起來的新型醫學概念與醫療模式,本質上是通過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組學技術和醫學前沿技術
  • 【合集】2018年20篇權威疾病統計報告(全球或中國數據)
    某個疾病的發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等數據,對於我們了解這個疾病的整體情況很有幫助;在寫論文時,研究背景也經常要用到這些數據。2017年,5.6%的全球LRTI死亡可歸因於流感,相當於全球有14.5萬人因此原因死亡。全球範圍內,結核病是導致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每年有數百萬人患上結核病。2017年,HIV陰性人群中,結核病導致約130萬人死亡;而且在HIV陽性人群中,也有30萬人死於結核。2017年,估計有1000萬人新感染結核:580萬男性,320萬女性,100萬兒童。中國估計有88.9萬人新感染結核。
  • Nature子刊:每20名女性中就有1名患有乳腺癌,該如何預防?
    儘管經過了幾十年的實驗室、流行病學和臨床研究,乳腺癌的發病率仍在繼續上升。乳腺癌仍然是造成女性疾病負擔的主要癌症相關原因,在全球範圍內,每20名女性中就有1名患有乳腺癌,在高收入國家,這一比例高達八分之一。
  • .| 中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負擔:2019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勞動-健康...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78場 | 中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負擔:2019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勞動-健康經濟學… 2020-11-30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子宮頸癌等人乳頭瘤病毒相關疾病免疫預防專家共識》在京發布
    中新網北京7月13日電 (記者 李亞南)為響應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出的消除宮頸癌的全球呼籲,《子宮頸癌等人乳頭瘤病毒相關疾病免疫預防專家共識》(以下簡稱《HPV專家共識》)13日在北京發布。這是中國首部HPV相關疾病免疫預防方面的專家共識,由30多位國內知名的臨床醫學和疾病預防控制專家編寫審核而成。子宮頸癌主要由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所致。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公布的結果顯示,2018年全球估計有近57萬女性新患子宮頸癌,31萬女性死於子宮頸癌;其中,中國子宮頸癌新發病例近11萬人,死亡病例近5萬人。
  • 《柳葉刀》:改善12個風險因素就可延緩或預防40%的痴呆症 「蘇大強...
    每3秒鐘,全球就有1名痴呆患者產生。目前,全球至少有5000萬痴呆患者,預計到2050年將達1.52億,其中約60%-70%為阿爾茲海默病(AD)患者。但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目前還沒有任何可以治癒或逆轉的治療方法。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阿爾茨海默病是可以預防的。
  • 西班牙專家:新冠大流行凸顯疫苗預防疾病重要性
    據埃菲社巴塞隆納10月25日報導,即將在10月28日參加由西班牙加泰隆尼亞開放大學組織的以疫苗為主題的一場遠程科學研討會的專家們指出,在新病毒和疾病不斷擴散的時代,疫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加泰隆尼亞開放大學健康科學教授哈維爾·博什指出,新冠大流行凸顯了疫苗在預防許多疾病方面的重要性。
  • 濱州賈在金、劉維克兩專家獲評2020年山東名中醫藥專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張珊珊 記者 郗運紅近日,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關於公布2020年山東 名老中醫、山東名老中醫藥專家和山東基層名中醫名單的通知,濱州市中醫醫院大內科主 任賈在金、椎間盤突出專科主任劉維克獲評「山東名中醫藥專家」稱號。
  • 權威機構報導:預防乳腺癌新方法!
    據全球醫官網權威報導:在美國,八分之一的女性在其一生中很可能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因此許多人認為,預防這種疾病是消除乳腺癌的唯一方法。但不幸的是,目前尚未找到這樣的方法,但這並沒有阻止研究人員嘗試。作為領先的乳腺癌組織,蘇珊·科門(Susan G.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國疾控中心2019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熱烈歡迎您報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9年碩士研究生!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中國疾控中心),是由政府舉辦的實施國家級疾病預防控制與公共衛生技術管理和服務的公益事業單位。
  • 孩子疾病預防知識哪裡查?兒童健康科普「寶庫」更靠譜
    上億人次從「疾病預防知識寶庫」中獲益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意見》強調要利用網際網路來推動醫療和健康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王斌表示,建設健康中國不僅僅需要醫療衛生服務具體環節的小處方,更需要依靠社會整體聯動的大處方,要倡導每一個人是自己健康的責任人,一項重要措施就是要提升群眾的健康素養,增加健康知識的科普宣傳力度。
  • 全球Top10冠狀病毒權威科學家盤點
    撰文:常熟理工李傑 轉載留言即可 更多信息 生命科學前沿 公眾號近日,全球學者查詢系統總結了全球前50名冠狀病毒科學家。雖然這個排名主要根據學者在冠狀病毒發表文章數量來計算,但依然能從一定程度反映出冠狀病毒領域權威科學家頂尖的水平。生命科學前沿本次為大家帶來Top10冠狀病毒權威科學家的詳細介紹。1 Albert D.
  • 日本公布癌症3年和5年生存率(附:日本十大權威醫院推薦)
    確診癌症時的年齡方面,男女均為70多歲的患者最多,70多歲和80多歲的患者合計約佔47%。5年生存率共統計了251個設施的501,569名患者。胰腺癌的實測生存率僅8.9%,相對生存率也只有10.0%。女性乳腺癌I期和II期患者較多,另外,與其他患癌部位相比,乳腺癌患者多為較年輕的女性。
  • 愛滋病成可防可控慢性病 專家建議:預防是「頭等大事」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愛滋病專業學組副組長、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教授指出,目前社會公眾對愛滋病患者甚至專科醫生的恐懼和歧視還沒有消除,知艾、防艾工作還要繼續加大宣傳,對於確診感染的患者而言,只要儘快接受規範治療,預期壽命和生活質量可與常人無異。
  • 科學家研究怎樣預防和消除老年痴呆症!
    5.使用鋁鍋導致老年痴呆症 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給兔子注射了大量的鋁。他們發現,這些動物的神經損傷與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大腦中形成的神經損傷相似。 另外,一些研究已經發現與阿爾茨海默氏症相關的斑塊中含有鋁。然而,鋁也出現在健康的大腦中,研究人員還沒有確定這一因素與疾病之間的因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