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改善12個風險因素就可延緩或預防40%的痴呆症 「蘇大強...

2021-01-11 荊楚網

痴呆的危險因素

上海「社區日託」幫助認知障礙老人提高生活質量。

每3秒鐘,全球就有1名痴呆患者產生。目前,全球至少有5000萬痴呆患者,預計到2050年將達1.52億,其中約60%-70%為阿爾茲海默病(AD)患者。但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目前還沒有任何可以治癒或逆轉的治療方法。

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阿爾茨海默病是可以預防的。

新研究報告帶來新希望

《柳葉刀》發表的最新報告指出,生命全程改善12個風險因素就可延緩或預防40%的痴呆症病例。這份報告由28位全球權威痴呆症領域權威專家牽頭,基於2017年報告中9個危險因素,結合最新痴呆症預防證據進行分析而來。報告同期在阿爾茨海默病協會2020年國際年會上發布。

新報告中增加了頭部受傷、過量飲酒和晚年暴露於空氣汙染3個危險因素,這3個新危險因素與6%的痴呆症病例有關。

其中,約有3%的病例歸因於中年時頭部受傷;1%歸因於過量飲酒;2%歸因於晚年暴露於空氣汙染。其他9個危險因素,即早年接受教育少、聽力受損、吸菸、高血壓、肥胖、缺乏身體鍛鍊、社會孤立、抑鬱和糖尿病,則與34%的痴呆症病例有關。其中尤以早年接受教育少、中年聽力受損和晚年吸菸「殺傷力」大,分別有7%、8%和5%的痴呆症病例歸因於此。

浙大二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陳豔杏就百姓關心的問題,接受了記者的專訪。「如何能夠預防、儘早地發現這些阿爾茲海默症的患者對社會及家庭來說都很重要。」 陳豔杏說。

陳豔杏介紹到,阿爾茲海默病是一個隱匿起病的疾病,該病起病緩慢,難被發現,病情進展的過程有的人相對快些,有的人相對慢些,臨床上不太容易早期被發現。及早的發現和預防能夠減少一部分人的負擔,可以提前安排自己的生活規劃,同時能夠通過預防的手段和措施來減少或延緩發病的時間和機會。

最近,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鬱金泰教授臨床研究團隊,聯合該領域國內外知名學者,制定了全球首個阿爾茨海默病循證預防國際指南。比如提到,65歲以上人群,應保持體重指數在一定範圍內,不宜太瘦。有些患者出現認知問題後,飲食習慣也會改變,不願意吃東西,不規律,就會直接導致體重下降。65歲以上人群,若出現體重減輕趨勢,應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狀態。

陳豔杏參加了2019年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AAIC),當時在大會上就提出了幾點:從不吸菸、中高強度身體鍛鍊、輕至中度飲酒(本來不飲酒的不需要)、健康飲食、活到老學到老。

用心用愛是延緩的良藥

陳豔杏說,在痴呆門診中,對於每個患者她都會花至少20分鐘和患者及其家屬灌輸改變生活方式的理念,對於大部分自制能力比較強的早期認知症患者來說,確實會體現出一些作用。

她記得有一位老年患者的女兒每天給母親安排各種活動,早上陪老母親寫字,然後在家裡的跑步機上慢走20分鐘,下午陪著打牌。一段時間下來,患者的情緒穩定下來了,這對照護者來說是天大的幸事。

一對中老年夫婦,覺得記性不太好,找到了陳豔杏。「這兩三年來,我做後面一件事時,會把前面做到一半的事忘記,比如本來做著飯的,忘了,獨自出門買菜去了。」先生姓張,剛退休不久,本該享受清閒的他卻「健忘」了,他愛人也有類似情況,但相對較輕。一檢查,張先生被診斷輕度認知障礙,認知量表29分(30分滿分)。他愛人相對較好一些。

「改變生活習慣,半年後再來看我吧。」陳豔杏告訴患者,目前唯一的幹預方法就是靠自己。回家以後,夫婦兩人互相督促,看書讀報,積極參加中強度的體育鍛鍊,比如快走。在家人的鼓勵下,張先生還重新加入了合唱團,開始重拾社交活動。半年以後,兩人的認知功能不但沒有下降,甚至還有些許提高。

「積極改變生活方式,這是我們唯一可以付諸行動的,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呢?」她常對患者這樣說。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這12個因素會導致老年痴呆高發!專家指出:這樣預防!
    四、《柳葉刀》最新研究2020年7月30日,《柳葉刀》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有12個因素會影響阿爾茨海默病的進程和發病率。接受教育少、聽力損失、吸菸、高血壓、肥胖、不運動、孤獨不善於社交、抑鬱、糖尿病,與34%的痴呆症病例有關。其中有三個因素影響最大,早年接受教育少影響7%;中年聽力損失影響8%;吸菸影響5%。
  • 《柳葉刀》子刊:度拉糖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認知衰退
    轉自:醫學新觀點糖尿病是認知障礙乃至痴呆症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控制血糖及相關併發症也是預防痴呆症的潛在目標之一。然而,長期以來,尚無療法被證明可減輕糖尿病患者的認知能力下降程度。這一現狀或將被打破。
  • 2020年LANCET重磅研究TOP10深度盤點|糖尿病|柳葉刀|受試者|疫苗|...
    據《柳葉刀》2020年7月30日發布的痴呆症的預防、幹預和護理報告:然而,在許多國家,不同年齡的痴呆症發病率有所下降,這可能是由於教育、營養、保健和生活方式的改善。總體而言,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柳葉刀》2017年在痴呆症預防、幹預和護理委員會上提出的9個潛在可改變的痴呆症風險因素:教育較少、高血壓、聽力障礙、吸菸、肥胖、抑鬱、缺乏體育活動、糖尿病和社交少。
  • 多篇文章解讀近期痴呆症研究領域新成果!
    12種風險因素或能預防或減緩全球40%痴呆症病例的發生!總體而言,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2017年柳葉刀委員會(Lancet Commission)對痴呆症預防、幹預和護理所模擬的9個潛在的可修飾的風險因素,包括教育水平較低、高血壓、聽力障礙、吸菸、肥胖、抑鬱症、缺乏體育鍛鍊、糖尿病和社會接觸少,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The Lancet上題為「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 新研究顯示聽力損失會增加痴呆症發病風險
    聽力損失是痴呆症的危險因素之一,而這一風險離年輕人並不遙遠。 日常通勤、工作、跑步鍛鍊、旅行途中……整天耳機不離身,「年紀輕輕就耳背」不只是一句玩笑話。 根據世衛組織(WHO)今年初公布的數據,12-35歲的年輕人中,約50%正在面臨聽力損失的風險。 此前有研究顯示,對於中國人群而言,聽力損失是中青年時期的痴呆症防控重點。
  • 阿爾茨海默症危險因素及預防
    痴呆症中最為常見的疾病為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佔到痴呆症的50%-70%。 在中國,65歲以上的老人中,20個就有1個患有阿爾茨海默症,患病率達5%。
  • 科學家研究怎樣預防和消除老年痴呆症!
    雖然內存問題往往是早期徵象對於阿爾茨海默病,其他形式的痴呆症就不是這樣了。例如,早期體徵和症狀FTD可以包括情緒和個性的變化,語言的困難和強迫性行為。 8.痴呆症總是可以預防的 不幸的是,這是不真實的。重要的是,某些因素可以降低某些類型痴呆症發展的風險,或者推遲其發病。
  • 老年痴呆症能預防嗎?
    不過,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認知功能下降軌跡可能受到一些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運動,吸菸,酗酒,營養等影響,在進展成老年痴呆症之前可能逆轉為正常認知,或維持在穩定水平,當然認知功能也可能繼續惡化。因此,早期幹預是可以預防老年痴呆症的發生及發展的。
  • 血液檢驗法診斷痴呆症:助力痴呆症的早期診斷及有效防治方法的開發
    為開發出可根治痴呆症的治療方法和有效的預防辦法,必須從眾多群類中準確鑑別(層次化)出腦部有引發痴呆症病變的患者。然而,目前現有的PET檢查和腦脊液檢查均為價格昂貴或創傷性高的方法,因此,迫切需要開發在成本、安全性、簡便性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的基於血液的檢測方法。
  • 長期暴露在PM2.5可促進帕金森、阿爾茲海默症
    北京時間10月20日,發表在《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柳葉刀星球健康該研究第一作者、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的生物統計學博士生Xiao Wu說:「柳葉刀委員會關於痴呆症預防、幹預和護理的2020年報告已將空氣汙染視為導致這些疾病結果的可變風險因素之一。我們的研究建立在一個雖小但正在出現的證據基礎之上,該證據表明,長期暴露於PM2.5會增加神經系統健康惡化的風險,即使PM2.5濃度遠低於當前國家標準也是如此。」
  • 調查發現:符合這些特徵的人,更易患痴呆症
    只要能自理就好,這是多少老人的晚年心願,可當老年痴呆越來越高發,許多人的心願只能落空了。  一、老年痴呆偏愛中國老人,為什麼?  近期,國際權威期刊《柳葉刀》子刊《柳葉刀-公共衛生》發布了中國專刊,聚焦國內的老齡化趨勢所導致的健康問題。
  • 又一項最新研究:空氣汙染會讓大腦萎縮,增加女性患痴呆症的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空氣汙染(PM2.5)水平每增加 3 毫微克 / 立方米,受試者大腦萎縮的程度更大,相當於老年痴呆症的風險增加 24%。即使在調整了年齡、教育程度、就業、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體育活動和其它可能影響腦萎縮的因素後,這一結論仍然存在。
  • 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發布研究——揭秘全國34省死因排名
    近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梁曉峰教授團隊在《柳葉刀》上發布了一篇重磅研究——《1990-2017 年中國及其各省份死亡率、發病率和危險因素:2017 年全球疾病負擔系統分析》,揭示出過去三十年間,中國人們的前25位死因變化,以及導致死亡的高危因素。
  • 《柳葉刀》權威報告:世界範圍內導致健康損失10大主要風險因素
    新聞稿指出,這是最為全面的全球性研究之一,對286個死亡原因、369種疾病與傷害,以及204個國家和地區的87種風險因素進行了分析。這一報告已經在多個國家和地方管轄區,以及包括世界銀行和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國際機構被用於指導公共衛生政策。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無疑對世界人口的健康帶來重要的影響。
  • 女人處於40-50歲,常用它們泡水喝,有利於預防失眠,延緩衰老!
    尤其對於女人來說,如果超過40歲,很可能就會出現激素分泌不平衡、失眠、提前衰老的情況。所以在40到50歲之間是養生的關鍵期,選擇合適的養生方法,能夠有效的延緩衰老,讓你變得更加年輕。女人處於40-50歲,常用4種中藥泡水,讓子宮更年輕,人也越來越美女人處於40-50歲,常用它們泡水喝,有利於預防失眠,延緩衰老!
  • 老年人也需進行他汀預防嗎?柳葉刀最新發布
    此前有研究結果表明,無論患者年齡大小,他汀類藥物都能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風險,包括7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柳葉刀》最近發表的兩項研究進一步證實,老年患者從他汀類藥物和其他降膽固醇藥物中得到的獲益與年輕人一樣多,甚至更多。
  • 中年心血管不健康會增加晚年患痴呆症風險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 美國科學家發現,中年人如果有對心血管不利的健康問題或不良生活習慣,如糖尿病、高血壓和吸菸等,晚年患痴呆症的風險也會增加。這項日前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神經病學卷》上的研究意味著,心臟健康與大腦健康存在關聯,中年時注意控制相關風險因素,可能對老年健康有著雙重益處。
  • 「工地勞動者」患失智風險增55%
    國外有研究指出,長期從事體力勞動,較容易患上痴呆症。根據《每日郵報》報導,過去醫學界認為,運動可以降低罹患痴呆症的風險。但哥本哈根大學公共衛生副教授尼爾森(Kirsten Nabe-Nielsen)認為,必須建立在「良好」的體能鍛鍊之上,例如登山、慢跑、上健身房等,才有助於預防罹患痴呆症;相較之下,工地工作、駕駛怪手等屬於粗重工作,對身體反而帶來傷害。
  • 阿爾茲海默症的早期識別與預防
    多發生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但是並不僅僅發生於老年人,也同樣可發生於40歲、50歲的人群,這部分人被稱為阿爾茲海默病早期阿爾茲海默病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疾病,在診斷明確之前,往往已經平均存在8年之久。阿爾茨海默病起病隱匿,早期識別,早期治療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並能延緩病程的發展。如何識別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狀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目前痴呆的治療整體效果不理想,但是了解早期徵兆是很重要的。
  • 五個因素會加速大腦衰老 大腦年輕有方法
    編者按:衰老是每個人必經的一個過程,先天的大腦優勢或劣勢無法改變,但有些生活因素會加速大腦衰老,從而影響人的壽命,我們應努力迴避。         五個因素加速大腦衰老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