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房總能遇到不少老人,老年人除了心腦血管疾病高發,另一個問題,必須面對,那就是老年痴呆。
準確的說不應該叫老年痴呆,而應該叫阿爾茨海默病,發生於老年人,或者快到老年的一部分人身上,主要是進行性認知功能障礙和行為損害為特點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主要表現為失憶、失語、失語、失認、視空間能力損害、抽象思維和計算能力損害,人格和行為改變。
一、最感人的阿爾茨海默病
去年收治過一位老太太80歲了,因心衰住院,同時也有阿爾茨海默病。當時建議找一個護工,可是老爺子說啥都不同意,老爺子說:老婆子現在糊塗了,別人伺候不來,別說護工,兒女來了都不行,只能我來照顧他。
老爺子本身也得過中風,行動不是很方便,但為了照顧老伴,在病房整整陪伴了7天,直到出院。說來也怪,別人照顧還真的不行,但老爺子每次說話,老太太基本上能配合。老伴,老來伴真不是說說而已。
二、阿爾茨海默病現狀不容樂觀
研究顯示,阿爾茨海默病發病前34年,大腦就有了變化,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我國人群第五大殺手,並且在過去13年間死亡數增長了62.4%。全球有近5000萬人患痴呆症,到2050年,痴呆人數估計會增加到1.52億。
三、阿爾茨海默病有哪些表現
初期可能就是記憶力下降,學習新東西的能力下降,注意力下降,執行力下降,語言表達能力下降,但不影響日常生活。隨著病情加重,逐漸出現健忘,丟三落四,近期記憶減退,隨後遠期記憶減退,不認識人,找不到回家路,焦慮、消極。言語重複,計算力下降,在家找不到房間,失語、失認、失用;有人會出現癲癇。性格改變,精神異常,甚至隨地大小便。最終會發展到情感淡漠、哭笑無常、言語喪失,無法穿衣進食;終日無語臥床,肌肉萎縮,癱瘓,肺感染、尿路感染,各種併發症死亡。
四、《柳葉刀》最新研究
2020年7月30日,《柳葉刀》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有12個因素會影響阿爾茨海默病的進程和發病率。
接受教育少、聽力損失、吸菸、高血壓、肥胖、不運動、孤獨不善於社交、抑鬱、糖尿病,與34%的痴呆症病例有關。其中有三個因素影響最大,早年接受教育少影響7%;中年聽力損失影響8%;吸菸影響5%。
除了這9個傳統的因素,《柳葉刀》報告中增加了頭部受傷、過量飲酒和暴露於空氣汙染3個危險因素,這3個新危險因素與6%的痴呆症病例有關。
在我們國家,早期受教育水平低、高血壓、體力活動不足、肥胖、吸菸、聽力損失對阿爾茨海默病的影響最大。
五、如何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我們了解了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因素,那自然是按照減少和避免上述12個因素來預防老年痴呆。
為降低痴呆症的發生發展,新報告推出以下建議:
1、有效控制高血壓:尤其過了從40歲,要監測血壓,如果發現高血壓,要積極控制,儘可能把高壓控制在130 mmHg以內。控制血壓不但能預防老年痴呆,還能預防眾多心腦血管疾病。
2、改善聽力:對於聽力受損的人,建議佩戴助聽器,以維持聽力,降低阿爾茨海默病風險。
3、遠離菸草和汙染:遠離菸草,如果抽菸要戒菸,不抽菸要遠離二手菸;同時注意減少在空氣汙染的環境外出。
4、預防腦外傷:尤其高危職業,比如建築工人,駕駛員等等,按照規定操作,佩戴頭盔,司機系好安全帶。
5、避免酗酒:長期酗酒不但會導致阿爾茨海默病風險增加,還會導致各種疾病風險增加,比如心腦血管疾病,癌症,肝病,胃病等等都和酗酒有關。
6、從小接受教育:當然這個問題在我們國家已經解決,因為我們已經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
7、控制體重:肥胖的人越來越多,肥胖不但和心腦血管疾病、癌症、骨科疾病都一定關係,還和阿爾茨海默病有關係。所以控制體重不僅會愛美之心,還是預防疾病的基礎。
8、控制糖尿病:對於發現糖尿病的人,必須積極整改控制血糖,並檢測血壓,不但能預防各種糖尿病併發症,比如心腦血管疾病,失明,截肢,腎病,還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9、中晚年積極的心態:人老心不老,並不是貶義詞,雖然年齡增加了,但是還是要保持積極、陽光、快樂的心態和生活方式。多接觸新鮮事物,多和年輕人打交道,不要覺得老了就應該脫離社會。活一天,就要快樂、健康一天。積極、快樂、陽光、多交流、多走走看看,對身心都有好處,還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研究顯示,生命全程改善接受教育少、聽力損失、吸菸、高血壓、肥胖、不運動、孤獨不善於社交、抑鬱、糖尿病、頭部受傷、過量飲酒和暴露於空氣汙染等12個風險因素,可延緩或預防40%的痴呆症病例。
在我們國家,改善早期受教育水平低、高血壓、體力活動不足、肥胖、吸菸、聽力損失6個因素,可預防37%的痴呆症。
總之,老年痴呆,即阿爾茨海默病和年齡確實有關係,但更和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心態、正確的對待疾病的態度等等都有一定關係。
阿爾茨海默病發病前34年,大腦就有了變化,所以,預防老年痴呆不是老年人的事情,而是從年輕時就要有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