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若麟:為什麼說法國在慢性自殺?

2020-11-24 觀察者網

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法國也因此成為獲諾貝爾文學獎最多的國家。有趣的200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裔法國作家高行健。《靈山》的作者在中國被視為法國人,在法國卻依然是「中國人」。法國媒體——如《解放報》——在對諾文學獎進行回顧時,明確把高排除在法國獲諾獎作家行列之外。還有的媒體乾脆只列出「用法語寫作的法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名單」,也同樣把用中文寫作的「法國作家」高行健排除在外……一個其母國和寄居國都不屑於承認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其潛臺詞頗令人深思。

莫迪亞諾在獲獎前不到十天剛剛出版的新作《為了讓你不在這個區迷路》卻並未借諾貝爾文學獎的風光而攀上暢銷書排行榜首位。將莫迪亞諾擠下來的,是《法國自戕——令法國衰敗的40年》(La Suicide francaise):一本典型的政論書。此書一問世即大受歡迎,創下連續十天每天銷售超過5000冊的驚人紀錄。目前已經連續二十多天高踞法國暢銷書榜首,直到第一版全部售罄。與此同時,這本書也引起法國各界的巨大爭議,左、右翼圍繞這本書爭吵不已,各自立場都趨於極端化。支持者大讚其「勇於說出真相」、而反對者則驚呼是「赤裸裸的歷史反動思想」……這本書的暢銷,恰恰證實了法國社會思潮風向正在急劇向右轉。從這一背景看,極右翼國民陣線主席瑪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在2017年時當選法國總統的預測並非完全是空穴來風(在最近一次參議院選舉中,極右翼甚至破天荒首次有兩人當選,這在歷史上是無法想像的)。這是否能與二戰前夕希特勒當選上臺相提並論?目前下斷言顯然為時過早。

《法國自戕——令法國衰敗的40年》(La Suicide Francais)

作者艾利克·齊姆爾(Eric Zemmour)是法國著名的「另類記者」,以大膽直言、特別是公開宣揚被批為帶有「極右」色彩的政治主張而倍受爭議。在這本《法國自戕》一書中,齊姆爾描述的是法國自戴高樂將軍逝世以後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

眾所周知,法國與西方其他發達民主國家一樣,近年來面臨嚴重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困境。儘管法國剛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法國悲觀主義情緒卻依舊瀰漫整個社會。超過10%的失業率、高達2萬億的巨額債務、社會福利的日益削減(取消優秀學生獎學金、取消部分家庭的多子女國家補貼……)、犯罪率不斷上升、經濟增長率卻不斷下降……使得法國社會充滿了「憤怒」,充滿了要「尋找責任者」的衝動。齊姆爾的書用大膽、甚至是「政治不正確」的言論,全面否定目前法國主流價值觀,提出要以「回歸過去」的保守主義思潮來總結和解釋導致法國出現今天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

齊姆爾認為,法國墮落到這一地步的主要原因首先在於思想;40年來統治法國的意識形態是「平等、多元文化和絕對的自由主義」等「68年5月思潮」,正是這股席捲了法國學術界、媒體、大學乃至政界的「左翼思想」,一步步自我摧毀了一個正常社會所應該擁有的正常價值觀:如家庭、民族、工作、國家、學校等等……從而導致法國走向崩潰。今天法國的種種問題,從失業到債務、從移民問題到企業競爭力下降,都是緣於這一「68年5月左翼思潮」。儘管這種說法在左翼思潮佔據明顯統治地位的精英階層(即法國社會上層建築領域)看來明顯屬於「政治不正確」,但卻迎合了法國社會相當一部分(如果不是大多數的話)中、下層民眾的心態。齊姆爾特別舉出同性戀、女權主義和伊斯蘭教為例。特別是後者。齊姆爾認為法國是一個建築在猶太—基督教基礎上的國家,無法接納和容納與之尖銳對立的外來穆斯林移民。這一判斷顯然得到了大量法國保守的中、下層民眾,特別是支持極右翼國民陣線的選民的支持和認可。

作者艾利克·齊姆爾(Eric Zemmour)是法國著名的「另類記者」

齊姆爾認為,正是同性戀、女權主義和伊斯蘭等「左翼異端思想」摧毀了法國傳統價值觀,從而導致法國社會的墮落。所以要重振法國,只有在思想上正本清源,重歸傳統。齊姆爾的書大受歡迎,恰恰反映了今天法國社會正處於最強大的「保守主義思潮」席捲之中。齊姆爾的思想並非一股「孤流」。只是齊姆爾被主流媒體與接受,而其他一些與他幾乎有著同類思想的人,則被法國主流思想界有意忽略。如著名作家阿蘭·索哈爾就是一例。索哈爾的觀點被認為甚至比齊姆爾更深刻,但因其被指責有「反猶色彩」,因而遭到法國主流媒體的全面封殺。但索哈爾的書也幾乎本本暢銷。從法國的這股「反動」潮流來看,說法國目前正處於對「68年5月風暴」以來的「左翼思想」(即否定家庭價值、否定國家權威、否定愛國主義、主張人權至上、主張幹預主義……)最強烈的全面反思之中,絕對是恰如其分的。

齊姆爾之所以受歡迎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他敢於把一些「政治不正確」的話題公然放到檯面上來。比如書中所提及法國今天國家背負巨額債務的原因這一非常敏感的問題。他認為,這一債務並非緣於主流媒體所認為的是法國國家「福利過度」、國家花費在公民福利上的錢大大超出其能力,而是與法國1973年1月3日通過的一項法律《銀行法》密切相關。這一觀點過去在法國只是私下的竊竊私語,儘管法國四位總統候選人極左翼的梅朗松、傳統右翼的龐德尼昂、極右翼的勒龐以及無法歸類的舍米納德在競選總統時說到過這個話題,但都被媒體輕描淡寫地有意「忽略」過去了。而齊姆爾則將它變成一個公共話題。當公眾認可這條法律是法國今天巨額債務的源頭時,其對法國社會會產生何等樣的衝擊,將是令人難以逆料的。

法國急劇向保守主義的右翼思潮轉向,是當今歐洲的一個大趨勢。只是,這一轉向與過去如二戰前夕的思潮有著根本上的不同:歐洲今天的極右翼所排斥的已經不再是猶太人,而是以穆斯林為主體的阿拉伯人和黑人……

令人驚訝的是,這股遭到齊姆爾質疑且日益為法國民眾所拋棄的西方「左翼思想」卻被中國部分知識界視為「先進意識形態」的代表,並塗抹上「右翼自由派思潮」的色彩而一心要引入中國。正如當年法國著名的「毛派」知識分子、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卻被中國思想界當作「走出文革」的旗幟一樣荒誕……

相關焦點

  • 鄭若麟:恐襲後法國政壇可能「向右轉」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巴黎系列恐怖襲擊事件距現在已過去了一天半,但關於事件的背景和可能引發的後果的疑問依然有很多:為什麼IS會選擇法國作為打擊對象?恐襲事件是否會引發北約對敘利亞政策的轉變?法國會不會出現「向右轉」的趨勢?《環球時報》專訪了法國問題專家、前《文匯報》駐巴黎高級記者鄭若麟,對以上問題進行深度解讀。
  • 自殺與經常性腦損傷存在關聯嗎?_自殺_CTE_慢性創傷性腦傷_創傷性...
    Wortzel提到,某些神經病理學家將這些自殺行為歸因於慢性創傷性腦傷(CTE)是沒有實體證據的。支持者卻認為,這是由一次或多次外傷性腦損傷或長期重複性的輕微腦部撞擊引起的神經精神病學表現。然而支持這種觀點的文獻卻表現出病理學和組織形態學的總模式不一致性。
  • BMX傳奇戴夫 米拉自殺原因可能為慢性創傷性腦病
    原標題:BMX傳奇戴夫 米拉自殺原因可能為慢性創傷性腦病 對於BMX傳奇車手戴夫·米拉的自殺,引起了美國眾多車迷的關注。有專家指出,戴夫·米拉生前可能受到了腦部運動損傷(CTE)困擾。 什麼是慢性創傷性腦病?它的英文全稱為chronic traumatic encephalopathy,簡稱為「CTE」。
  • 鄭若麟:「我可以,你不可以」的優越感,源自哪裡?
    【文/ 鄭若麟】 這幾天正在發生的事眾所周知:青年畫家烏合麒麟創作了一幅漫畫,揭露、諷刺和批判澳大利亞軍隊在阿富汗的暴行: 西方之邏輯如下:民主是世界上「惟一正確的政治體制」,因為民主是選舉體制;中國不是選舉體制,所以中國「與生俱來」就有罪;這種與生俱來的罪源於基督教概念,叫做「原罪」,中國患的就是「選舉原罪」、「民主原罪」;在這頂「民主原罪」帽子的重壓下,中國做什麼、怎麼做都是錯的,都是「不民主」的……而相對於患有「民主原罪」的非選舉體制的中國,「民主選舉」的西方當然也就是做什麼、說什麼都是對的啦!
  • 職場慢性自殺: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間你就甘於了平庸
    但是,很多人忘了自己的現狀……這麼說吧,當自己長期在一個職位上待久了,就給自己的感覺有點做本職事情得心應手的感覺,覺得自己做好本職工作就好,慢慢的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讓自己失去了想要改變的決心。而恰恰的判斷職場青蛙的標準,在於你是不是甘於安逸。
  • 還有多少人正在慢性自殺...
    文 | 半菀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視覺志」(ID:iiidaily),原文首發於2020年12月29日,原標題為《每年因為吃它上癮,幾萬人正在慢性自殺......》,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1海南省是鮮檳榔最大的原產地,大部分檳郎都被運往了湖南省。
  • 喝自釀葡萄酒等於慢性自殺?專家:確實存食品安全隱患
    喝自釀葡萄酒等於慢性自殺?漫畫/何朝霞  記者 詹春華  指導專家 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監測科副主任技師 劉曉革  讀者諮詢  微博「喝自釀葡萄酒等於慢性自殺
  • 沒有什麼真正的自由,追求穩定也是在慢性自殺
    追求穩定是在慢性自殺。但現在不同於二三十年前了,那時候的金飯碗是真的,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也是真的,但是網際網路時代之後技術革新社會發展變化太快了,老一輩人的思想還沒有跟上來或者說因為信息量太大他們想跟但顯得有些無能為力了。 人的大腦天性是懶惰不想幹活的,美差大家都喜歡,但崗位需求容不下那麼多人,就必須得有些人是要去做別的事情的,而這撥人中有也會有一部分人去做些探索和變革的事。
  • 古代「吞金自殺」吞的是黃金嗎?為什麼吞了「金」就會死?
    在史書上,有時會出現某人「吞金」自殺,亦或者在某些古代小說之中也有吞金的記載。譬如在《紅樓夢》第六十九回中寫道「王熙鳳借刀殺人尤二姐吞金自殺」,又比如在《明史 列傳一 后妃》中記載道「宦官張敏吞金自盡」。
  • 蔡英文讓中臺灣人民慢性自殺 7首長籤署宣言抵制
    盧秀燕說,臺「環保署」放寬臺中火力發電廠(下文簡稱「中火」)生煤量「10%容許誤差」,等於讓「中火」多燒110萬噸,中臺灣絕對無法接受,臺中市堅持「生煤管制條例」1104萬公噸的上限,要求臺當局正視民眾的心聲。 盧秀燕會中也宣布,「中火」自今年1月迄今,生煤使用量已超過1104萬公噸,市府將依法開罰每部機組30萬元(新臺幣,下同),總共300萬元罰單。
  • 世界第一女太空人為什麼要自殺?
    ClaudieHaignere就是首位進入太空的法國女太空人,1996年時,她飛至「和平號」太空站(MIR),2001年時又飛到國際太空站,後來擔任法國科技部長、歐洲事務部長,之後在實驗室工作。女太空人這位意志堅強的女性是很多人心中的英雄,但2008年時,她卻吞食安眠藥企圖自殺,幸好被及時送醫搶救,這才脫離危險。
  • 自殺遊戲又來了?被稱為「新型藍鯨」的Momo為什麼讓全世界顫抖
    巴西,英國,保加利亞,阿根廷、肯亞等國均有相關的青少年自殺報導。許多國家都已對全社會發出警告,讓家長們注意這一可能造成惡劣後果的遊戲。甚至在中國,一些模仿國外藍鯨遊戲成立的自殺QQ群也已被發現,其中一部分現已被騰訊查封。「藍鯨」為什麼有效?2015年11月到2016年4月中,俄羅斯全國共有130名青少年自殺。
  • 他們為何自殺?
    在美國,每天有16個青年人死於自殺。為什麼青少年的抑鬱和自殺成了流行病?有許多種解釋,但沒有定論。有研究者強調社交媒體和智慧型手機的作用。有證據證明,女孩因為大量使用手機而遭受更多的霸凌。《時代》周刊說:「如今的青少年普遍被認為比他們的父母更加脆弱、復原力較差、更不堪重負。有時他們被稱為被寵壞了、太嬌慣了。最重要的是,他們到達青春期的時候正是社交媒體在改變社會的時候。
  • 多高的高度可能會增加抑鬱症和自殺的風險
    現在在哈佛精神病學評論中發表的一項新的系統評價發現,居住在美國高海拔地區的人群,例如山間州,其自殺率和抑鬱率均高於平均水平。研究人員發現,在亞利桑那州等高海拔地區,自殺率有所上升。他們解釋說,這可能會影響情緒並使生活在這些海拔高度的人們更容易受到自殺念頭的影響。如果個人患有嚴重的抑鬱症,他們更有可能考慮,嘗試或完成自殺,大約16%的人在他們生活中的某個時候經歷過這種心理健康狀況。當某人在大多數情況下至少有2周的情緒低落,自尊和能量出現時,會出現嚴重抑鬱症。
  • 紐西蘭近百頭鯨集體擱淺海灘死亡是怎麼回事 鯨魚為什麼要集體自殺
    那麼,鯨魚為什麼要集體自殺呢?目前,鯨魚大規模擱淺的原因仍舊成謎。紐西蘭近百頭鯨集體擱淺海灘死亡  當地時間25日,紐西蘭官員說,在距離紐西蘭東海岸約800公裡的查塔姆群島,發生大規模擱淺事件,約有100頭領航鯨和海豚死亡
  • 哭吧哭吧不是罪 悲傷時不哭相當於慢性自殺
    可是如果不哭,體內的毒素排不出來,就會越來越多,甚至傷及臟腑,因此,專家告訴我們如果悲傷不哭出來等於慢性自殺。
  • 明星自殺都是因為抑鬱症嗎?
    所以大多數人可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 「當他們擁有『一切』的時候,為什麼還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呢?」 為什麼? 「為什麼」是那些被自殺的人留下或傷害的人經常會問的一個問題——對於熱愛生命的人來說,答案或許永遠都不會有意義。
  • 慢性創傷性腦病:賽場硬漢頭號殺手
    「當你試圖阻擋全速衝過來的對手時,難道讓球員先躊躇一下,對自己說:『哦,我先來構思一下如何以新規則允許的安全方式放倒他?』
  • 瑞士為什麼不願規範協助自殺?
    這不是瑞士第一次討論規範協助自殺。儘管歐洲人權法院批評瑞士的相關法律不夠明確,但「每次討論的結果都是,現有法律已經足夠完備了。」瑞士為什麼不願規範協助自殺?瑞士政府原本打算規範協助自殺,但是卻在2011年放棄了。
  • 慢性宮頸炎是什麼 慢性宮頸炎是怎麼引起的
    慢性宮頸炎是很多宮頸疾病的統稱。很多的女性都會有一些慢性宮頸炎。但是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慢性宮頸炎是什麼?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慢性宮頸炎是什麼?慢性宮頸炎有哪些治療方法?慢性宮頸炎要吃什麼藥治療?慢性宮頸炎在日常有哪些方面需要禁忌的?慢性宮頸炎的病因是什麼?為什麼會造成慢性宮頸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