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自釀葡萄酒等於慢性自殺?專家:確實存食品安全隱患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喝自釀葡萄酒等於慢性自殺?專家:確實存食品安全隱患
2014-08-06 09:49:56來源:長沙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劉虹利

漫畫/何朝霞

  記者 詹春華

  指導專家 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監測科副主任技師 劉曉革

  讀者諮詢

  微博「喝自釀葡萄酒等於慢性自殺」瘋傳,真的假的?

  最近,一條名為《喝自釀葡萄酒等於慢性自殺,危險》的微博在網絡瘋傳:前幾日,湖南張先生喝過自釀的葡萄酒後突然感覺心跳加快、胸悶、視力模糊。醫生稱他是因所喝葡萄酒中甲醇超標而中毒。專家稱,葡萄皮中的果膠在果膠酶或熱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大多數家庭釀製葡萄酒過程沒有除去甲醇的工藝。

  這條微博一出,立即引發熱議,觀點讚同者和觀點反對者在網絡上大打口水戰。觀點反對者認為,現在正值葡萄收穫上市的季節,很多人準備自釀葡萄酒。他們覺得自釀的葡萄酒沒有添加任何其他物質,是真正純天然無添加的葡萄酒,比外面買的葡萄酒更安全放心。

  誰是誰非?似乎莫衷一是。其實,我們更關注的是「喝自釀葡萄酒等於慢性自殺」這個說法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請權威專家給個說法。易銘盛(化名)

  記者採訪

  專家給說法,自釀葡萄酒確實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帶著讀者的疑問,記者昨日採訪了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監測科副主任技師劉曉革。劉曉革表示:「自己釀造的葡萄酒還是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的。」

  首先,在家自釀的葡萄酒,釀製方法並不是很正規,發酵的時間長,釀酒過程中無法控制微生物的滋長,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很多細菌、黴菌等,如果是大型企業釀造,會全封閉式消毒,而家庭自釀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可能存在菌落總數、大腸桿菌等超標,引起腹瀉、嘔吐等症狀。

  其次,自釀葡萄酒,不能精確控制發酵時間和溫度。經實驗室檢測分析自釀葡萄酒樣品,顯示出樣品中含有不同濃度的甲醇和雜醇油。根據其釀製工藝和原料分析,甲醇、雜醇油的產生主要來源於原料。葡萄皮中的果膠在果膠酶或熱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黴變也會產生大量甲醇,發酵越徹底,甲醇含量會越高。另外,葡萄中的蛋白質水解為胺基酸,再經過酶的催化作用生成雜醇油。而雜醇油是指高分子醇的混合物,如果酒中雜醇油含量過高,則容易出現苦澀味。雜醇油在體內分解緩慢,可引起頭痛等症狀。「目前,自釀葡萄酒過程還沒有除去甲醇和雜醇油的工藝,大家在自行釀製和飲用時應該當心,避免此類有毒、有害物質對身體造成危害。」劉曉革特別提醒。

  另外葡萄在生長過程中噴灑了農藥,選擇不適宜盛裝葡萄酒的容器來發酵和盛裝葡萄酒等問題,也是家庭自釀葡萄酒無法控制的環節,可能引起食品安全的隱患。

  「所以,如果不能對葡萄的原材料和釀造過程進行控制,不建議市民大量釀造飲用。」劉曉革最後說。

  延伸閱讀

  ◆菌落總數超標:說明其產品的衛生狀況達不到基本的衛生要求,將會破壞食品的營養成分,加速食品的腐敗變質,使食品失去食用價值。消費者食用微生物超標嚴重的食品,很容易患痢疾等腸道疾病,可能引起嘔吐、腹瀉等症狀,危害人體健康安全。

  ◆大腸桿菌超標:若在水和食品中檢出大腸桿菌,可認為是被汙染的指標,從而可能有腸道病原菌的存在,侵入人體一些部位時,可引起感染,如腹膜炎、膽囊炎、膀胱炎及腹瀉等。人在感染大腸桿菌後的症狀為胃痛、嘔吐、腹瀉和發熱,感染可能是致命性的,尤其是對孩子及老人。

  ◆甲醇:對人體有毒,因為甲醇在人體新陳代謝中會氧化成比甲醇毒性更強的甲醛和甲酸(蟻酸),可致失明、肝病甚至死亡。誤飲4毫升以上就會出現中毒症狀,超過10毫升即可因對視神經的永久破壞而導致失明,30毫升已能導致死亡。

  ◆雜醇油:使神經系統充血,有麻醉作用,所以就會讓人感到頭特別地疼。雜醇油的分解比較慢,它也算是酒中的一種有害物質。

相關焦點

  • 自釀葡萄酒,喝得上吐下瀉!醫生:會導致甲醇超標,少喝
    最近,葡萄大量上市,康康上網看到每天喝點葡萄酒,有益健康,就自釀了幾瓶葡萄酒,不料,才喝了半瓶,就上吐下瀉。福建協和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侯培鋒說,受條件限制,自釀葡萄酒可能含有甲醇、細菌,建議不要輕易嘗試。此外,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酒精(飲料)列為Ⅰ類致癌物,為了健康,大夥最好少喝酒、不喝酒。
  • 簡單實用的家庭自釀葡萄酒方法!
    3、釀酒酵母的挑選注意,我們從市場上買回來的葡萄表皮上一般會附著天然的酵母,所以釀酒酵母不是自釀葡萄酒所必須的。如果需要的話可以考慮從某寶上購買,用量根據所購買的酵母上的說明來定(不同品牌的酵母用量差別較大)。4、發酵罐和酒桶發酵罐和酒桶在市場上可以買到,或者在某寶上搜索相關關鍵詞。
  • 自釀葡萄酒需謹慎 東方傳奇工藝佳
    眼下正是葡萄大量上市季節,每年的這個時候,市民虞女士已經在準備自釀葡萄酒了。不過,今年她遲遲未動手。原來,近日網傳的「自釀葡萄酒甲醇易超標,會引發甲醇中毒」的消息讓她心生顧慮。酵母菌還常用於食品烘焙中,它能使食物變得疏鬆,改變它的風味,還能提高營養價值。此外,酵母粉富含維生素B群,素食者常缺乏的B1、B2、B12,在酵母粉中皆可提供完全的滿足。那麼酵母菌如何用於釀酒呢?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微生物,有氧時,酵母菌則進行有氧呼吸,產生能量多,新陳代謝旺盛,繁殖快,並且有氧時無氧呼吸受抑制,缺氧時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的毒害作用足以抑制其繁殖。
  • 鶴壁一女子自釀葡萄酒 半個月後突然聽到一聲巨響
    「釀了半個多月的葡萄酒已經快好了,沒想到裝酒的瓶子自己卻爆裂了。」9月7日,淇濱區馬女士致電百姓熱線稱,自釀葡萄酒沒喝上還嚇了她一跳。6日中午,馬女士和家人正在餐廳吃飯,突然從廚房傳出一聲巨響,她連忙到廚房查看。
  • 家庭自製食品真的安全嗎?當心美味佳餚變毒藥
    在食品安全上,很多人擔心外麵食物不安全,就信心滿滿地自己在家做,卻又陷入了另一個極端——追求「純手工」、「自製」,認為這樣才安全,才綠色。尤其過年的特殊時期,在抖音的帶領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自製食品熱潮,殊不知,很多自製食物其實並不一定安全。有的教訓,是生命換來的,這幾種食品一定要注意,不要讓手工「綠色食物」變成危害生命的「毒藥」。
  • 自釀葡萄酒剩下的果皮殘渣變廢為寶,教你怎樣蒸白蘭地
    很多自釀葡萄酒愛好者釀完葡萄酒以後會剩下一些殘渣果皮,有的人把直接它當垃圾扔掉,有的人把它當肥料,其實,這些殘渣果皮裡面還含有不少酒精,可以蒸餾出來製成白蘭地,蒸煮後的果皮殘渣做肥料效果更好。我自釀葡萄酒有十多年了,2006年開始嘗試著買十來斤葡萄釀酒,感覺好喝以後是越釀越多,後來發展到有些年買兩三百斤葡萄釀酒,橡木桶也買了十來個,最大的一個可以盛100斤葡萄酒,釀的葡萄酒深得親朋好友的好評點讚,同時也讓自己也驕傲了一把。
  • 誰說自製食品更安全!看完這篇「攻略」再吃不遲
    但近年來,食用自製醃菜、自製腐乳中毒的消息屢見不鮮;前段時間,自製手工奶茶在網上火爆的同時,也遭到了有關食品安全的質疑。在很多人印象中,家庭自製食品就是安全的代名詞。但為何自家做的「零汙染」「零添加」食品卻頻頻引發食品安全問題呢?其實自製食品同樣存在安全風險。哪些家庭自製食品容易中招?如何有效減少或避免食安風險?真相看這裡。
  • 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自己釀葡萄酒
    自釀有風險,動手要謹慎。酒香千年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食品加工方式之一,人工釀酒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還沒有文字誕生的新石器時代。大部分人都認為,自釀的葡萄酒不含任何的化學添加劑,純天然材料製作,一定十分衛生。但每年都有自釀葡萄酒致人中毒的消息見諸報端,可見家庭自釀酒的確具有一定的風險。
  • 這樣做等於吃病毒、細菌!家中4大健康隱患,你家可能就有!
    3、自製食品,可能暗藏健康風險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外購食品高油高鹽、餐廳食品又懷疑衛生問題、外賣食品也會擔心外送人員「偷吃」。很多人選擇自製食品,於是買回各種食材在家裡DIY。豆漿機、酸奶機、麵包機、蛋糕機、烘焙爐一股腦兒購置齊全,他們普遍認為自製食品更安全。
  • 聽聽釀酒專家怎麼說
    但令人遺憾的是,很多人在家中釀出的桑葚果酒的口味不好、有很濃的醋味,有的還含有大量細菌,存在食品安全問題。那麼,為什麼大多數家庭無法成功釀造出味美可口、安全放心的桑葚果酒呢?為此,筆者特地請教了江蘇大學果酒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馬永昆教授。長期從事果酒釀造技術研發的馬永昆教授認為,家庭難以自釀出好的桑葚酒,主要原因有2大方面:一是桑葚為特殊水果,其營養成分、自帶酵母的種類,與同為水果的葡萄相差很大。
  • 封侯巖葡萄酒東方傳奇工藝佳
    眼下正是葡萄大量上市季節,每年的這個時候,市民虞女士已經在準備自釀葡萄酒了。不過,今年她遲遲未動手。原來,近日網傳的「自釀葡萄酒甲醇易超標,會引發甲醇中毒」的消息讓她心生顧慮。
  • 農村自製葡萄酒應該怎樣消毒殺菌?
    農村的資源豐富,瓜果便宜又方便,一到夏秋季節,滿樹的葡萄掛滿枝頭,在新鮮葡萄吃不完的情況下,很多相親都喜歡自釀葡萄酒。但是自釀的葡萄酒操作流程又不規範,釀好的葡萄酒又擔心細菌多而不敢喝。為了讓大家喝上甜美放心的葡萄酒,在這裡鄉村魅力分享下自釀葡萄酒應該怎樣消毒殺菌的方法。
  • 百事可樂瓶蓋螺紋口發現蟲子 專家稱瓶蓋存隱患
    專家分析稱,「暴曬,完全沒有科學道理!」之所以飲料瓶螺紋口處屢出問題,是因為存在設計缺陷。  百事可樂瓶蓋螺紋口發現蟲子 公司:需調查  據媒體報導,近日,陽新市民袁先生反映,他喝百事可樂時發現瓶口和瓶蓋處有很多小蟲子,且一連打開數瓶都是如此,這讓他頗感氣憤。袁先生在陽新縣興國鎮中心學校門口開了一家副食店。
  • 純天然、無添加、絕對安全?可別!朋友圈熱賣的自製食品,最大問題是...
    朋友圈也出現了熱賣自製美食,看起來「純天然、無添加、絕對安全」的自製辣椒醬、醃蘿蔔、葡萄酒……想必大多數人多少都買過一點吧?不過,食品質量與安全專家表示:購買自製食品需慎重,自製食品也會引「毒」上身,威脅生命健康!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那些熱門卻危險的自製食品。
  • 氨基甲酸乙酯與葡萄酒安全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曾在二零零五年進行有關氨基甲酸乙酯的評估,認為經食物(不包括酒精飲品)攝入的氨基甲酸乙酯分量,對健康的影響不大,但經食物和酒精飲品攝入的氨基甲酸乙酯總量,則可能對健康構成潛在風險。專家委員會建議採取措施,減少一些酒精飲品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
  • 「酸湯子」中毒致多人死亡,海南發布食品安全預警提示
    省疾控中心就酵米麵食品作如下安全預警提示: 酵米麵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食物中毒的簡稱。我國近幾年發生的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引起的中毒大部分與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關,北方以酵米麵製作的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等為主,南方多以酵米麵製作的湯圓和以糯米泡製後做成的吊漿粑、河粉等食品為主。
  • 長期喝65℃以上的水會致癌?白開水放涼喝就是「慢性毒藥」?
    看慣了謠言的人,在聽到這則消息後,也堅定不移的認為這種說法是謠言,就像老祖宗,自古以來都講究吃熱食、喝熱水,怎麼就會致癌了呢?確實,喝熱水是我國人的習慣,不光是熱水還有熱茶等等,都被人們認為是養生的好習慣,但我們要用事實說話。
  • 自釀純糧酒是慢性毒藥嗎?
    近期小編聽到了一些不好的傳言,說什麼自釀的純糧酒是慢性毒藥,對身體不好,是假酒,當這些謠言出來的時候,小編也是心頭一震,喝了這麼多年的自釀純糧酒,如果是假酒,早不就出事了嗎,這些道聽途說的朋友們,又不知道被誰矇騙了。
  • 自釀枸杞桑葚酒,富含鐵和維C,每天一杯,臉色紅潤,黑髮又明目
    自釀枸杞桑葚酒,富含鐵和維C,每天一小杯,臉色紅潤,黑髮又明目。【自釀枸杞桑葚酒】又到了一年桑葚的成熟期了,村裡的桑葚園到處都是成熟的桑葚,一顆顆新鮮的桑葚,顏色黑得發亮,不僅特別甜,水分也是特別足,這樣新鮮的桑葚用來晾成桑葚幹或是熬成桑葚醬,味道都是好的不得了。
  • 朱莉吃蜘蛛蠍子,昆蟲含鐵量堪比牛肉但存安全隱患
    朱莉吃蜘蛛蠍子,昆蟲含鐵量堪比牛肉但存安全隱患 澎湃新聞記者 陳明明 2017-03-02 06:53 來源:澎湃新聞